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在内镜床旁预处理环节使用一次性内镜床旁预处理盒对内镜的清洗效果, 以及清洗阶段清洗槽内清洗液用量, 为提高内镜清洗质量, 降低临床成本探索可行措施。方法 选取112条使用后的胃肠镜随机分为A、B两组, 在预处理阶段, A组使用传统预处理桶, B组使用一次性内镜床旁预处理盒, 在清洗阶段每组再分为2小组, 即A1、A2、B1、B2共4组, A1、B1组清洗槽内清洗液多用一更换, A2、B2组清洗槽内清洗液一用一更换。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和NICE CHECK残留蛋白检测法检测床旁预处理前后和清洗后内镜管腔内面相对光单位值(RLU) 和蛋白残留量, 比较各组的清洗效果。结果 预处理前ATP检测值和蛋白质残留量均值A组与B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处理后B组ATP检测值低于A组(P<0.05), 蛋白残留量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后, B1、B2组ATP检测值均比A1、A2组低(均P<0.05), 而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ATP检测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蛋白残留量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一次性内镜床旁预处理盒进行预处理, 并在手工清洗阶段采取清洗槽内清洗液多用一更换模式, 是综合临床成本及清洗效果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固体清洗剂和液体多酶清洗剂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并进行成本分析,为消毒供应中心提供新的清洗技术选择。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4台清洗消毒机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固体清洗剂,对照组使用液体多酶清洗剂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对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采用目测(裸眼和10倍光源放大镜)、ATP生物荧光检测和蛋白残留检测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并对两组的清洗成本以及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肉眼裸视评价清洗效果,实验组合格率为97.70%(4 678/4 788),对照组为92.01%(5 075/5 516);10倍光源放大镜评价清洗效果,实验组合格率为94.30%(2 546/2 700),对照组为88.72%(2 453/2 765);实验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P荧光检测法评价清洗效果,实验组合格率为84.41%(996/1 180),对照组为86.83%(1 042/1 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实验组蛋白残留检测阳性率为3.71%(26/700),对照组为16.31%(106/650),实验组蛋白残留检测阳性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清洗成本为对照组的2/3;实验组产生医疗废弃物(塑料薄膜)0.40 kg,对照组(空桶)为12.30 kg。结论固体清洗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手术器械的蛋白污染,并降低清洗成本,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是值得推广的新型清洗技术。  相似文献   

3.
碱性清洗剂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使用酶清洗剂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碱性清洗剂,观察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将门诊手术器械随机分成A、B、C3组,A组用机洗酶清洗剂清洗后再用碱性清洗剂清洗;B组用机洗酶清洗;C组不加任何清洗剂清洗;分别用目测、光源放大镜、残留蛋白测定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不同清洗程序的清洗效果.结果 用机洗酶清洗剂结合碱性清洗剂(A组)清洗的器械采用4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合格率均达100.0%;使用机洗酶清洗剂(B组)清洗的器械,目测和光源放大镜检测结果合格率100.0%,残留蛋白检测法合格率为99.0%,ATP生物荧光法合格率为89.1%;不加清洗剂(C组)清洗的器械,目测合格率为90.9%;光源放大镜检测合格率为74.3%,ATP生物荧光法合格率为49.3%,残留蛋白检测法合格率为66.2%.结论 在使用酶清洗剂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器械可以更有效地去除蛋白质、油脂类等其他污染物,使器械的清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择更适合用于器械预处理浸泡的多酶清洗剂。方法两种不同多酶清洗剂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分别浸泡相同数量、类型的器械,浸泡时间相同,使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测定不同时间的浸泡液中的相对光单位(RLU),以及浸泡过后的器械上的RLU,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浸泡液中的RLU检测值差异明显,普通多酶浸泡液中的RLU随着时间的延长迅速增长,60min内检测ATP得到的RLU<600,但是90min后检测得到的RLU数值迅速增加至>1 000,240min时RLU数值已经>2 000;ANIOSYME DD1多酶浸泡液的增长缓慢,240min内检测ATP得到的RLU值均<600;ANIOSYME DD1多酶浸泡液使用240min内,浸泡的器械RLU均<2 000。结论 ANIOSYME DD1多酶清洗剂是一种理想的预处理清洗剂,既能提高最终的清洗效果,有效避免器械间的交叉污染,又能保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夜间急诊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提高夜间急诊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方法选择江苏附属大学武进医院2017年1月至12月夜间急诊手术使用的器械包阑尾包300套,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C组,每组100套,分别按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A组器械用灭菌水冲洗器械上可见污物,B组经流水冲洗后浸泡入1:200全能强效多酶清洗剂稀释液中30 s,C组经流水冲洗后喷洒医疗器械长效保湿剂。经不同方式预处理的手术器械被放置1~12 h后,进行统一回收、全自动多舱清洗消毒机清洗、包装及灭菌处理。分别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各组器械清洗效果,计算各组器械最终的清洁检验合格率。 结果目测法清洁检测合格率:A组为69.0%(69/100)、B组为83.0%(83/100)、C组为96.0%(96/100),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清洁检测合格率:A组为51.0%(69/100),B组为69.0%(69/100),C组为91.0%(91/100),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未及时回收清洗灭菌的夜间急诊手术器械,采用1∶200全能强效多酶清洁剂稀释液中浸泡或长效保湿剂保湿喷洒进行清洁预处理,均能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对经复用处置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比较研究,为医疗机构开展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监测提供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6月对某综合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采用残留蛋白检测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对经过自动清洗机清洗后的手术器械进行随机抽检,比较两项检测技术的阳性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合格率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差异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残留蛋白检测组,抽检各类手术器械共148件,阳性14件,阳性率为9.46%;ATP检测组共抽检144件器械,其中<2 000相对光单位值(RLU)/件的器械有108件,占总监测数的75.00%;2 000~4 000RLU/件,共有25件,占17.37%;≥5 000RLU/件,有11件,占7.63%;≥8 000RLU/件,仅为2件,占1.39%;ATP组如设定≥5 000RLU/件为阳性判断标准,则阳性率为7.63%;两项技术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残留蛋白和ATP检测技术均可用于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现场监测,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监测技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保障高度危险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影响医疗器械超声清洗效果的因素,为合理改进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超声清洗医疗器械的方法和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波能量检测瓶和超声波声强测试仪对超声波效能进行检测,采用管腔型清洗效果检测卡对超声波清洗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能量瓶平均变色时间、超声波声强、检测卡平均清洗合格时间比较,脱气组和未脱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规则摆放组和堆叠摆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层摆放组和双层摆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数相同条件下单筐组和双筐组在相同测试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品牌清洗剂中A品牌的清洗效果最好、清洗速度最快,但能量瓶平均变色时间和声强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剂加注量在1:100、清洗温度在45℃时清洗效果最好。超声时间2 h内清洗剂的酶活力均在1 600 U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脱气、器械摆放、器械装载方式以及不同清洗剂、清洗温度均能导致超声清洗效能的改变,合理选择清洗条件才能够使医疗器械超声清洗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清洗流程在全自动喷淋清洗机清洗器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300件手工器械展开研究,随机将300件器械划分为A组(n=100件)、B组(n=100件)、C组(n=100件),A组行纯化水消毒,B组采用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等清洗操作;C组采用冲洗、洗涤、漂洗、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终末漂洗等清洗流程;比较A、B、C组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结果:A组、C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比B组高,A组和C组并不存在消毒剂残留器械,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手术器械若使用纯化水煮沸消毒方法,这些器械不需要进行终末漂洗操作。使用化学消毒之后的手术器械必须给予终末漂洗,以此提升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9.
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相关性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试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与菌落数和血液含量的关系。方法将大肠埃希菌ATCC 8099菌液和健康人的血液分别稀释为10-1、10-2、10-3、10-4、10-5、10-6、10-7,加入裂解液、酶、ATP标准品,用荧光光度计测定2次相对发光值(RLU),按照公式(ATP含量=A1A2-A1×106)换算成ATP含量(amol);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值,以反映蛋白残留量。将各稀释度菌液、血红蛋白含量与ATP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曲线标定,判定其相关性。结果菌数对数值与ATP含量对数值(y=1.07x-0.55,R2=0.99);菌数对数值和ATP RLU对数值(y=1.14x+0.33,R2=0.99),都呈线性关系。不同RLU值推算的菌数理论值与实际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稀释后血红蛋白对数值与ATP RLU对数值(y=1.03x-8.42,R2=0.99)亦呈线性关系。结论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可通过ATP值和RLU来判断细菌和蛋白含量,从而判断医疗器械和物体表面的污染程度以及清洁、清洗效果,是一种较好、较敏感的快速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三磷酸腺苷(ATP)快速检测技术调查复杂器械的清洗效果,建立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标准,指导临床工作实践。方法选择耐湿耐热的复杂器械共100件,分为A组和B组,A组中50件器械分成5批,每批预浸泡和超声中的多酶分别使用新配制、放置1、2、3、4h后的5种不同条件下多酶清洗液,B组中50件器械也分成5批,每批预浸泡和超声中的多酶均不更换直至清洗结束,清洗完成后使用ATP检测仪读取每件器械的RLU值。结果 A组中50件器械,清洗每批器械均更换多酶,1h内配制的多酶清洗20件器械均合格,合格率100.0%,使用放置14h的多酶进行清洗剩余30件器械,合格26件,清洗合格率在80.0%4h的多酶进行清洗剩余30件器械,合格26件,清洗合格率在80.0%90.0%;B组的多酶清洗液一直重复使用,中间不进行更换,清洗的10件器械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0%,多酶清洗液重复3次以后清洗的20件器械,均不合格。结论使用ATP检测仪以RLU≤200作为复杂器械清洗是否合格标准能反应清洗的效果;多酶清洗液配置好后宜在1h内使用,最好现配现用,做到多酶清洗液一次一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检测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2013年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后的医疗器械,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评价器械清洗质量。结果2011-2013年共检测清洗后器械460件,404件合格,合格率为87.83%。清洗合格率: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分别为70.73%、94.07%,普通手术器械、管腔器械分别为90.71%、81.76%;不同清洗方式、不同器械类别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1-2013年器械清洗合格率手工清洗分别为32.35%、79.63%、94.29%,机械清洗分别为79.45%、98.15%、98.08%;不同年份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TP生物荧光法可用于评价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手工清洗和超声波清洗牙科小器械的效果,为选择牙科小器械最佳清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污染严重的牙科小器械,分别采用手工清洗(A组)和超声波清洗(B组),通过清洗前后肉眼直接观察、ATP和残留蛋白质的测定判断清洗效果。结果肉眼观察法:A组合格率为100.00%(26/26),B组合格率为65.38%(17/26),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P〈0.001);ATP试验:A组清洗后相对光单位数值(RLU)为156±50,B组清洗后RLU值为1 089±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1);残留蛋白试验:A组合格率为92.31%(24/26),B组合格率为96.15%(2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结论手工和超声波两种方法清洗牙科小器械效果均明显,但手工清洗的效果优于超声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外来手术器械不同清洗方法效果的探讨,来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使用的373件外来手术器械分为A、B两组,A组56件,B组317件,选取同期67件带有管腔的外来手术器械分为C、D两组,C组47件,D组20件,A组采用液态的多酶清洁剂进行手工清洗,B组和C组采用增加预洗环节的即效泡沫多酶清洁剂进行手工清洗,D组采用增加预洗环节的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并利用目测法和ATP荧光检测法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 A、B两组器械清洗后目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89.29%、96.85%,两组器械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荧光检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53.57%、89.9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两组管腔器械清洗后目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91.49%、95.0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P荧光检测法评价合格率分别为76.60%、35.00%,清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手工清洗可提高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对气管镜清洗消毒合格参考值范围和检测方法。方法选取360条患者使用后的气管镜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0条。A组床旁预处理后分为A1、A2两组(每组60条气管镜),B组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分为B1、B2两组,C组气管镜在高水平消毒后分为C1、C2两组,A1、B1、C1组采用细菌采样,A2、B2、C2组进行ATP生物荧光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气管镜表面采样为全部长度涂抹采样,管腔的采样方法均为冲刷法。同时选取临床使用后的60条气管镜经过人工清洗后,对管腔运用冲洗法,对冲洗液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比较冲洗法和冲刷法对管腔采样的有效性。结果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对管腔采样的冲洗法和冲刷法,两组ATP总量的相对发光值(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气管镜在A1、B1组的细菌采样中,管腔和表面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水平消毒后表面和管腔菌落数均为0;气管镜在A2、B2、C2三组的ATP生物荧光检测采样中,表面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与C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管腔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C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结论 ATP生物荧光采样冲刷法对气管镜管腔采样更有效;人工清洗环节非常重要,人工清洗后气管镜表面和管腔ATP总量建议低于10 000和3 4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本院使用的200件术后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腔镜器械分为对照组(采用灌流式真空超声清洗器)和观察组(采用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各100件。比较两组合格率、杰力阴性率、蛋白残留情况、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荧光阳性率、相对光单位(Relative Light Unit,RLU)值、清洗时间、器械损坏情况。结果:两组清洗合格率以及器械损坏件数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杰力阴性率、ATP荧光阳性率、RLU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份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清洁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动真空清洗消毒器在腔镜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缩短器械清洗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杰力阴性率、ATP荧光阳性率、RLU值,减少蛋白残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徙能力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12月1日某院住院的脊柱结核行脊柱内固定患者(结核组,72例)和胸腰椎骨折或椎管狭窄行脊柱内固定的患者(对照组,76例),测定患者骨密度,结核组和对照组各采集6例患者手术时取的钉道血提取BMSCs,将提取的BMSCs进行单纯培养和卡介苗(BCG)共培养(即在BMSCs中加入BCG进行共培养),采用划痕试验测定各组第8小时、第16小时、第24小时BMSCs迁徙率,比较各组BMSCs迁徙能力的差异,并对BMSCs标本来源患者骨密度和BMSCs迁徙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结核组患者的骨密度[(0.84±0.19) g/cm2]低于对照组[(0.95±0.16) 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患者BMSCs迁徙率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BCG共培养后,结核组患者BMSCs迁徙能力依旧明显降低(P<0.05)。在第8小时和第16小时BMSCs迁徙率与其标本来源患者的椎体骨密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0、0.67。结论 较胸腰椎骨折或椎管狭窄者患者,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脊柱结核患者BMSCs迁徙能力减弱;BCG对BMSCs的迁徙能力无明显影响,骨密度与BMSCs迁徙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排风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3种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方法 试验分为轴流风柜机械通风(A组)、排风扇机械通风(B组)、自然通风(C组)3组。采集某院两个病区3组通风方式下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静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停止12 h)通风2 h前后,动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进行中)工作起始状态0 h以及持续通风1、2、4、6 h的空气,检测空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微生物、戊二醛的含量,比较3种通风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结果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在静态环境下,3组通风方式通风2 h后,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A、B组通风2 h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消毒室在工作起始状态0 h时,3组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通风1、2、4、6 h时,总体及任意两组间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A组在动态环境下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较低且波动范围小,其中颗粒物含量在100万级洁净室规定范围内。B、C组在持续通风1、2、4 h时戊二醛含量均超出最大安全接触限值0.175 mg/m3,其中C组在4~6 h (午休期间)的戊二醛含量仍超出最大安全限值。结论 3种通风方式中,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方式能有效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的气溶胶,建议引入轴流风柜通风方式,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润滑剂溶液使用不同时间的细菌数值,以及对润滑后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加强手术器械质量控制,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将2015年5月回收的手术器械180件,随机分为6组,每组30件;对器械进行冲洗、多酶清洗、漂洗、终末漂洗,目测和ATP生物荧光检测合格后,浸泡于润滑剂溶液4、8、10、12、24h,对不同时间浸泡的润滑剂溶液进行细菌菌落数和器械清洗的质量进行监测。结果浸泡不同时间的润滑剂溶液细菌菌落数随着使用时间的长度而增加;润滑后的器械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和细菌培养计数,4、8、10h全部合格;12、24hATP生物荧光检测的不合格数为4件和11件,不合格率分别为13.33%和36.67%;润滑剂溶液细菌培养不合格数为3件和12件,不合格率分别为10.00%和40.00%,明显高于4、8、1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滑剂溶液的细菌菌落数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增长,润滑剂溶液使用10h以上,对器械的清洗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 and neck malignant tumors,HNT)精确放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19年HNT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同一固定体位方法、治疗医师及技师,分别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常规方法,施行医学科普、个体化教育、医患沟通后放疗定位、摆位。调查医疗依从性、观察放疗反应、分析摆位误差、记录占机时间。结果 依从性A组96.5% > B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肤急性放射反应A组 <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维绝对摆位误差:A组(0.69 ±0.29) mm、(0.97 ±0.69) mm、(0.79 ±0.47) mm < B组(1.39 ±0.81) mm、(1.87 ±1.19) mm、(2.50 ±0.9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维传统摆位误差:A组(0.73 ±0.39) mm、(0.51 ±0.69) mm、(0.74 ±0.17) mm < B组(1.32 ±0.76) mm、(1.89 ±1.21) mm、(1.37 ±0.5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定位占机时间A组(145.15 ±28.45) s < B组(240.38 ±50.4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摆位占机时间A组(115.15 ±18.45) s < B组(173.38 ±24.4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HNT精确放疗患者施行医学科普、个体化教育、医患沟通,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急性放射反应,降低摆位误差,缩短定、摆位占机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医院外来管腔型脊柱手术器械清洗的难点,为改进和完善清洗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院外来脊柱手术器械中的管腔型器械291件,采用腔镜通道检查系统,检查器械在接收时和手工清洗后其管腔内清洗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收时管腔器械污染物污染率为89.69%,清洗后污染物污染率为59.45%,主要污染物为组织、污渍、锈渍。带有盲端的器械比两端开口的器械更难清洗,两者组织和污渍的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外来管腔型脊柱手术器械较难清洗,应优化清洗流程,并将管腔内表面清洗质量纳入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