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HBsAg阳性孕妇胎盘HB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胎盘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ELISA检测孕妇血清HBeAg ;巢式PCR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HBVDNA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胎盘中的HBsAg ;非条件Lo 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受检的 2 0 5例胎盘中有 4 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HBV感染 ,并且蜕膜细胞 (DC)、滋养层细胞 (TC)、绒毛间质细胞 (VM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VCEC)阳性率呈逐层下降趋势(趋势 χ2 =9 38,P <0 0 0 5 ) ,阳性率分别为 2 0 0 0 %(41 / 2 0 5 ) ,1 8 0 5 %(37/ 2 0 5 ) ,1 4 1 5 %(2 9/ 2 0 5 )和 1 0 2 4 %(2 1 /2 0 5 ) ;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产前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HBIG) 3次以上和母亲血清HBVDNA阳性 ,OR值分别为 0 2 1和 4 77。结论 HBV可感染胎盘各层细胞 ;HBV经胎盘及胎儿的主要途径是经血和 (或 )细胞传递方式实现 ;胎盘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对胎儿有保护作用 ;母亲血清HBVDNA阳性是胎盘感染的危险因素 ,产前注射HBIG可预防HBV胎盘感染 ,从而降低宫内感染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Toll样受体2(TLR-2)在HBs 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TLR-2经胎盘途径在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TLR-2在HBs 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生儿HBV DNA浓度。结果:17例HBs Ag阳性但新生儿未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中,7例胎盘组织TLR-2阳性,阳性率为41.18%;13例HBs Ag阳性而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中,11例胎盘组织TLR-2阳性,阳性率为84.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TLR-2表达与HBV宫内感染有一定关系,胎盘屏障中TLR-2表达升高是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因素之一,但其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盘凋亡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母-胎转运与HBs Ag阳性孕妇新生儿PBMC HBs Ag的关系。方法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筛选母儿信息病例对,用原位末端杂交法检测HBs 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凋亡指数,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新生儿PBMC涂片上的HBs Ag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新生儿PBMC中20例(23.26%)HBs Ag阳性,31例(36.05%)GST阳性,HBs Ag、GST共存者13例(15.12%);发生PBMC母-胎转运组的胎盘凋亡指数与未发生转运组的胎盘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2),且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率高与PBMC转运相关(t=2.75,P=0.01);新生儿PBMC HBs Ag阳性组的胎盘细胞凋亡指数与阴性组的胎盘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4);PBMC转运与新生儿PBMC HBs Ag阳性有关(χ2=9.48,P=0.00),发生PBMC转运的新生儿发生PBMC HBs Ag阳性的危险性是未发生PBMC转运新生儿的4.95倍(OR=4.95,95%CI=1.70~14.39)。结论妊晚期胎盘细胞凋亡增加有利于PBMC母-胎转运,感染HBV的PBMC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进而导致新生儿HB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宫内跨胎盘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宝山区154名HBs Ag阳性产妇和297名HBs Ag阴性产妇分别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来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滴度。新生儿脐带血HBs Ag阳性与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HBV跨胎盘传播。[结果]HBs 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V阳性率为8.4%。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高于HBs Ag单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V阳性率(20.0%比3.7%,P0.05),相对危险度(RR)为5.41。随着母亲外周血HBV DNA水平的提高,跨胎盘传播的发生率也逐步提高。[结论]HBe Ag可经过胎盘屏障直接传递至脐带血,而HBs Ag则受到一定程度的"过滤"。母亲HBe Ag阳性与HBV DNA高水平是HBV跨胎盘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可能导致新生儿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孕妇的不同感染状态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该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20例HBs 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HBs Ag,HBe Ag,HBc Ab均为阳性)、B组(HBs Ag,HBe Ab,HBc Ab均为阳性)、C组(HBs Ag,HBc Ab为阳性)、D组(HBs Ag,HBe Ag为阳性),另选取孕期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孕妇乙肝两对半,采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PCR-HBV-DNA值,检测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的乙肝两对半。结果 A组孕妇与B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1×10~5(基因拷贝/ml)的新生儿血HBs Ag阳性率为53.8%,1×10~5(基因拷贝/ml)的为100%(P0.001),即当母血中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新生儿出现HBs Ag阳性的概率升高(χ~2=24.828,P0.001)。结论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 ,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 ,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HBs Ag、 HBe 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 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 HBs Ag/ HBe Ag双阳性共 6 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 PBMC后 ,经抽提、纯化后的 DNA进入 PCR扩增反应 ,引物为 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 :6 7例 HBs Ag及 HBe 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 35例 ( 5 2 .2 % )PBMC中 HBV DNA阳性 ,2 5例孕妇在血清及 PBMC中均发现 HBV DNA。6 7例新生儿有 2 2例感染 HBV DNA,感染率 32 .8% ,其中血清 HBV DNA阳性者 10例 ,PBMC HBV DNA阳性者 19例 ,二者均阳性者 7例。结论 :母亲 PBMC内 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 PBMC中 HBV DNA阳性 ,PBMC内的 HBV DNA可能是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 ,HBs Ag及HBe Ag阳性母亲若血清 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 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BV宫内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按发生和未发生HBV宫内感染进行分组。用巢式PCR和选择性PCR法分别对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外周血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 3 0 9%和 30 0 8% ,新生儿血清、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19 5 1%和 2 6 0 2 %。而且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1 4 7,P =0 2 3) ;新生儿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0 83,P =0 36 )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与新生儿血清HBVDNA有关联 (χ2 =4 5 8,P =0 0 3) ,而与新生儿PBMCHBVDNA无关联 (χ2 =0 2 5 ,P =0 6 2 ) ;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新生儿PBMCHBVDNA显著相关 (χ2 =2 1 6 1,P =0 0 1) ,也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 (χ2 =12 86 ,P <0 0 1)。结论 :HBV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可通过血清直接传播 ,也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宫内传播较隐匿 ,孕妇PBMCHBVDNA阳性也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高浓度、HBeAg阳性、先兆早产和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可经两条途径,即血源性和细胞性。乙肝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的阻断可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变异病毒可以逃避新生儿接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乙型肝炎病毒变易株的选择性传播导致了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 (乙肝 )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母亲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及其婴儿 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 2 4 3名 HBs Ag阳性孕妇孕晚期每月注射 HBIG 2 0 0 IU ,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 ,同时在出生后 2 4 h内注射 HBIG 2 0 0 IU ,然后在 0、1、6月龄接种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 ,每次 5μg。并和 4 0 2例产前未注射 HBIG的 HBs Ag阳性孕妇比较 ,其所生新生儿在 0、1、6 (30 μg、10 μg、10 μg)月龄只用血源型乙肝疫苗免疫 ;两组婴儿都分别在 1、3、6、12、2 4月龄静脉采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HBV标志物 ,同时随访。结果 孕妇注射 HBIG组的宫内感染率为 2 .4 7% ,低于未注射 HBIG组 3.73% ,差异无显著性(χ2 =0 .77,P >0 .0 5 )。产前用 HBIG和新生儿 HBIG联合疫苗组没有发生慢性 HBV感染的婴儿 ,而未注射 HBIG孕妇所生的 4 0 2例婴儿中 ,有 9例婴儿发生慢性 HBV感染 ,其母亲都是 HBs Ag和乙肝 e抗原 (HBe Ag)均阳性 ,主要是宫内感染。结论 产前用 HBIG和新生儿 HBIG联合免疫可降低慢性 HBV感染率 ,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 ,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厦门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和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1 064名孕妇第一次到医院建立孕产妇保健卡时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其血清乙肝标志物,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外周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产妇179例随访至其分娩,并采集其分娩时的脐血和胎盘组织。对脐血进行HBsAg和HBV DNA的检测,对胎盘组织进行HBsAg的检测。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被调查的1 064名孕妇中,HBsAg阳性的孕妇共179名,感染率为16.8%。对179名HBsAg阳性的孕妇的脐血进行检测发现,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共34名,感染率为19.0%。孕妇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胎盘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阳性、孕前超重,OR分别为5.123(95%CI:1.422~18.413)、4.619(95%CI:1.225~17.534)、3.343(95%CI:1.233~9.092)。结论 对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超重/肥胖孕妇,其新生儿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应加强自身防护措施,合理规避HBV宫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邓阳  王芳  张海涛   《现代预防医学》2018,(23):4281-4285
目的 探讨泰安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跨胎盘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567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母亲一般信息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检测母亲及新生儿HBV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泰安市HBsAg阳性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HBV宫内传播的发生率为11.46%。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年龄、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干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 DNA浓度和HBV基因型与新生儿宫内传播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eAg(OR=3.350,95%CI=1.889~6.964)和HBV DNA浓度(OR=2.096,95%CI=1.585~5.508)是HBV宫内传播的影响因素。以阴性为对照,母亲HBV DNA低载量组调整OR值为1.211(95%CI:1.110~1.565),高载量组调整OR值为1.948(95%CI:1.345~2.784),母亲HBV DNA浓度与宫内传播之间存在线性趋势(χ2=6.920,P=0.009)。结论 HBsAg阳性母亲伴HBeAg阳性和高HBV DNA浓度是造成泰安市HBV宫内跨胎盘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HBV DNA浓度越高,发生宫内传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孕早期HBsAg阳性孕妇流产胎盘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提供线索,并为预防措施的制订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355例自愿流产孕妇中外周血HBsAg阳性者按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流产胎盘进行免疫组化和HBVDNA原位杂交检测,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孕妇HBsAg携带率为7%;早期发育的胎盘HBV感染率为32%;孕妇外周血HBVDNA的高浓度(OR=22.5,P=0.004)和HBeAg阳性(OR=12.5,P=0.008),是孕早期胎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HBV可感染早期发育的胎盘,感染率为32%;血HBVDNA的高浓度和HBeAg阳性的孕妇,其孕早期胎盘感染HBV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县选择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实施首剂HepB(HepB1)和HBIG联合免疫以及HepB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HBsAg阳性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281名,HepB1、HepB1联合HBIG、HepB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43%、94.83%、30.47%;全程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61%,HBsAb阳性率为98.47%;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8%、0.1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需探讨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围产期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95名慢性HBsAg携带母亲的婴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围产期传播的情况。分娩时收集所有新生儿24小时内的静脉血及部分婴儿3月与7月龄静脉血,分别检测HBsAg、抗-HBs、抗-HBc IgM和HBV-DNA。HBsAg和抗-HBs用SPRIA检测,抗-HBc IgM用ELISA法检测,HBV-DNA用斑点杂交法检测。
结果95名新生儿中仅2名系HBV宫内感染(2.1%),其中一名新生儿血HBsAg阳性,3月龄仍持续阳性;另一名为新生儿HBV-DNA阳性、7月龄HBsAg和HBeAg均阳转。95份新生儿血无一份抗-HBc IgM阳性。15名HBsAg携带母亲所生的婴儿中,其母亲HBeAg阳性的5名婴儿均在3月龄时HBsAg阳转;2名HBeAg和抗-HBe均阴性母亲的婴儿有一名获得了HBV感染;8名抗-HBe阳性母亲的婴儿仅2名HBV-DNA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了HBV。此结果表明抗-HBe和HBV-DNA同时阳性母亲的婴儿同样可以感染HBV,而抗-HBe阳性HBV-DNA阴性母亲的婴儿不会发生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以及完成HepB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南昌市2个县(区)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联合免疫和HepB全程免疫完成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儿童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HBsAg阳性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8名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2.52%(7/278),HBsAb阳性率为96.8%(269/278)。产妇HBsAg阳性时间在2年以上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和婴儿HBIG的使用情况和婴儿性别等与HBV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对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具有较好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建议加强育龄妇女HBsAg和HBeAg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家人HBV感染史、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资料。以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将37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HBV宫内感染组36例,非HBV宫内感染组343例,进而分析HBsAg阳性孕妇的一般情况、家人感染HBV史、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及HBIG注射史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HBV宫内感染组与非HBV宫内感染组的HBsAg阳性孕妇年龄、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BsAg阳性孕妇文化程度、家人HBV感染史和HBIG注射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sAg阳性孕妇的年龄(OR=0.398,95%CI0.159~0.996)与HBeAg和HBV DNA双阳性(OR=2.539,95%CI 1.233~5.227)被引入回归方程。同时分析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分级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结果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3,P=0.004),且进行趋势卡方分析后,显示HBV DNA拷贝数在>106时,HBV宫内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年龄(>30岁)是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保护因素,而血清HBeAg和HBV DNA均为阳性和HBVDNA拷贝数>106时,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V前S1蛋白与胎儿感染的相关性,为筛查HBsAg阳性孕产妇中可能感染胎儿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方法、分级定量PCR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6例HBV携带孕妇及其分娩的256例新生儿静脉血前S1蛋白、HBV DNA及HBV标志物。结果:①256例新生儿中发生HBV感染81例,感染率为31.6%。②前S1蛋白阳性孕产妇所分娩的85例新生儿中,感染率为88.2%(75/85),显著高于前S1蛋白阴性者的3.5%(6/171)(P<0.01)。③在感染的81例新生儿中,有79例其母前S1蛋白阳性(97.5%)(79/81),81例其母HBVDNA阳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孕妇单纯HBsAg阳性,其婴儿感染率相对较低,如合并有前S1蛋白阳性或HBV DNA阳性,则胎盘传播率显著上升;②前S1蛋白检测可以代替血HBV DNA检测作为判断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依据,可作为筛查HBsAg阳性孕产妇中易发生垂直传播人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用STRPCR、As-PCR及hemi-n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胎儿DNA及母亲DNA,通过检测TH01、GSTM1、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以GSTM1、ACE基因多态性判定母亲源性或胎儿源性等位基因,42对信息病例中有26例新生儿发生了母.胎细胞转运(61.90%,26/42);40对信息病例中有32例发生了胎-母细胞转运(80.00%,32/40);10对母胎发生了双向转运。统计分析显示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有关联,胎.母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无关。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 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二者未显示交互作用;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 HBV DNA阳性与新生儿PBMC HBV感染有关,两因素间亦未显示交互作用。结论母胎之间存在细胞转运,母-胎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对HBV宫内感染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