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逐渐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产物,截至2013年,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 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1].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普遍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2].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0.5 a以上,而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该人群健康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农村问题的解决[2].良好的睡眠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情绪、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的发育[3].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邮市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探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及影响留守儿童睡眠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分析宁夏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选取宁夏农村地区5所小学3到6年级99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状况、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结果 留守儿童有仅4.18%父母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36.7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一段痛苦的经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t=3.608,P<0.05),生活起居方式不同其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总得分存在差异(F=4.10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有无兄弟姐妹以及父母外出打工是否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是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其影响因素复杂;父母应多方面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状况,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2].本研究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持续6个月及以上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3].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分离,亲情缺失,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们在身心方面发展较快,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4-8].也有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因为亲子分离而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甚至某些方面可能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得更为出色[9],从而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这一概念.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10],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动至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据有关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数字庞大,其中农村达到1 250-1 6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安徽、四川等地[1]。近年来,有大量的关于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与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河南省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419名,抽取非留守小学生410名作为对照,运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2组小学生进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外伤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父母关心学习、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9个变量入选,除前3者外均为保护因素;与留守小学生相比,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2个变量未入选,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感压力3个变量入选方程。结论相对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更影响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留守女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岁以下的女性儿童。据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资料,我国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是2290.45万人。我国农村重男轻女的倾向严重,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带孩子出门的话一般把男孩带到城里,而把女孩留在家里,所以,留守的女性儿童要占留守儿童的一半多,也就是说,全国至少有1150多万留守女童。留守女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比留守男童更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性伤害。因此,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和自编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农村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二组生活质量的差异,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分及部分维度分低于非留守儿童(P<O.05),不同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有个人爱好的留守儿童之间生活质量存在差异(P<O.05).[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下降,一些因素可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农民已成为社会流动人群的主体,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现象,他们的生存状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不为社会所关注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0~6周岁(不包括6周岁)的未入小学的儿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和90年代从内陆到沿海地区、从农村到城市的民工热潮,越来越多的父母离开孩子,留守幼儿因此成为近年来日益壮大的弱势群体。同时,幼儿期又是幼儿生长发育、思想品行、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社会适应不良量表(SOC)、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及自编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安徽某县农村初中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共58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组SOC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组,经常参加团体活动的留守初中生SOC得分较低,与父母联系频率高的留守初中生SOC得分较低。SOC量表得分与SASC、DSRSC量表总分正相关。七年级SASC得分低于八年级,非留守初中生DSRSC得分低于留守初中生。[结论]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其社会适应能力与情绪水平、团体活动参加情况、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密切相关。抑郁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同受留守方式影响,在对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开展心理干预时应注意对抑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不能随父母外出,留在农村生活,致使留守儿童数量逐年上升[1]。由于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而监护人年龄偏大,记忆力差,文化水平不高,经常忘记带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各种原因造成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较为突出。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已成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和伤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产物,特指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使未成年儿童留在家乡,缺少父母一方甚至双方有效的监护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其心理社会能力发育偏离以及健康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包括儿童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心理行为问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 a以上,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1]。近些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集中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和家庭与生活方面[2]。有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冷淡、孤独、情绪不稳定、自卑拘谨、圆滑世故、冲动任性、自制力差、紧张焦虑等[3-4];也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较一般儿童更为内向,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独  相似文献   

15.
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况,并明确影响“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主要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4名3—6年级儿童,其中“留守儿童”491名。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中,“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发生率(17.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发生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可能与性别、年龄、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母亲教育方式、老师教育方式和零花钱等因素有关。[结论]农村地区小学“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社会、学校和家长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被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是从心理、社会、生理等方面体现健康的综合指标,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能够综合反映个体的身体功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1].新疆喀什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2010年总人口397.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4.34万人,占76.48%[2].喀什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汉族和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该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较为多见,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解父母外出对喀什地区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开展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安徽省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特征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差异。[方法]2008年,在安徽省抽取18个行政村,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及自制问卷对6~14岁儿童1 228名进行调查。[结果]CES-DC得分,留守儿童893人为17.37±7.92分,非留守儿童335人为15.10±6.59分(P<0.01)。抑郁发生率,留守儿童为51.39%,非留守儿童为21.19%(P<0.01);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者最低(41.32%),自主监护的最高(60.61%),不同监护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解决农村留守家庭问题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方法:基于1991—2009年中国农村健康和营养调查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父母外出务工对0~6岁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可以显著提高6~12岁儿童的体重水平,12~18岁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比非留守儿童明显迟缓;其次,相对女性而言,男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身体健康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相比之下,父母外出务工对女孩身体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对我国农村留守家庭成员而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留守成员照顾儿童饮食起居方面的时间增加,对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逐渐取消造成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从本质上解决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关键;另外,政府出面组织预防保健、营养膳食等活动也可缓解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1 484名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占到总体留守儿童的84.9%;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儿童在性别、是否住宿、学习成绩、家庭收入等变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19年1-2月随机抽取山东省淄博、青岛、滨州、潍坊及枣庄5个地市的6所中学497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181例,非留守儿童316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农村留儿童孤独感发生情况,及其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住校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高于住校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负性生活事件有正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缺少父母照顾和陪伴,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孤独感。因此,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可以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且可建造留守儿童学校,让孩子可以在父母所在地区上学,培养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减少或消除孩子的孤独感,使其能更好地应对负性生活事件,从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