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4年福州市登革热疫情监测结果,为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各监测点正常人群血清、发热病人血清及疫点的密切接触者血清检测登革热抗体,调查媒介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结果正常人群血清登革热IgG抗体阴性;发热病人IgG、IgM阳性94例;密切接触者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5.99%,其中台江为7.R7%,连江为10.7l%,闽侯为2.460%。各监测点年平均布雷图指数除马尾外均超过5,且疫点连江、闽侯9、10两月最高,大大超过了20。结论2004年出现登革热疫情,仅部分人群有免疫力,布雷图指数又较高,必须做好监测和防制工作,严防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在福州市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例登革热疑似病例发病原因,为类似事件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来自登革热疫区(安哥拉),采集其血清进行检测抗体。结果患者急性期血清IgM和IgG均阴性,NS1抗原阳性;恢复期血清IgM和IgG均阳性。根据患者来自疫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感染后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海沧区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流行的风险大,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开展疫情监测和媒介调查,防止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采集可疑病人双份血清、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健康人静脉血,以血凝抑制和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和IgG;以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结果:1999年原流行区发现可疑病人3例,IgG阳性1例,患者系境外感染;福州、漳州不明原因发热73例,IgM和IgG抗体为阴性;以免疫荧光法检测1999年流行区健康人群血清100份,IgG阳性率为17.0%,其它地区250份均为阴性。11个县(市、区)38个媒介调查点仅捕获白纹伊蚊,其幼虫密度平均房屋指数37.3%,容器指数45.0%,布雷图指数78.9;沿海地区白纹伊蚊密度远较山区县为高。白纹伊蚊各类孳生环境多达27种。结论:登革热在福建沿海地区存在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2008年从发热病人中检出的登革热病例,提高监测水平。[方法]对福州、莆田、泉州和宁德等地送检的发热待查病人的血清标本372人份,用ELISA法检测登革热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型别判定。[结果]IgM阳性率8.3%,IgG阳性率5.9%,其中IgM和IgG均阳性占5.6%,32份阳性标本中,19份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型别测定为登革Ⅰ型4份,登革Ⅱ型9份,登革Ⅲ型5份。经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确定32例为登革热病人,阳性率8.6%(32/372)。[结论]32例登革热,31例为输入性,1例为二代病例,并因此发现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在登革热监测中,对发热待查者,应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和当地短期内有否出现大量高热、头痛和皮疹者,以及时准确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开展疫情监测和媒介调查,预防登革热暴发流行。方法 采集可疑病人双份血清,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和健康人静脉血,以免疫荧光法和血凝抑制检测IgM和IgG;以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确定媒介种群密度。结果 监测不明原因发热19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以免疫荧光法检测福州市健康人群血清318份,IgM和IgG均为阴性。11个区、县(市)65个媒介调查点幼虫密度平均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分别为18.72%、17.98%、10.42%。布雷图指数最高的地区高达47.45;8县(市)地区白纹伊蚊密度远高于市区。结论 福州市仍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应加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珠海市部分注册养猪场猪群和从业人员的日本脑炎病毒血清抗体水平,预测人群日本脑炎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猪群检测血清IgG抗体,人群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2005年从珠海市的4个注册养猪场采集了1318份猪血清进行了日本脑炎病毒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抗体阳性率为37.1%;不同年龄段的猪群阳性率不同,分别为幼猪39.4%;中猪46.3%;成猪39.5%以及大猪30.3%。幼猪、中猪、成大、猪在不同月份血清抗体阳性率各不相同,幼猪群7月份阳性率稍高(52.3%),6月份次之(46.3%);中、成、大猪均为6月份阳性率高,分别为74.7%和43.5%。4个养猪场132名从业人员未能检出日本脑炎IgM抗体。〔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养猪场猪群存在着日本脑炎病毒的隐性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但感染率不高。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人群和猪场日本脑炎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首次发现恙虫病病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证实河北省恙虫病的存在。方法 :对可疑病人进行调查、采血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并分型。结果 :14例发热病人中的 13例被诊断为恙虫病 ,确诊率为 92 .86 %。患者均为成年人 ,年龄在 32~ 6 9岁之间 ,男性 4例 ,女性 9例。发病时间为 1997年 10月 1~ 2 0日。病人血清OXk抗体阳性率为 10 0 % ,GMT为 1∶92 6 .6 ;恙虫病立克次氏体IgG抗体阳性率为92 .3% ,GMT为 1∶94 1.2 ;IgM抗体阳性率为 84 .6 % ,GMT为 1∶1546 .4。对病人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分型 ,证实为恙虫病Gilliam血清型。结论 :河北省太行山区首次被证实有恙虫病病例存在。有关本病的流行因素和特征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郴州市居民是否存在登革病毒(DV)感染,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策略、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选取郴州市2家医院门诊的部分发热病例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个社区和1个镇的健康人群(本地居住1年以上),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登革病毒IgM与IgG。结果共检测154例发热病例和488名社区健康人群。发热病例中DV-IgM抗体、D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5%(1/154)、0.81%(1/123),健康人群中DV-IgG抗体阳性率为1.43%(7/488)。结论郴州市居民中登革热血清抗体阳性,其意义应进一步跟踪;郴州市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和宣传教育,大力灭蚊,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河北省恙虫病疫源地内病例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抗体动态观察,了解疫源地和非疫源地内人群恙虫病抗体阳性率,初步掌握恙虫病血清流行闰学规律。方法:采集患者病后不同时期的血清标本和疫源地内及非设源地内人群血清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恙虫病抗体。结果:27例恙虫病患者均被证实为Gilliam血清型。病后第3d即可出现IgM和IgG抗体,20d至1年IgM和IgG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滴度高峰为病后10-19d,之后开始逐渐下降,疫源地内健康人群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0%和4.81%,提示可能存在隐性感染,非疫源地内未发现抗体阳性者。结论:初步阐明恙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在流行区可能存在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2年海珠区登革热流行特点,以期更好地做好登革热防制工作。方法收集临床医生报告的疑似登革热病例血清样本,采用ELISA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差异。分析登革热流行特征。结果2012年海珠区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头痛及肌肉骨关节痛为主,并伴有谷丙转氨酶升高(49.35%),白细胞减少(31.17%)及血小板降低(22.08%)。登革热病毒IgM抗体可在2~22d内检出,ELISA检测阳性率达42.54%,高于ICT检出率(34.81%);发病高峰为10月,中青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2012年海珠区登革热疫情呈散发状态,大多数病例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时采集患者血清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对登革热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上海市闸北区2007年一起水痘爆发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血清学分析。方法对采集的双份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IgM和IgG抗体检测,采用疫苗生产用的VZV敏感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对采集的疱疹液进行病毒分离以及标准血清中和鉴定,并通过特异性的引物对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结果采集到的5例病人的双份血清中,急性期血清IgM阳性2份,IgG阳性1份,灰区2份;恢复期血清IgG均为阳性,其中4份标本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从采集的5份疱疹液标本中均分离到致细胞病变的病毒,经VZV标准血清中和鉴定,证实为VZV。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显示,在目的条带处均有单一的特异性条带。结论该次爆发是由VZV引起的,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Viru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的作用已被证实,但该次水痘爆发中,47.4%的患者在出生后3年内曾接种过国产或者进口VarV,应深入研究VarV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林芝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为制定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7~8月,在林芝地区所属墨脱县和察偶县的4个乡镇对部分当地0~67岁的健康人群进行血清登革热病毒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合计检测350人,登革热病毒IgG抗体阳性的6人,阳性率为1.70%。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率,男性为2.13%,女性为1.44%(P>0.05);0~16岁为1.28%,17~46岁为1.54%,47~67岁为2.60%(P>0.05);墨脱县为0.80%,察隅县为3.96(P>0.05)。[结论]林芝地区健康人群中存在登革热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珠海市部分人群和入境船员中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和珠海市流行的登革病毒株的型别和序列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胶体金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登革热抗体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病毒鉴定,并对其结构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来自东南亚国家船舶的船员血清中登革病毒IgM抗体检出率为4.40%,IgG抗体为20.33%,其阳性样本经RT-PCR扩增,结果为阴性。而对本室保存的2001年珠海散发的登革热患者阳性血清,经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出1株登革病毒,用登革病毒通用引物和Ⅱ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相应的片段,证实为登革Ⅱ型病毒;该分离株(DV2-1)的基因序列与其他9株登革Ⅱ型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DV2-1)与GD08/98株、FJ11/99株、16681株位于相近的分支,其中与1998年广东流行株GD08/98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结论]2001年珠海地区登革热的散发流行为登革Ⅱ型病毒所致,推测其可能是输入性传染。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2002-2003年1032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登革热(DF)1型流行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032例DF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细胞培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登革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1032例DF患者的年龄在55天龄~91岁,平均(34.7±13.2)岁,男女性别比为1.03∶1。该病的潜伏期为2-12天,平均为(5.3±2.4)天。发病高峰期为7-11月份,其中9月份发病数最多,占45.0%。主要爆发点有26个,共有病例675例,占全部病例的65.4%。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0.9%)、全身肌痛(68.4%)、骨痛(48.8%)、疲乏(79.3%)、皮疹(60.1%)、束臂试验阳性(45.3%);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63.3%和60.8%。从54份血清标本中19份分离出病毒,经RTPCR和基因测序证实为登革病毒1型感染。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病毒1型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病毒1型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结论广州地区2002-2003年流行的DF为登革病毒1型所致,多数病例符合典型DF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来汕头口岸出入境人员的登革病毒(Dengue Fever,DF)IgG抗体水平。方法随机采集825名出入境人员血清标本,用快速免疫层析法(ICT)检测试剂进行登革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检出63例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者,总阳性率为7.64%。结论汕头口岸出入境人员的登革病毒IgG抗体总阳性率高达7.64%,表明应加强对口岸登革热的监测及出入境人员的血清学检测,严防登革热病例的发生并通过口岸传播。  相似文献   

16.
巴楚县2001年新疆出血热疫情的血清学证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新闻出血热(XHF)病人,易感人群和主要宿主动物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分别收集2001年4-6月新疆巴县临床诊断为XHF的病人血清,易感人群血清和主要宿主动物的血清,用研制的诊断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XHF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用抗原捕获ELISA检测XHF病毒抗原。结果:病人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39.62%(21/53)。IgM抗体阳性率为20.75%(11/53),抗原获ELISA有1份血清为XHF抗原阳性;易感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主为21.05%(4/19),IgM抗体检测和抗原捕获ELISA全部为阴性;羊血清IgG抗体阳性率为70%(56/80)。结论: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该次疫情确系XHF、流行地区人畜均有较高水平的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IgG、IgA抗体,并与病毒性心肌炎和对照组比较。结果:214例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IgG、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9%和39.7%,显著高于病毒性心肌炎组(分别为62.7%和8.2%)和对照组(分别为72.6%和13.7%),冠心病患者IgG、IgA抗体阳性率与其他两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0。此外,冠心病患者IgG、IgA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亦明显高于病毒性心肌炎组患者和对照组。结论:冠心病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庚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庚型肝炎病毒 (HGV)的情况。 [方法 ]应用 EL ISA法分别对 86 8例乙肝患者、5 17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血清抗 - HCV和抗 - HGV,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HCV、HGV感染者进行血清 HCV- RNA、HGV- RNA检测 ,并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比较。 [结果 ]乙肝患者与乙肝病毒携带者 HCV感染率分别为 14.5 %、2 .3% ,HGV感染率分别为 15 .6 %、3.9% ,HCV和 HGV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2 .3%、0 .2 % ,两组间 HCV、HGV合并感染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乙肝患者中 HCV感染者 HCV- RNA阳性率14.3% ,HGV感染者 HGV- RNA阳性率 11.9%。 [结论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可以重叠感染。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 HCV、HGV重叠感染率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病毒、寨卡病毒以及登革热病毒情况。方法 2014-2016年分别在广州市和湛江市部分地区采集蝙蝠,取其血清和脑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细胞培养分离检测所采标本中的狂犬病病毒、登革热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采集蝙蝠共174只,分属2科3个种:果蝠科的犬蝠属(Cynopterus sphinx)33只、蝙蝠科的普通伏翼属(Pipistrellusabramus)9只及高头蝠属(Scotophiluskuhlii)132只。分别取得血清、脑组织各174份。在犬蝠脑标本中检出登革热病毒阳性1份,阳性率0.06%(1/174),寨卡病毒、狂犬病病毒均未检出。结论 广东两个地区的3种蝙蝠作为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和狂犬病病毒宿主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其他相关人员血清中IgM和IgG抗体产生情况。 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的全血并及时分离血清,采用ELISA和胶体金法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血清进行IgM和IgG抗体检测,采用ELISA对密切接触者和其他相关人员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 用ELISA和胶体金法进行抗体检测,42例确诊病例的阳性情况为:采样日期从第二周起,不论是IgM还是IgG的阳性率均出现增长,第15~35 d组,阳性率最高,IgM抗体阳性率ELISA和胶体金法分别为72.7%与36.4%,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与90.9%。用ELISA检测,8例无症状感染者为IgM阳性5例(62.5%)和IgG阳性5例(62.5%)。密切接触者为IgM阳性1例(1.7%)和IgG阳性2例(3.4%)。其他相关人员为IgM阳性1例(2.0%)和IgG阳性2例(4.1%)。ELISA IgM、胶体金IgM、ELISA IgG以及胶体金IgG试验检测出阳性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至采样日期的间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6、14、12、13 d。ELISA与胶体金法比对,IgM抗体检测的Kappa值为0.614,IgG的Kappa值为0.716。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血清抗体阳性率从第二周起出现显著增长,不同类型人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与胶体金法比较中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