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起腺病毒引起呼吸道感染暴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2004年在江苏东台市大面积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病因。方法 制定病例的临床诊断标准,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描述流行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流行因素;对流行区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分离病原体。并对阳性分离株进行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电镜检测,对患者的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 2004年4~6月,东台市发生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病例871例,疫情波及到10个乡镇,5月下旬及6月中旬出现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为在校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占94.37%),部分散童(5.63%),成人几乎无发病,年龄最大18岁,最小7个月。病例临床特征为发热并伴有咽痛、扁桃体炎,病程5d左右,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发病危险因素与发热病例的接触、家庭内共用毛巾及与鸡密切接触有关,标本经2个实验室人喉癌传代细胞(Hep-2)分离培养,51%~65%的标本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呈葡萄串状、折光变强),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内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典型腺病毒颗粒,直接免疫荧光试验、PCR检测及双份血清中和试验均证实为腺病毒感染。用全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确定为腺病毒3型。结论 发生在江苏省东台市轻型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传播及密切接触为主。  相似文献   

2.
一起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006年2月下旬汕头市某小学暴发的一起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方法采集患者急性期咽拭子标本进行腺病毒、B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酸检测,对PCR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咽拭子标本用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患者双份血清进行腺病毒中和实验和B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抑制试验。结果35份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用PCR扩增同时检测到了12份腺病毒(阳性率为34.3%)和15份B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2.9%),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序列分析表明腺病毒与江苏省2005年分离的毒株以及广东省2005年分离的3型腺病毒毒株的相似性高达98%,而B型流感病毒与孟斐斯分离到的B型流感病毒同源性高达99%。咽拭子标本用Hep-2细胞未分离到腺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病人双份血清的腺病毒中和试验显示抗体没有4倍增长,但腺病毒阳性者晚期血清抗体几何平均值为12.1,腺病毒阴性者即为1.4。而B型流感病毒双份血清血凝抑制试验表明恢复期抗体比较急性期抗体有4倍或以上增长。结论该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但可能先前感染过腺病毒。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翁源县一起麻疹暴发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广东省翁源县一起麻疹暴发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1年12月广东省翁源县暴发麻疹流行资料,并从中收集病例急性期血清和咽拭子各6份,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和中和实验;通过RT-PCR扩增麻疹N基因碳末端589个核苷酸,并进行测序和种系分析。结果 麻疹暴发流行累计发病22例,6份病例血清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83.3%,6份咽拭子仅分离出一株麻疹病毒(韶关株),该麻疹流行株不同于中国疫苗株(S-191),鉴定为H1基因型;和目前国外流行株相比在核苷酸水平变异最大可达12.4%,和目前国内H1流行株相比在核苷酸水平变异在1.1%-2.7%;中和实验表明麻疹疫苗免疫后血清能够中和该野病毒,但其中和的滴度比中和疫苗株低2至4倍。结论 麻疹基因变异不会引起新的流行,人群抗体水平低下是该次暴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05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样疫情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方法:对群体性发热的14起病例107份鼻咽拭子和85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Influenza A/B IgM ELISA;胶体金法;鸡胚分离培养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14起107份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测10起45份阳性,阳性率为42%(45/107);10起85份血清标本中,A型流感IgM 7起17份阳性。阳生率20%(17/85);对2起30份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1起3份阳性,阳性率10%(3/30)。鸡胚培养12起77份标本中,3起3份阳性,阳性率3.9%(3/77),其中,2起分离出HIN1流感病毒株,1起分离出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株。暴发时间分布情况集中在3-5月份,其中5月份的4起疫情中。3宗分离出流感病毒株。结论:3~5月份是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暴发流行的高峰期,以A型流感为主,其次为B型流感。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3-4h内得结果,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5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样疫情进行病原学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检测方法比较。方法:对群体性发热的14起病例107份鼻咽拭子和85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Influenza A/B IgM ELISA、胶体金法、鸡胚分离培养方法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14起107份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测10起45份阳性,阳性率为42%(45/107);10起85份血清标本中,A型流感IgM7起17份阳性,阳性率20%(17/85);对2起30份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1起3份阳性,阳性率10%(3/30)。鸡胚培养12起77份标本中,3起3份阳性,阳性率3.9%(3/77),其中,2起分离出H1N1流感病毒株,1起分离出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株。暴发时间分布情况集中在3~5月份,其中5月份的4起疫情中,3宗分离出流感病毒株。结论:3~5月份是深圳市龙岗区流感暴发流行的高峰期,以A型流感为主,其次为B型流感。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3~4h内得结果,可作为快速的流感病毒检测诊断方法,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6.
李荣  王斌  姚伟  杨若佳 《预防医学论坛》2014,(11):833-834,837
目的 报告并分析1起腺病毒7型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预防控制类似医院感染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1起腺病毒7型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疫情流行特征;鼻咽拭子标本中提取核酸,PCR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 本次疫情是1起腺病毒7型引起的暴发疫情,共报告14例病例,首发病例死亡,其余13例续发病例预后良好,且均与首发病例有密切接触史,除首发病例及其1名家庭成员是在院前感染外,剩余12例均在医院内感染发病,院内罹患率为14.00%。鼻咽拭子标本经PCR检测,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4份。结论 该医院未按规定启用发热门诊、发热患者未按要求进行预检分诊以及医护人员防护不规范是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搞清2006年吴起县学生群体性发热疫情的病原。方法采集了20例发热学生的鼻咽拭子和血液标本,使用美国QUICKVUE流感A+B快检试剂进行现场检测;在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美国DHI公司呼吸道病毒抗原七项(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荧光检测试剂盒进行直接荧光抗原检测,用RT—PCR方法进行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对13份鼻拭子标本进行了现场快速抗原检测,其中7份小学生标本显示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53.85%;对12份鼻咽拭子进行了免疫荧光抗原检测,其中3份呈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25.00%;对17份鼻咽拭子标本进行了RT—PCR检测,12份显示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70.59%。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室快速检测结果,引起此次学生群体发热的病原为乙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8.
一起腺病毒感染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某军校一起腺病毒疫情暴发情况。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定疫情性质和病原学。结果在 8d内发生 12 6例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人。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M测定 6 8例病人阳性率为 76 .5 % ,10 0名无症状者阳性率为37.0 % ,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7名病人咽拭子脱落上皮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腺病毒抗原 ,有 3例阳性 ;以 1例病人咽拭子标本腺病毒PCR产物测序 ,发现此株病毒是腺病毒 5型。病人经对症处理后痊愈 ,疫情得到迅速控制。结论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起由腺病毒 5型感染引起的暴发 ,传播途径可能是气溶胶导致的呼吸道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一起小学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类似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报告病例22例,罹患率为1.05%,均为二年级同班学生,临床症状以发热(体温38.0℃~40.7℃)为主(100.0%),其次为咽痛(54.55%)和咳嗽(36.36%)。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12份,均为腺病毒核酸阳性。通过现场采取积极有效防控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结论该疫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与患者密切接触可能是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腺病毒3型引起的儿童咽结膜炎暴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腺病毒3型引起的咽结膜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幼儿园发生的咽结膜炎暴发病例进行发病经过和传播因素调查,采集眼、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并检测双份血清抗体。结果 病例主要发生在幼儿园2个小班,罹患率分别为71.8%和89.7%,流行曲线呈现2个高峰,共持续17天,由幼儿间密切接触经呼吸道传播。患儿龄4-5岁,高热39℃以上占90.0%,持续高热3天以上占87.9%,眼结膜充血占57.6%,伴流涕、咽痛等症状 占69.7%;推测最短潜伏期为1-4天。经Hep-2细胞培养分离到病毒19株,采用中和试验鉴定为Ad3,与PCR检测结果一致。用标准Ad3和自身分离到毒株对23例患儿双份血清进行检测,抗体滴度呈4倍升高;进一步对毒株进行限制性内酶分析,符合Ad3a2图谱特征。结论 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咽结膜炎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奉化市一起腺病毒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为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奉化市某游泳池腺病毒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描述分析病例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以腺病毒六邻体基因(Hexon gene)为目的基因,对分离株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BLAST比对,MEGA 5.2软件对腺病毒的六邻体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确定其型别.结果 该起疫情历时15d,共出现18例住院患儿,临床症状以发热、扁桃体化脓和眼红为主,在发病前1~5天内有某游泳馆暴露史j 10份患儿咽拭子样本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均为呼吸道腺病毒(RADV)阳性,CT值在17~26之间.测序比对结果表明分离到的6株腺病毒序列相同,基因亲缘关系树显示该批分离株均为腺病毒B亚群,与人腺病毒3型参考株同处一支,同源性为99.1%~99.8%.结论 此次游泳池暴露的疫情系人腺病毒3型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州市某小学一起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引起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hMP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学校暴发疫情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等开展调查。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为阴性再开展流感病毒等其他常见的14种上呼吸道病毒检测。  结果  共发现53例hMPV感染病例,首发病例为2020年12月15日; 病例集中在12月21—26日; 末例病例为12月29日。历时15 h疫情结束。病例均为一年级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44.92%(53/118),其中101班的罹患率为23.08%(9/39),102班为53.85%(21/39),103班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 < 0.05)。病例年龄在6~7岁。发病班级男生罹患率为48.00%(24/50),女生为42.65% (2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较轻,以咳嗽、咽痛、流鼻涕为主,仅少部分出现发热。采集20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13例hMPV核酸阳性。  结论   hMPV引起的症状相比流感较轻,不容易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应开展相关防治知识宣传,做好晨午检,杜绝带病上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起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探讨疱疹性咽峡炎的空气传播方式,为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依据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与流行病学调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并进行基因分型,运用Excel 2010和SPSS 17.0整理数据与统计分析。 结果 此次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罹患率为6.0%(25/419), 班级间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0.64,P<0.05),中(3)班和小(3)班有明显聚集性;采集19份病例咽拭子和27份外环境棉拭子标本,其中15例病例咽拭子和1份中(3)班空调通风口涂抹样品人肠道病毒(通用)核酸阳性,分型确认均为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 A4)。 结论 在疱疹性咽峡炎疫情期间,应做好教室开窗通风和空调系统消毒,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起家庭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学,及腺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相应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咽拭子或呼吸道吸取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确定致病原。结果累计发病7例,其中1例中老年患者出现重症肺炎并死亡,RT-PCR病毒核酸检测确认腺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38℃以上,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等症状,潜伏期大约4~10d,病程1W左右,通过封闭环境短距离长时间接触呼吸道传播。结论此起疫情由腺病毒感染引起,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报告机制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混合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的特征,评价综合防控措施。[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疫情历时9d,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5例,罹患率6.66%;在发生首发病例2d后发病达到高峰,采取控制措施后发病逐步下降;寄宿生罹患率(9.92%)高于走读生(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为2.85,95%CI为1.763~4.606);对30例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标本,21例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9例季节性流感核酸阳性。[结论]这是1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混合季节性流感暴发;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和晨检制度是疫情及时控制的关键。采取停课是控制疫情扩散,及早扑灭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部一起军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7型感染暴发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诊断,为此类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参训官兵共663人,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166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描述疾病特征;对其中32例急性期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82例患病进行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166例患者分布在整个营区,有明显的宿舍聚集现象,发病率为25.0%。166例患者全部有发热症状,其中伴咳嗽占15.7%、咽痛占38.0%、头痛占20.5%、肺炎占1.8%、结膜炎占1.2%。咽拭子标本经PCR检测腺病毒基因阳性占53.1%;经HepG2、Hela细胞培养,50.0%出现细胞病变;30例患者经IgM抗体筛查明确为腺病毒感染(36.6%);中和试验证实20例(24.4%)腺病毒抗体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隔离患者、全面消毒后10 d,无新发病例。结论此次暴发疫情由腺病毒7型引起,经过及时而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快速控制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贺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210-2211
目的调查分析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调查处理中遇到的问题,为防控流感和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发热或上呼吸道病例的鼻、咽拭子,用realtime RT-PCR方法和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对收集的资料和流行过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13—19日,延安市实验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16例,罹患率为0.24%,学校教师没有发病;经实验室检测,16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结论该次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感传染性强,播散快,容易在免疫力较低、在聚集生活的人群中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某乡镇中心小学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为预防和控制学校流感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疫情进行调查,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的型别检测。 结果 收集19例流感病例,其中住院病例2例,采集11例流感病例咽拭子标本,其中3例检测为乙型流感病毒。 结论 根据病例症状、体征分析,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此次发病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规范开展因病缺课监测,完善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 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加强防病认识,提升防病技能,提高易感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是防止学校流感疫情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Reuter G  Meleg E  Kiss G  Albert N  Fekete Z  Szûcs G 《Orvosi hetilap》2007,148(28):1311-1315
INTRODUCTION: Both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forms of acute conjunctivitis are known. Viruses, especially different types of adenoviruses are the etiological agents of infectious epidemic conjunctivitis (conjunctivitis epidemica). AIMS: The author's aims were to describe an outbreak of keratoconjunctivitis and to detect the viral agent by molecular methods in Hungary. MATERIALS AND METHODS: Classical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ollowed by sequencing we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adenoviral hexon region from freshly collected conjunctival swabs. RESULTS: Between 9 October and 18 December 2006, a total of 60 patients became ill with keratoconjunctivitis in 7 settlements in Southwest Hungary. Mean age was 51,2 years. Conjunctivitis (100%), lacrimation (94%), foreign body sensation (83%), and dim vision (76%) were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Both eyes were affected in half of the cases. Direct contact was the main transmission route including nosocomial spread associated with ophtalmological practices. Five (62.5%) of 8 conjunctival swabs were PCR-positive for adenovirus type 8 (HAdV8/Baranya/2006/HUN; EF210714) which was genetically identical to adenovirus strain detected in Austria in 2004 (DQ149614). CONCLUSIONS: The outbreak of keratoconjunctivitis was partially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type 8 adenovirus. Both the recognition of the clinical illness,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public health measur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prevention of keratoconjunctivitis infection and epidemic.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8 425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进行检测,了解患儿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A、IV-B、副流感病毒(PIV)-1、PIV-2和PIV-3感染/携带情况。结果 8 425例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1 879例患儿咽拭子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22.30%,其中以RSV检出率最高(11.31%),其次为PIV-3(4.37%)。不同性别患儿呼吸道病毒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婴、幼儿组RSV检出率最高,学龄前组各病毒检出比例相对接近,而小学组以ADV检出居多(37.50%)。春、冬季患儿以RSV感染为主,分别占62.82%和69.88%;夏季则以PIV-3为主,占41.71%,各病毒所占比例在秋季差异小。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中7种病毒检出率与年龄、季节等变化有关;婴、幼儿组7种病毒检出率高,以RSV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