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及跌倒后致伤情况,并探讨跌倒致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社区≥60岁1512名老年人,按照统-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可能与跌倒致伤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对跌倒后果有影响的因素.结果 272名老年人在过去的1年中共发生379次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8.0%;272例跌倒的老年人中有131例(8.7%)因跌倒致伤,在379次跌倒中,发生143次(37.7%)跌倒后致伤;跌倒致伤性质以软组织损伤和表皮擦伤为主,分别为84次(58.7%)和57次(39.9%),其次为骨折(20次,14.0%)、割伤/开放性伤(9次,6.3%),脑震荡及内脏损伤较少;跌倒致伤的部位以下肢最多(67次,46.9%),其他依次为上肢(39次,27.3%)、头部(27次,18.9%)、面部(19次,13.3%)、髋部(11次,2.9%)、腹部/腰部(10次,2.6%)、胸部(6次,1.6%)、脊柱(5次,1.3%),颈部伤最少(3次,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9)、楼梯台阶高度合适(OR=1.94)、经常饮酒(OR=3.10)、能独立行走400 m(OR=2.11)、曾因跌倒过害怕再次跌倒(OR=3.30)是老年人跌倒致伤的危险因素;室内扶手充足(OR=0.41)是老年人跌倒致伤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和致伤比例较高,跌倒的发生和致伤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并分析跌倒发生及发生次数与衰弱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原崇文区)龙潭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社区≥60岁老年人,以面对面询问方式入户调查,应用衰弱指数(FI)评价老年人的衰弱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老年人跌倒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1 557名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7.8%(277/1 557),其中女性跌倒发生率(21.0%,192/277)高于男性(13.3%,85/277)(χ2=15.288,P=0.000)。老年人FI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9(0.08),其中女性[0.10(0.08)]明显高于男性[0.08(0.07)],Z=5.376,P=0.000。277名跌倒者FI值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12(0.11),明显高于1 280名非跌倒老年人[0.08(0.07)],Z=7.501,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FI值越大,跌倒发生及其次数增加的风险越大(分别OR=1.093、2.234);相比于年龄、性别等其他因素,FI值对跌倒发生及跌倒次数增加的风险影响最大。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与衰弱状况密切相关,在预防跌倒时更应关注衰弱程度高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跌倒相关因素。方法 以北京市某社区为调查现场,2009年抽取472名老年人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人户调查,通过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次跌倒的影响因素。结果472名老年人中,跌倒>---2次共29 名,多次跌倒发生率为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高(OR----1.39,95%CI: 0.67~2.16)、担心跌倒(OR=2.23,95%CI:1.47。3.85)、静态平衡异常(OR=2.48,95%CI:1.84~ 4.05)是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楼梯台阶宽度合适(OR=0.49,95%CI:0.21.1.12)、日常用品 易于取放(OR=0.41,95%CI:0.14—1.16)是多次跌倒的保护因素。结论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 次跌倒发生率高,跌倒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特点与规律,并对造成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市某街道所辖的12个社区,在每个社区内符合条件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分别抽取100名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1年内共有169位老年人发生过258次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5.6%,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14.7% (96人次),女性跌倒发生率为16.4%(162人次);老年人跌倒大多发生在室内.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跌倒发生地点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5,P=0.045);社区老年人跌倒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多见,其次为躯干和头面部,导致内脏损伤较少见,只有5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跌伤部位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9,P=0.046);年龄高(OR=2.395,95% CI:1.902~3.001)、担心跌伤(OR=1.433,95% CI:1.120~1.833)、家庭不和睦(OR=1.238,95% CI:1.047~2.049)为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城乡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人跌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城乡差异,为有针对性的老年人跌倒预防和干预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2017年1-3月先后对上海市7个城市社区和6个农村社区方便抽取的≥60岁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跌倒现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老年人跌倒的性别和城乡差异。结果 共调查城市老年人3 386人,其中441人(13.0%)发生跌倒,261人(7.7%)发生跌伤;共调查农村老年人2 826人,其中320人(11.3%)发生跌倒,169人(6.0%)发生跌伤;城市和农村老年女性的跌倒风险均较男性高,OR值(95% CI)分别为1.62(1.42~1.86)、1.16(1.38~1.98),而跌伤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的跌倒和跌伤风险合计均较低,OR值(95% CI)分别为0.86(0.73~0.99)、0.74(0.56~0.99),其中男性老年人跌倒风险较低、女性老年人跌伤风险较低,OR值(95% CI)分别为0.68(0.51~0.90)、0.66(0.47~0.93)。老年人的跌倒地点主要为家中,城市老年人跌倒发生在上下楼梯时的比例较高,农村则在干农活过程中的比例较高,>60%的老年人跌倒发生时有环境因素,以地面较滑和地面不平为主,跌伤中骨折的发生比例较高,城市骨折发生89人次(28.2%),农村为64人次(36.1%)。结论 上海市老年人跌倒风险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宜根据老年人跌倒发生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衰弱综合征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都江堰市平义社区建立≥ 65岁老年人队列,分别于2014年1月和2017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报糖尿病、跌倒、衰弱状态、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线衰弱水平与随后3年内跌倒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653名老年人接受了第一次调查,473人完成第二次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糖尿病合并衰弱综合征老年人的跌倒发生率为62.5%。衰弱综合征是非糖尿病老年人(OR=3.87,95%CI:1.45~10.28)发生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糖尿病老年人(OR=6.68,95%CI:1.14~38.99)的影响更强。结论 衰弱综合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跌倒的强烈预测因子,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国老年居民跌倒伤害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2013年中国≥ 60岁居民跌倒伤害流行状况。方法 2013年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点开展了第四次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8 629名≥ 60岁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的老年健康问题调查,以性别、年龄、城乡和文化程度等作为分层因素,比较不同特征的≥ 60岁居民跌倒发生率及跌倒伤害发生情况。结果 我国≥ 60岁居民6个月内跌倒发生率为8.0%(95% CI:7.5%~8.5%),跌倒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女性跌倒发生率(9.1%)高于男性(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农村人群跌倒发生率(8.6%)高于城市(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P<0.01);无配偶老年人跌倒发生率(11.0%)高于有配偶老年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P<0.01);农民和家务劳动者跌倒发生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在发生过跌倒的老年人群中,52.6%出现受伤情况,女性老年人跌倒后受伤的比例(54.8%)高于男性(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P<0.01)。在跌倒后受伤人中,发生各类型伤害分别为髋部骨折(7.3%)、手/手臂骨折(12.5%)、头部受伤(8.0%)、擦伤/挫伤(53.6%),≥ 80岁年龄组髋部骨折的发生比例为12.4%,高于其他各年龄组。结论 我国≥ 60岁居民跌倒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并且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城乡和职业间的跌倒率有明显差异,应广泛加强针对不同特征老年人群跌倒及跌倒伤害发生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青浦区老年人跌倒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青浦区1 655名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08年4月-2009年4月有130名老年人跌倒,其中男性35人,占26.90%,女性95人,占73.10%;跌倒发生率为7.9%,跌倒发生平均1.24次,其中发生过1,2,3次跌倒的构成比分别为81.50%,13.10%和5.40%;60~70岁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5.9%(51/866),71~80岁为8.8%(54/613),80岁为14.20%(25/1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年龄大、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青浦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严重,存在多种致跌倒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浙江省城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12月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对1 972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老年人比例为43.15%(95%CI: 40.97%~45.34%), 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1.79%(95%CI: 38.61%~44.98%)和44.36%(95%CI: 41.34%~47.38%), 不同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 P>0.05);60~、70~及≥80岁组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比例分别为37.07%、44.87%和59.04%(趋势χ2=48.93, P<0.01)。过去12个月发生过跌倒老年人中, 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比例为51.94%, 未曾发生过跌倒老年人中的比例为41.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自评健康状况一般(OR=1.53)或不好(OR=1.69)、视力不良(相距1~5 m视物无困难: OR=1.95, <1 m才能辨认: OR=2.98)、听力不良(需大声交谈: OR=1.77)、经常使用辅具(OR=2.71)、年龄≥80岁(OR=1.56)、被诊断骨质疏松(OR=3.35)、被诊断眩晕症(OR=3.05)是老年人因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可疑危险因素, 而文化程度高(大学及以上: OR=0.54, 中学/中专: OR=0.54, 小学: OR=0.74)是保护因素。结论 浙江省城乡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害怕跌倒而减少活动的比例高。应针对患骨质疏松和眩晕症、视力和听力困难及自评健康状况差、经常使用辅具、文化程度低、高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 鼓励其适当运动, 减少跌倒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及主要家庭环境危险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慈溪市抽取2个街道,每个街道抽取1个社区,纳入≥60岁居住满1年的老年人进行跌倒情况问卷调查,并对家庭环境中的致跌因素进行现场观察评估。结果共调查993人,跌倒发生率为14.90%,其中女性跌倒发生率为17.19%,高于男性的12.47%(P0.05)。跌伤109人,跌伤发生率为10.98%,女性跌伤发生率为13.87%,高于男性的7.69%(P0.05)。家庭环境中存在致跌危险因素比例最高的区域为卫生间(93.62%)和客厅(85.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道地毯不平整(OR=3.542,95%CI:1.235~10.161)和卧室床边有杂物(OR=8.611,95%CI:2.051~36.574)是居家老年人发生跌倒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90%,过道地毯不平整和卧室床边有杂物是发生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06-2014年老年跌倒/坠落门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特征,为制定老年跌倒/坠落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4年安徽省2个全国伤害监测点6家哨点医院数据,分析老年跌倒/坠落病例变化趋势及人口学、病例分布和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跌倒/坠落一直居安徽省老年伤害发生原因的第一位,且病例数量、占伤害病例的比例、占跌倒/坠落病例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0.74,且男性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男性病例居首位的职业为离退休人员,女性病例为家务人员。每年8-10月、每天09:00-11:00和16:00-18:00为跌倒/坠落高峰时段。发生地点为家中最多见(62.07%),女性在家中发生比例高于男性(70.27% vs. 50.97%)。发生时活动状态构成前二位分别是休闲活动(49.18%)和家务(28.67%),其中女性家务活动的比例大于男性。伤害性质男、女性分别以挫伤/擦伤(42.63%)和骨折(47.27%)居首位。受伤部位男、女性分别以头部(38.04%)和下肢(29.29%)为最多。严重程度以轻度(55.12%)和中度(41.84%)为主,随年龄增长,中、重度病例构成比例均逐渐增加。结论 老年跌倒/坠落问题不容忽视,应根据老年跌倒/坠落病例的性别、年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常山县中小学生伤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常山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水平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常山县8所小学、6所初中、4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自我管理式问卷调查法。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23.13%,跌伤(8.47)、刀割伤(3.51%)、碰撞伤(2.41%)、动物咬伤(1.69%)总伤害率,男性高于女性(26.42/19.06),初中男性组发生率最高(35.04%),9、10两个月为发病高峰(14.19%、19.36%),伤害的受伤原因以运动和玩耍所占比例最高(28.09%、21.93%),每例伤害所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负担为百余元。结论:我县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开展伤害预防与控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县留守儿童跌落伤发生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跌落的发生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云南省某县5所中小学中随机选取2909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其相关信息.结果:留守儿童中跌落伤发生率为23.01%;跌落发生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平地因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近年来云南省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13年云南省恙虫病报告疫情资料, 统计分析其“三间分布”特征,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在县区尺度上使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其流行相关因素。结果 2006-2013年云南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8 980例,年均发病率2.46/10万,年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疫源地范围不断扩大,报告发病乡镇增至71.3%。疫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高峰为7-10月。女性年均发病率高于男性,儿童多发,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且病例中农民和学前儿童的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显示云南省恙虫病的流行风险随着月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而先降后升,随着灌木面积的增加而先升后降。结论 应加强对云南省温暖湿润地区以及耕地、草地面积较大地区恙虫病的监测,尤其是针对儿童及农民等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6-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EUF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诊EU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6-2021年江苏省哨点监测医院中EUFI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始终居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原因的首位,EUFI病例在老年人非故意伤害病例总数的占比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1.4。EUFI病例发生的高峰时间段为8:00~10:00(32.7%),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63.6%);2006-2014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62.1%)、家务/学习(23.1%)和工作(5.2%);2015-2021年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为休闲活动(41.7%)、家务/学习(22.6%)和步行(20.5%);伤害的性质主要为骨折(39.9%);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32.5%);损伤程度以轻度损伤(60.3%)为主,主要结局为处理后离院(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外省/外籍、冬季、公共居住场所、家务/学习和休闲活动是江苏省EUFI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高、职业为家政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业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跌倒/坠落伤害是江苏省老年人非故意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高龄女性是非故意伤害的高危人群,EUFI干预应根据其分布特征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Childhood injuries and deaths due to falls from window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r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 and falls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unintentional injury in the US. The incidence of falls from windows, a common cause of death in urban areas, has not been described outside major cities such as New York and Chicago, and rates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have not been compared.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incidence and identify the population at risk for falls from windows among children in Hamilton County, Ohio. Design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identified using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CHMC) Trauma Registry. Setting Hamilton County, Ohio, which has urban and nonurban areas. Participants Children less than 15 years old residing in Hamilton County, Ohio, presenting to CHMC in Cincinnati, Ohio, after a fall from a window between January 1, 1991, and December 31, 1997. Outcome Measure Annual incidence by age, race, gender, and residence of those who fell from windows. Results Over the 7-year study period, 86 (6.3%) of 1,363 falls were from windows. The mortality rate for falls from windows was 4.7%, compared to 0.07% for all other falls presenting to CHMC (P<.0001). Children 0–4 years old had a higher rate of falls than children aged 5–14 (14.6/100,000 vs. 2.0/100,000) (P<.0001). Males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fall as females (P<.016), and black children were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fall than non-black children (P<.002). The incidence of falls in the city of Cincinnati was four times that of the non-urban area (P<.0002). Conclusions Injuries from falls from windows are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Hamilton County, Ohio, especially for young, urba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我国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 分析头外伤病例总体分布趋势、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3年NISS共收集头外伤病例195 189例, 男性病例是女性的2倍以上, 30~4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25.19%)。伤害原因前三位的是跌倒/坠落(42.17%)、钝器伤(27.46%)、道路交通伤害(23.33%)。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31.41%)、家中(25.02%)和公共居住场所(17.17%)。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54.22%), 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19.73%), 有偿工作(12.95%)。2013年的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6.79%)、挫伤/擦伤(65.18%)、轻度伤害(78.87%)、治疗后回家(82.02%)为主。结论 2013年NISS收集的头外伤病例男性多于女性, 劳动力人口是头外伤发生的重点人群, 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authors report here results from the first follow-up survey of the Mexican Immigration to California: Agricultural Safety and Acculturation (MICASA) cohort of community-dwelling immigrant Hispanic farm workers in California's Central Valley. Among 560 participants the authors observed cumulative 1-year injury incidence of 6.6% (all injuries) and 4.3% (agricultural injuries). Increased prospective injury risk was associated with males, US birth, years li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family income, and poor self-rated health. Agricultural injuries were associated most frequently with being struck by an object, falls, and cutting instruments, whereas over two thirds of nonagricultural injuries involved motor vehicles. Prevention should focus on safe handling of tools and materials, falls, and motor vehicle safe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头外伤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征。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数据,对首次在NISS监测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18岁儿童头外伤病例进行分析,了解其人口学、伤害事件和临床特征。结果 2014年NISS共收集儿童头外伤病例47690例,男童32542例,女童15148例。1~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43.47%)。10月份、18:00是儿童头外伤的高发期。儿童头外伤伤害原因前三位的依次是跌倒/坠落(69.57%)、钝器伤(14.23%)、道路交通伤害(11.01%)。儿童头外伤主要发生在家中(44.98%)、公共居住场所(19.65%)和公路/街道(15.81%)。儿童头外伤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77.88%),其次是驾乘交通工具(7.32%),体育活动(5.72%)。2014年儿童头外伤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5.35%)、挫伤/擦伤(71.69%)、轻度伤害(85.27%)、治疗后回家(90.25%)为主。结论 2014年NISS收集的儿童头外伤病例男童多于女童,家中是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场所,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是导致儿童头外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