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范耀春  李澄  闫真  闫绍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27-5528,5531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1991~2010年期间流脑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10年,内蒙古共报告流脑病例1085例,年均发病率为0.2339/10万;死亡106例,年均死亡率为0.0229/10万,年均病死率为9.68%;全自治区12盟市均有流脑病例报告.0~岁组发病数最多.全区流脑发病主要集中于上半年,3、4月份发病最多.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为315例,占总数29.03%.结论 该区流脑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流脑预防策略有效.流脑监测工作水平提高.今后要加强对该区儿童、农民、工人和东部区人群流脑预防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0-2011年天峨县流行性乙型脑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当地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该县2000-2011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乙脑早期采用酶标检查法。结果 2000-2011年该县发现乙脑患者共40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2/10万,发病人数最多的2005年,发病率为5.08/10万。总病例中12岁以下儿童占92.50%(37/40),7岁以下儿童占82.50%(33/40),散居儿童占60.00%,患者无免疫史占92.50%(37/40)。患者经治疗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该县9个乡镇人群乙脑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全省同期的平均发病率,乙脑防治任务仍然严峻。  相似文献   

3.
董振献  何贤松  靳妍  徐一文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484-3485,3491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脑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分析2005-2012年台州市乙脑疫情监测资料。结果台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乙脑120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6/10万,病死率为2.50%,其中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0.49/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为0.119/10万;椒江区最高(0.57/10万),黄岩区最低(0.0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90%;病例中15岁的儿童占86.67%,其中最小的为5月龄。结论台州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加强乙脑病例监测和媒介蚊虫监测,落实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加强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乙脑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膜炎的流行情况,科学分析近年来乙型脑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玉溪市2001-2010年乙型病毒性脑膜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玉溪市共报告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68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05/10万~0.58/10万,其中2003年报告发病数最多12例,发病率为0.58/10万,2008年仅报告发病1例。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每年秋季发病,发病年龄12岁以下儿童共报告45例,占总报告病例的66.18%。结论玉溪市近10年乙脑发病率较低,呈散在发病,病例以12岁以下儿童为主,应提高适龄儿童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控制乙型病毒性脑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庆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8年庆阳市报告的乙脑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8年庆阳市共报告乙脑病例11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37/10万(0~3.06/10万);死亡11例,病死率11.46%。发病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南部县区发病率(5.53/10万)较北部县区(0.63/10万)高。病例集中在7-9月份,8月份最多(63.87%);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9岁(4~84岁),45岁以上年龄人群发病数最多,占74.79%;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8.24%;98.32%的病例无明确的疫苗免疫史。结论 庆阳市乙脑发病率南部县区高于北部县区,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村居住的中老年人,绝大多数病例无免疫史。应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高成人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居民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2014-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4-2018年乙脑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中国2014-2018年共报告乙脑5666例,年均发病率为0.083/10万;死亡309例,病死率为5.45%。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省份为甘肃(0.76/10万)、宁夏(0.50/10万)、陕西(0.31/10万)、云南(0.23/10万)和四川(0.17/10万)。7-9月份病例数占90.31%。0-14岁、15-39岁、≥40岁病例分别占42.53%、14.83%、42.64%,其中≥40岁病例构成比从2014年的14.45%上升至2018年的64.04%,0-4岁、5-9岁乙脑发病率分别从2014年的0.28/10万、0.36/10万降至2018年的0.11/10万、0.17/10万;≥40岁各年龄组发病率均上升。在4007例随访病例中,痊愈、好转、有后遗症、死亡分别占48.91%、18.27%、16.45%、16.37%,其中≥40岁病例中死亡占26.70%。结论中国2014-2018年儿童乙脑发病率持续下降。建议在成人乙脑高发地区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和相关研究,持续开展蚊种密度和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5年我市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报告128例乙脑病例,死亡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1/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2.34%,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有所回升。结论: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陇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7年甘肃省陇南市乙脑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病例在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2005-2017年陇南市共报告乙脑病例374例,死亡29例,病死率为7.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10万(0.08~3.8/10万);病例集中在7-9月(95%),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农村,农村病例占91%(339/374),报告病例数前五位的地区为武都区(103例)、礼县(72例)、西和县(67例)、文县(48例)和成县(28例),共占比65%(243/37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岁(1月龄~83岁),2005-2008年165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12岁(3月龄~79岁),2009-2017年209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30岁(1月龄~83岁),分布位置不同(Z=5.2,P<0.001);实施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前后14岁以下儿童病例构成比分别为59%和26%(x2=17,P<0.001);病例中男性占50%(188/374),45~59岁年龄组女性发病率1.67/10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0.77/10万(x2=9.36,P<0.001);2009-2017年农民构成比为59%,高于2005-2008年的31%(x2=11,P<0.001);三带喙库蚊在猪圈中的密度最高,在农户也有三带喙库蚊活动,城市居民区未监测到三带喙库蚊。结论 2008年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之后,疫苗对儿童乙脑的发病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高发人群呈现向高年龄组推移的现象。2017 年乙脑报告病例数明显升高,病例以高年龄组为主,病死率高,建议开展进一步调查以明确高发原因,重点关注成人和农村地区乙脑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疫区变迁趋势,探讨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特征.方法 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58-2010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局部地区调查,分析1980年开始使用乙脑疫苗前后甘肃省乙脑发病率和疫区地理分布变化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结果 1958-1980年,甘肃省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5/10万;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到2010年,发病降至0.13/10万,未出现乙脑较大流行;发病率较高的县(市、区)分布于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发病趋势与全省平均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是甘肃省乙脑防控的重点地区;1958-1980年,河西走廊累计报告乙脑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万,1981年以来,仅张掖市甘州区报告1例非本地发病乙脑病例;2011年8月调查河西走廊地区7个县(区、市)县级以上医院的住院病例,共发现疑似脑炎病例587例.结论 甘肃省在使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水平明显降低,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河西走廊是否存在乙脑病例尚需进一步调查并进行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泉州市1982-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2-2011年泉州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泉州市1982-2011年共报告乙脑951例,年均发病率为0.46/10万;累计死亡70例,年均死亡率为0.03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4%.高发季节为6~8月,占病例数的97.0%,发病高峰7月,占病例数的63.0%.发病前3位的地区为南安、安溪和德化,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832/10万、0.61/10万和0.55/10万.男女发病之比1.16∶1;发病散居儿童最多(38.6%),其次为学生(33.3%),发病第3位为农民(10.6%);15岁以下病例占77.3%.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开展防蚊灭蚊,对防控乙脑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常豫红  陈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08-1610,1613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状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泸州市1993~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年共报告乙脑1563例,死亡5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1.85/10万、3.58%,各年度均为散发。2000年以前,年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上升,2000年以后,发病率从4.08/10万(2000年)波动下降至0.32/10万(2008年);病死率从7.94%(1998年)下降为0(2008~2010年)。从流行特征看:7~9月高发(占92.39%),8月为最高峰;10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93.09%);古蔺、叙永、江阳区为历年高发地区(占68.20%),年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2007~2010年个案资料显示,有免疫史者重型和极重型发生率较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要低。结论近10年泸州市乙脑防控成效显著。在流行季节前开展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为有效防控措施,贫困县和边远农村仍为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石家庄市2001-2010年发生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个案,探索其流行特征、发病强度与蚊虫间的关系,为科学防控乙脑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2001-2010年,采取专病被动监测、疑似脑炎/脑膜炎症状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监测乙脑疫情,回顾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共同确认的ELISA检测乙脑IgM阳性病例;使用捕蚊管或电动捕蚊器捕获蚊虫等方法于5-10月对媒介蚊虫种类与密度进行监测。结果累计报告乙脑病例75例,死亡2例,年平均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0.08/10万和0.26%。男女性别之比为1.78:1,有5~15岁和≥40岁年龄组2个发病高峰,常住居民与流动人口比为2.57:1。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但以8-10月为主。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是石家庄市的主要传播媒介,分别占当地蚊虫种类的54.07%和32.83%,乙脑疫情与同期媒介蚊虫密度有相关性(rs=0.5506,P=0.000)。24h内诊断为乙脑的比例为28.95%。结论石家庄市乙脑疫情呈现波动性缓慢上升,流动人口病例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强疑似脑炎、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监测对乙脑防治有重要意义;加强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乙脑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保山市2005-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8年保山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24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70/10万、2.68/10万、2.46/10万和2.35/10万,各年皆呈高度散发状态。流行高峰为7-8月,占总发病数的63.84%。主要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76.79%。死亡3例,病死率为1.34%。结论保山市乙脑疫情得到了较好控制,但仍应加强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91—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甲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1991—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内蒙古甲肝发病率由1991年的47.81/10万下降到2010年的0.97/10万,占传染病发病比例由1991年的22.91%下降到2010年的0.23%。全年均有发病,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逐渐被削平,流行季节性已不明显。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主要发病年龄由5~14岁变为20~54岁。农民等成人群体代替学生和散居儿童成为主要的发病人群。结论内蒙古甲肝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继续加强查验接种证和查漏补种疫苗工作对消除免疫空白人群至关重要,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等场所的卫生监管和接种甲肝疫苗是控制甲肝流行与暴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黔东南州乙脑的流行规律及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黔东南州2005-2010年乙脑发病391例,发病率为1.59/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91.56%的病例集中在6-8月。年龄以<10岁的儿童为主,占81.8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以散童和学生为多。结论黔东南州自2006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散发病例时有发生,从江、凯里等县市发病率还较高,因此黔东南州乙脑预防工作不容乐观,要采取疫苗接种、防蚊灭蚊等综合措施降低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收集茂名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实验室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近十年乙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乙脑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LISA对2010—2019年茂名市乙脑监测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9年茂名市共报告乙脑监测病例42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69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11/10万,病死率5.80%。男女比例为1.76∶1;流行时间以5—6月份为主;地区分布呈高发区域环形分布特点;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病例集中在2~12岁年龄儿童,无成人病例。病例人群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占89.86%。病例临床分型以中重型为主,临床症状明显。结论 茂名市近十年乙脑的流行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特异性和周边县区多发的地域特点,发病以低龄免疫空白的散居儿童为主。需加强乙脑疫苗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防蚊灭蚊的控制措施,并持续开展乙脑病例和媒介的监测,以防止乙脑的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1960-2010年乙脑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乙脑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广西1960-2010年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2%;发病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此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广西14个市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贵港、防城港、北海、来宾、和玉林市发病较多,发病率分别为5.40/10万、4.12/10万、4.02/10万、3.88/10万和3.81/10万,分别占全省总病例数的14.3%、1.9%3、.4%、5.7%和12.5%;乙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于5~9月份,占总发病例数的95.8%;患者以0~14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低年龄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泰安市近10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进一步控制麻疹的策略。[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0年泰安市报告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10年泰安市累积报告麻疹8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10万。1999~2010年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分别为1.69、0.58、0.07、0.33、0.35、0.07、1.51、0.40、0.41、2.53、6.20、0.88。2~5月合计发病673例,占全年总数的81.38%。病例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全部病例中,<1岁的占26.72%,1~5岁占14.15%,6~15岁占15.91%,16~18岁占1.71%,≥19岁占42.32%。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病例占21.77%;暴发疫情21起,发病279例。[结论]泰安市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较低水平波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泗阳县伤寒流行情况,掌握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泗阳县2001~2010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泗阳县累计伤寒发病40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8/10万。年发病率,2007年最高,为0.62/10万。年均发病率,来安社区最高,为0.80/10万;男性为0.40/10万,女性为0.36/10万;0~14岁为0.37/10万,15~34岁为0.46/10万,35~59岁为0.27/10万,≥60岁为0.53/10万。40例病人中,8~11月发病的占70.00%;农民占70.00%,散居儿童占12.50%,学生占12.50%;临床诊断的33例,病原学诊断的7例(伤寒6例,甲型副伤寒1例)。[结论]2001~2010年泗阳县伤寒疫情处于较低水平,病原学诊断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