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严重眼前段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方法Wistar大鼠双眼角膜用1mol/L NaOH溶液烧伤30秒,分别于烧伤后1、3、7、15和30天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视网膜组织匀浆,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以正常大鼠作对照。结果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中MDA含量逐渐升高,7天达顶峰,以后逐渐下降,30天时接近正常;SOD活性在碱烧伤后即开始下降,7天时最低,以后逐渐升高,30天时接近正常。结论严重眼前段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中可能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其结果将加重视网膜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严重眼前段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内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Fas抗原(Fas)和Fas配体(Fas ligand,FasL)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角膜严重碱烧伤模型。在烧伤的不同阶段,应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s、FasL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并与正常大鼠相对照。结果正常视网膜中基本未见TUNEL阳性细胞,碱烧伤3d后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核层细胞和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TUNEL阳性细胞。正常视网膜未见Fas表达,实验各组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的Fas表达;正常视网膜FasL弱表达,实验各组FasL表达显著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和FasL表达与凋亡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P<0.01)和0.504(P<0.01)。结论严重眼前段碱烧伤后视网膜组织细胞存在异常凋亡,凋亡可能与Fas/FasL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家兔眼前段碱烧伤为实验模型进行观察,分2组分别给予肝素及盐水结膜下注射,临床观察及以光镜及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碱烧伤后眼前段循环障碍对角膜危害严重,提示尽早恢复其循环的重要性;碱烧伤治疗中前房穿刺意义不大;肝素注射液治疗眼部碱烧伤有利于眼前段循环的恢复及角膜透明性的维持,可降低角膜穿孔的发生,但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4.
家兔眼前段碱烧伤后自由基清除酶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兔眼前段碱烧伤后4、24和72小时房水中自由基清除酶SOD,CAT和GSH-P_x活力均下降。提示眼前段碱烧伤存在着自由基反应的紊乱,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引起角膜组织严重损伤,溃疡难以愈合。  相似文献   

5.
眼前段碱烧伤早期手术干预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眼化学烧伤逐年增多,而且碱性烧伤比酸性烧伤更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在碱烧伤病理学、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对眼碱烧伤治疗的认识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就眼前段碱烧伤后早期手术干预的现状作一综述。一、眼前段碱烧伤的病理生理和危害眼前段碱烧伤造成的组织损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碱性物质能直接破坏结、角膜组织,同时角膜胶原的裂解产物,在受伤早期即强烈吸引大量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PMN)向病变部位聚集[1]。PMN在吞噬坏死组织的过程中,一方面可释放大量活性氧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壳聚糖纳米生物一体化人工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及植入小型猪角膜的治疗效果.方法 10只小型猪(藏香猪)均以左眼作为实验眼,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人工角膜植入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将人工角膜植入碱烧伤猪角膜板层囊袋内;3个月后行Ⅱ期手术(角膜前板层开窗术),钻切中央角膜前板层组织,暴露人工角膜光学区.术后观察6个月,行眼前段OCT检查、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0只小型猪中1例在Ⅰ期术后2个月出现术眼感染性角膜溃疡,前板层溶解,最终导致人工角膜脱出.9例完成人工角膜Ⅱ期开窗手术,术后3例发生人工角膜前增生膜,4例出现后增生膜(其中2例前、后兼有),余4例角膜中央光学区维持透明,荧光素染色无渗漏.组织学检查发现人工角膜裙边材料孔隙中有纤维组织长入;眼前段OCT显示猪眼前段解剖构基本正常;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前、后增生膜样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呈现高表达.结论 壳聚糖纳米生物一体化人工角膜的组织生物相容性良好,其裙边材料有利于角膜纤维组织及新生血管长入,该人工角膜的小型猪植入实验获有相对稳定的移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角膜外伤后眼前段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对因角膜外伤后摘除眼球标本117例进行光镜观察,其中因眼挫伤致角膜裂伤18例,角膜穿孔伤99例。结果 角膜伤口闭合好者眼前段组织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改变,虹膜粘连和纤维膜形成;晚期因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和眼球萎缩致视功能丧失。角膜伤口闭合不良者易形成角膜瘘,常见原因为角膜上皮细胞内卷,虹膜和玻璃体嵌顿,角膜伤口处组织缺损较大且位于角膜中央。眼内炎发生率极高,眼前段组织炎症反应剧烈,较短时间内由于眼内毒素作用致眼球毁灭。结论 角膜外伤后依伤口的位置、形状、大小和闭合情况不同致眼前段组织的病理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8.
家兔眼前段烧伤后4、24和72小时房水中自由基清除酶SOD、CAT和GSH-Px活力的下降,提示眼前段碱烧伤存在着自由反应的紊乱,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引起角膜组织严重损伤,溃疡难以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不同程度碱烧伤患者眼前段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图像特征,对烧伤的程度、治疗手段及预后进行评估。方法观察6例12眼碱烧伤急性期患者,临床Ⅱ度烧伤者6眼,Ⅲ度烧伤者4眼,Ⅳ度烧伤者2眼。在烧伤的急性期作UBM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前房、房角、后房、睫状体,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结果碱烧伤急性期6眼UBM图像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前部及中间葡萄膜炎表现,房水混浊,睫状体水肿多见,根据碱烧伤程度和范围不同角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UBM表现如下:Ⅱ度碱烧伤图像表现为角膜上皮回声增强,烧伤若累及后弹力层,表现为后弹力层花边样改变,角膜厚度在水肿区明显增厚;Ⅲ度碱烧伤图像表现为角膜上皮缺失区上皮反光带的缺失或不连续,角膜厚度明显增厚,后弹力层出现回声光带不明确以及断裂;Ⅳ度碱烧伤图像表现为角膜正常回声影像完全消失,角膜呈不均匀中强回声,角膜与巩膜相延续部分结构不清,角膜缘后巩膜层水肿明显,巩膜结构呈现不均匀强回声影像。结论UBM可显示不同程度的眼表烧伤后眼前节的情况,严重的碱烧伤不仅造成角膜5层组织不可逆的改变,而且造成眼前节较重的葡萄膜炎表现,导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后对兔眼角膜、房角、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成3组,每组兔眼右眼分别注射Bevacizumab 1.25、2.50、5.00 mg;左眼为对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0.9%生理盐水。注射药物前后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前段和眼底,监测眼压。注药前以及注药后1、4、8周行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8周时行角膜内皮计数后,摘除眼球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结果 3组兔眼注射药物前后各时间点眼压、角膜内皮计数、ERG的a、b波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检查,3组兔 眼角膜、房角、视网膜结构无明显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视网膜超微结构亦无明显变化。 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1.25~5.00 mg Bevacizumab对正常兔眼组织没有明显毒性。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89-192)  相似文献   

11.
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文  吴启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6):348-350,I000
为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价值。用UBM检查39例40眼,并与临床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及手术中观察结合起来,综合评价UBM单项检查的客观性。结果:UBM能良好地显示从角膜到赤道部的眼前段结构,发现视网膜脱离26眼,视网膜环形收缩17眼,视网膜前移位14眼,玻璃体混浊或机化37眼,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18眼,睫状体上皮脱离3眼,巩膜穿刺孔处增殖5眼,眼内肿瘤样改变3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培养生长于人羊膜的兔角膜上皮细胞使其扩增并移植治疗角膜碱烧伤的效果。为培养角膜上皮细胞移植技术及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最佳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新西兰白兔30只(30眼),随机分为3组(n=10),右眼制成碱烧伤模型。A组:角膜上皮细胞羊膜移植组;B组单纯羊膜移植组;C组为对照组(碱烧伤后不作任何移植)。术后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及上皮修复情况,裂隙灯显微镜照相记录。3组均于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时各取1眼角膜标本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A组除1眼移植片在第7天脱落外,所有移植片在术后3d水肿消退,角膜逐渐透明。B组移植片持续水肿,眼前段炎性反应稍重,但较碱烧伤对照组轻。C组角结膜高度水肿浑浊,烧伤后观察3个月未发现角膜恢复透明现象。病理组织检查显示:A组角膜及周边上皮细胞为多层结构,角膜新生血管消失,基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减退;B组覆盖上皮细胞表现为完整上皮细胞型,C组角膜浑浊,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形成。结论人羊膜作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移植重建角膜基底膜和角膜上皮结构治疗兔碱烧伤后的角结膜损伤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碱烧伤组、羊膜移植组及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羊膜移植组于烧伤后30min实施羊膜移植手术。术后14、30、60d,观察分析角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浸润及角膜基质坏死溃疡程度均较同期碱烧伤组为轻,角膜MMP-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TIMP-2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羊膜移植可提高角膜TIMP-2表达的水平并抑制MMP-2的活性,从而在角膜碱烧伤的早期治疗中起到抑制角膜炎症和溃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聚羟乙基丙烯酸甲酯(PHE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体化人工角膜时兔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两阶段化学聚合结合车床机械切削合成改良的一体化人工角膜。将PHEMA海绵边裙材料植入10只正常兔角膜板层间,另10只碱烧伤兔眼角膜囊袋内1期植入一体化PHEMA—PMMA人工角膜,术后用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检查观察海绵边裙与角膜组织的生物学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行II期手术.术后随访观察3~6个月。结果接受板层间植入术的10只兔角膜未见任何并发症。术后2周成纤维细胞长入PHEMA海绵,术后2~3个月多量细胞长入伴有新生血管;海绵孔隙中生长细胞和角膜基质细胞波形蛋白(Vim)免疫反应阳性;电镜下,细胞在海绵材料间隙中生长状态良好,并分泌胶原和细胞外基质。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术的10只碱烧伤兔眼中,1眼1期术中角膜穿孔而被排除,另9眼Ⅱ期术后,3眼2周内人工角膜镜柱偏位,6眼观察期间人工角膜在位。结论PHEMA海绵能够与角膜组织达到良好的生物学愈合;人工角膜的片型和整体强度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5.
眼前部碱烧伤后眼内组织的前列腺素E2测定及病理学观察陈剑徐锦堂李辰眼碱烧伤后,眼前节组织角膜、虹膜、睫状体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应的炎性损伤,尤其是角膜的病理改变被认为是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1,2]。而眼后节是否存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角膜碱烧伤房水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在眼前段碱烧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兔角膜碱烧伤后房水中不同时间的TNF α和IL 1β的含量。 结果 TNF α和IL 1β含量在角膜碱烧伤后 4小时急剧升高 ,2 4小时达到高峰 ,48~ 72小时呈一较高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眼前段碱烧伤的发病机制中TNF α和IL 1β介导的炎症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AAT)抑制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的效应和可能机制。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应用NaOH构建小鼠碱烧伤模型,应用AAT制备的滴眼液干预碱烧伤模型。通过眼前段照相、CD31角膜铺片免疫荧光观察AAT对角膜碱烧伤模型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H&E切片观察角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RT-PCR检测炎症血管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裂隙灯眼前段照相发现AAT明显抑制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造模后7d、14d新生血管增生的面积较对照组减少24.6%、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角膜组织免疫铺片检测取得相近的实验结果,7d、14d新生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降低8.2%、15.1%。HE切片也提示AAT明显抑制了角膜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造模14d对照组、实验组炎症细胞浸润个数为231.4±80.7、113.5±56.1,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RT-PCR检测发现AAT下调角膜组织β-FGF,CCL2,IL-6,MMP9等血管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AAT可能通过抑制角膜组织的免疫炎症发挥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AAT应用治疗角膜化学性烧伤疾病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角膜碱烧伤白细胞介素-1ra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周世有  王铮  顾建军  邵应峰  黄挺  陈家祺 《眼科》2007,16(3):165-168
目的探讨阳离子聚合物包装IL-1ra重组质粒、角膜原位转染治疗角膜碱烧伤的疗效。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角膜碱烧伤大鼠动物模型。方法制作Wistar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阴性对照(12只),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Ⅱ组为IL-1ra基因治疗组(18只),以PeDNA3.1质粒作为IL-1ra基因表达载体,阳离子聚合物为转染介质,角膜基质显微注射20μg IL-1ra质粒。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3、7、21天)处死实验动物取下角膜,HE染色分析角膜组织病理变化,比较两组角膜透明性和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对角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进行计数。主要指标角膜透明性和新生血管情况,角膜组织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计数。结果碱烧伤造模后,对照组角膜浸润水肿明显,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角膜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粗大新生血管形成。IL-1ra基因治疗组的角膜基质轻、中度水肿,角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均少于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管径均较细。结论角膜基因原位转染可使IL-1ra在局部有效表达,抑制碱烧伤引起的角膜免疫炎症反应,为眼碱烧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雷帕霉素滴眼液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滴眼液对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右眼碱烧伤制成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成A组(0.1%雷帕霉素滴眼液组),B组(0.5%雷帕霉素滴眼液组),C组(1%雷帕霉素滴眼液组),D组(赋形剂对照组)。烧伤后每天滴眼4次。观测角膜浑浊、融解情况和新生血管生长并测量长度。角膜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炎性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角膜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各组角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浑浊、融解,随时间延长,对照组角膜浑浊、融解明显,角膜基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粗大新生血管形成。治疗组的角膜浑浊、融解减轻,伤后7d、14dB、C组炎症细胞计数、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及VEGF表达均小于对照组(P〈0.05)。各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角膜炎性细胞数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0.5%及1%雷帕霉素滴眼液可有效抑制碱烧伤引起的角膜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为眼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温舒  杨炜 《眼科新进展》2018,(1):039-43
目的 研究氢气水(H2水)滴眼对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抑制作用并探讨H2水抑制CNV的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8只48眼,成功建立碱烧伤诱导CNV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1.6×10-6 H2水滴眼,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在模型建立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测量CNV长度,计算CNV面积。碱烧伤后第14天深麻醉下取大鼠角膜及房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ED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EDF mRNA表达,ELISA检测房水内TNF-α蛋白表达。结果 角膜碱烧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治疗组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3.26±1.82)mm2、(8.59±3.98)mm2和(3.24±2.34)mm2;对照组分别为(4.27±2.68)mm2、(6.44±4.67)mm2和(15.98±4.75)mm2;空白组分别为(9.49±2.79)mm2、(17.71±4.06)mm2和(25.35±1.40)mm2。碱烧伤后第3天、7天和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小于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碱烧伤后第3天和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碱烧伤后第14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碱烧伤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角膜上皮层PEDF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强,基质层新生血管极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PED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房水中TNF-α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1.6×10-6 H2水滴眼能有效抑制大鼠碱烧伤诱导的CN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