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贵州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及特点,为各级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参与监测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分析。结果 共收集全省234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分别为0.65%、1.68%,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0.41%、37.27%,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分别为1.04‰、6.81‰、1.99‰。将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各指标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医疗机构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日发病率(0.92‰)、呼吸机相关肺炎日发病率(5.91‰)、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发病率(1.64‰)均低于二级医疗机构(分别为1.23‰、9.16‰、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本调查掌握了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特点和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级医院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在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平台上报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该省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及特点。方法医疗机构通过卫生专网登录院感监测平台上报监测数据,对参与监测医院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收集分析。结果共收集全省228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质控数据,医院感染发病率、现患率分别为0.62%、1.14%,医院感染漏报率为4.29%,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检出率分别为0.04%、12.96%,手卫生依从率为78.4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48.54%、36.24%,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0.37%、28.47%,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514‰、3.765‰、1.199‰。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床位数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贵州省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床位数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特点和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区、各级、各规模医疗机构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HAIQCC)于2010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组织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176所医院的ICU,连续6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3%,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9.72%;连续6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综合医院ICU的调整例次日发病率(4.30‰)高于专科医院ICU(3.53‰)。外科ICU和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调整例次日发病率分别为4.79‰和4.21‰。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流感染为主,分别占68.64%、14.45%和10.09%。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49.86%、39.16%、81.95%,三管相关感染例次日发病率分别为1.74‰、13.77‰、2.08‰。连续6年三管相关感染例次日发病率逐年降低(P0.001)。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在不同科别ICU中的使用率与其相关感染发病率均无相关性(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36 223株,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2.77%)、肺炎克雷伯菌(11.96%)、铜绿假单胞菌(11.94%)、金黄色葡萄球菌(8.08%)、白假丝酵母菌(5.63%)、大肠埃希菌(5.55%)。连续6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定期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医疗机构在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平台上报的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真实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分别采集加入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平台的医疗机构上报的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贵州省12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03%、1.15%,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37%、2.31%,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0.33%、48.6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13.90%、37.70%,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0.13%、0.29%,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日发病率分别为0.06‰、0.5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日发病率分别为1.11‰、1.60‰。12所医疗机构的CRPA和CRKP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过程类数据较结果类数据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监测过程类数据比结果类数据更准确,各地区应积极推动过程类数据的上报工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真实性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7-2019年上海市55所二级及以上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感染现状,为进一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与对策。方法根据导管相关感染诊断标准,通过上海市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系统,对上海市55所医院连续三年ICU患者导管使用情况及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共监测上海市55所二级及以上医院,调查患者322 171例,ICU床日数为1 622 851 d。连续三年ICU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s)发病率分别为6.10‰、6.38‰、4.92‰; 1.54‰、1.70‰、1.51‰; 0.81‰、0.84‰和0.60‰。不同年份、医院等级、类型,ICU类型"三管"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连续三年"三管"发病率持续走低,医院等级、类型,ICU类型"三管"感染发病率均有差异,应针对性的强化二级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新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新建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4年1—12月入住某院R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561例,发生医院感染43例、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66%,例次发病率为7.84%,例次日发病率为6.26‰,调整例次日发病率为1.79‰。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20例,占45.46%),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分别为13、2和18例,发病率分别为2.73‰、1.57‰和3.78‰。上半年(1—6月)患者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与下半年(7—12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9‰VS 7.89‰;u=-1.75,P=0.04)。共分离病原菌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6株,占55.32%)。结论 ICU医院感染以器械相关感染为主,应加强对侵入性操作的评估和严格管理;在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有利于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所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干预前(2017年1—12月)与干预后(2018年1—12月)医院感染过程、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同期住院患者数分别为106 558、111 904例,分别发生医院感染1 803、1 526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69%下降至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40,P0.001);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MDRO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较干预前下降,VAP的预防率、MDRO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构建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能促进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类别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方法 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5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6个不同类别ICU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类别ICU持续3年共监测患者21 485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77%,例次发病率为7.33%,持续3年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以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调整日发病率和调整例次日发病率最高。所有不同类别的ICU持续3年中央血管导管、导尿管、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31.65%、77.07%、26.08%;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分别为2.90‰、2.08‰、5.37‰;CLABSI发病率以呼吸ICU最高(4.85‰),CAUTI发病率以儿科ICU最高(5.53‰),VAP发病率以神经外科ICU最高(9.33‰)。居前3位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36.00%)、血液(17.52%)、胃肠道(13.08%),居前3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7.74%)、肺炎克雷伯菌(13.18%)、铜绿假单胞菌(7.76%)。结论 应根据不同类别ICU的医院感染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对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3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及其相关医院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2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81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16%。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9.53‰,经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日医院感染后发病率为20.82‰。呼吸机、动静脉插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分别为51.33%、96.22%和96.14%,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日感染率分别为45.15‰、6.24‰和8.93‰。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各类相关导管的使用是造成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制定相应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降低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方法对2017-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目标性监测数据,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三管使用及其相关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ICU患者49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4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8.4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73.03%;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50‰、2.46‰和13.66‰;检出病原菌356株,前三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院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总器械使用率高,提示临床应严格留置导管指征,对VAP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4—2018年每年调查一次,调查期为1日,调查对象为当日全部在院和出院患者,统计分析5年医院感染资料。结果共调查患者9 71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55%,例次现患率为5.01%,五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例次现患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93例次,占39.63%,其次分别为手术部位(75例次,15.40%)、泌尿道(65例次,13.35%)和上呼吸道(29例次,5.95%)。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科(15.73%),例次现患率最高的为重症监护病房(16.72%)。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4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8株,革兰阳性菌112株,真菌38株,其他病原体6株。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其次为大肠埃希菌(49株)、鲍曼不动杆菌(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2株)。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器械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院2016—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其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的效果,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查阅病历相结合对该院2016年11月24日、2017年4月27日、2018年5月23日当天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三年共调查患者790例,发现医院感染12例、1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例次现患率分别为1.52%、1.65%;各年份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84%、1.43%、1.36%,三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93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6.16%)。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67%,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6年的69.12%下降至2018年的3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54,P<0.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70.91%~79.33%,一联使用抗菌药物占73.33%~80.7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细菌培养率从2017年的38.85%提高至2018年的59.30%,各年度抗菌药物使用目的、联用情况以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266,、69.774、8.930,均P<0.05)。结论 该院近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使用逐年规范,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培养送检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4—2018年某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患者感染情况。结果 共调查553例血液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3.51%~22.52%,平均18.08%。社区感染现患率波动在14.41%~21.62%,平均18.44%。各年龄段不同年度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以及不同年龄段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疾病类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实体瘤、淋巴瘤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88%(15/43)、13.53%(28/207)、9.84%(12/122)、2.27%(1/44),不同疾病类型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54、18.58,均P<0.05)。医院感染中,其他部位医院感染33例(33.00%),其中31例无明确定位,但有发热且抗感染治疗有效;分离细菌22株,病毒1株,革兰阴性菌占56.52%(13株)。结论 儿童血液肿瘤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风险大于实体瘤和淋巴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应提升临床检验能力,提高感染定位和定性能力,有效防治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霍桑效应对不同工作岗位人员、不同科室及五个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霍桑效应,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不同科室同类人群选用常规调查法和隐蔽型调查法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同时统计调查同期洗手液及手消毒剂使用量。结果 常规调查组、隐蔽型调查组手卫生用品消耗量为26.9、27.5 mL/床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调查组、隐蔽型调查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9.7%(985/1 236)、49.8%(646/1 298),两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166,P<0.01)。其中护士最高,医生在隐蔽型调查组和常规调查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1.6%和82.6%,常规调查组提高了161.4%。常规调查组无菌操作前、内科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6.5%、88.7%),隐蔽型调查组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重症组手卫生依从率较高(69.2%、78.5%)。接触患者前常规调查组较隐蔽型调查组依从率提高了127.0%(分别为81.5%、35.9%)。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4个手卫生指征、不同科室间两调查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隐蔽型调查结合洗手液及手消毒剂使用量能较真实反映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常规观察组因霍桑效应手卫生依从率偏高,实际工作中可利用霍桑效应持续刺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非限制性探视制度和限制性探视制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谵妄、住院时间、获得性感染及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探寻ICU最佳探视模式。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研究,截止日期2019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13篇中文,5篇英文;8项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10项研究为类实验研究。总样本量4 728例。将纳入研究按照研究设计和探视时间长短分亚组,森林图结果显示,与限制性探视相比较,非限制性探视制度能有效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OR=0.19,95%CI(0.15,0.24),P0.001]、减少ICU患者焦虑[MD=-1.60,95%CI(-1.67,-1.54),P0.001]和抑郁[MD=-1.63,95%CI(-2.76,-0.49),P=0.003]等不良心理状态,并能有效提高ICU患者家属对ICU医护工作的满意度[OR=3.56,95%CI(2.32,5.48),P0.1];同时,非限制性探视并不会增加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OR=0.82,95%CI(0.55,1.21),P=0.31]、ICU病死率[OR=0.61,95%CI(0.21,1.79),P=0.37]和住院时间[MD=-0.40,95%CI(-1.29,0.50),P=0.39]。不考虑纳入研究设计,非限制性探视制度可降低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OR=0.65,95%CI(0.51,0.82),P=0.004],并且探视时间越长IC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反而越低[OR=0.75,95%CI(0.61,0.91),P=0.004]。结论非限制性探视制度可以在不增加ICU获得性感染、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危重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提高ICU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神经外科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该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相关感染信息。结果 共调查6 68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最高(5.40%),其次是手术后肺炎(POP,1.91%)。不同类型手术后的医院感染、SSI、POP、其他部位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医院感染(11.35%和8.46%)、器官腔隙感染(7.39%和4.01%)的发生率较高。不同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医院感染、SSI、POP、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神经上皮来源肿瘤和颅咽管瘤的医院感染(23.19%和20.79%)、器官腔隙感染(17.27%和12.87%)的发生率较高。脑脊液共分离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19株,真菌1株。结论 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较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可将重点放在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手术类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医院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9年8月某院收治的HBV-ACL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医院侵袭性肺真菌病分成HBV-ACLF医院侵袭性肺真菌病组(研究组)和HBV-ACLF非医院侵袭性肺真菌病组(对照组),分析患者医院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及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其中研究组50例,对照组69例。研究组50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29例有发热,12例有明显胸闷、气促及低氧血症,28例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50例患者胸部CT示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血清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00%、36.00%。共分离真菌30株,最常见的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43.33%)、曲霉菌属(33.33%),28天病死率为76.00%。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接受侵袭性操作、28天死亡患者数所占比例以及总胆红素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住院时间研究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 HBV-ACLF医院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感染真菌为假丝酵母菌属,与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接受侵袭性操作等相关,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腔镜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院收治的胃癌腔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分析。结果 共纳入胃癌腔镜手术患者856例,发生手术后肺部感染113例,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为13.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吸烟、胃癌分期、基础疾病数目、合并肺功能不全、术前化学治疗、术后留置胃管时间是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合并肺功能不全、术前化学治疗是胃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12、3.578、2.719、2.115,均P<0.05)。结论 高龄、吸烟史、合并肺功能不全、术前化学治疗是胃癌腔镜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肺部感染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12所医院血液科粒缺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数据,比较不同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之间的差异。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22.2%),革兰阴性菌485株(77.8%),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菌的60.2%(292株)。淋巴瘤患者标本中分离革兰阳性菌构成比(35.0%)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88株,14.1%)、鲍曼不动杆菌(62株,10.0%)、铜绿假单胞菌(56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48株,7.7%)。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9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3%、8.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90%,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1.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粒缺伴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其中非发酵菌占50%以上,细菌耐药率整体低于CHINET全国医院大样本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8年1-6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为2018年7-12月收治的新生儿。试验组应用PDCA循环方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PDCA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对照组共1 254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228例;试验组共1 368例新生儿,其中早产儿304例。PDCA实施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09%)低于PDCA实施前(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1,P<0.05)。PDCA实施后早产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4.28%)低于PDCA实施前(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PDCA实施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A实施前,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16.94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5.41 mL;PDCA实施后,NICU每床日手消毒剂使用量25.95 mL,每床日洗手液使用量17.81 mL。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可提高N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