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卫生服务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农民卫生服务公平性 ,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 5组 ,比较 5个收入组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就诊流向和医疗预防保健费用支出等指标。结果表明 ,各组农民住院率、未住院率和未就诊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低收入组两周就率高 (P<0 .0 5 ) ;就诊流向上 ,89.1%的门诊病人主要集中在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 ,5 2 %的住院病人集中在县乡级医院。低收入者乡卫生院门诊就诊比例较高 ,县乡级医院住院利用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各组年人均医疗预防保健支出没有显著差异 ,但最低收入组年人均医疗费用占收入的 19.6 % ,面临较重的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云南省普洱市的布朗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善该民族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年龄16岁以上的布朗族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布朗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3.2%,慢性病就诊率为12.7%,住院率为13.8%。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是其共同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对两周就诊及慢性病就诊有影响;文化程度对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各项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的集中指数均偏向高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组中,两周就诊、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的集中指数偏向高收入人群。[结论]布朗族高龄及低收入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差,应将政策及卫生服务向经济落后的地区及高龄人群倾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拉祜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进一步改善该民族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入户调查年龄16岁及以上的拉祜族居民565人。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拉祜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3.8%,慢性病就诊率为11.0%,住院率为10.8%。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其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对两周就诊及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人均经济收入对两周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中,两周就诊情况、慢性病就诊情况、住院情况的集中指数偏向高龄人群,其余指标集中指数偏向低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其门诊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均存在差异。[结论]拉祜族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均存在不公平性,应多关注少数民族贫困、高龄人群,将政策及服务力度向其倾斜,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促进不同收入水平下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18岁及以上的银川市居民。应用频数与构成比的方法描述被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运用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分析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运用集中指数CI反映不同收入阶层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分布。结果本次研究调查显示,被调查整体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4.27%,集中指数为-0.011 5,偏向低收入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13.08%,集中指数为0.040 4,偏向高收入人群。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2.49%,集中指数为-0.006 1,绝对值近似为0,较公平。居民住院率为9.71%,集中指数为-0.015 0,倾向于发生在低收入人群。结论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仍需改善,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经济能力,出台相应的控费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云南省大理州白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提高白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最终实现良好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入户问卷调查16岁及以上白族居民。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白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4.6%,慢性病就诊率为9.4%,住院率为8.8%。年龄、婚姻状况是其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对慢性病就诊及住院有影响;文化程度、人均经济收入对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中,两周就诊情况、慢性病就诊情况、住院情况的集中指数偏向高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尚可。[结论]白族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对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影响较小,但高龄及患慢性病的白族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高。可考虑加强对高龄及慢性病人群的关注,增加健康宣教服务及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蒙自县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蒙自县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现状,探索提高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途径。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蒙自县两个乡镇944户农户4290人进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分析不同乡镇和不同家庭人均收入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差异,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实施新农合后,蒙自县农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8.2%,住院率8.7%,均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和基线调查水平。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和需住院未住院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个乡镇之间和不同人均收入居民之间的就诊率和住院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农合在筹资水平和补偿比方面都应该考虑向贫困乡镇和贫困人群倾斜,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与卫生服务现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汕头市疾病监测点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失能指标、居民医疗支出模式及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409名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1.50%,患病率最高的年龄组是60岁以上的老年组(29.05%),次之为0-4岁组(13.89%)。各系统疾病两周患病率居前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33.44‰、循环系统疾病24.05‰、消化系统疾病14.08‰。两周内每千人的患病天数1131天、休学或休工天数348天。患对医疗机构的总满意率为58.07%,不满意的首位原因为就诊费用高(占38.81%)。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就诊占47.8%。平均每次门诊医疗支出为63.60元,药品等非技术性费用占医疗总支出的66.61%。结论:汕头市居民健康状况较好,今后应把降低就诊费用尤其是药品费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作为医疗体制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集中指数(CI)构建水平不平等指数(HI),分析不同经济水平的上海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水平公平性,发现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方法在标准化卫生服务需求估计的基础上,采用基于CI的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上海地区的调查数据,测算卫生服务利用的水平公平性。结果样本人群的实际卫生服务利用、标准化卫生服务需求的CI分别为0.056,3和0.040,8,卫生服务的HI为0.015,5。在实际利用和实际需求方面,医疗服务具有亲富人的不平等性,并且卫生服务利用实际上更好地满足了高收入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医疗保险补偿前,不同收入组人群医疗费用的CI为-0.060,0,补偿后为-0.104,3;补偿前医疗费用主要集中于低收入人群,补偿后医疗费用的分布比补偿前更加集中于低收入人群,不公平程度有所增加。结论卫生资源配置还不能够真正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存在水平不平等。卫生服务利用实际上更好地满足了高收入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居民医疗保险虽然能从整体上降低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但未能提高医疗费用支出的公平性。在设计医疗保健系统体制时,应倾向于提高低收入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可及性,更好地满足低收入居民由于健康因素产生的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水平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3个新农合试点县879户农民入户调查,研究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不同收入组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及受益的公平性。方法:运用集中指数、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频率等方法,分析不同收入人群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以及医疗费用支出和补偿水平,研究不同收入组受益程度和家庭医药负担的减轻程度。结果:在不同收入人群中,低收入组人群处于“高需要、低利用、高负担、低受益”状况;即两周患病率高,就诊率低,住院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和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高,受益比例低。新农合补偿住院费用后,低收入人群家庭负担依然沉重,占全年家庭收入的11.30%。结论:中低和低收入组的卫生服务利用明显低于高收入组;新农合补偿后,相对于补偿前,不公平程度有所缓解,但新农合改善医疗费用不公平的作用是有限的;单靠新农合不足以解决农民大病医药负担和因病致贫问题,对于低收入组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昆山市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状况,了解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负担,为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立意抽样,采用现场调查了解昆山市居民两周门诊就诊和一年内住院的医疗费用支出;根据家庭人均收入分层分组,比较不同收入组之间以及与全国次均费用的差别,分析医疗负担情况。结果抽样人群门诊和住院次均医疗费用绝对值分别为291.3元和14 797元,略高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占收入均数的比例分别为0.28%和14.23%,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水平。结论昆山市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域,居民医疗费用在全国及东部地区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医疗费用支付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下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情况,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和改善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提供政策参考。方法运用频数与构成比的方法对不同参保类型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住院服务利用情况进行描述,运用集中指数CI分析居民的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结果城镇职工参保人群住院率为6.26%,平均住院天数为12.52天,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6 269.53元,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7 955.95元,集中指数CI值分别为0.021 7、0.049 0、0.046 9和0.069 7。城镇居民参保人群住院率为4.06%,平均住院天数为9.67天,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8 051.11元,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3 891.11元,集中指数CI值分别为-0.341 0、0.035 6、-0.062 5和-0.077 5。结论城镇职工参保人群住院率、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四个指标的发生均倾向于高收入水平人群。城镇居民参保人群住院率、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和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三个指标的发生均倾向于低收入水平人群,平均住院天数的发生具有倾贫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抚州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公平性。方法选择抚州市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共3486户13048名,对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门诊服务利用情况、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费用支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收入水平人群2周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15,P0.05),各组慢性病患病率未见显著性差异(χ~2=9.615,P0.05),2周患病就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7,P0.05),各组2周患病治疗比例有显著性差异(χ~2=20.871,P0.05)。随收入水平升高,年人均住院天数、年住院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73,23.982,P0.05),各组因经济困难未住院比例显著性下降(χ~2=25.139,P0.05)。各组住院费用并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χ~2=12.094,P0.05),自付住院费用占人均收入比例、自付住院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2,29.148,P0.05)。结论抚州市不同城镇居民卫生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应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政策倾斜,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参合人群住院受益公平性。方法:将参合对象划分为五保户、低保户、一般参合对象3个类别,利用肥西县2011年全年新农合住院补偿数据,分析3类人群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及新农合补偿受益情况。结果:3类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群的住院受益率、住院流向、实际补偿比及基金使用率均存在差异,相对最贫困的五保户的住院受益率、实际补偿比及基金使用率最高。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受益较为公平,这于新农合政策向贫困群体倾斜有关。同时存在贫困群体对高层次卫生服务的利用相对较少及其他参合人群就诊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的利用效率和公平性。方法:描述大病统筹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有效补偿比,不同收入人群住院经济负担降低程度,运用洛仑茨曲线评价新农合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经过两次补偿两县新农合基金年平均结余4%左右;有效补偿比在20%~40%之间。低收入人群的住院费支出占收入的31.2%,高于中、高收入组的8.99%和6.29%,新农合补偿后,低收入人群的住院疾病负担降低5.87%高于中、高收入组的1.01%和1.13%。大病统筹使农民收入分配公平性提高18%。结论:新农合大病统筹基金运作平稳,使用方向正确,减轻农民住院经济负担的同时,改善了农民收入分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年安徽省农村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门诊和住院利用公平性。方法:计算不同经济水平人群门诊和住院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标化后利用及集中指数。结果:居民门诊服务实际利用、需要预期利用和标化后利用在五等分组人群间的构成均在20%左右,集中指数分别为0.03、-0.02和0.05;贫困人群住院实际利用水平低于富裕人群;年住院次数与年住院天数实际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23和0.29,需要预期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1和-0.03,标化后利用的集中指数分别为O.22和0.32。结论:门诊服务利用公平性较好,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需要引起重视;社会经济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我国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住院服务受益公平性问题。方法: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来探讨不同制度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参保人群在医保覆盖的住院服务利用率和住院经济补偿两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各收入组别在住院服务利用率方面差异不大;而在报销住院费用方面,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的医保报销费用分别比最低收入组高26.3%和36.5%。具体到每一制度,城镇职工医保不同收入组之间的报销费用不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报销费用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新农合制度只有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在住院服务利用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特征,但在医保报销水平上存在与收入相关的不公平特征。城镇职工医保的公平程度较高,新农合次之,而城镇居民医保受益公平性最差。从制度间的比较而言,新农合参合人员的住院率和医保报销费用均显著偏低。应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大病保险制度,以改善制度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方法以"身体有病是否及时就医"为切入点,依托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反映1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变化。结果 10年间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基本保持不变,未利用的比率不足17%。因付不起医疗费未利用医疗卫生服务比例的显著下降,经济因素、自我健康认知水平是前二位影响因素,各占40%左右。不同性别、年龄、地域、户籍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相差不大,利用率均80%。结论10年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总体利用状况变化不大,但医疗卫生服务未利用的原因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5-2019年广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与医保待遇水平进行分析,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从不同主体的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住院的次均就诊费用及平均住院日和相对应的统筹支付占比等指标来描述分析广西2015-2019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和医保待遇水平情况;结果:普通门急诊、门诊大病和住院的次均费用的年均增长率变化区间分别为-3.49%~8.38%、2.93%~31.41%和-3.36%~10.42%;其中,总体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大学生、学生儿童、三级医院和异地就医门诊大病次均就诊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9%、31.41%、13.39%、13.01%和23.7%;平均住院日年均降幅在4.5%-10.26%之间。总统筹支付占比在37.82%~59.44%之间。结论:门诊大病费用增长较快;平均住院床日有效缩短;保障待遇水平应加强费用控制,减少患者就医中的不合理开支。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作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接受了大量外来就医患者。2012年,上海市外来就医出院人数占全市出院人数的22.7%,住院费用占比达到26.2%,外来患者主要来源于江苏、浙江、安徽,主要流向三级医院,次均医疗费用负担普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外来就医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医疗机构收入,促进医疗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也对本地居民的医疗服务可及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触及到医疗服务的公平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海郊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上海郊区合作医疗对象的健康状况与医疗服务利用的分析,评价其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方法运用STATA和SPSS统计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并采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法来评价上海郊区合作医疗对象健康与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不同收入、年龄、医疗保障制度和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需要差异显著。不同经济收入人群医疗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门诊服务向高收入人群倾斜,住院服务则偏向于低收入人群。崇明县和奉贤区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低于其他两地区,并且门诊服务利用的不公平程度高于住院服务的利用。结论上海郊区不同收入及地区人群的医疗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