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增龄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_(Ca))β1亚基甲基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用3、16月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尾动脉无创测定血压,取各组大鼠肠系膜动脉进行实验。分别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BK_(Ca)通道电流、单通道检测BK_(Ca)通道门控特性;离体微血管张力测定BK_(Ca)通道在血管张力中的作用;蛋白免疫印迹观察BK_(Ca)通道α、β1亚基表达情况;亚硫酸氢盐测序PCR测定β1亚基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结果 3月龄时SHR的BK_(Ca)通道平均电流密度较同龄WKY显著增大; WKY、SHR的BK_(Ca)通道平均电流密度随增龄均显著降低。高血压时,他莫昔芬诱发的BK_(Ca)通道开放概率增加显著高于WKY;此外,BK_(Ca)通道在血管张力调节中的贡献率亦显著高于同龄WKY。BK_(Ca)通道β1亚基表达在高血压时发生显著上调,随增龄变化,β1亚基表达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中均发生下调。高血压降低了β1亚基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而增龄增加了其甲基化程度。结论高血压时,BK_(Ca)通道β1亚基启动子区发生去甲基化,β1亚基表达增多,BK_(Ca)通道功能增强;而在增龄过程中,β1亚基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其表达减少,BK_(Ca)通道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衰老对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生物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老年组(2224月龄)和青年组(424月龄)和青年组(4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膜片钳内面向外模式进行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单通道记录。结果衰老组BKCa通道平均开放概率(Po)和平均开放时间显著低于青年组;电压依赖性和钙敏感性亦显著下降;Tamoxifen(1μmol/L)可诱导两组Po增加,但青年组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老年组。结论衰老诱导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功能下调,以β1亚基功能下调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妊娠不同时期缺氧对成年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ACE-AngⅡ-AT1)受体轴的影响。方法 将SD孕鼠随机分为妊娠早期(G1,妊娠第3天)开始缺氧组、中期(G2,妊娠第9天)开始缺氧组、后期(G3,妊娠第15天)开始缺氧组和空白对照组(G0),每组各6只。缺氧组每日置于氧气浓度为10%±1%的低压氧舱3小时,直至自然分娩。各组雄性子代大鼠于3月龄及5月龄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心脏局部AngⅡ,逆转录PCR检测心脏AT1、 AT2、胶原Ⅰ和胶原Ⅲ mRNA,Western blot检测心脏ACE、AT1、 AT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妊娠早、中期缺氧引起3月龄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ACE、AngⅡ的升高(均P<0.05),以及3月龄和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AT1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并使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AT2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妊娠晚期缺氧仅会改变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AT1和AT2受体表达(均P<0.05)。妊娠中期缺氧引起3月龄和5月龄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pERK1/2、胶原ⅠmRNA和胶原ⅢmRNA表达增加(均P<0.05),妊娠早期缺氧仅引起5月龄子代大鼠心脏局部pERK1/2、胶原ⅠmRNA和胶原ⅢmRNA表达增加(均P<0.05),而妊娠晚期缺氧则无影响(均P>0.05)。结论 妊娠期缺氧会引起成年雄性子代大鼠心脏局部ACE-AngⅡ-AT1轴活化,以妊娠早期或中期开始的缺氧对该轴影响最明显,并促进了下游ERK的磷酸化和心脏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对衰老高血压大鼠脑动脉平滑肌Ca_L通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3月龄正常血压(WKY)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各18只;16月龄WKY大鼠和SHR各36只,再随机分成安静组和运动组,各18只。运动组以16~18 m/min进行8周跑台运动(每天60 min,每周5天)。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心脏重量,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脑动脉Ca_L通道功能和Ca_L通道α1C亚基蛋白的表达。结果(1)SHR心率和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同龄WKY大鼠,老年大鼠收缩压较同类别青年组均显著增高;青年组SHR脑动脉Ca_L通道电流密度及其α1C亚基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WKY大鼠,在老年组差异无显著性,且均低于同类别青年组。(2)运动后衰老大鼠心重指数(心脏重量/体重)较同类别安静组均显著增加;运动显著降低衰老SHR收缩压,增加衰老SHR脑动脉Ca_L通道电流密度及其α1C亚基蛋白表达。结论衰老SHR脑动脉Ca_L通道功能下调,运动缓解衰老引起的Ca_L通道功能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衰老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自发瞬时外向流(STOC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19~21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O-SED)和有氧训练组(O-EX);另选2月龄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Young)。采用穿孔膜片钳技术对细胞STOCs进行记录。结果 STOCs具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在相同钳制电位下,STOCs的幅值和频率均Young组O-EX组O-SED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衰老细胞BKCa的α和β1亚基表达均下降,而有氧运动显著抑制此变化。结论衰老可诱发大鼠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的亚基下调,从而使STOCs减弱、膜去极化和外周阻力增加;而规律性有氧运动可显著抑制此变化,这可能是运动诱导衰老血管逆重构、缓解血管张力增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增龄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大鼠的糖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和糖刺激下增龄对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月龄(青年组,n=15)、14月龄(中年组,n=15)和24月龄(老年组,n=15)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比较三组间基础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差异,计算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的比值(ΔI10/ΔG10),120min葡萄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葡萄糖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值(AUCi/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以分析各组间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随着月龄的增长,空腹血糖有升高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OGTT后老年组大鼠表现为血糖达峰时间延长,血糖峰值增加,OGTT2h血糖及AUCg增加,即老年组大鼠出现糖耐量异常状态,主要表现为餐后高血糖。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大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59±0.14)、(1.60±0.15)、(2.37±0.04)μg/L(两两相比均P〈0.01);IRT中,老年组大鼠胰岛素达峰时间延迟,ΔI10/ΔG10降低,AUCi增加(P〈0.05)。使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β在青年、中年和老年组中呈递增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HOMA-IR在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为3.09±0.80、8.34±0.72、13.14±1.59(两两相比均P〈0.01)。结论正常老龄大鼠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但由于胰岛素分泌的早期时相受损,仍然出现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对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舒张功能昼夜节律的影响以及血管舒张调控分子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BKCa)信号的时间节律特征。 方法 采用1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的舒张功能,继而在一天24 h内不同的6个授时因子时间点(Zeitgeber time,ZT)(ZT 0、4、8、12、16和20)以膜片钳电生理学方法记录BKCa通道的全细胞电流,以Western blot分析和RT-PCR检测BKCa通道a亚基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对照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的舒张功能表现为白天升高(ZT4,中午12:00)、夜晚(ZT16,凌晨12:00)降低的趋势;而悬吊组大鼠后肠系膜小动脉舒张功能在白天与夜晚均显著下降(P < 0.05),且其昼夜波动幅度明显降低(P < 0.05)。对照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电流密度、a亚基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特征;而悬吊组可显著降低BKCa通道在白天与夜晚的电流密度、a亚基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而且其通道活性和蛋白表达的昼夜波动幅度也显著降低(均P < 0.05),但mRNA表达水平的昼夜波动幅度没有明显变化,提示存在转录后修饰调控。 结论 模拟失重可通过BKCa信号调控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的昼夜节律变化,深入研究BKCa通道昼夜节律特征,对揭示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功能失调和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均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肠系膜动脉平滑肌BKCa增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肠系膜动脉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增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单通道膜片钳技术,在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模式下,检测不同年龄组通道的开放概率、电流幅值、平均开放时间和平均关闭时间。结果(1)在细胞贴附式膜片。老年组Po较中、青年组显著降低(P〈0.05)。(2)在内面向外式膜片,当浴液中Ca^2+浓度为10^-6mol/L时,老年组的开放概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O.05),而平均关闭时间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MASM细胞BKCa的活性下降,对胞内侧Ca^2+敏感性降低,可能是老年人血管紧张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B2(PCB2)对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正常培养心肌细胞H9c2,用LPS诱导H9c2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分别用6.25、12.5、25.0 μmol/L的PCB2处理模型细胞,25.0 μmol/L的PCB2处理模型细胞后加入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分别检测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Westem blot检测细胞中NF-κB、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LPS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PCB2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P<0.05)。LPS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PCB2显著降低LPS处理的细胞凋亡率(P<0.05)。LPS组细胞TNF-α、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PCB2显著降低LPS处理细胞TNF-α、IL-1β、IL-6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PCB2显著降低LPS处理的细胞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PCB2显著降低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κB-α蛋白表达(P<0.05)。与LPS+PCB2组相比,LPS+PCB2+PDTC能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和TNF-α、IL-1β、IL-6、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结论 PCB2降低LPS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率、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提高细胞存活率,这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β2(TXβ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ACS住院患者86例,依据瑞舒伐他汀剂量差异分为大剂量组:43例,即刻予以瑞舒伐他汀40 mg口服,再予以瑞舒伐他汀20 mg qn,口服;常规剂量组:43例,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 qn,口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血清hs-CRP、TXβ2、Hcy浓度以及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分析hs-CRP、TXβ2及Hcy与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hs-CRP、TXβ2及Hcy显著降低(P<0.05),TC、LDL及ox-LDL也显著降低(P<0.05);而HDL显著增高(P0.029)。大剂量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38),且hs-CRP、TXβ2及Hcy均与MACE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大剂量应用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对衰老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全细胞K+电流、自发瞬时外向电流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生物物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19~21月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老年组),随机分为安静组和有氧运动组,并选用2月龄Wistar大鼠安静处理作为青年对照组。12周后取脑动脉,急性分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采用膜片钳全细胞模式、穿孔膜片钳模式和单通道内面向外模式观察运动对全细胞K+电流、自发瞬时外向电流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门控特性的影响。结果 安静组全细胞K+电流密度及对Iberiotoxin敏感性降低;安静组自发瞬时外向电流幅值降低,频率无明显变化;安静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平均开放概率和平均开放时间显著低于青年对照组,而平均关闭时间高于青年对照组;电压依赖性和钙敏感性亦显著下降;与安静组相比,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全细胞K+电流密度、自发瞬时外向电流幅值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平均开放概率、电压依赖性和钙敏感性来实现对大鼠脑动脉平滑肌自发瞬时外向电流/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 长期规律有氧运动可以减弱衰老所致的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功能下调,这可能是有氧运动改善衰老动脉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龄伴随着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相关内皮细胞的损害,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加强增龄有关的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增龄对大鼠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增龄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其可能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早期延缓增龄性内皮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青年组(3月龄)、成年组(9月龄)、中年组(15月龄)健康雄性大鼠,通过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浆NO、eNOS、iNOS、ET-1及主动脉组织NO、eNOS、iNOS),测定离体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观察大鼠主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寻找出早期出现内皮功能明显改变的月龄组大鼠。结果青年组、成年组、中年组大鼠血浆NO、eNOS、iNOS及主动脉组织的NOS活性随月龄增加逐渐降低(P<0.05),NO、eNOS、iNOS与月龄呈负相关;ET-1则逐渐升高(P<0.05),ET-1与月龄呈正相关;主动脉环对于乙酰胆碱所致的最大血管舒张程度随着月龄增加降低(P<0.05),对硝普钠所致的舒张反应各组基本一致(P>0.05);主动脉形态随着月龄的增加,内膜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丘脑和垂体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与机体老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受体法测定了老年(24~36月龄)、中年(12~14月龄)、青年(3~5月龄)及20日龄雌性Wistar大鼠下丘脑、垂体中GABA的含量。结果雌性大鼠下丘脑GABA含量随增龄而增加,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青年和20日龄组(P<0.05,P<0.001),中年和青年组明显高于20日龄组(P<0.001),中年与青年组间无明显差异;垂体中GABA含量随增龄而降低,4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大鼠随月龄增加,下丘脑抑制性GABA系统功能逐渐增强,垂体GABA系统功能则逐渐减弱,这种趋势将导致下丘脑调节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衰退。可能与生殖内分泌系统的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增龄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增龄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的影响。 方法 SD实验大鼠分为2组青年组(3月龄)和老年组(24月龄)各式各样0只。制务GLUT4羧基端正2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2组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蛋白含量,并检测大鼠尾静脉血糖。 结果 老年组大鼠的血糖(5.6±0.5mmol/L)略高于青年组大鼠(4.5±0.5m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青年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内GLUT4相对含量为109.62±12.25,而老年组为86.46±8.25,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增龄可引起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使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发生障碍,这可能是老年人易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3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6例,根据年龄分为青、中、老年组,对其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28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78例,单纯前循环动脉狭窄142例、单纯后循环狭窄63例,单支性血管狭窄者96例、多发性狭窄者210例;老年组单发性血管狭窄占23.28%,明显低于中年组(17.87%)和青年组(7.36%),P〈0.01;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占83.62%,明显高于中年组(44.79%)和老年组(28.30%),P〈0.01;老年组前循环狭窄占31.45%,明显低于青年组(74.51%)和中年组(56.25%),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具有年龄差异,早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关系。 方法 选择6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高脂喂养2、4和8周后,在各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后选取升主动脉制备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时间血管外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变化。体外培养高脂喂养2周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和C57BL/6小鼠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发现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高脂喂养2周、4周后血管外膜检测到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阳性表达,8周后呈现弱阳性,随高脂喂养时间增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外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而C57BL/6小鼠血管外膜细胞一直未检测到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体外实验观察到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部分表现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肌丝明显增多, 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野生型C57BL/6小鼠(P<0.05),而C57BL/6小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则表现为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阴性,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早期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型即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01~2018-08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95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为单纯T2DM组(BMI<24 kg/m2)56例和超重及肥胖T2DM组(BMI≥24 kg/m2)39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糖化血红蛋白(HbA1c)、颈动脉IMT和Lp-PLA2。分析Lp-PLA2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与单纯T2DM组相比,超重及肥胖T2DM组的FINS、IRI、TC、LDL-C、Lp-PLA2及颈动脉IMT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BG、HbA1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呈正相关(r=0.388,P=0.000)。单纯T2DM组和超重及肥胖T2DM组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IMT水平均呈正相关(r=0.292,P=0.029;r=0.470,P=0.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BMI、LDL-C及Lp-PLA2是影响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的血浆Lp-PLA2水平较高,且Lp-PLA2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检测该指标可能有利于临床医师及早发现、干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人体肠系膜动脉上编码钙激活钾通道的基因KCNMB1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探讨血管老化过程中钙激活钾通道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提取老年组(17例)和青年组(16例)两组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的RNA,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对反转录产物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用看家基因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作为内参照对KCNMB1的cDNA起始浓度进行标化,对标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青年组的KCNMB1/GAPDH定量比值分别为(0.649±0.289)%和(1.252±0.443)%,老年组较青年组降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管平滑肌上编码钙激活钾通道的基因KCNMB1表达减弱可能是血管老化过程中其舒缩能力下降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5二羟基维生素D3(1,5-(OH)2D3)是否通过信号调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自噬抑制细胞钙化及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钙化。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HUVEC高脂刺激自噬后予1,5-(OH)2D3干预后,通过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水平;利用慢病毒过表达或者沉默钙调蛋白(CaM),运用Western blot、茜素红染色法、钙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钙化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2)取6~8周龄ApoE-/-雄性小鼠高脂饲养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5-(OH)2D3灌胃后尾静脉注射CaM过表达或者沉默慢病毒,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自噬及钙化水平指标;扫描电镜观察主动脉斑块自噬小体及钙沉积;HE及Von Kossa染色法分别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程度。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1,5-(OH)2D3处理后细胞自噬增强,Ca2+与CaM上调;与对照组相比,CaM过表达组自噬增强,细胞钙化减轻,ApoE-/-小鼠斑块内钙化明显被抑制;CaM沉默组细胞自噬流不通畅,细胞钙沉积增加;ApoE-/-小鼠斑块内钙化明显增加(P<0.01) 。结论 1,5-(OH)2D3通过Ca2+/CaM信号调控HUVEC自噬抑制细胞钙化及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下丘脑室旁核(PVT)大细胞逆向动作电位(AP)3指标的增龄性变化,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衰老性变化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应用神经垂体逆向电刺激,于PVN内进行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逆向AP的方法,观察青、中、老3组大鼠逆向AP的阈值、潜伏期及跟随率的变化。结果:在中年及老年组大鼠上诱发逆向AP的阈值高于青年组大鼠(P<0.05);老年大鼠逆向AP阈值<0.5mA的神经元比例少于青年组大鼠(P<0.05);老年大鼠逆向AP潜伏期较青年鼠延长(P<0.01);老年大鼠与青年大鼠逆向AP对高频刺激的跟随能力存在差别。结论:老年大鼠PVN大细胞兴奋性降低,纤维传导速度减慢,兴奋后不应期延长,提示中枢神经系统一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功能随增龄出现退行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