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铅暴露对SD大鼠不同脑区铁、锌、锰和铜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初断乳(21d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低(400mg/L)、高(800mg/L)浓度铅染毒组和对照(去离子水)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日饮水量为100ml/kg,连续染毒8周。分别于染毒4、8周,取脑,测定额叶、颞叶、顶叶、海马四个脑区铅、铁、锌、锰和铜的含量。结果染毒4、8周时,各脑区铅含量高于对照组;与染毒4周比较,染毒8周时大鼠额叶和颞叶两脑区铅含量较高(P0.05)。染毒4周时高浓度染毒组顶叶和海马铅含量高于低浓度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8周时高浓度铅染毒组顶叶和海马两脑区铅含量虽高于低浓度铅染毒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铁含量随铅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脑铁含量与脑铅含量呈正相关(r=0.452,P0.01);脑锌含量随着铅染毒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脑锌含量与脑铅含量呈负相关(r=-0.357,P0.05)。顶叶和海马铁含量随染铅时间的延长而呈统计学意义的增加,而额叶和颞叶锌随染铅时间的延长而呈统计学意义的降低。铅染毒大鼠脑锰、脑铜含量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铅染毒使SD大鼠脑铅和脑铁含量升高,脑锌含量降低,对脑锰、脑铜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蛋氨酸胆碱对刚断乳SD大鼠铅染毒后海马神经元形态及超微结构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染铅组、蛋氨酸胆碱组、铅+低、高剂量蛋氨酸胆碱组,4和8周后分别麻醉动物,尾尖采血,原子吸收法测血铅含量;心脏灌注内固定,取海马做石蜡切片、硫堇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戊二醛再固定,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铅染毒4、8周后,染铅组大鼠血铅含量分别升高至(274.85±19.51)、(294.32±11.00)μg/L,与染铅组比较,铅+高剂量蛋氨酸胆碱组血铅含量(187.25±16.02,192.68±14.17)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堇染色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4周时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改变;8周时CAI区神经元有缺失、坏死,细胞数量由每3个视野(光镜400×)(306.00±43.05)个减少至(234.86±20.88)个,且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蛋氨酸胆碱干预后形态和结构均得到改善,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铅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和结构损伤出现较晚,蛋氨酸胆碱可改善铅染毒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和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4 - 2018年江西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流脑防控效果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04 - 201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 - 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脑病例2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40/10万;各设区市均报告流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景德镇市(0.100/10万);12月 - 次年4月病例占82.77%,15岁病例占74.91%,学生占52.81%,男性占64.42%。结论 2004 - 2018年江西省流脑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以15岁人群、学生、男性居多;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季节性、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数据,描述性分析急性乙肝发病率和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22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35 9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下同)为4.45,报告发病率在2022年的1.58(712例)至2007年的9.22(3 999例)之间;2005-2012年、2013-2022年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00(24 565例)、2.49(11 396例)。0-14岁、15-29岁、30-44岁、45-59岁、≥60岁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94(1 588例)、6.59(12 186例)、6.30(12 516例)、4.31(6 545例)、3.05(3 126例)。结论 2005-2022年江西省急性乙肝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儿童急性乙肝得到有效控制,建议加强成人特别是青壮年人群乙肝免疫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乙肝免疫策略效果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NNDRS)中下载江西省2012-2018年急性乙肝疫情资料,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江西省共报告急性乙肝病例104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7/10万,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设区市均有急性乙肝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最高的设区市为萍乡市(13.90/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5~岁组(6.58/10万),最低的为5~岁组(0.18/10万);15~45岁病例6524例(62.68%),<15岁病例283例(2.72%);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8〖DK〗∶1;病例以农民最多(6347例,占60.98%),其次是家务及待业人群(1234例,占11.86%)。结论 2012-2018年江西省急性乙肝病例以男性、农民、15~45岁人群为主,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均逐年降低,地区间发病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蛋氨酸胆碱对铅暴露大鼠海马CaMKⅡ和CRE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断乳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染铅组(0.4 g/L乙酸铅饮水染毒)、蛋氨酸胆碱组(1:1,400 mg/kg)、铅+低剂量蛋氨酸胆碱组和铅+高剂量蛋氨酸胆碱组.铅+低、高剂量蛋氨酸胆碱组在染铅的同时,经灌胃分别给予低、高剂量(100、400 mg/kg)蛋氨酸胆碱混合溶液(1:1),8周后取大鼠海马组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CaMKⅡ和CREB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CaMKⅡ、CREB和pCREB蛋白含量.结果 染铅组大鼠海马CaMKⅡI和CREB mRNA的表达水平(0.743±0.185,0.729±0.199)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0.950±0.238,0.901±0.232),CREB和pCREB蛋白表达量( 0.271±0.045,0.212±0.058)低于空白对照组(0.319±0.058,0.506±0.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低、高剂量蛋氨酸胆碱后染铅大鼠海马CaMKⅡ mRNA表达水平(1.014±0.210,1.126±0.379)和CREB mRNA表达水平(1.029±0.335,0.932±0.251)均明显高于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高剂量蛋氨酸胆碱组CREB和pCREB蛋白表达量(0.407±0.951,0.563±0.178)明显高于染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氨酸胆碱可以拮抗铅对海马CaMKⅡ和CREB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县选择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实施首剂HepB(HepB1)和HBIG联合免疫以及HepB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HBsAg阳性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281名,HepB1、HepB1联合HBIG、HepB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43%、94.83%、30.47%;全程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61%,HBsAb阳性率为98.47%;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8%、0.1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需探讨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2012 - 2019年报告的AFP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2 - 2019年江西省累计报告1 478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3/10万,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2.34/10万)高于女性(1.52/10万),0~4岁居多(56.83%),散居儿童为主(91.27%);赣州市报告发病数最多(287例),新余市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3.16/10万);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92.42%;48 h调查及时率为100%;合格便采集率为93.50%,便标本7 d内送达率98.71%,分离结果14 d内反馈率为100%,未检出脊灰野病毒;随访表75 d及时送达率为95.19%,随访有17.66%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江西省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所有监测指标均符合维持无脊灰的要求。继续维持高质量AFP病例监测,需提高薄弱地区的监测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8年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对全省11个设区市、21个县(市、区)、375个乡镇的2岁组和7岁组儿童进行接种情况调查。结果 共调查8 780名儿童,其中2岁组和7岁组各4 390名,建证率100.0%,建卡率99.7%,卡证相符率84.4%;2岁组卡证相符率明显高于7岁组,不同年龄组城市地区的卡证相符率均高于农村。全省不同年龄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95.0%。2岁组除百白破、甲肝合格接种率低于90%以外,其余各疫苗合格接种率均高于90%;7岁组除卡介苗、乙肝、白破的合格接种率高于90%外,其余各疫苗合格接种率均低于90%。7岁组中,城市与农村地区的乙肝首针及时率有统计学差异。2岁组和7岁组麻疹首针及时率均较低(69.8%和66.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全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建证率、建卡率及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均较高,但仍存在合格接种率、卡证相符率、麻疹首针及时接种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2022年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8 126名2004年后出生的人群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HBsAg和HBsAb,计算阳性率,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阳性率差异。结果 江西省2004—2022年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0%,HBsAb阳性率为74.92%;男性和女性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4%、1.80%(χ2=6.18,P=0.013),HBsAb阳性率分别为75.55%、74.00%(χ2=2.51,P=0.113);0~4岁、5~9岁、10~14岁、15~18岁HBsAg阳性率依次为1.17%、1.31%、2.14%、3.12%(χ2=13.49,P=0.004),HBsAb阳性率依次为85.65%、60.26%、50.04%、46.42%(χ2=9.90,P<0.001);居住在城镇和农村的人群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