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北地区社区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状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合理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苏北地区7个县市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部分居民作为干预组,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其余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居民为居民对照组;在徐州医学院随机抽取部分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对照组。结果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5份,有效率93.82%。其中干预组372人,居民对照组1147人,大学生对照组76人。艾滋病知识得分干预组为54.30±21.28分,居民对照组为52.88±20.16分,大学生对照组为81.95±3.68分。艾滋病态度得分干预组为68.33±24.67分,居民对照组为65.31±27.61分,大学生对照组为87.76±9.88分。与居民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对“艾滋病全称”、“病毒英文缩写”、“艾滋病感染者以20~29岁居多”、“患性病者易传播艾滋病”、“咳嗽喷嚏不可以传播”和“蚊虫叮咬不可以传播”的知晓率较高(P〈0.05);除“患有性病更容易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干预组与大学生对照组相当外,其余题目知晓率干预组均低于大学生组(P〈0.05)。干预组在“健康教育是最好的预防”和“想接受更多艾滋知识”的正确持有率均高于居民对照组(P〈0.05);除“对艾滋病人恐惧”的正确持有率与大学生组相当外,其余题目的正确持有率均低于大学生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的艾滋病知识题目得分与态度题目得分干预组高于居民对照组,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明显,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应该有行政参与有领导重视,利用各种组织机构和大众媒体深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武汉市某强制戒毒所静脉吸毒人群进行美沙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武汉某强制戒毒所男性静脉吸毒人员81人,随机分成两组,对干预组开展美沙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系列活动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作用、优点和治疗期间禁忌的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干预组对美沙酮治疗效果评价好于对照组(P=0.002);干预组对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的地点、国家防艾“四免一关怀”政策内容、生育和哺乳可能传播HIV、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感染HIV、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日常接触不会传播HIV、艾滋病传播途径等7个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强制戒毒所对静脉吸毒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及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应定期开展,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常态工作。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探索适合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策略。方法随机抽取试点社区居民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和预防不到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通过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活动,短期效果显著,社区居民防治慢性病知、信、行均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2%提高到干预后的71.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1);正确信念持有率由干预前的51.70%提高到68.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行为形成率由干预前的43.26%提高到干预后62.4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组织体系是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持续开展的有力保障,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应以社区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以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为核心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辽宁省丹东市城市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丹东市区选择2个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构成相似的社区,抽取2个社区中35岁以上居民分别组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基线调查、干预中期和干预终期分别对调查对象高血压相关知识、行为和高血压治疗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调查社区居民843人,其中干预组416人,对照组427人。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41.3%提高至80.6%(P〈0.01);对照组由42.1%提高至49.4%(P〈0.01),但提高幅度不大;干预组各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吸烟率由35.4%下降至22.7%,饮酒率由35.6%下降至24.5%,低脂饮食比例由40.5%提高至5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行为均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组的吸烟率、饮酒率低于对照组,低脂饮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终期评估时,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0.2%和55.3%,较基线调查时明显提高(P〈0.0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性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社区高血压限盐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杭州市5个城区分别选取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高血压户和非高血压户各100户.共计2590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限盐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人群知信行水平和摄盐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11项知信行指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摄盐量〈6克者均明显增加,由干预前34.56%上升43.02%(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结合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也适合在一般人群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短讯平台作为健康教育载体开展社区居民控烟工作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深圳市华强南社区25~45岁居民分成控烟教育短讯干预组、普通控烟教育组、空白对照组3个组,进行控烟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各组效果。结果干预后,3组研究对象的控烟知识均有提高,短讯干预组和普通教育组知识总分提高明显(P〈0.05)。短讯干预组控烟知识优秀率的提高明显高于普通教育组和对照组(X^2=17.082,P〈0.01)。就态度总分来说,干预后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得分,短讯干预组由4.80分提高到5.80分(P〈0.05),普通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短讯干预组中,有90.6%的人看过每1条短讯,93.4%的人认为短讯有帮助。结论应用短讯平台作为控烟宣传载体开展城市社区青中年人群控烟教育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优势,其效果要继续巩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农村社区人群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提高农村社区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促进农村居民的健康。[方法]2000年3月,在安阳县农村部分社区开展了为期5年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实践活动,并评价其对提高居民和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治知识与行为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调查居民6744人、6455人,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吸烟率、过量饮酒率、肥胖率、嗜咸率、嗜肥肉率,干预前分别为48.25%、12.31%、13.43%、29.48%、19.28%,干预后分别降至31.87%、7.65%、9.65%、13.34%、13.21%(P〈0.01);知道正常血压、自己的血压及吸烟、过量饮酒、嗜咸、肥胖有害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分别为14.76%、12.73%、73.52%、53.21%、11.38%、12.41%,干预后分别提高到49.28%、41.25%、85.27%、68.42%、42.45%、28.26%(P〈0.01)。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乡卫生院和村医76、75人,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的诊断标准、高危因素、治疗原则知晓率干预后均明显提高(P〈0.05或〈0.01)。[结论]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的社区综合防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广州市社区人群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越秀区抽取2个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实施1年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随机抽取70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收回有效问卷627份和618份。干预后,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知识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总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9.8%和74.7%,上升到干预后的69.7%和82.3%(P〈0.01)。结论开展社区居民结核病健康教育对提高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尝试在农村地区开展原发性高血压综合防治,探讨适合本地区农村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模式。方法:宁夏部分农村地区整群抽取了14个村队,3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2300人。开展社区前后对照实验,干预措施防治网络的建立、高血压病人的筛检、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培训乡村卫生工作者、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社区30岁以上人群免费测量血压,对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村卫生室集中管理等。评价干预一年后高血压患者“三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综合防治一年前后研究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三率分别为(15.2%、13.3%、0.6%)和(55.4%、51.6%、30.6%)。结论;在农村地区利用三级医疗网开展健康教育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模式。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社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抽取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居民四类目标人群,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艾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于活动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及效果评估。结果干预活动后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有大幅提高(由73.95%上升到97.2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超项目85%的丑标要求。结论(1)社区是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效的场所;(2)一个高能高效的工作执行网络是做好工作的组织基础;(3)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是做好工作的技术保证;(4)有效的社区组织动员是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5)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多元化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农村责任医生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方法选择丽水市莲都区L镇普通成年人群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T乡普通成年人群为平行对照组,通过责任医生定期入村入户或以集中形式随访干预农村健康教育学校形式进行干预,并以问卷形式分别了解干预组自身纵向对照、干预与对照两组各知晓率、行为改变的效果。结果通过3年责任医生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健康知晓率从32.67%上升到69.06%,特别是在禽流感、高血压及其他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更为显著,3年来分别提升了54.14%、27.31%、53.38%,健康知识知晓率也比T乡高了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60岁以上年龄组知晓率从30.91%上升到50.33%,文盲及半文盲组知晓率从27.37%提升到48.41%,20岁以上青年组艾滋病知晓率最高达88.89%;口味偏淡行为从21.08%提高到31.44%,与T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行为也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责任医生入村入户或田间地头面对面等多种随访方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并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曹红霞  姜明  于立鹏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8):642-644,678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度,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流动人口传染病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0名建筑工地农民工讲授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宣传材料,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农民工对部分艾滋病、狂犬病、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最低提高了5.4%,最高34.5%。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2.2%提高到干预后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生吃瓜果洗净,海鲜煮熟"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了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咬伤前可不打疫苗"、"猫鼠等可传染狂犬病"、"狂犬病能防不能治"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9.5%、10%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讲座为主宣传材料为辅的联合方式是建筑工地农民工适宜的传染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过乡镇中学生对农村居民开展结核病核心信息人际传播后,农村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行为改变效果,为农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邯郸市两个乡镇在校中学生及其家长和部分居民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对两地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对试验组中学生实施结核病核心信息干预活动,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对家庭成员及周围居民进行人际传播.一年后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终末调查,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 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调查,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学生、家长、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由51.7%、56.0%、58.9%提高到94.1%、89.5%、88.3%,高于对照组的35.4%、57.7%、59.3% (P<0.01).试验组学生、家长、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由49.5%、44.3%、46.6%提高到88.9%、81.4%、80.9%,高于对照组的49.4%、48.1%、49.5%(P<0.01).结论 由乡镇中学生对农村居民开展结核病核心信息人际传播,对提高农村居民预防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促进健康行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艾滋病非流行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并探索非流行地区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取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作为干预社区,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以获得调查对象艾滋病知晓情况,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基线调查835人,效果评估调查845人,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由71.1%升高到88.0%,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由51.7%升高到79.2%,自愿咨询和检测服务的知晓率由33.9%升高到57.2%,对于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正确态度持有率由86.0%升高到89.9%,艾滋病宣传教育参与率由37.2%升高到48.3%,干预前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大众舆论领袖,理论采用逐级培训的方法,发动各级各类宣传员围绕传播材料核心信息对广大居民进行的艾滋病知识宣传等活动,对于提高安徽省非流行地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的健康村建设策略和模式。方法在江苏省高邮市、河南省宜阳县、陕西省旬邑县选取36个行政村,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为期3个月。开发动员干预试点地区领导开展健康村建设。18个干预村都制定了《健康村管理制度》;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和健康教育服务,并实施了加强基层卫生工作的措施。以《卫Ⅺ项目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的内容。调查方法包含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现场观察401户家庭,完成村民问卷调查1547份。干预效果评价现场观察362户家庭,完成村民问卷调查1366份。干预结束后,干预村居民常见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基线时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体育锻炼的比例由13.8%上升到24.8%(P0.05),坚持饭前洗手的比例由47.9%上升到56.4%(P0.05)。干预村的综合评分由基线的(63.4±9.2)分上升到(84.9±8.4)分。一半(9/18)的干预村达到健康村标准,对照组仅有2个(2/18)村达到标准。结论以健康促进行动纲领为核心的综合干预措施科学有效。开发村主任、支部书记,动员全体居民参与,是适合我国农村的健康村工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关村社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情况,评价对该人群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关村社区为干预社区,对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综合健康教育干预,选择学院路社区为对照社区。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社区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34人和126人,对照社区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46人和140人,两组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医保形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调查对象的骨质疏松知识均较局限,干预后,干预组对12条骨质疏松知识点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调查对象的居住环境都存在“楼道内有障碍物”、“房间内无夜灯”和“地面不平、堆杂物、较滑”等问题,干预后,干预组居住环境的安全问题明显减少。结论开展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危害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组参与式艾滋病干预活动数量和时间对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宜昌至巴东在建高速公路31个建筑营地中的4个营地作为干预点,每季度使用“健康干预工具包”对干预点的建筑工人和工程监理进行一次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历经~年干预后调查目标人群参与干预活动情况和其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情况等。结果(1)共调查目标人群450人;接受干预0、1、2、3、4次后的艾滋病总知晓率分别为78.07%、94.40%、95.50%、96.40%和99.40%;(2)未接受干预与接受1次及以上次数干预目标人群的艾滋病防治一般概念和传播途径的认识提高明显,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也有显著性改善(P〈0.05);(3)450人中在过去12个月有19.56%人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或临时性行为,接受不同频次干预的目标人群有时可以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但不是每种行为每次干预都有成效;(4)接受干预的目标人群主动寻求有关HIV/AIDS信息的比率显著上升(P〈0.05),干预4次后能主动与他人讨论艾滋病(P〈0.05);(5)干预1~4次后目标人群仍难以真正掌握性病的知识和难以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结论应用“健康工具包”干预至少1次,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不仅能显著提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还能主动寻求有关HIV/AIDS信息,干预多次后能主动与他人讨论艾滋病,值得推广。长达一年的干预对改变建筑工人及工程监理的行为方式,降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有一定效果,但难以持久,且目标人群难以掌握性病知识和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效果,为制定高校预防AIDS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西安市5所高校实施AIDS同伴教育,半年后对110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学生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将学生分为2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对AIDS的认知及性行为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结果未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大部分学生知道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对一般的生活接触能否传播AIDS认识比较模糊,经同伴教育半年后对AIDS的认知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过同伴教育的学生首次性行为和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1.3%和57.1%;59.0%和78.6%),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大学生最近1年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为6.7%,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P〈0.01)。结论对大学生及早实施同伴教育不仅能提高AIDS认知并能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和HIV抗体检测率,对预防AI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