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期导读     
儿童期与成年期的血压水平存在一定相关,许多原发性高血压在儿童期即开始有表现。为了便于更好地开展高血压早期预防及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控工作,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我刊副总编辑马军教授撰文《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研究》,在对儿童青少年血压的"轨迹"现象、标准和测量以及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危害、流行状况等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指出高血压预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从儿童期开始进行早期预防;此外,马军教授还和其博士研究生董彬分别撰文《中国7~12岁儿童血压与年龄身高的关系》、《青春期学生血压变化规律分析》,对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及中山市2005-2010年学生体检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儿童青少年时期学生的血压变化特点,对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血压控制和干预活动有较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其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以来倍受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儿童高血压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发病因素、诊断标准进行研究,总结药物治疗及预防干预手段。本文从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早期干预治疗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进展。在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形成中危险因素(或病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儿童高血压进行判定时,应当将临床表现、高危因素(或病因)结合起来,运用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手术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同时也建议把血压测量作为儿童青少年常规体检项目,对高危人群进行随访和定期监测,以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父母高血压史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或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4个城区和3个郊区(县)19 08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收集父母高血压史以及子女高血压的其他生活环境因素,同时测量儿童青少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BCAMS)资料中血压参考值,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患病率为9.13%.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P<0.001).控制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年龄、居住地、BMI、青春期、吸烟、饮酒、吃肉类食物、体力活动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等协变量后,父母高血压史人数与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980(95%CI:0.524~1.437)和0.832(95%CI:0.463~1.201).控制上述的协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与父母均无高血压史者相比,父亲高血压、母亲高血压、双亲高血压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1.688(1.385~2.059)、1.559(1.164~2.087)和1.273(0.673~2.406).结论父母高血压史可能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控制应重视遗传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伴有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干预指导.方法 选取门诊7~18岁超重或肥胖伴高血压儿童青少年64例(男33,女31)为研究对象.从心理、饮食、运动、行为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管理与综合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对血压、血脂、体质指数(BMI)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系统管理与综合干预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服用降压药,经系统管理与综合干预后,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BMI较干预前的(135.8±16.8) mm Hg、(87.5±7.5)mm Hg、(28.7±5.3) kg/m2下降至(112.7±13.4) mm Hg、(71.2±9.1) mm Hg、(26.3±5.1) 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59、14.3、7.2,P<0.01).血压转归康复率和有效率分别达45.8%和40.7%.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血脂各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心理、饮食、运动、行为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伴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未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相似文献   

5.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现状及其干预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近10年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相关研究。结果: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问题严峻,意外伤害呈现年龄阶段性,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要的伤害原因,干预策略主要有教育干预、社区干预和法制强化。结论:社会各学科、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干预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在快速增长,高血压的发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不仅与儿童青少年时期高血压、代谢紊乱等疾病危险因素有关,而且可导致成年期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升高[1].为全面了解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生血压状况及与其年龄、脉搏、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本文对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制订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防治策略与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马军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10):1446-1452
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 是全面小康的标志。中共十八大以来, 党和国家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高度重视以及儿童青少年健康政策的日益完善, 极大促进了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防控和心理健康促进; 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 推动了健康学校建设; 同时, 学校卫生管理和工作体系、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及干预措施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国城乡儿童青少年忽视评价工具的应用及忽视干预》研讨会【批准号:2010-06-04-032(国)】定于2010年10月15-17日在古城西安举办。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教研室主办。研讨会主要议题及目标如下:一、介绍干预儿童青少年忽视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二、推广已开发并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国城乡儿童青少年忽视评价方法与工具”。三、进一步研讨在我国深入、规范、有效开展儿童青少年忽视预防和干预的规划及实施方案,为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完善儿童保护规划、更好地维护儿童权益及权利提供  相似文献   

9.
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结肠癌等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导致的早死是可以预防的。一直以来,儿童青少年和老人是健康促进项目的重点对象,通过回顾国外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身体活动干预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我国身体活动干预项目的应用型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7~22岁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农村女性肥胖率分别达到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1.94,0.63,2.76,1.15个百分点[1].儿童青少年超重会引发高血压,进而发展为心脑血管病[2].儿童时期血压偏高可能延续至成年期,早期发现并干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及肥胖症等,可以预防或延缓与之有关的成年期心血管及内分泌疾患[3].通过研究儿童青少年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警,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与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为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10月本着方便抽样的原则在乌鲁木齐市分别选取15所高中、初中和小学的41 02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体重和血压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2.75%,男生(13.77%)高于女生(1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1,P<0.01)。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超重的学生高收缩压、高舒张压、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114.2、623.0,P<0.01)。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超重肥胖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主要原因,今后应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引起足够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明北京地区7~15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并为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提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是否能够敏感区分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血压值提供交叉验证的依据。方法 2000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地区5155名6~15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肥胖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以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儿童高血压标准诊断儿童高血压,采用Person相关分析、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中7~15岁4982名研究对象的资料。结果(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7~15岁儿童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检验P<0.0001,BMI与SBP、DBP的偏r分别为0.323 87和0.245 88;(2)SBP值、DBP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3)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间高SBP率、高DBP率、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值<0.0001),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96和4.8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19.70%和24.2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体重对SB  相似文献   

13.
The prevalence of essential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as grown considerably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making this disease a major clinical problem in the pediatric age.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multifactorial, with one of the components being represented by incorrect eating habits. In particular, excessive salt and sugar intake can contribute to the onset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particularly in subjects with excess weight. Babies have an innate predisposition for sweet taste, while that for salty taste manifests after a few weeks. The recent modification of dietary styles and the current very wide availability of salt and sugar has led to an exponential increase in the consumption of these two nutrients. The dietary intake of salt and sugar in children is in fact much higher than that recommended by health agenci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via which an excessive dietary intake of salt and sugar can contribute to the onse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to show the most important clinical studies that demonstr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two nutrients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pediatric age. Correct eating habits are essential for the prevention and nondrug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张娟  张瑛  周芸  史宏睿  赵文婷  张锋 《中国校医》2019,33(8):569-571
目的 了解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情况及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徐州市随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共12 所学校,共计抽取2 147人。采用Excel录入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7.9%,肥胖检出率为13.3%,不同性别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745,P<0.01);高血压检出率为 8.2%,不同性别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5,P<0.05);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 6.6%、9.4%、15.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超重和肥胖是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徐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超重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比体质量正常组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东莞市横沥镇儿童少年肥胖与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开展慢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东莞市横沥镇3~17岁的10 820名儿童少年进行调查,完成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的9 651名。结果 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检出率各为12.0%、4.1%、6.8%。男女生超重(8.9% vs 16.2%)、肥胖(5.0% vs 3.1%)、中心性肥胖(7.2% vs 6.2%)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检出率为4.4%;男女生高血压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生较女生低(3.8% vs 5.1%,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巨大儿、父母肥胖是3~6岁年龄段肥胖的危险因素;男生、7~12岁、巨大儿、父母肥胖、进食快、睡眠时间不足或过长是7~17岁年龄段肥胖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是3~6岁年龄段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女生、13~17岁、低出生体重、父母有高血压、超重、肥胖是7~17岁年龄段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东莞市横沥镇3~17岁儿童少年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检出率较发达大城市低,高血压检出率处于中等水平。3~6岁与7~17岁儿童少年肥胖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阐明儿童青少年时期高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4年监测结果,应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对146211名7~17岁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和体重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SBP和DBP均值均呈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趋势;男生体重正常组高血压患病率为1.6%,超重组为4.2%,肥胖组为9.9%,女生高血压患病率也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BMI与SBP及DBP进行相关分析,BMI与SBP的相关系数为0.392,BMI与DBP的相关系数为0.305(P〈0.05),与SBP和DBP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40和0.171(P〈0.05)。同时,对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的血压偏高患病率与超重肥胖患病率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省城乡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的患病率与肥胖患病率都有显著相关。结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有显著的相关性。预防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应从预防超重和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4类儿童血压标准分析1991-2015年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数据,选取资料完整的14622名7~17岁儿童青少年。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分别采用2018年国家卫生行业儿童血压标准(行业标准)、《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儿童血压标准》(指南标准)、2016年国际儿童血压参考值(国际标准)和2017年美国儿科协会血压参考值(美国标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1991-2015年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和高血压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调整年龄、性别、地区和BMI后,SBP从1991年的96.1 mmHg增加至2015年的102.7 mmHg;DBP从1991年的62.6 mmHg增加至2015年的67.4 mmHg(趋势检验均P<0.001)。采用行业标准、指南标准、国际标准和美国标准诊断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由1991年5.7%、8.9%、4.4%和8.1%增长至2015年的12.8%、20.5%、13.1%和17.8%(趋势检验均P<0.001)。结论1991-201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检出率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探讨宁夏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资料,根据相关筛选标准,选取11 26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宁夏儿童青少年肥胖总检出率为5.2%,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5%,0.5%,4.7%,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3.8%.总人群BMI、腰围与SBP和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515;0.372,0.384,P值均<0.01),SBP和DBP在不同肥胖类型间的增高趋势为混合型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正常体型(P值均<0.05).正常体型、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高血压检出率依次为11.1%,24.2%,14.0%,41.9%.相对于正常体型学生,混合型肥胖者血压偏高的危险性最大,单纯腹型肥胖次之,外周型肥胖最低[OR值分别为5.8(4.8~7.0),4.4(2.1~9.5),2.3(1.8~2.8)].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一个危险因素,混合型肥胖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更为密切.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预防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了解近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分析高血压流行情况及特征,为制定降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的防治策略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发表的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文献,采用R软件进行率值合并。结果 纳入48篇文献,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6.47%(95%CI=5.41%~7.73%)。青春期前及青春期的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青春期前6.75% vs 5.87%,青春期9.25% vs 7.61%),青春期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男性慢;北方省份(7.91%)高于南方省份(5.31%);东、中、西部省份高血压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6.58%)、中部(5.99%)、西部(5.97%);城市(8.70%)高于乡村(7.60%);总体患病率年度变化呈下降趋势(8.06% vs 5.10%),近五年有所反弹(6.89%)。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处于不容忽视的较高水平,还须继续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制定合理膳食、运动计划等多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