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研究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前营养支持对其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份到12月份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手术的102例食管癌围手术期病人,通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工具评估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析术前营养支持对不同营养风险病人术后NRS 2002评分、白蛋白、血红蛋白、BMI指数、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的影响.结果:食管癌围手术期有营养风险病人为63例(61.8%),无营养风险病人为39例(38.2%).有营养风险的食管癌病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病人(P<0.05);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在术前行营养支持治疗后,术后NRS 2002评分、BMI指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无营养支持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未行营养支持病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3分、术前未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及合并基础疾病为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风险在食管癌病人中发生率较高,术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并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的营养风险及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患者2周内的营养支持状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共有3000例住院患者入选,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5%,胃肿瘤患者营养风险最高,为48.3%.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44.1%和14.3%.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比值为1.2: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24.1%比14.2%,(11.1±4.8)d比(9.6±3.7)d,(12 891.5 ±4831.2)元比(9982.7±3996.4)元,P均=0.0000).在有营养风险的胃肿瘤、结直肠肿瘤和肝胆胰肿瘤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未用营养支持的患者(P均<0.05).结论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其中胃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较高.营养风险与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关.对有营养风险的胃肿瘤、结直肠肿瘤和肝胆胰肿瘤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对29例胃肠道手术的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病人随机分两组,胃肠外营养组(1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对照组(15例),为40%(6/15,P<0.05).胃肠外营养组淋巴细胞总数、体重、较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模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年份的队列对比研究方法,按回顾性研究计划得到两个群体.2009至2010年按入院次序,收集到的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30例为研究群体,均接受结直肠癌手术,住院后第1天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营养支持;术前3d完全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道准备,不用任何泻药和灌肠;术后进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群体为2007至2008年30例同类患者,术前不进行任何营养评价,常规肠道准备(控制饮食、口服泻药和灌肠),术后均单纯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群体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群体术后分别接受相近能量的、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在体重变化和血浆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结局指标方面,研究群体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13.3%)、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10.0%)和术后住院时间[(12.3±6.5)d]显著低于对照群体[分别为33%、30%、(15.0±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P=0.042,P=0.04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入院时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有营养风险者,术前口服肠内营养支持清洁肠道,术后联合营养支持有益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应用NRS2002标准对手术病人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NRS2002标准对手术病人开展术前营养筛查,以了解该组病人的营养状况,同时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临床结局调查.方法:收治入院择期手术的127例普通外科、胸外科、妇科和骨科病人参与调查,采用2006年中国肠外肠内营养分会颁布的NRS2002评判标准;同时对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式、能量、营养素供给和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药物费用进行调查.结果:需要营养支持的病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7%,其中普通外科占28.3%,高于胸外科(2.4%)、妇科(0%)和骨科(0%).老年人、恶性肿瘤、腹部大手术病人比例较高,分别为18.1%、19.7%和18.1%,与其他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6%的超重病人术前需制订营养支持计划.围手术期实际开展营养支持者与NRS2002评判结果有较大的差异(P<0.05).正确实施营养支持者占19.7%,误用营养支持者占11.8%,未用营养支持者占11.0%.营养支持方式单一,以PN支持为主,实施营养支持病人的药物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并发症高于未实施的病人.结论:手术病人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风险,适宜采用NRS2002这样一个简便、易操作的工具对所有的病人进行营养筛查,并制订出合理的营养支持计划,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潍坊某三甲医院接受根治手术的早、中期(Ⅰ、Ⅱ、Ⅲ期)胃肠道癌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调查潍坊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住院患者8390例,进入录入登记.排除住院不足24 h、年龄<18岁或>90岁、神志不清、拒绝参加研究的患者153例,收录8237例.排除不符合预定诊断的病例后,筛出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早、中期的胃肠道癌患者300例(3.6%,300/8390).在患者入院后48 h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不足发生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应用状况.结果 在300例入选患者中,共有早中期胃癌根治术患者141例,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59例.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1.7% (185/300).以NRS 2002中营养受损部分的评分≥3分来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2.3% (37/300),以体重指数<18.5 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0.0% (30/300).有营养风险的185例患者中,165例接受了营养支持(89.2%);无营养风险的115例患者中,99例接受了营养支持(86.1%).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应用例数比为82∶1.能量摄入为(78.1±24.8) kJ/ (kg·d)[(18.6±5.9 kcal/ (kg· d)],氮摄入量为(0.10±0.06)g/(kg·d),热氮比为(244±164)∶1.结论 早、中期(Ⅰ、Ⅱ、Ⅲ期)胃肠道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1.7%,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0.0% ~ 12.3%.对这部分患者的营养支持很不规范,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高达86.1%.还需要在医院开展大范围、反复的“肠内与肠外营养临床诊疗指南”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前瞻性调查北京某二甲医院肿瘤内科非终末期晚期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应用现状,为今后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连续抽样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北京某二甲医院肿瘤内科入院患者展开调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于入院次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足评估,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对没有营养风险患者每周重复筛查.出院后根据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早、中期(Ⅰ、Ⅱ、Ⅲa期)、非终末期晚期(Ⅲb、Ⅳ期)及终末期(预计生存期短于3个月)3组.本研究仅对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进入EDC系统并经核查无误.结果 调查期间人院患者305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共224例患者接受了营养风险筛查.其中,对非终末期晚期患者17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7.8% (116/171),不同肿瘤类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依次为肺癌45.7% (21/46),消化道肿瘤89.4% (42/47),肝、胆、胰腺肿瘤81.3% (26/32),头颈部肿瘤83.3% (5/6).以体质量指数(BMI) <18.5 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2.3% (21/171);以NRS2002营养受损部分评分达到3分汁算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9.9% (34/171).有营养风险的116例患者中,71例接受了营养支持,占61.2%;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应用例数比为68∶3 (23∶1);能量摄入为(56.78±8.20) kJ/(kg·d),氮摄入为(0.06±0.01) g/(kg·d).55例无营养风险患者中,5例接受了营养支持(9.1%).结论 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较高,且与肿瘤类型相关.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亦存在不合理之处,以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偏低为主.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其临床结局,是今后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营养支持在临床的推广,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已出现显著降低。1976年,Bisrin等研究发现,住院患者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70%。2002年,Sheila等报道,外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营养不足发生率仅为9%。研究显示,营养不足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全肠外营养可以减少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多数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以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北京医院妇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7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第2天早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认为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判断标准遵循营养风险筛查2002方法,描述其术后营养支持状态.结果 营养风险筛查的适用率为100%;营养不足占5.1% (12/237),其中≥65岁者营养不足发生率(9.2%)显著高于<65岁者(2.7%)(P=0.034);妇科恶性肿瘤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1.1%(50/237),其中≥65岁者营养风险发生率(29.9%)显著高于<65岁者(16.0%)(P=0.014);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而阴道癌和外阴癌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237例患者中,术后接受营养支持者共47例(19.8%),均为肠外营养,其中,应用“全合一”肠外营养者13例(5.5%),单瓶输注(给予“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中两种以上者)34例(14.3%).无接受管饲肠内营养的病例;存在营养风险的50例患者中,接受肠外营养支持33例(66%);无营养风险的187例患者中,接受肠外营养支持14例(7.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但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评价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风险,以期指导临床合理营养支持。方法选取新人院、未经放疗、化疗处理的结直肠癌患者144例,于术前及术后两周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动态评估,同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有22.91%(33/144)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术前预测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3.06%(62/144),实际测得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4.86%(79/144),后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16,P〈0.05)。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13%,评分〈3分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4%,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x^2=3.065,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尤以术后显著,且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易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病人的营养状态及支持的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上海长海医院75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单纯行化疗的病人为调查对象,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表和病人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进行营养不良分级,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7例消化道肿瘤病人中存在营养风险的占35.4%,其中可疑营养不良占19.4%,中度营养不良占54.8%,重度营养不良占25.7%。最近2周体质量变化、有无"无食欲"、"呕吐"、"腹泻"、"疼痛"等症状以及年龄≥65岁是消化道肿瘤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营养支持现状:87.3%的病人接受营养教育,66.4%接受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率高。结论:单纯化疗的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营养状况的主要原因,做好症状管理以及规范营养支持是改善该类病人营养状况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教学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患者人院和入院2周(或出院)时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肥胖和营养支持的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2007年3月至6月在北京3家教学医院普通外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使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于患者入院和入院2周(或出院)时实施,并调查患者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NRS20029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并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判定为营养不足。结果300例入选者中,有297例完成筛查,NRS2002适用率为99.0%。入院时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0%,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8.1%、38.3%和9.4%。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2.2%和19.O%。在接受腹部大手术的患者中,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71.6%和43.2%。入院和入院2周(或出院)时的总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30.0%和35.8%,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71,P=0.132)。结论NRS2002适用于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临床营养支持在普通外科得到了充分重视,但临床上存在肠外、肠内营养的不合理应用。住院期间未观察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住院病人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普通外科625例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率,并调查病人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NRS2002完全适用率为92.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5.5%,营养风险...  相似文献   

14.
普外科患者术前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普通外科住院患者术前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直接查询和阅读病历记录方式,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1个月内所有217例新入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术前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4%和15.7%,以胃肠道疾病和恶性疾病患者多见。分别有18.8%有营养不足者和14.7%有营养风险者,以及3.0%无营养不足者和2.2%无营养风险者接受了营养支持。肠内和肠外营养应用比例为1:2。结论建议在普外科推广NRS2002,以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吉林省3个地区5家中小医院胃癌、结直肠癌(病组I)及胃肠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病组1/)两病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地区、松原地区、白城地区等5家中小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普外科住院患者4330例,排除年龄〈18岁或〉80岁、住院时间不足24h或次日8时前手术、神志不清、拒绝参加本研究、不符合预定诊断的、符合预定诊断且未手术的病例后,筛选出诊断为胃结直肠癌、胃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等患者687例,其中病组Ⅰ140例、病组Ⅱ547例,被纳入的患者入院后24h内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不足发生率并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16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4.3%;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占73.7%,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26.3%;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为520例,接受营养支持的占8.8%,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91.2%。病组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占64.3%,病组Ⅱ营养风险发生率占1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687例患者中以体重指数〈18.5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2%,而以营养状况评分≥3分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5家中小医院符合纳人标准的患者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2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3.2%-8.3%,低于大医院的营养不足发生率。5家中小医院均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尚未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规范化营养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营养治疗的胃癌病人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试验组由接受过全营养治疗(TNT)和肿瘤目标营养(GNT)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制订营养治疗方案;对照组由临床医师按常规经验给予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的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和上臂肌围(AMC)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7天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肛门开始排气及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有1例病人术后出血,对照组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试验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规范化营养治疗不仅能改善胃癌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状况,而且还能促进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