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 分析近年来河南省15~24岁青年学生HIV感染者状况以及学生的行为特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15~24岁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数据和男男同性性行为(MSM)者中职业是学生的专题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9-2013年报告15~24岁学生HIV/AID病例286例,各年度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4例、52例、66例、58例和66例。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6.81%上升为2013年的56.06%,经异性传播比例从6.81%上升到36.36%。2011-2013年青年学生国家级哨点监测发现监测对象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均为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1 742/2 437)、83.63%(2 007/2 400)和79.00%(1 896/2 400)。2013年调查MSM中青年学生389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8.64%(267/389);HIV抗体阳性率为4.11%(16/389);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4.37%(17/389)。结论 2009-2013年河南省报告青年学生的HIV/AIDS病例数逐渐上升,性接触成为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宣教和干预,控制HIV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2016年广西15~24岁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广西新发现年龄在15~24岁HIV/AID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10—2016年广西新发现HIV/AIDS病例76 502例,其中15~24岁4 407例,占5.76%。2010—2016年,新发现报告15~24岁病例数逐年下降,但新发现报告15-24岁学生病例数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75.185,P<0.001)。15~24岁病例中,男性占54.23%,女性占45.77%;职业以农民为主(39.75%),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24.57%)和学生(9.96%);未婚占67.69%,初中文化占52.92%;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32.95%)和其他就诊者检测(17.54%)为主;传播途径以异性为主(75.88%),同性性传播占的比例逐年增高;报告同性性传播的15~24岁病例中,学生所占比例(62.64%)明显高于非学生(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861,p<0.001)。结论2010—2016年以来广西新发现15~24岁HIV/AIDS病例数逐年下降,但学生病例数逐年上升;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已成为HIV主要感染途径,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HIV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3—2017年杭州市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特征,为制订和实施针对性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7年杭州市报告的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资料,分析户籍地、感染途径、检测发现途径、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特征,并与全年龄男性HIV感染者比较。对2017年新发现的182例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开展性伴类型、感染途径、寻找性伴途径调查和分析。结果2013—2017年杭州市共报告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981例,占该年龄段HIV感染者的92.29%,占报告HIV感染者总数的17.39%。外地户籍785例占80.02%;感染途径以同性性接触为主,799例占81.45%;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 789例,占80.43%;主要通过医疗机构检测发现,483例占49.24%;15~24岁组与全年龄的男性HIV感染者户籍地、感染途径、检测发现途径和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分组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182例新报告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137例,占75.27%,其中通过经非商业性性行为感染122例,占89.05%;通过同志交友软件寻找性伴的有97例,占70.80%。结论杭州市15~24岁男性HIV感染者以同性性接触感染为主,主要通过交友软件寻找性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重庆市涪陵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异性性传播病例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为涪陵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2010—2021年新报告现住址为重庆市涪陵区、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采用SPSS 26.0软件对病例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0—2021年经异性性传播的HIV/AIDS为506例,男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51.38%),女性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和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居多,分别占48.07%和45.86%;各年龄组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0~24岁年龄组占91.18%,25~49岁年龄组占52.24%,≥50岁年龄组占41.85%;已婚有配偶、离异或丧偶和未婚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4.95%、54.26%和65.00%;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分别占40.74%、50.91%、43.75%、60.00%和69.57%;地区分布中均以非婚非商业性传播为主,重庆市涪陵区户籍占5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4-2015年某三甲医院15~29岁青年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HIV防治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15~29岁青年HIV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某三甲医院2014-2015年15~29岁青年HIV感染者共计361例,就诊科室分布前五位为门急诊、神经内科、感染中心、心理卫生中心、呼吸科。检测原因前三位依次是门急诊自愿咨询或体检,发热及肺部感染和外科手术前及输血前检测。男性占84.76%,女性占15.24%,性别比5.56∶1;汉族最多,占86.98%;职业前四位分别为家务及待业者(29.36%)、农民(8.59%)、商业服务者(7.76%)、学生(5.54%);文化程度普遍较高,高中及以上占71.75%;未婚者居多,占81.72%;传播途径以性传播(84.48%)为主,其中异性传播占44.04%,同性传播占40.44%;异性传播的比例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性传播人群的文化程度更高。结论某三甲医院15~29岁青年HIV感染者以男性居多,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性传播成为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且同性传播比例较高。提示青年人群中HIV感染的性传播问题值得关注,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宣教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圳市龙岗区15~24岁青年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16—2019年15~24岁HIV/AIDS病例的病例个案信息和确证报告卡,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特点和传播途径分布情况。结果 2016—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累计报告15~24岁HIV/AIDS病例268例,占全部病例的14.8%(268/1 809);男女比为10.7∶1(245∶23);学生病例占4.9%(13/268);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占67.9%(182/268),异性性传播占32.1%(86/268);非深圳户籍占89.9%(241/268);病例发现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检测为主,占69.4%(186/268)。2016—2019年确证检测中样品来源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阳性率最高(82.3%,51/62),其次为医疗机构76.6%(256/334),不同送检来源的样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95,P0.005)。男性确证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83,P0.001)。结论校外MSM人群是深圳市龙岗区青年群体感染艾滋病的重点人群,应重视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海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海南省2011—201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和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全省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29例、29例、28例、24例、31例、28例和33例,合计232例,占各年度病例总数构成比为5.99%。人群分布以男性为主,均未婚,18~24岁年龄组占87.07%,大专及以上文化占76.72%。男男性行为(MSM)传播占91.38%,异性性传播占8.19%,各年度青年学生MSM传播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 0.05),异性性传播构成比呈下降趋势(P 0.05)。青年学生发生过性行为比例为10.65%,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47.95%。结论近几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病例报告增长相对平稳,主要为高等院校男生,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存在发生性行为比例较高和安全套使用比例低等不安全性行为,应加强对青年学生早期性教育和艾滋病宣传,提高防护意识,动员有高危行为学生主动寻求检测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14 - 2018年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4 - 2018年新报告的年龄在15~24岁、职业为学生的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 - 2018年重庆市共发现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833例,占15~24岁人群报告总数的23.33%,且有上升的趋势(χ2趋势= 6.006,P<0.05)。有42.50%的病例来源于VCT,感染途径以同性性传播方式为主(80.43%)。接受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有771人(92.56%),其中CD4+T淋巴细胞数小于200个/μl的占8.43%,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 23.808,P<0.05)。结论 2014 - 2018年重庆市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占青年人群病例构成比有所上升,主要通过同性性行为传播,应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湖北省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新发感染状况及其特征.方法 分析2010-2015年湖北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及哨点监测中MSM信息,同时收集病例报告系统中新报告MSM HIV感染者首次HIV-1抗体确证阳性样本和MSM哨点监测中新发现HIV感染者样本,进行BED检测,计算新发感染构成和新发感染率.结果 2010-2015年湖北省新报告的HIV/AIDS中,经同性传播构成比从32.87%上升到41.90%,新报告的15 ~ 29岁HIV/AIDS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上升迅速,从46.06%增长至73.31%,同性传播HIV新发感染构成均在60.00%以上,明显高于同期其他传播途径水平;MSM HIV/AIDS和新发感染者以15 ~ 29岁的青年为主;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商业服务、学生和干部职员中同性传播所占比例较高;样本来源以MSM干预和专题调查所占比例较高.2010-2015年湖北省哨点监测中MSM人群的新发感染率较高,且2012-2015年略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3%、1.71%、2.00%和2.58%,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 湖北省MSM人群在新报告HIV/AIDS及新发感染者中所占比重较大,呈上升趋势,湖北省MSM人群新发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漳州市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2002—2019年15~24岁青少年HIV/AIDS病例资料,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病例分布特征、传播途径和病例来源等。结果漳州市累计发现15~24岁HIV/AIDS病例180例,占总病例数14.2%(180/1 269),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46.32,P0.01);平均21.5±2.3岁;男性占80.0%;在校学生占19.4%(35/180)。男性占80.0%,未婚占86.1%,以本县区户籍为主(82.8%),初中文化最多(38.9%);经性传播99.4%,其中同性传播52.2%、异性传播47.2%;性别比例有地区差别。结论漳州市青少年HIV/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例以性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在开展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中应加强男男性行为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山东省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 为防控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山东省报告职业为学生的86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对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863例学生HIV/AIDS中, 主要经同性性传播(763例, 88.41%), 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433例, 50.17%)为主要发现途径。2010—2019年报告的学生病例占总病例数比例有增长趋势(χ趋势2=30.21, P < 0.01)。同性性传播病例有逐年增长趋势(χ趋势2=6.35, P=0.01), 18~22岁病例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χ趋势2=6.10, P=0.01), 大专及以上学历病例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χ趋势2=4.26, P=0.04), 目前报告来源以检测咨询为主, 样本来源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趋势2=2.97, P=0.09)。  结论  山东省学生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 尤其以同性性传播途径为主, 以高学历为主, 应针对这些特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1998-2020年柳州市报告学生AIDS的流行病学特点, 为制定学生AIDS预防及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199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柳州市报告的学生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柳州市累计报告学生HIV/AIDS患者201例, 其中HIV感染者127例, 占63.2%, AIDS患者74例, 占36.8%。学生HIV/AIDS新发人数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1年之前AIDS患者多于HIV感染者, 之后HIV感染者逐渐增加, 2017年达到高峰。2013年以前传播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 之后异性性传播为主, 1998之后同性性传播增加迅速。学生HIV/AIDS中男性共152例, 占75.6%, 女性共49例, 占24.4%, 男女性别比例为3.1:1.0。年龄以14~20岁为主, 占47.3%;学历以高中及以上为主, 占64.2%。截至2020年12月31日, 累计报告死亡13例, 不同传播途径和文化程度的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结论  柳州市学生HIV/AIDS人数增长迅速, 近5年来同性性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应加强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以控制AIDS在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HIV阳性男性大学生的性取向及其与HIV感染者的相关性行为特征,为制定学生人群的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控策略提出建议。  方法  招募北京地区2016年至2019年6月30日确诊HIV感染的200名男性大学生,利用问卷回顾性调查HIV感染前的性取向和性行为特征,对比分析绝对同性性行为取向者与其他性取向者的差异。  结果  男性大学生HIV感染者首次确诊时平均年龄为(22.18±2.70)岁,61.5%(123名)处于本科阶段,69.5%(139名)为外地户籍,38.5%(77名)感染前性伴来源于网聊约见的人,83.0%(166名)发生过同性性行为。性取向自我评分显示,50.0%为绝对同性性行为者,绝对同性性行为组确认HIV感染时的平均年龄低于其他性行为取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1),Rush的使用率、首次插入性行为对象为男性、18岁前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同性性伴数>3人、未坚持使用安全套、有固定性伴、同性性行为频率多于每月1次比例均高于其他性行为取向者(χ2值分别为5.15,28.06,4.16,5.34,5.89,7.39,6.68,P值均 < 0.05)。绝对同性性行为组中Rush使用者性病的确诊比例高于不使用Rush者(χ2=6.26,P=0.01)。  结论  男性大学生HIV感染者中绝对同性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比例高于其他性取向者。学校和家庭需要关注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利用网络传媒加强健康宣传,提高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中国7~18岁汉族学生近视率变化的性别差异,为精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5、2010、2014和2019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871 112名7~18岁学生的视力数据,分析各年龄段男女生近视率和近视率性别差异。  结果  中国7~18岁学生总体近视率在2005—2019年有所提高(χ2=7 265.06,P < 0.01),近视率从2005年的47.9%上升至2019年的60.1%。学生近视率的性别差异呈减小趋势(χ2=72.24,P < 0.01),在地区上呈现由南向北先降低后增大的“U型”分布。  结论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不容忽视,同时要重视男、女生近视率的差异,应根据性别做好精准近视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年男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感染HIV的主要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7月按照方便抽样方法招募当年1—6月山东省新报告31名青年男生HIV/AIDS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了解其确诊前的行为特征。结果 31名青年男生感染途径均为同性传播,平均年龄(20.6±1.8)岁,确诊时就读大专及以上者占90.3%(28/31)。访谈结果显示,93.5%(29/31)的被访者与HIV感染状况未知的临时性伴发生同性性行为患病,其中86.2%(25/29)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临时性伴。所有青年男生均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但发生同性性行为时,83.9%(26/31)偶尔使用安全套,16.1%(5/31)从未使用。74.2%(23/31)的青年男生HIV/AIDS有HIV既往检测史。结论 与HIV感染状况未知的临时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及艾滋病知信行分离是青年男生感染HIV的主要因素。需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控制HIV在青年男生群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流行情况,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9年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数据,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9年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病例数累计为1 871例, 其中女性1 287例(68.79%); 报告率由3.16/10万增加到25.15/10万, 年均增长25.92%, 年增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836.86, P < 0.01)。人群报告率均呈增长趋势, 除2010和2012年外, 女性报告率均高于男性。2010—2019年各年龄组报告率均呈增长趋势, 增幅最大的为15~19岁人群。  结论  北京市15~24岁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率呈增长趋势, 要关注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重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流行, 提高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空间聚集性特征和趋势,为50岁及以上艾滋病的区域化防控及资源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筛选出2010―2020年成都市新报告的50岁以上HIV/AIDS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ArcGIS 10.6软件开展时空自相关分析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结果  成都市50岁及以上新报告的HIV/AIDS近11年年均增长率为28.95%,病例普遍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占50.07%;已婚有配偶,占63.00%;职业为农民为主,占61.98%;异性传播,占95.72%。HIV/AIDS人数在区域范围内呈现聚集性分布,病例高-高型聚集区随时间推移:北部地区由西部两个区县逐渐向东扩散至四个区县,并向南扩散到周边两个区县;南部地区三个区县扩散至周边四个区县。  结论  2010―2020年成都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数持续增加,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疫情较严重的区域集中在成都市中部偏北,随时间推移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热点区域逐渐增多,并且呈现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8—2019年广东省新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中随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在学生病例中开展针对性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下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数据库,筛选当年新发现的符合条件的病例,清洗合并后关联随访数据形成队列数据库。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了解青年学生感染者随访检测指标的年度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新报告学生感染者在2015年之前呈快速上升趋势(APC=41.7,β=0.3,P < 0.01),此后增速趋缓(APC=3.6,β=-0.3,P < 0.01)。1年内完成随访与CD4检测比例从2008年的58.3%上升到2019年的93.6%,检测及时率从2008年的33.3%上升到2019年的86.2%,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7,8.7,9.8,P值均 < 0.01)。珠三角地区、来自本省其他地市的病例、非其他传播途径、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在省内流动的病例,1年内完成随访与检测比例较高(P值均 < 0.05)。  结论  广东省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数近年来增长速度趋缓,感染途径、病例来源和流动影响随访和检测依从性。应进一步做好异地流动的转介工作,探索和推广学生友好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天津市大学生青年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Y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政策及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  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由深蓝组织于同志浴池、酒吧、QQ、微信和同性交友软件等渠道进行招募,收集18~24岁共470名大学生YMSM的HIV感染情况的4个方面影响因素(一般人口学特征、不安全性行为、成瘾性物质使用情况、HIV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70名研究对象中,HIV感染者21名(4.4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首次性行为年龄、HIV基本知识、是否吸烟、是否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是否梅毒感染可能与HIV感染有关(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提前(OR=21.20,95%CI=3.09~145.43)、使用精神活性物质(OR=5.07,95%CI=1.77~14.48)、HIV基本知识欠缺(OR=3.38,95%CI=1.33~8.63)的大学生YMSM更易感染HIV(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大学生YMSM中有着较高的HIV感染率,应重视此类人群,结合其鲜明特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校园艾滋病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HIV/AIDS疾病负担在性别中的变化,为制定针对该年龄层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信息。  方法  使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数据库资料,按性别和年龄提取1990—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YLD率等指标来分析该群体HIV/AIDS疾病负担在性别中的变化幅度。  结果  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DALY率、YLL、YLL率、YLD与YLD率分别为847人、0.37/10万、62 621人年、27.51/10万、58 036人年、25.49/10万、4 584人年与2.01/10万,相比1990年增幅分别为401.18%,691.49%,370.48%,648.26%,409.53%,710.33%,138.87%与279.25%。2019年中国10~14,15~19岁与20~24岁男性因HIV/AIDS的死亡数和死亡率、DALY与DALY率均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增幅均高于女性;10~14岁人群疾病负担增幅高于20~24岁。1990—2019年,随着年龄和年份的增加,青少年死亡率和DALY率的性别差距增大。  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10~24岁青少年人群HIV/AIDS感染风险持续增加,低龄HIV感染者增幅明显,性别差异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