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视电生理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3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患眼(静脉郁滞性视网膜病变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与对侧健眼的暗视ERG及振荡电位。发现(1)b波波幅及b/a值患眼较对侧眼显著下降,且b波峰时值明显延长。(2)OPS各波幅患眼较对侧眼显著下降,O1,O2,O4峰时值明显延长。(3)HR型较VSR型b波波幅及b/a波波幅比值显著下降。(4)HR型较VSR型O1,O2波幅值显著下降。这些对判断RVO分型有价值,对不能行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选择不同的刺激条件,对32例早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VRVO)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的检测。缺血型CRVOl3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非缺血型CRVO19例的a、b波潜伏期延长,b波振幅表现为轻度降低、升高或正常。提示b波振幅和b/a值是区分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的最敏感指标。我们还探讨了ERG在早期CRVO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ogram,ERG)的检测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视功能评价的可能性。方法 对21例RVO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ERG检测,测a、b波振幅、峰潜时和振汤电位振幅。结果 RVO组最大反应a、b波振幅对照组明显下降,峰潜时延长、振荡电位幅值也明显降低,CRVO与BRVO组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随病变程度而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和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retinalvein,CRV)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使用ATL-HDI3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RVO患者患眼48只、对侧临床健康眼39只及正常对照眼40只的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CRV最大血流速度(maximunvelocity,Vmax)。结果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A的PSV和EDV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CRA的PSV显著低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V的Vmax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结论RVO患眼和对侧临床健康眼血流动力学异常。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2016,(12):1165-1167
目的 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mm×3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 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相似文献   

6.
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采用眼电图(EOG)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14例28眼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患者(病例组)和15例30眼正常人(对照组)、观察指标:(1)EOG的基值电位(BVP)、暗谷电位(DTP)、暗谷时间(DTT)、光峰电位(LPP)、光峰时间(LPT)、QAr-den、QGliem、(2)暗适应和明视ERGa、b波振幅、峰时值。采用t检验对上述各项指标做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EOG的BVP、DTP、LPP、QArdenQGliem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峰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OG的DTT、LPT与对照组比无明显改变,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暗适应和明视ERGa、b波振幅、峰时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变,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2例早期患者中,其ERGa、b波振幅、峰时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EOG、ERG作为客观定量的视功能检查方法,可为结晶样视网膜变性的视网膜功能损害程度提供客观指标。对结晶样视网膜变性早期患者EOG可能较ERG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艳波  王康孙 《眼科》1998,7(1):32-34
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象技术对1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进行视多膜中央动、静脉的血流测定,并选择10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患眼的视网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加速度(A),平均视网膜中央静脉以速(CRV)较对侧健肯和正常对照明显降低,而且CRV较PSV降低明显,提示CRV的测量可能在鉴别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以及预测新生血管并发症的产生方面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 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振荡电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振荡电位(OP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阶段的表现,探讨DR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并为DR国内分期提供功能学信息。方法 选择83名糖尿病患者、155眼,进行眼底检查、眼底摄像;按国内DR分期将患眼分成眼底无改变、1期、2期、3期、4期但无玻璃体出血等5组,对所有患眼按国际标准化方法进行OPs检测。选择43只正常眼作对照。结果 OPs总和振幅、OP2振幅在眼底无改变时下降,在1期时进一步下降;OP3振幅在1期时较对照下降,OP1振幅在2期对较对照和无改变组下降,OP4在3期时较对照下降,4期的OP2振幅以及3期和4期的OPs总振幅分别与0期、1期和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有差异。结论 OPs和OP2振幅在DR临床前期下降,是DR早期诊断的敏感与客观性指标;OPs及其子波振幅在DR早期和病变分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和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的表现。方法:检查92例(120眼)正常人、51例(52眼)中浆患者的PERG和PVEP。结果:患眼的PVEP的P100潜伏期和PERGb波潜伏期延长,PVEP的P100振幅和PERG的b波振幅降低,中浆病情重、视力下降明显者,PVEP和PERG的潜伏期均延长明显,波幅亦下降明显。四个观察指标中,以P100潜伏期改变最明显。结论:中浆患者的PERG和PVEP均有改变,有时较视力更敏锐,可客观反映中浆患者的视功能,检查以PVEP更为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电图(ERG)各成分有不同的光敏感性。刺激光强由弱到强时,记录到的ERG成分依次为暗适阈值反应(STR),b波,a波和振荡电位(OPs)。STR振幅和潜时与刺激光强呈线性相关,b波振与刺激光强函数关系符合“S”型曲线方程R/Rmax=I^n/(I^n+K^n),但当刺激光强较强时,该曲线出现第二上升支。不同的刺激光强,a波有不同的形成,中等强度的刺激光强,a波为双谷型,由a1波和波2波组成。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暗视视网膜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ERG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及了解其预测PVR形成的可能性及程度。方法 对4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行全视野暗视ERG检查。结果 患者PVR不同程度组ERG的a、b波振幅较正常眼降低,潜伏期延长;PVR程度愈重,ERG呈熄灭型所占比例愈大;ERG振幅的降低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及持续时间有关;术后随着视网膜复位,ERG明显改善。结论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ERG异常,并随PVR程度加重异常更明显,指导临床上及早行ERG检测,尽量减少PVR的形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分别记录了正常眼组及视网膜静脉阻塞组的视觉眼电图,结果表明,虽然视网膜静脉阻塞时睫状血管系统不受影响,但是其EOG与正常眼组比较,十项诊断指标中八项指标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同时,BRVO组与CRVO组比较时,八项诊断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BRVO组与正常眼组进行检验时,五项诊断指标的差别具有显著性。当视网膜静脉阻塞后期组与正常眼组相比时,十项诊断指标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可以认为,EOG在判断视网膜缺血程度上具有一定价值,同时,本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影响EOG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colorpatternelectroretinogram,CP-ERG)的改变特征。方法对29例(48只眼)POAG,10例(16只眼)高眼压症及33例(48只眼)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做CP-ER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POAG的CP-ERG的P1、N2波幅下降,红黑N2与蓝黑P1峰时间延长;部分高眼压症已出现N2波幅下降。采用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出对早期POAG诊断有判别能力的5项指标:蓝黑N2波幅、红黑P1波幅、红黑N2波幅、红黑N2峰时间及白黑P1波幅与N2波幅的比值,同时建立了判别函数。结论CP-ERG是检测早期POAG视网膜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早期POAG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二硫化碳毒性视网膜功能损害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兔眼ERG生化检测。结果 染毒3周后,染毒兔ERG b波振幅明显低于对照且,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TSOD)较对照组降低,而MDA活性增高。ERG b波振幅与TSOD呈正相关而与MDA呈负相关,结论CS2毒性视网膜功能损害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赵强  白钢 《实用眼科杂志》1994,12(6):351-352
本文检测分析了既往没有其它疾病的单眼CRVO患者40例,CRVO的对侧眼46例及正常对照组6例的两个视盘参数,结果表明在患眼、对侧眼及对照眼之间的视盘水平直径、杯/盘比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这些数据提示说明视盘水平直径和杯/盘比率等角剖因素在CRVO的发病中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常眼图形视网膜电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慧  孙秀英 《眼科》1996,5(1):17-19
用自制的喷涂金箔电极记录了正常人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electroretiogram,P-ERG)根据不同的空间频率及时间频率记录了b波及c波波幅,分别为2.87~3.42μV及2.65~2.99μV,b波及c波的峰时分别为55.45~58.43ms及99.80~103.90ms,我们认为喷涂金箔电极可适用于记录P-ERG。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多焦视网膜电图(ERG)特性和评价多焦ERG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 12例(24眼)RP患者的多焦 ERG,测试野为26.6°×22.1°,记录 103个部位的反应,同时检测全视野 ERG。结果RP眼在各个环的a波和b波潜伏期、b波振幅密度和振幅之和均较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P<0.05或P<0.01)。50%患眼在第1环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振幅密度和总和均降低的b波,而75%患眼的全视野ERG呈平坦反应。结论 多焦ERG能更有效地评价RP的黄斑区功能。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脱离PVR形成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清芬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99,17(3):220-22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RD)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 建立成年健康家兔RD模型9只眼,临床观察PVR形成情况,同时视网膜脱离前后脱离后5,15,30天分别抽取血及玻璃体标本,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 (1)视网膜脱离5天后,血清及玻璃体LPO活性  相似文献   

20.
眼钝伤后视神经的电生理改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3.57J能量挫伤兔眼后,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峰时值延迟,振幅下降,至伤后10周不能恢复正常。并致暗视视网膜电图(D-ERG)a、b波振幅下降,其中b液下降明显,4周恢复。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的总和波幅下降程度不及ERG严重。以上电生理改变均于伤后当时及3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