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大鼠肺Ⅰ型和Ⅲ型胶原合成的变化.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潮气量(VT)8 ml/kg组(A组)和16ml/kg组(B组),每组8只.A、B两组分别机械通气4 h,通气结束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肺泡灌洗液与血浆蛋白比值、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及其比值、Ⅰ型和Ⅲ型前胶原肽(PINP和PⅢNP)浓度.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肺组织W/D比较,A组和B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B组又明显高于A组(P<0.05);②正常对照组和A组肺泡灌洗液与血浆蛋白比值无显著差异,而B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③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B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均<0.05);④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在正常对照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差异,B组显著高于前两组(P均<0.05);⑤Ⅰ型前胶原与Ⅲ型前胶原mRNA比值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⑥PⅠ NP、PⅢNP表达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潮气量通气导致正常大鼠出现肺损伤,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增加,但4 h内并未出现Ⅰ型和Ⅲ型前胶原比值增加,胶原蛋白尚未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在大鼠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 RTEC)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大鼠RTEC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罗格列酮( RGZ )组和GW9662组。 RGZ组加入15μmol/L RGZ,GW9662组加入25μmol/L GW9662,将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放入真空罐中制作RTEC缺氧模型。正常对照组细胞不做处理。造模36 h后,采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TEC 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RTEC PPARγmRNA表达显著升高、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与缺氧模型组相比,RGZ组RTEC PPARγmRNA表达降低,GW9662组表达上升( 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RTEC 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与缺氧模型组比较,RGZ组RTEC TGF-β1 mRNA表达上升,GW9662组表达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缺氧性RTEC损伤中PPARγ的蛋白表达与TGF-β1的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5)。结论 PPARγ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缺氧性RTEC损伤的发生;RGZ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蛋白的表达而减轻缺氧性RTEC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否是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 设立10 μmol/L罗格列酮组、GW9662加10 μmol/L罗格列酮组、对照组、GW9662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PPARγ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PPARγ蛋白的结合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Ⅰ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10 μmol/L罗格列酮组PPARγ蛋白结合活性最强,α-SMA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是通过PPARγ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心室肥厚时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9及其抑制物(TIMP)-1,2基因表达的改变及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病理检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放射免疫和蛋白印迹杂交等方法,检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肥厚组)和正常人(对照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心肌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心肌MMP-1,2,9及TIMP-1,2蛋白表达。结果: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心肌肥厚组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匀浆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179.3±36.1)pg/mg心肌组织,对照组为(103.2±13.6)pg/mg心肌组织,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增高(P<0.01)。心肌肥厚组心肌组织MMP-1,2,9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均<0.01),TIMP-1,2蛋白表达也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心肌肥厚时心肌胶原的代谢受到MMPs/TIMPs的调节。MMP-1,2,9和TIMP-1,2蛋白表达均增加,使MMPs的活性受到抑制,胶原合成增加的速度大于胶原降解的速度,导致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以及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46只SPF级雄性160~18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Ⅰ、模型组Ⅱ、治疗组,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Ⅰ 14只,模型组Ⅱ12只,治疗组10只.模型组Ⅰ、模型组Ⅱ及治疗组经气管内注入盐酸博莱霉素(5mg/kg),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TSA 2 mg/kg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 60μl,并稀释于生理盐水1.2 ml中,每天1次,连续3d;模型组Ⅱ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DMSO 60 μl稀释于生理盐水1.2 ml中,每天1次,连续3 d;模型组Ⅰ及正常对照组在造模次日起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2 ml,每天1次,连续3d.其中模型组Ⅰ大鼠死亡5只,模型组Ⅱ大鼠死亡4只,治疗组大鼠死亡2只.于造模第21天处死全部存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评估肺纤维化程度.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中α-SMA及Ⅰ型胶原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HE染色分析: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肺泡炎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之间肺泡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泡炎程度均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减轻(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泡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sson染色分析: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之间肺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减轻(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组织HYP含量: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HY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HY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的HYP含量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肺组织匀浆中α-SMA蛋白浓度: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α-SM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α-SM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α-SMA含量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肺组织匀浆中Ⅰ型胶原蛋白浓度: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Ⅰ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Ⅰ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Ⅰ型胶原含量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肺组织TGF-β1 mRNA: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TGF-β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的TGF-β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GF-β1mRNA表达较模型组Ⅰ及模型组Ⅱ降低(P<0.05),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成功构建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非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能减轻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降低肺组织中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Ⅰ型胶原含量以及TGF-β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糖刺激、吡格列酮(Piog)孵育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Fs)胶原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1~3 d SD乳鼠CFs,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吡格列酮(Piog-10 μmol/L)干预组,Ⅲ组高糖培养组(Glu 25 mmol/L),Ⅳ组高糖+Piog(10 μmol/L)共刺激组.分别测定各组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促纤维化因子TGFβ1和CTGFmRNA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Ⅰ组相比,Ⅲ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升;TGFβ1和CTGFmRNA的表达,AT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 05).Ⅳ组Piog干预后与Ⅲ组比较,Ⅰ、Ⅲ型胶原mRNA、TGFβ1 mRNA表达明显下降,AT1-R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 05);CTGF mRNA表达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糖刺激CFs可导致Ⅰ、Ⅲ胶原合成增加,Piog干预可下调TGFβ1表达,以及AT1-R的表达、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抑制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表达的调控作用及灯盏花素的影响。方法 将二级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为 :对照组 (A) ,低氧组 (B) ,低氧 +灯盏花素组 (C) ,低氧时间为 4周。采用透射电镜、放射活性测定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综合进行评价。结果(1)B组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室重量比 (RV/LV +S)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C组mPAP、RV/LV +S显著低于B组 (P <0 0 1) ;(2 )电镜显示B组肺动脉胶原纤维较A组明显为多 ,C组较B组明显为少 ;(3)B组肺组织PKC总活性 (PKCt)、胞膜PKC活性 (PKCm)、胞浆PKC活性 (PKCc)及PKCm占PKCt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C组PKCt、PKCm、PKCc及PKCm占PKCt的百分比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 ;(4)免疫组化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 (直径 10 0~ 2 0 0 μm)PKC含量 (平均吸光度A值 )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C组较B组显著为低 (P <0 0 1) ;(5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B组肺细小动脉 (直径约 10 0~ 2 0 0 μm)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mRNA平均A值较A组明显为高 (P <0 0 1) ,C组较B组为低 (P <0 0 1) ,Ⅲ型胶原及Ⅲ型前胶原mRNA平均A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 )肺组织PKC活性和肺动脉管壁PKC的表达与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表达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PPARγ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53例,RT-PCR法测定外周血中PPARγ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含量,并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分析PPARγmRNA表达、MMP-9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PPARγmRNA表达(0.40±0.12)与对照组(0.62±0.13)比较显著降低;冠心病组MMP-9为(1.27±0.16)μg/L,与对照组[(1.21±0.05)μg/L]比较明显增加(P<0.01)。冠心病组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PARγ为(0.50±0.05),较稳定性心绞痛(0.50±0.11)降低,MMP-9分别为(1.38±0.14)、(1.25±0.07)μg/L,P<0.01。PPARγmRNA表达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42,P<0.01)、病变类型(r=-0.56,P<0.01)呈负相关,MMP-9水平则与病变支数(r=0.30,P<0.01)、病变类型(r=0.36,P<0.01)呈正相关;PPARγmRNA表达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结论MMP-9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斑块有促进作用,PPARγ具有抑制MMP-9的作用,提示通过激活PPARγmRNA表达和降低MMP-9水平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纤维连接蛋白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纤维连接蛋白(FN)的动态变化;用Northem印迹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观察FN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内FN的含量持续增多;(2)体外培养的肺成纤维细胞经FN作有2h,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即增强,分别在12h、6h达到最大值,平均吸光度(A值)为对照组的1.7、3.2倍;I、Ⅲ型前胶原蛋白的表达亦增强(P<0.01)。抗FN受体的抗体能部分抑制FN对胶原表达的上调作用(P<0.05)。结论 FN能够促进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合成I、Ⅲ型胶原、其调控机制之一是在转录水平上增强了前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组织和细胞水平研究吡格列酮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KD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PIO),每组各6只。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正常糖组(Con)、高糖组(HG)、吡格列酮处理组(HG+PIO)、HG+空载组(HG+E)和HG+PPARγ过表达组(HG+PPARγ)。免疫细胞荧光观察细胞中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和NRK-52E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DKD组PPARγ表达降低(P0.05),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Ⅳ型胶原(Collagen Ⅳ)、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和Ⅰ型胶原(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KD组比较,PIO组PPARγ表达升高(P0.05),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 Ⅳ、Collagen Ⅲ和Collagen Ⅰ表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HG组PPARγ降低(P0.05),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 Ⅳ、Collagen Ⅲ和Collagen Ⅰ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比较,HG+PIO组PPARγ表达升高,p-GSK3β、β-catenin、细胞核β-catenin、Collagen Ⅳ、Collagen Ⅲ和Collagen Ⅰ表达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PPARγ组PPARγ表达升高(P0.05),p-GSK3β、β-catenin、Collagen Ⅳ和Collagen Ⅲ表达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上调PPARγ表达,下调β-catenin表达,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活化,减少ECM沉积,延缓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病理改变较其他模型组轻(P<0.05).感染对照组NF-κB活性(141.11±15.37)最强,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正常对照组78.89±18.12;吡喹酮组112.89±20.17罗格列酮组108.89±20.47;罗格列酮加吡喹酮组88.89±19.34)(P<0.05).感染对照组[-27.315±(-6.348)].及吡喹酮治疗组[-25.647±(-5.694)]PPARγ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16.557±(.3.02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18.217±(-4.498)]、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18.212±(-3.909)]显著减弱(P<0.05).结论PPARγ及NF-κB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应,其抗纤维化机制与PPARγ配体激活PPARγ表达的同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氨基胍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缺血组,Ⅲ组为缺血再灌注组,Ⅳ组为缺血再灌注+氨基胍治疗组,检测各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NO含量、肺组织中髄过氧化物酶含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CAM-1表达Ⅰ组不明显,在Ⅱ、Ⅲ组呈上升趋势,Ⅳ组表达下调,其余3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Ⅳ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Ⅰ组比较,血清乳酸脱氢酶、NO及肺组织髄过氧化物酶含量Ⅱ、Ⅲ组明显升高(P均<0.05);Ⅳ组相应下降,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氨基胍可明显抑制ICAM-1表达上调,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NO及肺组织髄过氧化物酶含量,减少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cceptor,AT1R)在不同程度纤维化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进行AT1R检测,同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T1R mRNA的表达。结果 Ⅰ型胶原面积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增加。AT1R阳性表达主要分市在肝小叶周边及肌窦区星形细胞(HSC)的胞质内。12例正常肝组织中8例呈阳性表达,18例纤维化肝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纤维化肝脏组AT1R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肌脏组(P<0.001),并随Ⅰ型胶原面积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纤维化肝脏组AT1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P<0.01)。结论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增加,AT1R及AT1R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AT1R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家族中的3个成员IL-1RⅠ、IL-1RⅡ和IL-1R协同蛋白(IL-1RAcP)在骨关节炎(OA)滑膜中的表达和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不同病程的107例O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三者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1RⅠ和IL-1RAcP在OA滑膜中强阳性表达,IL-1RⅡ在OA滑膜中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中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RT-PCR显示IL-1RⅠ、IL-1RⅡ、IL-1RAcP在Ⅰ度OA滑膜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滑膜(P<0.05),且IL-1RⅠ的表达显著高于IL-1RⅡ(P<0.05),而与IL-1RAc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Ⅱ度和Ⅲ度OA滑膜中,IL-1RⅠ、IL-1RAcP的表达与在正常滑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RⅡ在Ⅲ度OA滑膜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IL-1RⅠ、IL-1RⅡ、IL-1RAcP在O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以IL-1RⅠ和IL-1RAcP为主,但其表达只在OA早期短期增加,与OA病情的发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类维甲酸受体(RXR)α在酒精性心肌病(ACM)中的表达以及肉毒碱干预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分为3组:酒精组、酒精+药物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6个月后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信号转导蛋白-3(Smad-3)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PPARα和RXRα蛋白表达.结果 酒精组和酒精+药物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9和Smad-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0.05).PPARα和RXRα蛋白表达(酒精组分别为0.156和0.192,酒精+药物组分别为0.248和0.385)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和0.05).酒精组与酒精+药物组比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9、Smad-3、PPARα和RXRα蛋白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5).PPARα和RXRα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9和Smad-3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酒精性心肌病进展中PPARα和RXRα蛋白表达下调,心脏重构和心肌纤维化形成.肉毒碱可能通过PPARα和RXRα代谢途径改善心脏重构和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降钙素治疗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降钙素治疗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64只2个月龄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OVX)后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只。观察组从骨折术前1周至术后8周每天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2IU/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7、14、28、56d骨痂中Ⅰ、Ⅱ、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从骨折后第7天开始至第56天,各组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Ⅱ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先升高后下降,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从第28天起,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观察组〉对照组(P均〈0.05)。术后第56天观察组骨痂已为骨性,对照组可见较多软骨性骨痂。结论降钙索能促进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换,加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降钙素能促进Ⅰ型胶原mRNA表达,抑制Ⅱ型胶原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吡喹酮治疗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变化与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病理改变较其他模型组轻(P<0.05).感染对照组NF-κB活性(141.11±15.37)最强,明显高于其余各组(正常对照组:78.89±18.12;吡喹酮组:112.89±20.17:罗格列酮组:108.89±20.47;罗格列酮加吡喹酮组:88.89±19.34)(P<0.05).感染对照组[-27.315±(-6.348)].及吡喹酮治疗组[-25.647±(-5.694)]PPARγ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16.557±(.3.022)]及罗格列酮治疗组[-18.217±(-4.498)]、罗格列酮加吡喹酮治疗组[-18.212±(-3.909)]显著减弱(P<0.05).结论:PPARγ及NF-κB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中起一定作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效应,其抗纤维化机制与PPARγ配体激活PPARγ表达的同时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PPARγ在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狼疮肾炎(LN)不同病变类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PPARγ在LN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及肾活检病理诊断,选择LN不同病变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型(6例),Ⅳ型(8例),Ⅴ型(7例)。以肾脏肿瘤切除术中远离肿瘤部位的正常肾组织(6例)为对照。光镜下观察并计数肾脏病变活动指数、间质病变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例肾组织PPARγ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肾脏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LN患者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中PPARγ脚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其中Ⅳ型LN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PPARγ表达显著高于Ⅱ型、Ⅴ型;肾小球PPARγ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与肾脏病理活动积分及间质病变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PPARγ在LN肾组织肾小管、肾小球及间质浸润细胞高表达对于限制LN肾脏病变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虫草菌丝、丹参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虫草菌丝与丹参流浸膏分别给大鼠经口灌胃给药后分离药物血清,观察药物血清对体外传代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tin,SMA)表达、[3H]TdR及[3H]脯氨酸掺入,TGFβ1、I型前胶原mRNA表达及其蛋白生成量的影响。结果丹参抑制HSC的SMA表达、I型胶原生成量及细胞内[3H]脯氨酸掺入的作用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39.8%,42.7%与38.9%(P<0.01;前2项显著低于虫草菌丝组,P<0.05),尚可抑制细胞1型前胶原<mRNA,TGFβ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P<0.01);虫草菌丝对上述指标也均有抑制作用,以抑制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作用尤著,分别为对照组的47.7%和21.1%(P<0.01);显著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丹参具有较强的抑制HSC活化与胶原合成的作用,抑制胶原合成主要作用于前胶原转录后的水平;虫草菌丝的主要作用点抑制HSC的TGFβ1mRNA表达与自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糖尿病仓鼠模型心肌中糜蛋白酶(chymas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进行检测,观察chymase mRNA水平、酶活性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仓鼠模型,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ABC)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hymase mRNA水平变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chymas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Ang Ⅱ含量.结果 (1)糖尿病组仓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chyamse活性明显升高,分别为(0.88±0.07) U/mg组织和(0.54±0.04)U/mg组织(P<0.01),而ACE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 Ⅱ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95.8±16.0)pg/mg组织和(51.1±20.8)pg/mg组织(P<0.01);(3)糖尿病组心肌chyamse mRNA表达水平为0.810±0.026,较对照组0.490±0.087显著升高(P<0.01).结论 糖尿病仓鼠病变心肌的chymase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性明显升高,并伴随心肌局部Ang Ⅱ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