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 探索E3泛素连接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介导的碱基切除修复蛋白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生过程中的泛素化降解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OGG1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KP2的结合能力。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构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过表达模型细胞中SKP2的蛋白表达。通过转染SKP2质粒,增加SKP2的表达并观察细胞中OGG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OGG1蛋白存在泛素化修饰。UbiBrowser软件预测能与OGG1结合的潜在E3泛素连接酶,并通过免疫沉淀实验证明SKP2与OGG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氧化损伤环境下,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表达出现先下降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UVB照射10 min时SKP2表达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组和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007、0.920±0.008和1.330±0.020,与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空白对照组、UVB组、UVB+转染空载质粒组和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OGG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0.01、5.05±0.16、5.20±0.07和3.83±0.10;与UVB+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OG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3泛素连接酶SKP2能够促进OGG1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内部损伤性DNA的累积,从而导致A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ERCC6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H2O2处理SRA01/04细胞,构建氧化损伤模型。取氧化损伤的SRA01/04细胞分为H2O2组、H2O2+空白质粒转染组和H2O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进行转染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后氧化损伤的SRA01/04细胞中ERCC6 mRNA和科凯恩综合征互补B蛋白(CSB)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实验和EdU染色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SRA01/04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当H2O2处理浓度为200 μmol·L-1时, SRA01/04细胞ERCC6 mRNA和CS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后续转染实验H2O2处理浓度均采用200 μmol·L-1。与H2O2组和H2O2+空白质粒转染组相比,H2O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SRA01/04细胞ERCC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进一步实验发现,与另外两组相比,H2O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SRA01/04细胞中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均明显降低,而抑制凋亡的蛋白Bcl-2表达则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EdU染色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H2O2+空白质粒转染组相比,H2O2+pcDNA3.1-ERCC6质粒转染组SRA01/04细胞内绿色荧光亮度增高,阳性细胞数量增加,表明SRA01/04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结论 ERCC6基因可能通过减弱DNA的核苷酸切除修复作用抑制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从而导致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ax抑制因子1(BI-1)对紫外线B(UVB)诱导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系SRA01/04细胞,将BI-1过表达质粒及其空载质粒转染至SRA01/04细胞中,分别记为BI-1组、Vector组,另取不做任何处理的SRA01/04细胞作为blank组。转染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B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后再根据实验需要将细胞分为6组:(1)Control组,SRA01/04细胞不经任何处理;(2)UVB组,采用紫外线(2.0 W·cm-2)处理SRA01/04细胞60 min;(3)Vector组,转染BI-1空载质粒的SRA01/04细胞;(4)BI-1组,转染BI-1过表达质粒的SRA01/04细胞;(5)Vector+UVB组,转染BI-1空载质粒的SRA01/04细胞,再经紫外线(2.0 W·cm-2)照射60 min;(6)BI-1+UVB组,转染BI-1过表达质粒的SRA01/04细胞,再经紫外线(2.0 W·cm-2)照射60 min。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VB照射后各组细胞中BI-1 mRNA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质网内Ca2+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本研究中所培养的SRA01/0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αA-晶状体蛋白呈红色荧光。随着UVB照射强度增加,SRA01/04细胞内BI-1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本研究选择UVB照射强度为2.0 W·cm-2进行后续的实验。与blank组或Vector组相比,BI-1组细胞中B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trol组比较,UVB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加,细胞内质网内Ca2+浓度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内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细胞内GRP78、p-IRE1、p-JNK和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均为P<0.05)。BI-1+UVB组细胞增殖活性较UVB组显著增高,细胞内ROS含量较UVB组显著降低,细胞内质网内Ca2+浓度较UVB组显著下降;与UVB组比较,BI-1+UVB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细胞内Cleaved-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I-1+UVB组细胞内GRP78、p-IRE1、p-JNK和Cleaved-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较UVB组显著下调(均为P<0.05)。结论 BI-1在UVB诱导的HLEC系SRA01/04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BI-1过表达可通过降低内质网内Ca2+浓度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IRE1-JN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UVB诱导的SRA01/04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1(OGG1)对紫外线(UVB)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LEC)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UVB照射人LEC(SRA01/04细胞株)诱导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利用siRNA敲降技术针对靶基因OGG1设计3个siRNA(分别为siOGG1#1、siOGG1#2和siOGG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ircKMT2E在老年性白内障(ARC)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10例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另选取4例健康捐献者透明晶状体前囊膜作为对照。使用Trizol试剂从人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提取总RNA。依次使用cutadapt软件、DCC软件(v0.4.4)、STAR软件 (v2.51 b)、CircBase数据库和circ2Trait数据库对所测得的环状RNA(circRNA)进行注释,筛选circRNA差异表达。将体外培养的SRA01-04细胞随机分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培养,不作特殊处理;miR-control组:转染miR-control无序序列;miR-34a组:转染miR-34a-5p mimics序列;miR-34a+control组:共转染miR-34a-5p mimics序列和pcDNA3.1-control空载体;miR-34a+HMGB1组:共转染miR-34a-5p mimics序列和pcDNA3.1-HMGB1质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基因表达情况。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ircKMT2E在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表达上调最为显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34a-5p后circKMT2E-WT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由1.000±0.023降低至0.502±0.057(P<0.05);而circKMT2E-MUT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活性由1.005±0.018降低至0.989±0.053(P>0.05)。miR-34a组SRA01-04细胞凋亡率(23.59%±3.47%)较miR-control组(3.82%±0.41%)增高(P<0.05),而miR-34a-HMGB1组SRA01-04细胞凋亡率(8.97%±1.20%)较miR-34a-control组(24.59%±4.33 %)降低(P<0.05)。miR-34a组SRA01-04细胞Cyt-C蛋白、Bax蛋白相对表达量较miR-control组均升高,同时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则降低(均为P<0.05);miR-34a-HMGB1组SRA01-04细胞Cyt-C蛋白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较miR-34a-control组均降低,同时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miR-34a-control组增加(均为P<0.05)。结论 circKMT2E可通过海绵吸附miR-34a-5p减弱其对下游靶点HMGB1的抑制作用,进而有效地阻止SRA01-04细胞凋亡,在一定程度起到延缓ARC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Tan II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H2O2组(H2O2处理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Tan IIA组(Tan IIA溶液预处理24 h后,H2O2作用24 h)、Tan IIA+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其他处理方式同Tan IIA组)和Tan IIA+siNrf2组[转染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siRNA(siNrf2),其他处理方式同Tan IIA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簇(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总蛋白中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及核蛋白中Nrf2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CCK-8法确定H2O2和Tan IIA最佳实验浓度为300 μmol·L-1和20 μmol·L-1。与空白组相比,H2O2组SRA01/04细胞活力及细胞中CAT活性、SOD含量、GSH-Px含量均降低,凋亡率和ROS水平均增加,同时总蛋白中Nrf2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核蛋白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调(均为P<0.05)。与H2O2组相比,Tan IIA组SRA01/04细胞活力及细胞中CAT活性、SOD含量、GSH-Px含量均增加,凋亡率和ROS水平均降低,总蛋白中Nrf2和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核蛋白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上调(均为P<0.05)。而沉默Nrf2基因后,Tan IIA对SRA01/04细胞的保护作用被逆转。结论 Tan IIA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和凋亡,其机制与Nrf2/HO-1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错配修复基因MSH3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以及24周人胎眼晶状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ARC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ARC患者晶状体组织和健康人脐带(阳性对照)中MSH3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24周人胎眼晶状体中MSH3蛋白的表达。结果 MSH3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高表达,在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中表达下调。MSH3在24周人胎眼晶状体纤维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以及晶状体前囊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高表达。结论 MSH3在人胎眼晶状体组织和SRA01/04中高表达,而在ARC患者晶状体组织中表达下调,这种表达差异可能会影响DNA的错配修复过程,进而影响晶状体发育导致AR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E3泛素连接酶SYVN1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对DNA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中波紫外线(UVB)处理的SRA01/04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对照组、OV-SYVN1组、UVB组、UVB+HA组和UVB+OV-SYVN1组,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YVN1和XRCC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的荧光强度变化。应用免疫沉淀实验验证XRCC5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YVN1的相互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OV-SYVN1组中SYVN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对照组比较,UVB组中γH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0 1);与UVB+HA组比较,UVB+OV-SYVN1组中γH2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UVB+HA组比较,UVB+OV-SYVN1组中γH2A染色明显加强。UbiBrowser软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DNA聚合酶η(POLH)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防御机制。方法 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和H2O2处理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验证POLH的表达并筛选H2O2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H2O2组、H2O2+HA组和H2O2+OV-POLH组,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OLH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以及TUNEL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BAX、BCL-2、Nrf2和Keap1蛋白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与透明晶状体前囊膜(1.00±0.22)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POLH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0.38±0.62)(P<0.000 1)。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均显示,200 μmol·L-1 H2O2处理的SRA01/04细胞中POLH表达量最低;TUNEL实验检测结果显示, 200 μmol·L-1 H2O2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SRA01/04细胞中POLH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0 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的γH2A染色明显下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明显下降,而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明显升高(均为P<0.01);与H2O2组和H2O2+HA组相比,H2O2+OV-POLH组细胞Keap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转录调控蛋白Nrf2表达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 过表达POLH可通过增强DNA损伤修复功能抑制H2O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其抑制氧化应激机制可能与Nrf2-Keap1-ARE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包秀丽  汤欣  赵建丽 《眼科新进展》2011,31(11):1033-1035
目的构建Wnt3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SRA01/04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NA文库设计的含有Wnt3acDNA全长序列模板的菌种,PCR法获得Wnt3a片段,与pcDNA3连接,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细胞,检测Wnt3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nt3a-pcDNA3表达载体基因测序与Genebank报告基因序列一致,Wnt3a-pcDNA3瞬时转染至SRA01/04细胞,Wnt3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常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中,仅有少量Wnt3a表达。结论成功构建Wnt3a-pcDNA3真核表达,获得Wnt3a/SRA01/04细胞系,为研究后囊膜混浊的病理机制和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邢媛  鲍宁 《眼科新进展》2022,(7):514-519
目的 探究circZNF292在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眼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ARC组)和排除眼部疾病眼球捐献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对照组)各3例,进行RNA提取及转录组学测序。应用qRT-PCR检测两组样本中circZNF292、miR-23b-3p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验证circZNF292、miR-23b-3p、SIRT1之间的靶向关系。体外培养人永生化LECs细胞系HLE-B3,分为空白对照组、NC siRNA组、circZNF292 siRNA组、NC inhibitor组、miR-23b inhibitor组、NC mimics组、miR-23b mimics组、circZNF292 siRNA+miR-23b inhibitor组。使用Lipo2000试剂转染,48 h后收获细胞。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探针示踪法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率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ARC组和对照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样本之间鉴定得到469个下调circRNA和1231个上调circRNA,对前10位变化最明显的circRNA进行qRT-PCR验证,最终确定circZNF292在ARC组样本中下调最明显;且circZNF292与miR-23b-3p表达、miR-23b-3p与SIRT1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r=-0.935,-0.951,均为P<0.05)。NC siRNA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ROS、MDA、SOD、GSH-Px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应用H2O2刺激后,与NC siRNA组相比,NC siRNA组+H2O2 HLE-B3细胞凋亡率及ROS、MDA含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细胞活力及SOD、GSH-Px含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而circZNF292 siRNA组+H2O2细胞凋亡率及ROS、MDA含量则较NC siRNA组+H2O2均进一步升高(均为P<0.05),细胞活力及SOD、GSH-Px含量均进一步降低(均为P<0.05)。此外,circZNF292 siRNA+miR-23b inhibitor组上述指标较circZNF292 siRNA组则被逆转(均为P<0.05)。结论 circZNF292可通过miR-23b-3p/SIRT1轴调节人LECs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有望为ARC提供新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高糖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以及高糖和正常糖条件下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为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20例,依据白内障类型分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组(DC组)和ARC组,每组各10例,取患者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正常糖组和高糖组,正常糖组培养基含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培养基含25.0 mmol·L-1葡萄糖,处理24 h后进行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MGB1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siRNA技术对HMGB1进行敲降,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cr-siRNA组和si-HMGB1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scr-siRNA组:加入等量的Lipofectamine 3000和scr-siRNA;si-HMGB1组:加入等量的Lipofectamine 3000和si-HMGB1。三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拟在白内障细胞模型中验证氧化应激损伤是否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铁死亡。方法 分别采用H2O2和紫外线B(UVB)模拟白内障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H2O2组(0 h、12 h、24 h)和空白对照组、UVB组(UVB照射)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的检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荧光探针染色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和300μmol·L-1)H2O2组和空白对照组、UVB组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C11/BODIPY染色阳性细胞率,表征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 200μmol·L-1 H2O2处理晶状体上皮细胞后,与0 h时相比,12 h时晶状体上皮细胞死亡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蓝光诱导损伤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传代后的ARPE-19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在暗环境中培养细胞,不采用蓝光照射;光照组:采用辐射强度为(4.0±0.5) mW·cm-2的蓝光照射细胞4 h;光照+AS-IV组:采用相同辐射强度的蓝光照射4 h +50 mg·L-1 AS-IV培养细胞24 h;光照+AS-IV+siNC组:将细胞转染对照siRNA后,采用相同辐射强度蓝光照射4 h +50 mg·L-1 AS-IV培养细胞24 h;光照+AS-IV+siPINK1组:将细胞转染siPINK1后,采用相同辐射强度蓝光照射4 h +50 mg·L-1 AS-IV培养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HE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当连续蓝光照射4 h以上,ARPE-19细胞存活率均低于80%,故选择照射时间为4 h进行后续实验。光照+AS-IV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光照组[(93.85±1.79)%、(79.24±3.25)%,t=11.141、P<0.001]。光照+AS-IV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光照组[(11.03±1.65)%、(27.85±3.44)%,t=12.472、P<0.001]。光照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高于空白组(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1.72±0.25、0.58±0.07,t=12.418、P<0.001),但是光照+AS-IV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为0.81±0.10)则低于光照组(t=9.559、P<0.001)。光照+AS-IV组细胞ROS含量少于光照组(t=6.341、P<0.001)。蓝光照射4 h后,光照+AS-IV组ARPE-19细胞PINK1蛋白(1.18±0.14,t=9.035、P<0.001)和Parkin蛋白(0.77±0.09,t=8.106、P<0.001)相对表达量则明显高于光照组。与光照组相比,光照+AS-IV组ARPE-19细胞的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至0.67±0.08(t=17.059、P<0.001),线粒体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至0.16±0.03(t=5.491、P<0.001),总蛋白中LC3B-II/I蛋白表达比值升高至3.44±0.27(t=34.047、P<0.001)。与光照+AS-IV组相比,光照+AS-IV+siNC组ARPE-19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0.70±0.09、0.15±0.03)、总蛋白中LC3B-II/I蛋白表达比值(3.26±0.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光照+AS-IV+siPINK1组ARPE-19细胞的细胞质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1.20±0.15)较光照+AS-IV+siNC组升高(t=8.085、P<0.001),线粒体Cyt C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至0.02±0.01(t=11.628、P<0.001),总蛋白中LC3B-II/I蛋白表达比值则降低至0.85±0.13(t=19.224、P<0.001)。结论 AS-IV对蓝光诱导损伤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细胞产生大量ROS,缓解细胞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维持细胞活力和自噬过程,其机制可能与AS-IV上调细胞PINK1/Park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对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 epithelial cells,LECs)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照射剂量为15mJ/cm2的中波紫外线(UVB)分别照射用0(对照组),0.05,0.1,0.2mg/mL的PC,牛磺酸(TAU),维生素C(VC)预处理的LECs,未处理组未给予紫外线和任何抗氧化剂处理,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分析各PC组LECs DNA单链断裂的程度,并与其他各组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各PC组的尾长、尾部DNA百分比、尾力矩在数值上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PC实验组的尾部DNA百分比、尾力矩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下,PC,TAU和VC组的各检测指标数值逐渐增大。结论:外源性PC对UVB照射诱导损伤的人LECs DNA有保护作用。PC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TAU和VC,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HIF-1α在AR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氧化应激诱导LECs(SRA01/04)凋亡的细胞模型,H2O2浓度为200 μmol·L-1,并设立正常细胞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的表达差异;建立自然衰老的白内障小鼠模型(约为18个月龄),并设立青年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约8个月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LECs中HIF-1α的表达差异。收集离体的人的前囊膜,术中分离出ARC患者的前囊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ECs中HIF-1α表达差异。结果 氧化应激条件下,SRA01/04细胞系HIF-1α蛋白表达降低。随后在体实验验证,与青年小鼠相比,白内障组小鼠LECs中HIF-1α蛋白表达降低。同样的实验结果在ARC患者LECs中得到证实。结论 HIF-1α与ARC相关,HIF-1α的降低可能参与AR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氧化损伤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病机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会引起DNA损伤,而DNA氧化损伤修复能力不足或不及时均会引起ARC的发生。近年来发现,许多眼睛疾患的发病机制受表观遗传、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表观遗传学通过调控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的表达在ARC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ARC中表观遗传学如何调控DNA氧化损伤修复基因,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进一步探讨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