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患儿女17个月因发现双眼黑眼球发白数月,于2004年10月16日至我院就诊。患儿孕29周早产,出生体重1390g,吸氧107h。查体见:双眼角膜中央前粘性白斑,前房消失,其余结构窥不清。双眼B超示:右眼晶体后机化组织与后极部视网膜粘连,后极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mm;左眼晶体后见机化组织,视网膜全脱离(图1,图2)。初步诊断: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右眼4期,左眼5期。患儿家属强烈要求手术治疗,遂收入院。于2004年11月8日行右眼开放式玻璃体切割(open-skyvitrectomy,OSV)、冷冻法晶体摘除、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 tratingkeratoplasty,PKP)。术中诊断…  相似文献   

2.
例1 患者女,12岁。因双眼交替性内斜视,弱视一直在门诊治疗。1年前右眼突然出现闪光感,视力减退来眼底病门诊检查,以双眼牵花综合征、右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治疗。患儿母亲叙述于孕期3个月时曾有先兆流产史,患儿于出生后3个月时发现视力差。否认家族史。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5个月.因发现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儿孕31周早产,出生体重1 400 g,吸氧157 h.生后70 d、矫正胎龄41周时在当地检查发现双眼ROP3期并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发现病变进展,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4.
董凯  何为民  孟丹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142-1142
1临床资料患者,女,7月龄,因“出生后发现双眼,双耳前新生物”而就诊。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双眼及双耳前均有黄白色新生物,渐渐长大,父母将右耳前肿物用缝线结扎后,肿物自行脱落。父母非近亲婚配,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母亲孕期无服药史。查体:面部对称,能坐立,不能爬行,右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女,17岁,蒙古族,于2007-12初罹患感冒,经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1mo后痊愈,2008-02-13发作头痛,为后枕部牵扯性疼痛,第2d开始,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于2008-02-25至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20/80mmHg。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矫正无助,左眼0.3,矫正无助。双眼光定位准确。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可见渗出和点片状出血,视网膜血管迂曲,黄斑区星芒样水肿。眼压:右眼14.3mmHg,左眼15.6mmHg。呼和浩特市人民医院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OCT检查:双眼  相似文献   

6.
后颅凹广泛静脉畸形致水肿误诊为视盘血管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颅凹广泛动静脉畸形继发视盘水肿临床上少见 ,其引起的颅内高压继发视盘水肿易误诊。我们收治 1例 ,现报道如下。患者男 ,3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 1月余 ,诊断为双眼视盘血管炎 ,于 2 0 0 2年 7月 8日收入眼科住院。患者自 2 0 0 2年 5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 ,无畏光、流泪 ,亦无雾视、虹视 ,偶伴有眼酸胀痛和头痛。曾在多家医院就诊 ,做过眼眶和头颅 CT检查 ,均未见异常 (图 1) ,均诊断为“双眼视盘血管炎”,经过“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症状无好转。曾有头痛病史多年 ,以右侧枕部疼痛明显 ,呈搏动性痛 ,经药物治疗 (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7.
《中华眼科杂志》2022,(6):453-456
2岁5个月男性患儿出生时在外院发现FGFR2杂合错义突变, 诊断为Pfeiffer综合征。现因双眼眼球突出、暴露性角膜炎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患儿表现为颅骨融合(三叶草样头颅), 眼球突出明显, 手指及脚趾畸形, 肘关节强直或骨性融合, 并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发育迟缓;患儿FGFR2(NM001144916)基因c.679T>G(胸腺嘧啶>鸟嘌呤)、p.C227G(半胱氨酸>甘氨酸)杂合错义突变, 其父母均未携带相同突变。综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诊断为Pfeiffer综合征Ⅱ型。于全身麻醉下行双眼睑缘永久粘连术, 术后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3,5个月。因发现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儿孕31周早产,出生体重1400g,吸氧157h,生后70d。矫正胎龄41周时在当地检查发现双眼ROP3期并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发现病变进展,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后检查: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  相似文献   

9.
资料患儿女性,3d。因"出生后发现双眼不能睁开"来院就诊。患儿系头胎、足月顺产,出生时体质量3.56kg。检查:头颅无畸形,五官位置正常,双侧眉毛存在,双眼睑轻度内陷,上、下睑缘睫毛正常,双眼睑缘内侧上下粘连,不能分开,结膜及眼球看不到,哭时有眼泪(图1为患儿出生3个月时照片)。B超提示双眼眶内无眼球结构(图2)。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母孕期无病毒感染及服药史。临床诊断:双侧先天性无眼球合并睑裂闭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视网膜白色病灶的病因和转归。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4月8日至2016年8月4日在北京同仁医院出生的481名婴幼儿。方法 使用广角视网膜数码成像系统对出生6周左右的婴幼儿进行眼病筛查,对发现视网膜白色病灶的患儿进行病因及其转归分析。主要指标 视网膜白色病灶的病因、形态、位置及其预后。结果 对481名出生后(45.1±6.1)天的婴幼儿进行眼部筛查,发现视网膜白色病灶者96例(20.0%)142眼(14.8%)。其中病理性改变11例(22眼),生理性改变85例(120眼)。病灶形态为点状者56例(69眼),条片状者40例(73眼)。病灶位于后极部者22例(25眼),位于周边部者74例(117眼)。生理性视网膜白色病灶中,58例(68.2%)患儿在3月龄时病灶消退,14例(16.5%)在6月龄时病灶消退,3例(3.6%)患儿至12月龄随访结束时病灶持续存在,10例(11.8%)患者拒绝随访复查。患儿性别、高度近视家族史、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宫内胎儿窘迫、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贫血、母亲分娩方式、产程异常、羊水污染、甲状腺疾病、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均不是生理性视网膜白色病灶的危险因素。 结论  出生后6周左右婴幼儿视网膜白色病灶发病率高,但大多数为生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3a,农民,患者双眼高度近视30a余,右眼视物不见7mo,无其他全身病。查:右眼视力指数/33cm,近视力<0.1,光定位正常,左眼视力指数/33cm,近视力0.1,光定位正常。裂隙灯下双眼晶体核棕黄色混浊。右眼底用-25D见,后极部4~5PD直径范围视网膜脱离,黄斑1/3PD圆形裂孔。左眼底高度近视改变伴黄斑变性。三面镜检查证实右眼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和黄斑裂孔,四周赤道部视网膜均无脱离,且脱离处视网膜无明显隆起。右眼超声波:眼轴29.78mm,B超显示右后极部较大后巩膜葡萄肿,葡萄肿处视网膜脱离。诊断:右眼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后巩膜葡…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1个月.因"早产、低体重"于2011年3月8日来我院早产儿门诊行眼底病筛查.患儿为双胎之一,顺产,出生胎龄为28周,体重960 9.有吸氧史,患儿母亲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间接检眼镜检查显示,双眼眼底2区周边部视网膜嵴及嵴上新生血管形成并伴轻度附加病变,连续大于5个时钟位(图1).左眼视盘偏颞下方见大小约7 mm×8 mm片状黄白色脉络膜缺损区(图2).诊断:双眼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区3期伴附加病变;左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4月10日采用810 nm激光机(法国BVI光太公司),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对双眼眼底病变区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参数:能量150~350 mW,时间0.2s,激光点数2100点.治疗后20 d后复查,双眼周边视网膜可见部分激光遗漏区(图3),给予补充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参数:右眼,能量200~250 mW,时间0.2s,激光点数50点;左眼,能量225~280mW,时间0.2s,激光点数206点.2个月后随访,双眼眼底后极部血管走行自然,大血管、视盘和黄斑等重要结构正常,周边部视网膜激光光斑清晰并融合,左眼脉络膜缺损区无明显改变(图4).  相似文献   

13.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血管瘤致双眼盲目一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患儿女,6个月。2005年5月19日因双眼失明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2个月时,父母发现其右眼下睑近鼻根部有一青紫色肿物,生长较快,挤压鼻根部向对侧偏移。2005年4月6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见鼻根部肿物约15mm×10mm,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显示:右眼眶下缘鼻旁血管瘤,临近骨质有吸收。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3个月,因眼科筛查发现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周入住我院.患儿出生胎龄为28周,出生体重1500g.出生后使用呼吸机4d,暖箱吸氧1个月.矫正胎龄38-6周检查,血红蛋白65 g/L.无其他全身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史.入院时检查:体温36.9℃,呼吸24 次/min.脉搏112次/min,体重2500g,矫正胎龄40-5周.患儿发育差,营养不良,贫血貌,无发热发绀.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可追光,眼压指测Tn.双眼外眼未见明显异常,眼球转动无受限,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尚可,晶状体透明.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眼底检查显示,双眼视网膜平伏,后极部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小动脉纡曲,2区右眼6:00~1:00、左眼11:00~4:30时钟位见嵴样隆起,嵴上血管纡曲扩张,周边无血管区明显可见(图1).眼部A/B型超声检查显示,双眼颞侧周边球壁粗糙,可见膜状中低回声,双眼眼球后壁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心脏B型超声检查显示卵圆孔未闭合.诊断:(1)双眼阈值期ROP;(2)重度贫血;(3)卵网孔未闭.患儿入院后复查血红蛋白70 g/L.  相似文献   

15.
6岁女性双眼夜间视物不清3个月。2岁时曾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双眼黄斑区囊样改变,中周部未见明显骨细胞样色素沉积。患儿父母及妹妹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对患儿及父母、妹妹行基因检测,发现与疾病表型相关的MYO7A基因致病性突变。诊断:Usher综合征(ⅠB型)。  相似文献   

16.
Krause综合征二例李丽红关键词视网膜发育不良病例报告综合征例1男,3月,生后双眼不能追逐光源转动眼球,于1996年4月25日就诊。患儿系1孕1产,足月顺产,产重3100g,母孕期健康。检查:头颅无畸形,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四肢发育及肌力正常,神经...  相似文献   

17.
Hallerm an- Streiff综合征 ,即下颌—眼—面—头颅发育异常综合征 ,最早由 Hallerm an(1948年 )和 Streiff(195 0 )年报道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们于 1999年 3月发现一例 ,报告如下。患儿男 ,6岁。因“自幼双眼视力差”于 1999年 3月 16日入院。家长述患儿自幼双眼视力差 ,无双眼刺激症状及胀痛发作史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服用中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好 ,无心肺肝肾疾病 ,脊柱四肢未见异常 ,身高 90 cm,无明显弱智。额部隆起 ,皮肤萎缩有皱折 ,下颌短小 ,钩鼻 ,毛发稀少有斑秃 ,腭弓高。眼部体征 :双眼眼球小 ,角膜…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月,因”出生后发现双眼、双耳前新生物”而就诊。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双眼及双耳前均有黄白色新生物,渐渐长大,父母将右耳前肿物用缝线结扎后,肿物自行脱落。父母非近亲婚配,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母亲孕期无服药史。查体:面部对称,能坐立,不能爬行,右眼颞侧角膜和球结膜部位可见一8mm×6mm类圆形黄白色肿物,质中,界清,与周边皮肤不相连,鼻侧部分侵入  相似文献   

19.
1病例 患儿,女,29月。因发现左眼肿块20月,近1月迅速增大,初步诊断为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外期,于2005年6月10日住院。患儿在出生后9月由医院发现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期,家属拒绝治疗。最近1月前发现左眼球迅速增大,哭闹不安。无类似病家族史。生命体征稳定。右眼能看见较小物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变化,以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寻找不同眼底改变对高度近视眼视力、形态损害的早期客观敏感指标。方法 分组:单纯双眼高度近视眼组,高度近视眼伴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组;眼底形态:分4组:无变化;黄斑局限病灶;豹纹状眼底;后极广泛病灶或混合。从11个方面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黄斑区功能检查项目有视力,视野的中心低视力程序,视觉电生理的单次视锥-ERG、30Hz闪烁ERG、P-VEP,多焦视网膜电图中一阶反应1、2环。结果 1、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和高度近视资料齐全的分别为94例和104例。高度近视眼的眼底改变及其功能变化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对侧眼的改变相同。在不同眼底形态诸分组中,从构成比分析,〉-10D、40岁以上、以及矫正视力低于0.4的近视眼底多为豹纹改变、混合改变。2、30。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下降;视觉电生理中单次视锥细胞和30Hz闪烁b波振幅下降;2环振幅密度下降,2环b波振幅均有下降。结论 无论是否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的变化的程度、范围是随年龄和度数的增加、视力下降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定期对高度近视的眼底客观功能检测有助于早发现隐匿性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