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中工作疲竭感的影响因素。方法以456名教师与外企员工为研究对象,问卷评估工作疲竭感,同时运用工作要求-自主模式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问卷评估职业应激程度。运用层次多元回归分析工作疲竭感与个体拓征和职业应激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工作疲竭感3个维度情感耗竭得分为19.70±8.92,人格解体得分为11.95±4.45,个体成就感降低得分为28.10±10.08。职业应激对工作疲竭感的3个维度影响不同。工作要求、工作付出、内在驱动均对情感耗竭呈正向作用,而工作自主性对情感耗竭呈负向作用。人格解体受个体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明显影响;同时工作自主程度、工作回报及内在驱动影响人格解体得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及社会支持关系密切。结论工作疲竭感的预防需要降低职业应激程度,同时关注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职业疲竭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职业疲竭感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健康体检、精神压力分析仪得出数据。[结果]调查150名医务人员,分为有职业疲竭感和无职业疲竭感两组,有职业疲竭感组94人,无职业疲竭感组56人。无职业疲竭感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抑郁、焦虑、胆固醇、血压、心电图、硬度指数、生理压力指数、心理压力指数、功能年龄差均低于有职业疲竭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疲竭感可以增加医务人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疲竭感现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职业疲竭感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医生、护士、辅助科室其他人员共155名进行职业紧张和职业疲竭感问卷调查研究,包括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职业疲竭感问卷。回收符合要求问卷150份,其中临床医生50人,护士50人,辅助科室其他人员50人。利用Excel录入数据,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F检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职业病医院医务人员中35.9%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28.5%有不同程度情感耗竭,30.5%有不同程度的人格解体,38.9%呈现个人成就感低,32.8%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疲竭感。文化水平、岗位、职称、倒班、工作时间、工龄与职业紧张、职业疲竭感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工作要求、付出、内在投入与职业疲竭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38、0.28;与情感耗竭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24、0.39;与人格解体呈正关联,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29、0.33。结论医务人员是职业紧张、职业疲竭感高危人群,长时间职业紧张就会导致职业疲竭感,职业紧张与职业疲竭感存在联系。文化程度、岗位、职称、倒班情况、工作时间、工龄是职业紧张、职业疲竭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职业疲竭症(job burnout)是个体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引起的心理综合征[1].Maslach关于职业疲竭的三成分模式已为多数学者所公认,即职业疲竭包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1].武警战士是职业疲竭症的易感人群,本研究探讨中文通用版马斯勒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在我国武警战士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5.
职业人群工作疲竭感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工作疲竭感问卷在职业人群中运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选用Maslach开发Boles修订的19个条目的工作疲竭感问卷,对458名在职职工进行调查.结果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全卷与3个子项(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体成就感)的Cronbach's α值介于0.82~0.85之间.因子分析提取得到3个公因子与原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分别代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与个体成就感.运用协方差与方差分析,其工种对3个子项积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间人格解体积分的差异与不同受教育程度间个体成就感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简明工作疲竭感问卷是一较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可用于职业人群的职业应激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工作满意感问卷、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244名某派出所民警进行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按评分分成低水平与高水平组,分析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结果民警的年龄越大,工作满意感评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5.7a的民警比工龄≤15.7a的民警工作满意感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决定自由度、工作控制、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高水平组工作满意感评分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工作角色模糊、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睡眠障碍高水平组工作满意感评分低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工作满意感评分与决定自由度、工作控制、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呈正相关(P0.01),而与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工作角色模糊、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睡眠障碍呈负相关(P0.01)。心理需求、心理控制源、抑郁症状、睡眠障碍是工作满意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回报、自尊感、上级支持、正性情感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可能对工作满意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睡眠障碍、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对某市公安局派出所的244名民警进行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将睡眠障碍和职业紧张相关因素按评分分成低水平与高水平组,分析民警职业紧张相关因素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决定自由度、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工作满意感等变量的高水平组睡眠障碍评分低于低水平组,而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等变量的高水平组睡眠障碍评分高于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相关因素评分组间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民警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评分与心理控制、心理需求、付出回报失衡、外在付出、内在付出、负性情感、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呈正相关,而与决定自由度、上级支持、回报、正性情感、自尊感、工作满意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内在付出、心理需求、心理控制源、每日紧张感、抑郁症状、负性情感是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回报、自尊感、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对睡眠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148名在职护士进行职业枯竭程度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唾液中α淀粉酶浓度。结果显示唾液α淀粉酶基础浓度与人格解体呈正相关(P0.05);工作期浓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职业枯竭呈正相关(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平均浓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职业枯竭呈正相关(P0.01)。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越严重,职业枯竭程度越高,唾液α淀粉酶浓度越高。提示唾液α淀粉酶浓度测定,可作为职业枯竭评估的潜在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职业应激与抑郁症状关系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问卷调查方法对13家企业5338名工人进行调查,采用抑郁自评问卷调查抑郁症状,采用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问卷调查职业应激.结果 调查对象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1.8%,其中男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8%,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2,P<0.01).男性工作心理需求、躯体需求、工作控制、付出、内在投入、负性情感评分高于女性,社会支持、回报、工作满意感评分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有抑郁症状者的工作心理需求、躯体需求、付出、内在投入、负性情感评分均高于无抑郁症状者,工作控制、社会支持、回报、工作满意感、正性情感评分低于无抑郁症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抑郁症状者的工作心理需求、躯体需求、工作控制、内在投入、负性情感评分高于女性抑郁症状者,社会支持、回报、工作满意感评分低于女性抑郁症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以及男性抑郁症状者的工作紧张和付出-回报失衡指数>1者、高需求低控制和高付出低回报者的比例大于女性以及女性抑郁症状者.在心理需求和躯体需求方面,女性高需求低控制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低需求高控制者的2倍,略高于男性(OR值分别为2.04和2.17).男女高付出低回报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低付出高回报者的2.70倍.性别与工作紧张以及付出-回报失衡与抑郁症状无交互作用.结论 男女抑郁症状检出率以及与职业应激关系的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经历的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造成的,工作中社会心理因素与性别对抑郁症状可能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电厂工人工作满意感与职业应激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热电厂875名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应激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测试热电厂工人的工作满意感、职业应激因素、应激反应、个体特征、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结果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和饮酒组间工作满意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和工龄组间工作满意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满意感与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感、自尊感、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和应对策略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未知性、工作需求、负性情感、抑郁症状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P<0.01或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满意感评分高组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感、自尊感和缓解因素评分明显高于工作满意感评分中等或低水平者(P<0.01),而工作满意感评分高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未知性、工作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和抑郁症状评分低于工作满意感中等或低水平者(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回报者发生工作不满意感的风险约为高回报者的4倍(OR=3.773),低社会支持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外控者发生工作不满意感的风险是高社会支持和内控者的2倍多(OR值分别为2.419和2.219).每日紧张感、低控制策略、低支持策略、低决定水平和负性情感均是工作不满意的危险因素(OR=1.125~1.790),而自尊感和正性情感可使工作不满意感发生的风险降低.结论 增加工作中的决定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回报,减少角色冲突与模糊、工作需求、负性情感,可提高工人的工作满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社区卫生服务员工中职业紧张与倦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社区卫生服务员工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依据工作要求-自主模式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理论开发的简明职业紧张问卷和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的修订版,对上海市的1397名社区卫生服务员工进行调查。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职业紧张因子与职业倦怠的关联。结果有77.1%人被评定为职业紧张,有19.3%人呈现付出回报失衡,职业倦怠阳性率高达77.3%。职业倦怠均分为2.17±0.91,其3个维度情感耗竭均分为2.23±1.46,人格解体为1.04±1.15,个体成就感得分为3.78±1.36。高要求低自主是个体成就感降低的保护因子,以低D/C组为对照,中等与高组的OR值分别为0.54(95%CI=0.37~0.78)和0.42(95%CI=0.25~0.72)。社会支持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子,以低社会支持组为对照组,中、高社会支持组OR值分别为0.69(95%CI=0.47~1.00)和0.52(95%CI=0.35~0.77);付出回报失衡是职业倦怠的危险因子,以低付出回报失衡为对照,中等组的OR值为2.48(95%CI=1.33~4.62);高失衡组OR值为4.91(95%CI=1.78~13.6)。内在投入是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的危险因子。结论预防职业倦怠需要降低职业紧张程度,缓解付出回报失衡,同时增加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工作紧张对工作耗竭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上海城区7种职业2 458名20~63岁职业人群。工作紧张评估采用工作要求与控制(JDC)、工作付出—回报(ERI)问卷,同时调查个体特征与行为因素,工作耗竭选用李超平教授在国内修订的MBI-GS,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对肌肉骨格症状患病的影响。结果教师、社区医护工作、公交车驾驶员情感耗竭、人格解离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且工作耗竭的阳性率较高。工作耗竭与高工作紧张、低社会支持、高工作付出—回报不平衡、低工作回报存在联系。结论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人群工作耗竭阳性率较高,工作紧张可能是预测城市职业人群工作耗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电厂工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热电厂875名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测试电厂员工的自尊感、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个体特征、应付策略和社会支持。[结果]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年龄和工龄组间自尊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感与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及同事支持呈正相关(P〈0.01或P〈0.05),与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前景、躯体需求、负性情绪、抑郁症状、每日紧张感和工作心理控制源呈负相关(P〈0.01或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自尊感评分低、中、高水平组间提升机会、决定水平、工作稳定性、回报、心理卫生、正性情绪、工作满意感、上级支持、同事支持、控制策略和支持策略、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工作前景未知性、躯体需求、工作心理控制源、抑郁症状、负性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自尊感可减少心理健康不佳、抑郁症状和每日紧张感的发生(OR值=0.162~0.340)。[结论]自尊感与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的感知有关,增加自尊感可减少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心理韧性在工作压力与职业疲溃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急诊科护士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应用工作压力源量表、职业疲溃感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分别对工作压力源各维度、职业疲溃感各维度和心理韧性各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溃感、心理韧性总评分分别为(82.01±21.25)分、(47.32±15.68)分、(71.12±15.28)分;心理韧性各维度与工作压力源、职业疲溃感中的情感耗竭以及去人格化各维度之间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与职业疲溃感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急诊护士心理韧性有助于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心理韧性会随着个人成就感的增强,使护士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陕西省咸阳市护士职业倦怠和职业稳定性现状,探讨职业倦怠与职业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6—9月选择咸阳市8家二级以上医院共1 163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职业倦怠和职业稳定性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咸阳市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为66.72%,其中成就感降低最严重,评分为22.41±6.15;职业稳定性评分为15.60±3.41,其中辞去目前工作的可能性评分为5.54±1.59,获得外部工作的可能性评分为5.40±1.54,寻找其他工作的动机评分为4.65±1.21。男性、年龄≥35岁、本科和离异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较高,而女性、年龄25~29岁、硕士、离异和丧偶护士职业稳定性各维度评分较低。不同科室和岗位的护士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离职意愿Ⅰ和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工龄、职称护士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和离职意愿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职业倦怠和职业稳定性呈负相关(r=-0.209,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职业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结论咸阳市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职业倦怠与职业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寻找其他工作的可能性较大。对职业稳定性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甘军  王伟  廖爱苗  张本忠 《职业与健康》2023,(8):1035-1039+1045
目的 了解某部文职人员付出-回报失衡及职业倦怠现状,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应对文职人员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3—4月采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ffort 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对随机抽取的某部280名文职人员进行测评,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问卷为270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下某部文职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48.15%文职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付出、回报和超负荷维度得分为(18.70±4.46)、(34.90±5.19)和(18.15±4.23)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82.96%,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为(13.14±6.41)、(13.34±6.15)和(19.46±6.3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付出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呈正相关(r=0.073、0.328,均P<0.01);回报维度与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65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工作压力源量表(NJSQ-R)、简易应对方式量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HSS)。结果手术室护士NJSQ-R评分为(2.54±0.53)分,压力来源前3位的因素为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专业与工作、病人护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应对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MBI-HSS中情感淡漠、情绪衰竭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5);情感淡漠、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缺乏均以中度为主。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P0.05);而积极应对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突出,职业压力越大、消极应对方式会增加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山区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增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丽水市部分县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77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社会支持性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的调查,采用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个性化和专业低效能感等3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基层卫生人员职业倦怠或倦怠倾向发生率为58.45%,其中情感耗竭、情感疏远和专业低效能感的发生率分别为35.55%、20.64%和54.64%。女性的专业低效能感、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情感耗竭得分随学历增高而增高,而专业低效能感降低(P均0.05);专业低效能感得分随工作年限增长而增高(P0.05),情绪耗竭得分在工作年限为21~30年组最高。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专业低效能感与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山区基层卫生人员是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且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需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19.
孟勇  曹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88-349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43名精神科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工作压力源的5个方面均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P﹤0.01),且是影响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变量。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应对与工作倦怠3个维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及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方式作为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间的调节和中介变量得到了部分验证。[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比较严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中有显著的调节和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生的职业紧张、组织支持感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为改善医生身心健康,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随机抽取沈阳市10所综合性医院中工作12个月以上的1200名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77.6%。问卷包括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和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应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医生职业紧张、组织支持感对抑郁症状的影响,验证组织支持感在职业紧张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结果付出/回报比和超负荷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付出/回报比和超负荷对抑郁症状的解释变异量为20.3%,加入组织支持感后,解释变异量增加了5.7%。结论沈阳市医生职业紧张、组织支持感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组织支持感在职业紧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