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黄芩甙(baicalin,Bai)对肺组织损伤和肺间质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及肺组织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ai治疗组和Bai单纯对照组,每组10只。PQ染毒组腹腔注入PQ液(25 mg/kg)制造中毒模型;Bai治疗组对造模成功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ng·kg~(-1)·d~(-1)),共3 d;Bai单纯对照组是健康大鼠静脉注射Bai(300 mg·kg~(-1)·d~(-1)),共3 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观察3 d后,取肺组织常规HE染色和电镜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分离培养肺间质巨噬细胞(PIM)观察TNF-α的表达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的HO-1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和Bai单纯对照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PQ染毒组肺组织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加重,Bai治疗组肺组织损伤较PQ组减轻。Bai治疗组的TNF-α表达水平[(484.2±39.5)μg/L]低于PQ染毒组[(790.2±35.0)μg/L],高于对照组[(121.6±19.2)μg/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i治疗组肺组织的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9.8±5.40和122.0±31.98,明显高于PQ组(45.9±5.82和77.92±1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i减轻了大鼠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M的TNF-α表达水平降低及肺组织中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c-Jun的变化.方法 将4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PQ组、PQ+锌原卟啉(ZnPP)组和PQ+氯血红素(Hm)组(每组各12只).PQ组大鼠腹腔注入PQ(25 mg/ks)制造PQ中毒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PQ+ZnPP组大鼠在注入PQ前10min注入ZnPP(10mg/kg,10ms/ml);PQ+Hm组大鼠在注入PQ前10min注入Hm(10mg/kg,10mg/ml).不同处理后3 d,取肺组织常规HE染色和取血测定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检测肺组织中CO含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肺组织JNK和c-Jan磷酸化的情况.结果 PQ组、PQ+ZnPP组和PQ+Hm组血浆中MDA含量、肺组织中C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PQ+ZnPP组比较,PQ+Hm组MDA含量降低,而肺组织中C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Q组、PQ+ZnPP组和PQ+Hm组的肺组织HO-1mRNA表达、JNK(55.24±9.34、38.15±10.71、128.55±19.43)及c-Jun(23.16±4.85、15.49±3.13、44.89±10.37)磷酸化相对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Hm组肺组织的HO-1mRNA表达明显高于PQ组,PQ+Hm组JNK及c-Jun磷酸化水平高于PQ组和PQ+ZnPP组,而PQ+ZnPP组JNK及c-Jun磷酸化水平与PQ组相比又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在PQ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内源性CO产生增加.肺组织中JNK和c-Jan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对大鼠百草枯中毒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120只大鼠PQ 50 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建立中毒大鼠肺损伤模型,异丙酚组(60只)于PQ染毒后1 h以二异丙酚腹腔注射10 mg/kg,2次/d,连续4d;染毒组(60只)于PQ染毒后1 h给予与异丙酚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1 ml/kg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于不同处理后1、3、7、14和28 d 5个时间点测定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Y)含量,并观察3组大鼠中毒表现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异丙酚组与染毒组比较,中毒表现明显减轻,血浆MDA含量1、3和7 d时分别为(4.31±0.94)、(4.04±0.87)、(3.24±1.14)nmol/ml,较对应染毒组[(10.15±3.15)、(6.97±1.65)、(5.44±0.66)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ALF中MDA含量1.3 d时分别为(3.47±1.09)、(2.79±1.11)nmol/ml,比染毒组[(5.58±1.19)、(4.86±1.89) 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1、3 d时分别为(7.54±0.63)、(8.41±1.23)nmol/ml,较染毒组[(10.20±2.43)、(10.71±171)nmol/ml]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BALF中细胞计数1、3和7 d组明显低于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异丙酚组肺组织水肿、充血及炎细胞浸润减轻。结论异丙酚能降低PQ中毒大鼠体内MDA含量,可能对PQ中毒大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氨溴索注射液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11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均予以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进程,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 H、血氧分压(PaO_2)]及氧合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p H、PaCO_2、Pa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NRDS可显著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氧合指数,加速康复进程,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蓝蛋白(C-phycoeyanin,C-PC)对百草枯(paraquat,PQ)染毒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Q组)和藻蓝蛋白治疗组(C-PC组),每组30只.PQ组、C-PC组以PQ(50 mg/kg)一次灌胃染毒造模.造模后,正常对照组、PQ组大鼠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 g)灌胃,C-PC组每天给予C-PC (50 mg/kg)灌胃,并在第1、3、7、14、28天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右肺下叶肺组织匀浆测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取左肺部分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各观察时点C-PC组大鼠肺组织中HYP和14、28 d MDA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7、14、28 d时C-PC组大鼠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高于P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Q组和C-PC组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NF-κB p65和TNF-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PC组肺组织的TGF-β1表达及NF-κB p65和TNF-α表达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C-PC能减轻PQ染毒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结论 C-PC对PQ诱导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矽尘暴露时间对于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SP)A、B、C、D的影响,为矽肺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染尘组和相应对照组,每组30只.染尘组大鼠经气管灌注50 mg/ml的粉尘1 ml,左右两肺各0.5 ml;对照组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染尘后第3、7、14、21、28天分别获取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 清和BALF中SP-A、SP-B、SP-C、SP-D的含量.同时检测肺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A含量及各时点染尘组大鼠BALF中SP-D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7、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B含量及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C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A含量及7、14、21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B含量及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C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矽尘时间的延长,血清中SP-C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时间-效应关系(r=0.618,P=0.042).与对照组比较,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D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尘时间的增加,血清中SP-D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有时间-效应关系(r=-0.731,P=0.016).与对照组比较,3、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肺组织中HYP含量升高,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肺组织中T-AOC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大鼠BALF中SP-C的含量与肺组织中HYP呈正相关(r=0.803,P=0.045);BALL中SP-D的含量与肺组织中HYP呈负相关(r=-0.867,P=0.033).BALF中SP-A、SP-B含量与肺组织中HYP无相关(r=0.416,P=0.28;r=0.592,P=0.071).BALF与血清中SP-D含量的均呈下降趋势,呈正相关(r=0.870,P=0.034).BALF与血清中SP-C含量均增加呈正相关(r=0.539,P=0.046).染尘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观察可见,肺泡间隔逐渐增厚,尘细胞浸润,有少量胶原纤维分布,至28 d时,出现尘细胞结节.结论 矽尘导致大鼠BALF中SP含量改变,血清中SP-C、SP-D的水平可作为矽肺早期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的动态变化及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干预效果,探讨PQ致肺纤维化机制及PDTC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PQ染毒组(56只)、PDTC干预组(46只).染毒组和干预组给予PQ(80 mg/kg)一次性灌胃后2h,染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DTC干预组给予PDTC(100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kg灌胃后2h,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不同处理后1、3、7、14、25、56 d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CTGF、Col Ⅰ、ColⅢmRNA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中毒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染毒组大鼠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3~14d升高幅度缓慢,28~56d增幅较大,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组大鼠肺组织CTGF mRNA表达水平于染毒后1d即明显升高,3~14d表达迅速升高,28~56 d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毒组染毒后1、3 d Col Ⅰ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7d表达略微增强,14~56 d水平大幅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7~56 d 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组ColⅢmRNA水平于染毒后1d即开始升高,7d达到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asson染色可见染毒后14~28 d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胶原纤维数量逐渐增多.与染毒组比较,PDTC干预组大鼠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降低、CTGF、Col Ⅰ、ColⅢmRNA表达下调,相应时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TGF表达持续增高;可能通过上调Col Ⅰ、ColⅢ转录水平,增加胶原分泌和基质合成,在PQ所致肺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PDTC抑制了上述因子的表达,可以减轻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PS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CPAP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 H值、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CO_2、PaO_2、p H值、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CO_2、PaO_2、p H值、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视网膜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NRDS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9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儿基本情况(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母亲产前使用激素情况、剖宫产情况、多胎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等),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呼吸能力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d,两组患儿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两组患儿pH、PaO_2、PaCO_2、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对照组PaO_2、OI和观察组pH、PaO_2、PaCO_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频率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及其他3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气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百草枯(PQ)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肺组织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变化。方法将42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21只,分别观察7、14和28d。染毒组于实验开始一次性灌胃染毒PQ(40mg/kg),对照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取肺组织行半定量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羟脯氨酸测定,并利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LGF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PQ染毒后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积分明显增高,肺组织羟脯氮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7、14、28d时肺组织PLGFmRNA表达分别1.28±0.29、0.80±0.07、0.65±0.1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阳性指数在3个时点分别为2.27±0.34、1.78±0.41、1.25±0.6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Q中毒大鼠肺组织PLGF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11.
大剂量氨溴索对百草枯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氨溴索治疗组(治疗组,56只)和PQ染毒组(PQ组,5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5ml/kg,PQ组和治疗组均予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2%的PQ溶液25mg/kg,治疗组在PQ染毒后即刻腹腔注人含盐酸氨溴索(35mg/kg)的生理盐水溶液(1.25ml/kg),每日注射1次,分别在不同处理后第1、3、5和7天时处死大鼠。观察血液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BALF中蛋白含量、血浆和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PQ组血液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d时PQ组血浆中MDA含量为(8.12±1.12)n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GSH-Px活力为(1256.8±133.2)U/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及BALF中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明显低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7d时治疗组血浆中MDA含量为(4.86±0.75)nmol/ml,明显低于PQ组,GSH—Px活力[(1509.5±183.0)U/ml]及SOD活力[(3903.2±374、7)U/ml],明显高于PQ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后肺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可减轻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PQ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动物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探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百草枯高剂量染毒组(120mg/kg)、中剂量染毒组(60mg/kg)、低剂量染毒组(30 mo/kg),分为8、24、72 h 3个观察时段,观察不同剂量组在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静脉血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8、24、72 h各剂量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增加,24、7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72 h高剂量组各指标与同时间点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8 h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染毒浓度的增加,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增加。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因子的水平也逐渐增加,存在一定的线性趋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动态的变化。结论在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机制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益赛普干预组,一次性灌胃染毒造模,肺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NF—α、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毒组TNF—α、NF—κB表达均明显较高,只是各时间点程度有所不同。与中毒组相比,干预组TNF—α、NF—κB表达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NF—κB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而益赛普对减轻其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早期及晚期炎症因子在急性PQ中毒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生理盐水腹腔注射),PQ染毒组(40只,腹腔注射体积分数为1%的PQ溶液,20 mg/kg).PQ组于染毒后6 h及1、3、7 d处死,正常对照组于处理后1 d处死,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mRNA的表达,并观察大鼠的中毒表现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PQ染毒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表现为早期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Q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10、HMGB-1 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Q染毒组6 h和1 d时TNF-α mRNA表达分别为0.740±0.100和0.584±0.049,1、3 d时IL-10mRNA表达分别为0.551±0.016和0.524±0.010,6 h及1、3 d时HMGB-1 mRNA表达分别为0.695±0.060、0.87±0.154和0.819±0.188,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大鼠急性PQ中毒后肺组织中TNF-α、IL-10及HMGB-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早期及晚期炎症因子均参与PQ急性中毒肺损伤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杨酸钠(sodium salicylate,NaSAL)对抗百草枯(paraquat,PQ)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PQ染毒组和PQ+NaSAL干预组。PQ经口染毒,剂量为80 mg/kg(按大鼠体重),干预组给予染毒组相等剂量PQ后立即腹腔注射NaSAL(120 mg/kg)。在染毒后第1、3、7、14天取对照组、染毒组、干预组各6只动物进行检查,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变增高;肺组织中TNF-α、TGF-β1蛋白表达增强,各时点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NF-κB活性较染毒组降低;与染毒组相比,干预组肺组织TNF-α、TGF-β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下降,相应时点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SAL干预后可以降低肺组织中NF-κB的活性,减少TNF-α、TGF-β1的蛋化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染毒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活性白表达,提示NaSAL可以改善PQ中毒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