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时空分布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使用1975—2008年回顾性调查和监测报告的375例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描述其时间分布特征;制作猝死自然村空间分布图、采用一阶邻近系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和技术来分析病例的空间分布特征;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发生猝死的自然村聚成几类发病区域,分析不同区域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分布在97个自然村;猝死自然村分布在云南省中部和西北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聚集性特征(一阶最邻近系数为0.489,P〈0.001);97.0%的猝死发生于6~9月,猝死日期中位数为7月22日,在7月和8月各出现一个高峰;按空间位置可将猝死自然村聚为4类病区,用A、B、C、D表示,以鹤庆和宁蒗为代表的B类病区发病日期中位数为7月30日,比其他病区发病日期中位数7月19日迟11天。结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具有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主要在6~9月份集中发生在云南省中部和西北部区域的山区和半山区,不同区域发病时间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116例不明原因猝死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祥云、鹤庆、南涧和大姚4个县既往不明原因猝死病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猝死者家庭成员、见证人和诊治医生,查阅诊治记录,收集病例信息.结果1984-2004年,21个自然村发生116例不明原因猝死;7月和8月病例分别占66%和29%,10~39岁年龄组发生率(1.6/1000)高于其他年龄组(x^2=16,P〈0.01),女性高于男性(RR=1.6,95%CI:1.1~2.3);70%为家庭聚集性病例,61%家庭续发猝死发生在首例猝死后的24小时内(中位数20小时);63%病例死亡前主诉头晕、头昏、恶心、昏迷、晕厥、乏力、心悸等症状,急性发病至死亡时间中位数2小时.结论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聚集性,表明危险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存在;家庭猝死集中,提示同源暴露;急性发病表现为心源性疾病症状,死亡突然.  相似文献   

3.
1975-2004年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规律和发病特点.方法 选择曾上报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例的23个县进行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例回顾性调查及病例搜索,以1975-2004年21年中的猝死病例为调查对象,逐级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方法,统一制定及下发调查表格,死者家属、见证人、救治医生、村干部为询问对象. 结果 299例被定为"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其中死亡病例286例(95.65%),同发病例13例(4.35%).死亡病例中有36例(12.04%)为该次回顾性调查中搜索到.该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庭和村庄聚集性、明显的季节分布、青壮年多发等流行病学特点及突然发病、突然死亡的发病特点;病区自然村主要分布在2 1002 300 m高海拔地带.结论 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是一种新的、尚未被完全认知的一类疾病;可能是由多种病因共存,遭受某种致病因子打击而表现出以"猝死"为主要发病特点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调查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发病的主要特征,为探明35个村不明原因猝死的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35个发病自然村和105个对照村,调查人口、水源、矿场、周围环境等因素.结果 70.0%的病例自然村年人均收入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36.7%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病例自然村和对照村与乡医院的平均距离为13.6和11.7 km;自然村周围有矿场(OR=4.18,95%CI=1.05~16.64)和与乡医院距离远(OR=1.25,95%CI=1.05~1.49)的地区发生不明原因猝死的危险增加.结论 远离城镇、交通不便、居民生活水平低下、卫生条件差等可能是不明原因猝死发生的背景因素,而与自然村周围的地质环境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与蘑菇中毒时空分布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时空分布角度对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及蘑菇中毒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5年夏季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及蘑菇中毒发病资料,采用Kulldorff时空聚集分析比较二者在时间、空间、时空分布上的异同。结果不明原因猝死与蘑菇中毒均具有时间、空间聚集性,但特点不同。不明原因猝死聚集于西北部,以7月1日至8月24日高发,而蘑菇中毒在南部出现聚集区,6月4日至6月24日东南部高发,6月18日至7月22日西南部高发。结论从时空分布角度不支持不明原因猝死为蘑菇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6.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环境和人体硒、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与非病区硒、铬水平以及与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关系.[方法]采集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非病区水,土,粮食,头发、血清,分别用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硒、铬含量.[结果]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水硒、铬,土壤硒、铬,粮食硒、铬水平均低于非病区组(P<0.05);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体发硒、铬,血清硒、铬水平均低于非病区组(P<0.05),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环境硒、铬水平与人体硒、铬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低硒与低铬可能是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2-2004年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事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2004年所有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报告病例进行现场调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总结流行病学、临床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特点。结果2002-2004年共报告64例死亡病例和18例同发病例,事件分布在12个县的23个自然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发病率为1.83%,死亡率为1.51%,病死率为78.1%。91.3%的病区村位于山区和半山区,7-8月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3.94%,15~50岁组的发病者为59.8%,64.63%的病例具有家庭聚集性,89.02%的病例具有村庄聚集性。大多数病例的病程很短,病程在24h内的患者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昏、晕厥、乏力、胸痛和气促等。结论病例分布具有高度的时间和空间聚集性;死亡病例主要表现为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两类村庄聚集性猝死病例的临床表现,为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1975~2008年316例云南不明原因聚集性猝死病例临床资料,将发病村庄分为一次性发病村(仅发生1起聚集性猝死)和反复性发病村(发生2起及以上聚集性猝死)两类村庄,比较两类村庄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177例反复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急性病程中位数为0.08 h,短于139例一次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0.33 h(Z=-2.0,P=0.042);前驱期19.4%的一次发病村猝死病例有临床表现,高于反复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10.1%(x2=5.5,P=0.019),其腹痛(29.6%)和腹泻(14.8%)比例较高(P< 0.05);发病期一次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烦躁(8.1%)、双肺湿啰音(4.5%))和紫绀(16.2%)比例高(P<0.05),反复性发病村猝死病例的头痛(21.1%)、四肢麻木(16.9%)比较高(P<0.05).结论 两类发病村的聚集性猝死病例急病程、前驱期和发病期临床表现不全相同,提示监测报告病例可能包含有其他疾病实体或内外因不同致病机制造成的猝死.  相似文献   

9.
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主食粮中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病区主食粮中硒元素的含量,探讨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与硒元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2004-2005年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村民及猝死病例家中主要粮食大米、小麦、玉米等,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其硒含量.结果 主食粮中硒含量普遍偏低,主要分布在0.001~0.02 mg/kg范围;其中大米和小麦中硒含量相近,玉米中的硒含量相对较低.病区村民硒营养水平低.结论 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区人群摄入的主食粮处于低硒水平,应适当补充硒元素和加强营养补充预防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及空间自相关特征与时空聚集性, 为云南省手足口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疫情的空间聚集性, 利用离散Possion模型的时空扫描方法分析疫情的时空聚集特征。   结果   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 发病人群以男性、散居儿童、0~4岁年龄段人群为主, 主要流行的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病毒逐渐被其他肠道病毒替代。病例分布和病原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病例分布的热点县区个数逐渐减少, 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中部, EV71热点区域逐渐较少, 其他肠道病毒热点区域逐渐增加并向云南省中部和南部扩大。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逐年时空扫描发现3个一类集聚区, 1个二类聚集区, 聚集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   结论   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 但主要流行的病原体类型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仍是云南省中部和中南部地区, 4-10月应重点关注以上地区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2009年云南不明原因猝死(YSU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猝死病例的家庭成员、见证人和诊治医生,查阅诊治记录,收集猝死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结果 2009年云南省5个县的5个自然村报告7起YSUD事件,共22人受罹,其中猝死16例(72.73%),同发病例6例(27.27%).16例猝死病例分布于7个家庭,家庭聚集性猝死病例14例,占87.50%(14/16).15例(93.75%)发生于既往无YSUD事件报告的村庄.猝死病例分布于7月5例(31.25%),8月11例(68.75%);男性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1岁(10~67岁),其中20~39岁年龄组10例,占62.50%.猝死者死亡中位时间为5 min(3~115 min).5例猝死者死前无任何临床表现,其中倒地而亡3例和睡眠时死亡2例;10例死亡前表现为口唇发绀、胸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头痛、抽搐、晕厥等,均无发热症状.结论 2009年YSUD事件中,除1例外均发生在过去无猝死报告的村庄,发生季节、聚集性及临床特点与以往YSUD事件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2009年云南不明原因猝死(YSUD)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猝死病例的家庭成员、见证人和诊治医生,查阅诊治记录,收集猝死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结果 2009年云南省5个县的5个自然村报告7起YSUD事件,共22人受罹,其中猝死16例(72.73%),同发病例6例(27.27%).16例猝死病例分布于7个家庭,家庭聚集性猝死病例14例,占87.50%(14/16).15例(93.75%)发生于既往无YSUD事件报告的村庄.猝死病例分布于7月5例(31.25%),8月11例(68.75%);男性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1岁(10~67岁),其中20~39岁年龄组10例,占62.50%.猝死者死亡中位时间为5 min(3~115 min).5例猝死者死前无任何临床表现,其中倒地而亡3例和睡眠时死亡2例;10例死亡前表现为口唇发绀、胸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头痛、抽搐、晕厥等,均无发热症状.结论 2009年YSUD事件中,除1例外均发生在过去无猝死报告的村庄,发生季节、聚集性及临床特点与以往YSUD事件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是发生在云南部份山区和半山区,以“突然发病,突然死亡”、“家庭聚集”、“夏秋季发病”等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心脏病理改变表现为四种类型,第一类局灶性心肌坏死和间质炎,伴有心脏发育异常,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右室流出道异常肌束;第二类缺血性心脏病伴坏死或陈旧瘢痕、左室壁多灶性坏死;第三类心肌散发的小灶状坏死及程度不等的问质炎;第四类未见明显病理学阳性发现。云南不明原因猝死与病毒感染、低硒的生态环境、降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不明原因猝死是发生在云南边远山区,以起病急、突然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心肌病变为病理特征的一种不明原因疾病。腾冲县自1987-2006年共发生疫情10起,发病29人,经成功救治,现仅存活2例。本文对腾冲县暴发疫情中2例救治治愈存活病例的救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日的]了解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群的一般健康情况,探讨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应用<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表>、 <居民个人生活习惯及疾病状况调查表>和进行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 [结果]猝死病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等领域得分均低于非病区居民(P值均<0.05~0.01).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结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可能与人群生命质量状况相关.较差的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是影响猝死病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出生缺陷的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空间点格局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山西省和顺县1998—2001年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病例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Ripley’sK函数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核密度估计得出,神经管畸形在研究区域的中部和东南部呈聚类分布;Ripley’sK函数的分析得出,神经管畸形发病点在空间距离3.17~10.41km内聚类趋势显著。结论山西省和顺县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聚类分布规律,为进行区域环境与出生缺陷致病因子的空间分析识别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998年以来,丽江4个县1个区,10个乡镇,13个自然村,连续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源性猝死(累计猝死42例)的流行因素。方法通过现场处置,从猝死家庭的亲戚发病中进行心电图检查,并采集所有可疑标本进行化学元素、细菌、病毒、毒物、心肌酶谱的检验。结果该病发病集中发生在6~8月,发病者多发于农民,发病突然,死亡快,临床症状不典型,多发生于青壮年,且女性多于男性,病区多分布在卫生条件差的山区、半山区,生活中粮食较单一,甚至为缺粮户,平时爱饮生水,水源为暴露性沟水,发病村厕所为简易性厕所或无厕户,家养牲畜为牛、猪、狗、鸡、马,居住环境界线不太分明,人畜共用盆、瓢、桶等餐饮工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和亲源现象。结论经心肌形态学及病原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丽江的不明原因猝死病例,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点状爆发流行,同时认为该病大多数病区与克山病病区相重叠,病区处于单一性食物环境,可能是缺乏维生素、硒、锌等化学元素,也可能是接触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家庭和村庄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家庭和村庄聚集性.方法 选择2005年该病的52例监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Poisson分布和β-二项分布拟合病例在家庭中的分布,用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拟合病例在村庄中的分布.结果 病例在家庭中的分布服从β-二项分布(x2=0.25,P=0.62),尤其是在人口数较少的家庭,但不服从Poisson分布(x2=46.01,P<0.001);在村庄中的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X2=0.05,P=0.58),但不服从Poisson分布(X2=110.57,P<0.001).结论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具有家庭和村庄聚集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横断面入户调查。结果病区组728人,焦虑得分为(44.15±9.69)分,有28.7%的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得分(43.69±8.85)分,有16.2%的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病区组焦虑、抑郁得分,焦虑、抑郁阳性率以及中重度焦虑、抑郁构成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后,病区组焦虑和抑郁阳性率分别是对照组的3.34倍和2.51倍。结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群焦虑和抑郁水平高,心理健康状况差,应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经历人群的生命质量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样本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病区不同猝死经历人群的生命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猝死经历家庭成员生命质量总分和环境维度得分低于无猝死经历家庭成员(均有P<0.001),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病区不同猝死经历人群生命质量都差,有猝死经历家庭成员生命质量更差,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