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中尚存在急救组织性质与管理体制不明确、急救网络缺乏统一规划、急救模式混乱、急救系统缺乏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机构与人员缺乏统一的资质要求、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机制不明确、对急救对象缺乏分类管理、公民的急救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等同题,影响到急救医疗服务功能的发挥,必须以法规的方式予以规范。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的急救立法经验值得借鉴。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急救医疗法规体系,规范急救医疗服务行为,实现我国急救医疗服务的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建立和运作模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不断提高医疗急救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实现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方法本文对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对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现状进行初步总结。结果探讨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结论要实现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必须选择建立合理的院前急救模式,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和院前急救队伍建设,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保障院前急救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在新医改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的背景下,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院前急救体系面临的急救需求与急救能力不足的矛盾、单一医疗急救平台、院前急救效率低、不合理急救资源配置、“黄金时间”无保证、院前院内衔接“断链”、后续救治无保障等问题。指出了建立完善院前急救体系的意义,提出了政府主导,完善院前急救政策法规;社会参与,构建多元医疗急救平台;内部协调,搭建院前院内无缝衔接;财政投入,建立急救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新生儿120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综合素质。[方法]2004~2008年对急诊科护士分期进行2周培训。采用理论授课、技能考核及模拟演练方法。培训前后进行急救理论和技能考核,分析培训结果。[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综合素质、抢救技能及理论水平均提高;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有明显提高。[结论]新生儿120院前急救培训切实可行,效果好,可显著提高新生儿院前急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根据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制度的要求建立交接记录单,使用表格式记录,规范了院前急救病历书写,有效防止法律纠纷,在提高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完整性的同时,提高了患方及院内急救人员对院前院内急救衔接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院前急救队伍的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院前急救的医疗质量和急救指挥中心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单位从丰富课程内涵入手,引入情景训练和小班化培训模式,改变一次性的岗前培训模式,重视对培训后期的效果跟踪调查,并与一些先进的急救课程接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本单位下属各急救站的整体实力,也提高了院前急救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院前急救队伍是院前急救3大要素之一,而急救技术是决定院前急救能力和急救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的急诊急救事业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在急救体系架构建设完成后,急救队伍的建设和急救技术规范培训将是今后急救急诊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医疗救治队伍能力的建设,中南院前急救珠海培训中心针对指挥调度型急救模式和院前急救队伍构成的特点,开展了院前急救技术规范培训的实践和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急救网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一、急救网络建设的现状 现代医学进步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是急危重病人救治水平的提高,同时衡量一个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往往也是看其危重病人的处理结果。国际上先进国家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  相似文献   

9.
急救医学将急救过程分为院前急救、急诊处置及ICU观察三个阶段。院前急救是指将急、危、重伤病者送入医院前所施行的医疗急救。院前急救对挽救伤者生命意义重大。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通过加强急救管理,在提高急救反应能力方面效果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1—12月间我院急救病人96例,其  相似文献   

10.
顾璇 《中国卫生资源》2009,12(3):142-143
近年来,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得到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医师队伍人员紧缺,流失率高,队伍不稳定等已成为制约院前医疗急救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探索急救医务人员合理定位、提出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使用方式、试行建立独立的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等,以达到调动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急救医师队伍,推进院前急救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中美联合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培训效果,进一步优化培训方法,促进中国院前急救培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方法:联合培训组选取参加2010年度中美联合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生共113名,采用专门编写的《浙江省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教材》和以模拟情景教学方法为主的综合教学方法,就"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方面进行授课。中美双方师资配比为1∶2,理论与技能培训时间比为1∶2。培训前后进行理论与技能考核,考核后对所有学员进行课程评估问卷调查。对照组选取同期参加其它地市急救中心举办的院前急救培训班学员共85名,培训教材选用本科教材《急诊医学》,培训师资由中方院前急救高年资医生组成,培训方法以除模拟情景教学方法以外的其它综合教学方法,培训内容、时间、考核方法等同联合培训组。t检验比较每组学员培训前后得分与两组学员培训前后得分差值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每组学员培训后理论知识与各项技能得分均明显优于培训前。联合培训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等项目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项目两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美联合培训课程能显著提高中国院前急救医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尤其在理论知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等项目培训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方法,但对心肺复苏与心律失常处理等项目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6至2019-10在我院120站救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流程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n=61),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指导下实施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n=75),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项目时间、救治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 (1)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及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院前急救人员到达时及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宣传等模式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自行救治水平,为患者心肌梗死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国内院前急救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的解决方法.方法:利用无线3G网络通信技术,建立救护车、接诊医院与远端专家之间的信息通路,实现实时音视频和生命体征信息的传输.结果:该系统实现了远程救护指导、抢救方案的提前制订及接诊的准备,从而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延,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基于无线3G网络的120院前急救系统是可行的,并将在提高院前急救和转运水平、提高患者的救治率、节约急救资源、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院前急救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应对措施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接到的急救电话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急救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年,该院护士在综合水平的提升方面明显优于2010年,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救护车的出车时间也明显缩短,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质量,医院就必提高120的接听应急能力,须强化人员配备、加强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在急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救护车的出车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院前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充分分析目前中国的院前急救体系,剖析中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及需求,构建出具有中山特色的院前急救体系。通过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完善EMSS体系,着重加强院前急救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了整体急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形势下军事任务多样化、复杂化,保障体系战线“长、小、散、远”等特点,以及需要进行快速应急救治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军队中小医院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平战结合,军地急救体系合作,“训保合一”,研制、引进、应用先进的可组装、轻便的多功能战勤装备等措施,建立形成快速、高效、便捷的院前应急救治保障网络系统,大力推进应急战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了军队中小医院院前应急救治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加强急诊"三环理论"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三环理论"在急危重症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5以来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ICU等环节的临床资料及急诊医生培养情况.结果 急诊科布局合理,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快捷.120出诊平均在接诊后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抢救成功率87.34%,抢救后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无死亡;院内急诊抢救成功率95.25%,急诊ICU救治成功率95.69%,无手术死亡.结论 按照急诊三环理论建设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队伍.有针对性的人员排班和与其他科室的良好协调能进一步保障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荆州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85名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采用手部菌落采样法调查试验组45人(加强六步洗手法教育和使用手消毒剂)、对照组40人的手部污染状况。并调查救护车上的洗手设备情况。结果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两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洗手后的平均菌落数与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辆救护车上有洗手设备的仅6辆,但均不能正常使用。结论院前急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患者的意识。救护车上手卫生设施缺失严重,院前急救人员手部污染严重,出诊前按常规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不现实,但在救护车上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是切实可行的,是减少手部细菌污染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国家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组成、任务、装备与管理。方法 根据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组建国家核辐射卫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并对队伍进行装备,根据队伍面临的救援情景开展培训、演练等管理工作。结果 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队伍由辐射防护与监测、医疗救治、内外污染处理、食品饮用水检测等专业技术人员、应急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组成。培训演练是核辐射卫生应急队伍技术能力和装备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结论 规范化的应急队伍装备与管理,能确保在各类检验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快速响应、高效的开展核辐射卫生应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