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由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原因,或者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原因,或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先天性异常。导致出生缺陷的因素不论从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等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系统介绍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及其最新研究结果和主要观点,以期对出生缺陷原因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中国出生人口素质,成为重要的人口健康问题。科学经济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及其疾病负担,需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出生缺陷的科学研究应以提高高危高发、致愚致残性出生缺陷的可控性为核心,重点发展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控制理论和技术方法,达到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所致人口疾病负担的目标。基础性研究方面:继续研究中国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的同时,采用系统生物学观点及宏观和微观研究结合的模式,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加速认识遗传、环境、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在重大出生缺陷发生中的关键作用;识别重大出生缺陷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表观遗传改变,深入系统研究发生机制。应用技术和预防控制研究方面:遵循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对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断、咨询、治疗等关键技术进行应用系统研究;发展适合中国国情、以需求为导向的出生缺陷防治技术体系,包括孕前风险评估和咨询技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技术、重大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筛查技术及重大先天性畸形的早期诊疗技术。加强出生缺陷预防的社会科学研究及防治模式研究,为成果转化应用及实施国家出生缺陷预防行动计划打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时间、空间、环境、遗传、类别等各方面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全面掌握,发现各种危险因素,为卫生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Delphi7.0作为前台开发软件,以Access2003为后台数据库,用VBA开发数据分析模块,以Mapobjects2.2作为控件开发地理信息模块。结果: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重庆市出生缺陷信息分析系统。结论:为出生缺陷研究提供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4.
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缺陷已成为1岁以下儿童首位的死亡原因,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文从我国目前儿童出生缺陷的现状出发,从流行病学的角度,通过对计划怀孕夫妇的年龄、既往生育史、遗传风险、患病及用药、致畸物接触、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营养状况等各类因素进行孕前风险因素评估分析,以便计划妊娠夫妇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了解有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遗传、社会、环境和行为因素,以及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因素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联情况.同时提出孕前-围孕保健新模式,其具体内容为危险因素的评估、孕前咨询和健康促进、知情选择和干预行动.做好婚前保健,在知情选择基础上做好孕前保健,给予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合理营养、补充叶酸、接种疫苗、治疗疾病及合理调整药物、避免不良行为及职业危害、提供遗传咨询等生育指导.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发挥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作用,可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儿童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预防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发生的病因比较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应从社会、医学、环境、行为等多方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对目前出生缺陷流行状况、中国出生缺陷干预面临的挑战,以及利用人口计划生育网络开展出生缺陷预防的成功实践做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6.
环境致畸     
国外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近30年来,婴儿死亡中营养性、感染性死亡已逐渐减少,但出生缺陷所占比例却相对增多,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出生缺陷在婴儿死亡中已居首位。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30万缺陷儿出生。 出生缺陷也称先天异常,是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种类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腭裂、唇裂、并指、食道闭锁或狭窄及联体双胎等20多种。 导致出生缺陷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遗传因素(占25%),一是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各类病毒)因素,这方面统计尚无准确数字。但有专家认为,大多数出生缺陷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因素加上不明原因可占出生缺陷的65%。  相似文献   

7.
通径分析(path analysis)是一类通过变量间的相关结构来定量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它可以把相关个体(指有亲缘关系)的数量性状或者是经数量化处理的质量性状间的相关分解为遗传分量和环境分量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定量地阐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所研究表型性状的决定程度。显然,这种分析对探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多基因)性状如冠心病、高血压以及某些出生缺陷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已研究血糖、血脂、血浆免  相似文献   

8.
出生缺陷的原因包括遗传、环境、食品、药物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中的大气污染一直被证实与出生缺陷相关。从上世纪60年代的反应停药害事件,到本世纪大气污染物对胎儿早期生长发育、与母体营养物质、氧气交换等研究也相继表明了大气污染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孕妇在孕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与胎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相关性。本研究就出生缺陷与大气污染中的主要成份二氧化硫、氮化物和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关系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很多,这些危险因素影响着孕妇的健康,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等。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原因目前主要分为母体、胎儿、环境三方面。研究环境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减少孕妇高危环境暴露,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可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该文就不良妊娠结局的环境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出生缺陷的空间分布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掌握空间地域中对出生缺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高危因素,为合理干预和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深圳市按经纬度划分为若干网格,统计每个网格的新生儿出生缺陷患病率并与全国水平比较,从而找出网格中的高危环境因素。结果网格技术的应用使得细化环境因素对出生缺陷的影响成为可能,在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水平上,提高对疾病空间分布的了解,找出暗藏的危险因素。结论网格分析是将空间划分为小方格,并统计小方格内的患病率,从而把患病率的高低和地理位置、环境结合起来,在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预警和干预中有很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OC)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中国活产儿NSOC患病率为1.13/1 000活产儿~1.30/1 000活产儿,高于其他种族人群。NSOC是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虽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NSOC的多个遗传致病位点,但目前发现的遗传位点只能解释NSOC一小部分遗传度,未被解释的遗传度可能来自罕见遗传变异、拷贝数变异以及交互作用等。二代测序研究为进一步探索NSOC遗传危险因素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将对NSOC二代测序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维春柏    杜婧  尹杰    杨奕   《现代预防医学》2020,(19):3505-3508
目的 综合评价孕妇血清锌水平与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关联,为出生缺陷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了从1950年至2020年3月19日的关于关孕妇血清锌水平与神经管缺陷发生关联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由两名人员按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作出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10篇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血清锌水平较低者,其新生儿更易患有神经管缺陷(SMD=-2.07,95%CI:-3.07~-1.07)。亚组分析中发现,锌矿储量情况为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相对稳健。Begg秩相关分析(z=2.68,P=0.007)和Egger回归分析(t=-4.72,P=0.001)提升存在一定发表偏倚。结论 孕期低血清锌水平可增加新生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环境危险因素与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2002-2004年在无锡市各医院住院分娩的、出生缺陷监测在孕28周到出生后7天内发现的结构性出生缺陷胎(婴)儿,共388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无锡市各医院住院分娩的正常活产儿,共160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生育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后,估计各类围孕期环境危险因素与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的关联强度.结果 在所研究的环境危险因素中,导致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最高的是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OR值(95%CI)为5.37(3.60~7.99);围孕期生殖道感染,孕早期发生持续24 h、38.5℃以上高热及服用安眠镇静药和抗惊厥剂等可疑致畸形药物均可显著增加结构性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OR值(95%CI)分别为3.38(1.33~8.56)、3.57(1.73~7.37)和2.75(1.57~4.83),但怀孕前半年内口服避孕药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居住内环境污染、熬夜和养宠物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相对较低,OR值(95%CI)分别为2.28(1.75~2.98)、1.96(1.21~3.18)和2.50(1.66~3.76),但人群中的暴露比例相对较高;随着围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数目的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具有1、2及3种危险因素发生出生缺陷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0、4.32和10.23.结论 常见结构性出生缺陷的发生受到众多环境危险因素的影响,而且环境危险因素数目与结构性出生缺陷发生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Cancer risk is determined by a complex interplay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have identified hundreds of common (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 > 0.05) and less common (0.01 < MAF < 0.05)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most of these variants have been small (odds ratios: 1.1–1.4). There remain unanswered questions on how best to incorporate the joint effects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 including gene‐environment (G × E) interactions, into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cancer. To help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and to better inform research priorities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sponsored a “Gene‐Environment Think Tank” on January 10–11, 2012. The objective of the Think Tank was to facilitate discussions on (1) the state of the science, (2) the goals of G × E interaction studies i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3)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novel study designs and analysis tools. This report summarizes the Think Tank discussion, with a focus on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G × E interactions.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methods requires first identifying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question and rationale, with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made between analyses aiming to characterize the joint effects of putative or established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nalyses aiming to discover novel risk factors or novel interaction effects. Other discussion items include measurement error, statistical power, significance, and replication. Additional designs, exposure assessments,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need to be considered as we move from the current small number of success stories to a full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lay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5.
出生缺陷危险因素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出生缺陷正在成为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出生缺陷可由遗传因素如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引起,也可由环境致畸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所致.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些缺陷类型如果通过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其中至少70%可以避免.出生缺陷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产前超声筛查和母体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是胎儿出生缺陷干预的有效手段,是出生缺陷干预二级预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出生缺陷在全国婴儿死因中的构成比顺位由2000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1年的第2位,达到19.1%。遗传因素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基因检测平台的高速发展,使得基因检测在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新生儿代谢性疾病及单基因病等出生缺陷预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体系为基础,探讨基因组学在其体系中的应用对完善中国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出生缺陷环境致畸因子识别空间探索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空间探索分析获取出生缺陷环境致畸因子的有效线索,为致畸因子识别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空间相关性统计方法Moran’s I和空间热点探测Getis’s G统计对神经型和非神经型出生缺陷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不同尺度的热点分析。结果不同的出生缺陷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不同,其中神经型出生缺陷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通过对神经型出生缺陷实施不同空间尺度的热点探测统计,发现在2个典型尺度上呈现2种模式,即:社会交往尺度(6.84km)上为聚团分布,地质类型尺度(22.8km)为条带形分布。结论空间相关性揭示研究区域内出生缺陷可能具有相同的环境致畸原因,而在2个典型空间尺度上进行热点探测的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域内出生缺陷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致畸因子共同作用,为出生缺陷致畸因子的识别提供了有效线索。  相似文献   

18.
The National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Study was designed to identify infants with major birth defects and evaluat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birth defects. The ongoing case-control study covers an annual birth population of 482,000 and includes cases identified from birth defect surveillance registries in eight states. Infants used as controls a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birth certificates or birth hospital records. Mothers of case and control infants are interviewed and par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buccal cells from themselves and their infants for DNA testing.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the interviews and the DNA specimens will be used to study independent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for a broad range of birth defects. As of December 2000, 7,470 cases and 3,821 controls had been ascertained in the eight states. Interviews had been completed with 70% of the eligible case and control mothers, buccal cell collection had begun in all of the study sites, and researchers were developing analysis plans for the compiled data. This study is the largest and broadest collaborative effort ever conducted among the nation's leading birth defect researchers. The unprecedented statistical power that will result from this study will enable scientists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y of some rare birth defec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compiled interview data and banked DNA of approximately 35 categories of birth defects will facilitate future research as new hypotheses and improved technologies eme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