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耶尔森菌属是肠杆菌科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到目前为止已有11种菌种归于该菌属,其中对人和啮齿动物具有致病性的有三种: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pestis,Y.pseudotuberculosis,Y.enterocolitica)。  相似文献   

2.
耶尔森菌属(Yersinia)属于肠杆菌科,包括11个菌种,其中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与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 Y. p)三种对人类和啮齿动物致病。虽然感染的途径不同,所引起的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但都具有一种嗜淋巴组织的特征,其中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细胞外病原菌,在体外不能侵入细胞,而与其同属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具有侵袭性,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是该菌属三种致病性菌之一(另两种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假结核耶尔森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肠道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很相似,但假结核耶尔森菌能够感染的动物种类更广泛,但感染率则低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方 法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该菌 株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 、麦芽糖(+)、蜜二糖(-)、甘油(+)、脱氮(+),与典型鼠疫菌一致。毒力因子检查结果为均 为阴性;对实验动物小白鼠完全无致死能力。全基因组芯片杂交实验和PCR扩增表明55023菌株没有鼠疫菌 的三个质粒;也不具鼠疫标识基因;pgm位点代表性基因YPO1954扩增阳性,YPO1908扩增阴性,表明其pgm 位点不完整;差异片段(DFR)分型结果表明该菌株缺失了14个DFR,不符合鼠疫菌的特征;多位点序列分 型(ML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鼠疫存在16个碱基的差异,而与血清III型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仅相差两 个碱基。结论尽管55023菌株具备鼠疫菌的一些表型特征,但基因组特征表明其不是鼠疫菌,而可能是血 清III型的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噬菌体裂解结果等表型不能作为鼠疫菌鉴定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pestis)保护性抗原V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而研究Y.pestis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PCR方法,从Y.pestis菌种中扩增出LcrV基因片段,进行鉴定后,然后将该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构建成重组质粒pBV/LcrV,进行温控诱导表达.结果(1)获得长约980bp的PCR片段,序列分析结果与已知LcrV序列相同.(2)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相对分子量38×103处有表达条带.(3)经薄层扫描分析,目的蛋白条带占全菌蛋白的38.4%.(4)表达后菌体超声破碎后,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上清中.结论获得了LcrV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可溶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6.
检查了来自鼠疫耶尔森氏菌 Y·pestis 的6MD 质粒转入假结核耶尔森氏菌 Y·(?)berculosis 后,对后者表达的耶氏菌属外膜蛋白(Yops)的影响。研究表明,6MD 质粒所编码的 pla 基因产物可以降解这些外膜蛋白,同时,也能降解假结核菌的 YadA 蛋白,使它转变为几种分子量略小的蛋 质亚单位或片断。本文还讨论了这种现象对鼠疫菌和假结核菌毒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1894年耶尔森和北里发现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简称鼠疫菌)以来,世界许多学者对鼠疫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毒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己经成功地建立起常规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基因组芯片检测大黄抑制鼠疫耶尔森菌分子机制的方法 .方法 使用的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包含400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囚.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大黄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基因芯片表达谱实验中,大黄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浓度为10×MIC,作用时间为30 min,提取并纯化鼠疫耶尔森菌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用Cy3,Cy5染料标记后,与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获得表达谱分析结果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芯片结果 进行验证.结果 大黄对鼠疫耶尔森菌的MIC为0.02500 kg/L.获得了大黄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芯片表达谱.大黄作用鼠疫菌的明显差异表达基凶共有498个,上渊基闪358个,下凋基因140个.结论 应用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可以进行大黄抑制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究健康人群肠道中携带的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特征,明确健康人肠道定植菌及病原菌的耐药基因组,建立以耐药质粒基因组完成图为基础的耐药质粒监管体系。方法 对健康人群肠道耐药菌监测中携带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同时进行二代和三代测序以获得菌株及质粒全基因组完成图,利用核心基因组及泛基因组方法对该株菌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接合转移实验确定质粒转移效率及最优转移条件。结果 基于完成图的序列分析,发现本研究中所获得的肺炎克雷伯菌与来自公共数据库中的临床感染患者的菌株属于同一流行克隆,提示该克隆既可以引起人体感染,也可定植在健康人肠道内。明确blaNDM-1基因所在质粒为IncX3型,是易于携带blaNDM-1基因的流行质粒,泛基因组分析发现该类质粒可以突破宿主菌的种属屏障进行跨宿主传播;接合转移实验显示该质粒可转移、介导高水平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传递。结论 携带bla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可以在健康人肠道中定植...  相似文献   

10.
使用电穿孔转化技术,将鼠疫耶尔森氏菌所携带的6MD 质粒转移到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中,获得了杂交菌株。该杂交菌株能够表达鼠疫菌素Ⅰ及凝固酶,但其毒力却仍与作为受体的假结核菌株类似,而没有向鼠疫菌的毒力水平接近。本文对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两种微量法检测青海高原野生型鼠疫噬菌体的宿主谱,为今后噬菌体生态学研究和基于宿主范围噬菌体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OmniLogTM微生物鉴定系统微量法和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2株鼠疫耶尔森菌(鼠疫疫苗株EV76、614F)和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PTB5、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的裂解情况。结果 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均能成功感染鼠疫疫苗株EV76、614F并依赖其生长繁殖,且基于OmniLogTM系统33℃培养48 h也能够观察到试验孔中四唑类染料颜色随着噬菌体数量的增加和宿主菌数量的减少而变淡。利用微量点滴法检测3株鼠疫噬菌体对4株非鼠疫耶尔森菌敏感性结果显示,28℃和37℃时476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5敏感,而087号和072204号对其不敏感;476号、087号和072204号鼠疫噬菌体对假结核耶尔森菌PTB3、大肠杆菌V51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2302-2这3株非鼠疫耶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基因组中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系统,可保护其免受噬菌体、质粒等外源DNA的入侵,阻止基因的水平转移,从而维护自身基因组的稳定。本研究旨在分析艰难梭菌基因组中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结构,以探讨其在防御噬菌体感染等方面的作用。方法从Nucleotide数据库中下载艰难梭菌全基因组信息,利用CRISPR-CasFinder软件鉴定基因组中的CRISPR-Cas系统,通过MEGA、BLAST等软件进行cas1基因及重复序列分析并确定间隔序列同源信息;采用PHASTER软件预测基因组中的前噬菌体含量,分析其与间隔序列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00株艰难梭菌中有96株(96%)含有完整的CRISPR-Cas系统,共含703个确定CRISPR阵列和204个cas基因簇,CRISPR-Cas系统全部为I-B型;重复序列共26种,保守性较高,19种可形成茎环结构,32.3%的间隔序列与噬菌体、质粒同源,间隔序列与前噬菌体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4759,P<0.01)。结论艰难梭菌CRISPR-Cas系统的携带率和株均携带数量均高于多数其他临床常见病原菌,且系统基因结构完整;该菌的CRISPR-Cas系统中靶向噬菌体的间隔序列数量多,有助于抵御噬菌体的侵袭,从而对开发噬菌体治疗法带来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4株可疑菌株进行系列验证实验,以确定其是否为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自然分离株.方法 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特异性基因及基因组特征.结果 4株菌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蜜二糖(-)、甘油(-)、脱氮(+),与鼠疫菌同源菌株菌苗株(EV76)一致;其毒力因子为F1(+),VW(+),Pgm(-),PstⅠ(+),与鼠疫菌菌苗株(EV)特征完全一致;109个/ml可疑菌对实验动物小白鼠无致死能力.具有鼠疫标识基因;差异片段(DFR)分型结果,4株菌的24个DFR扩增,DFR谱不同于任何鼠疫菌自然分离菌株基因组型.结论 尽管4菌株具备鼠疫菌自然分离株的一些表型特征,但基因组特征表明其不是鼠疫菌自然分离株,而是鼠疫菌同源菌株菌苗株(EV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研究黄连对鼠疫耶尔森菌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的方法。方法应用液体稀释法测定黄连对鼠疫耶尔森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包含4005条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基因芯片表达谱实验中,黄连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浓度为10×MIC,作用时间为30min;提取并纯化鼠疫耶尔森菌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Cy3、Cy5染料标记后;与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芯片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获得表达谱分析结果。应用SAM软件处理结果。结果获得了黄连作用鼠疫耶尔森菌的基因芯片表达谱。结论应用鼠疫耶尔森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可以进行黄连抑制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梁莹  海荣  俞东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3):353-354,F0003
目前,已知耶尔森菌属包括11个菌种,其中只有3种对人类和啮齿类动物致病: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假结核耶尔森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叮咬而引起疾病的传播;而其他2种致病菌则主要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粪-口途径).假结核菌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区获得的48株鼠疫菌应用23个DFR(差异区段)和PMT1(质粒验证)PCR扩增,进行鼠疫菌DFR基因组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相同年份,不同染疫动物、媒介蚤分离的鼠疫菌基因组型基本一致。陕西鼠疫耶尔森菌DFR基因组型有Genomovar11、17、20共3种。1987-1988年份、2000-2001年份DFR基因组型以Genomovar17为主,2006年份以Genomovar20为主。结论不同年份疫情主导的基因组型不同,随着时间的变化,鼠疫菌DFR基因组型从Genomovar17基因缺失微进化到Genomovar20。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4个布氏菌噬菌体——Tb.F.Wb和BK_2作了增殖,并测出了其RTD。随后,对33株国内外的标准布氏菌种用噬菌体作了分类,所得结果与常规法完全一致。另用了12株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耶尔森氏肠炎菌、沙门氏white群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霍乱弧菌,而噬菌体对其都不裂解。证明这些噬菌体对布氏菌是特异的。此外,用31株新近从疫区分离的菌种用噬菌体和常规法作了分类。其中光滑型菌种用噬菌体分类的结果与常规法一致,但粗糙型菌种两法则有明显差别。本文表明:光滑型噬菌体可用于布氏菌的分类和分型的。  相似文献   

18.
霍乱弧菌CTXφ基因组RS区的间隔区ig2包括rstR启动子区和rstA操纵区,rstR基因编码产物RstR可以和rstA操纵区结合,抑制rstA基因表达,RS区负责噬菌体的复制、整合和解离等功能。我们克隆并测序了nct- CTX~(O139)φ基因组,RS区的rstR和ig2为首次发现的新类型,故进行上述功能研究。材料与方法一、菌株和质粒霍乱弧菌O1群EI Tor 7763株,不含CTXφ基因组任何基因,具有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位点attRS;pNCT-RZ克隆子,含nct_CTX~(O139)φ基因组;大肠埃希菌HB101和JM109,自杀质粒pKTN701和受体菌SM10;上述菌株和质粒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保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4对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以下简称4-Prim er-PCR)来检验鼠疫耶尔森氏菌,对于探索鼠疫的快速诊断方法将起到推动作用。方法选择不同疫源地的40株鼠疫耶尔森氏菌;目的基因选择于与鼠疫耶尔森氏菌毒力因子有关的FI抗原质粒基因cafI鼠疫杆菌素Ⅰ基因、与色素沉着有关的质粒基因hm s以及染色体基因inv。结果该法所有的鼠疫耶尔森氏菌全部出现4对引物的预期扩增带;该试验在4 h内完成;结论四对引物鼠疫PCR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优点,可以用于鼠疫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鼠疫耶尔森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894年日本学者北里和法国学者耶尔森发现鼠疫菌以来,世界许多学者对鼠疫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毒力、毒力因子以及免疫学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研究人员已将基因、蛋白质组学研究、生物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运用到鼠疫的诊断、鉴定等防治、监测和科研工作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几十年来,鼠疫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建立适应不同情况的检测技术,本文将对此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