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水平,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传染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四川省581名春节返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平均得分为(20.62±6.72)分,均分占满分的62.64%。其中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15.64±6.20)分,均分占满分的60.15%;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4.98±1.57)分,均分占满分的71.14%。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预防素养较低,各级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干预力度,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KAB)的现状,探讨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AIDS知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12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后进行AIDS问卷调查。结果共得有效问卷968份,对AIDS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为48.24%,干预后上升到64.88%;对AIDS的恐惧感由干预前的68.39%下降到干预后的42.25%(P<0.0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6.56%上升到干预后的83.33%。结论安徽省寿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对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经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传染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四川省581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能正确区分传染病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仅占12.56%,能正确回答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的有155人,占26.68%;仅有17.56%的调查对象完全知道乙肝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高,占73.49%。影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认知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年龄(P0.05)、文化程度(P0.01)。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政策的认知水平均较低,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其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流出地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社区干预试验方法,对干预地区实施参与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后,对干预地区(干预组)和对照地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006人和1010人。[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29.38%提高到55.72%,正确态度总持有率由43.38%提高到57.4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01)。[结论]参与式农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梅亭社区居民在健康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方法 2011年12月对梅亭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92名,并与往年基线调查(干预前)结果相比较。结果梅亭社区居民在干预后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0%,较干预前的65.4%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男性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7%,比女性81.4%略高;女性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为81.0%,比男性79.2%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均比非户籍人群高。结论实施健康干预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慈溪市民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知识需求及获得途径,为制定民营企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家民营企业各200名外来务工人员,按车间分层,每个车间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6.45%;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69.59%;防病健康行为形成率69.04%;传染病防治知识需求率为65.84%;接受卫生防病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和报刊书籍.结论 民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薄弱,企业要创造、支持健康教育环境,加强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金华市某高中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现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金华市区某高中,再按年级分层抽取该高中7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卫生与诊治行为。结果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2份,回收有效率为97.43%。干预前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22%,干预后提高至63.87%(P0.01)。干预前知晓率较低的有"肺结核国家减免政策""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和"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26.98%、33.43%和34.75%,干预后分别提高至52.93%、58.13%和62.61%(均P0.01)。干预前学生卫生与诊治行为正确率为50.05%,干预后提高至73.22%(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卫生及诊治行为正确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信行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于2017年09月--2018年09月,随机选择100名居民作为观察对象,并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健康教育干预后通过问卷调查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居民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传染病诊治行为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干预前(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对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正确诊治行为率,加强居民预防重点传染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006人,逐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一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5.3%、22.0%、8.8%,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受到文化程度以及是否在务工地接受宣传教育的影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接受率、正确自我保护态度持有率分别为18.2%和63.9%。结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较低,应针对有关影响因素制定相关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乡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干预方式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城市小学生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5.5%、52.5%、38.8%,农村小学生分别为59.4%%、39.9%和39.4%;农村小学生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咳嗽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1.5%、77.8%、68.5%,城市小学生分别为72.5%、57.2%、54.0%;72.8%城市小学生和65.2%农村小学生希望通过医生获取知识,48.0%城市小学生和47.2%农村小学生希望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结论城乡小学生在重点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较低,农村小学生对于重点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方面好于城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蒙古牧区居民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4个苏木8个嘎查村为干预组,通辽市库伦旗的4个苏木8个嘎查村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从45.0%提高至69.8%(P〈0.01);健康行为方面,干预组的传染病相关健康行为中,"便后洗手"的形成率最高(94.0%),"帮助牛羊分娩时戴橡胶手套"的形成率最低(17.7%);干预组对药品说明书各项内容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均比干预前高(P〈0.01);现场行为操作方面,干预后干预组测量体温、咳嗽吐痰和洗手3种行为的操作总分分别为(7.58±2.75)、(3.80±1.29)和(6.56±1.7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内蒙古牧区实施预防重点传染病的干预适宜技术,有效提高牧民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对控制传染病与提升自身保健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四川省自贡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相关知识、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自贡市自流井区的舒平镇1560岁的3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6.8%,其中个人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0.6%;相关行为形成率为60.6%,其中个人卫生的相关行为形成率为78.0%;在获取相关知识途径上前3位的是:电视广播(83.3%),咨询医生(36.3%),报纸或书籍(28.7%).结论 自贡市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均高于2001年全省农村居民平均在接受健康知识的途径上,农村居民更喜欢电视广播这类生动形象的传播方式.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阳市不同类型外来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熟悉情况、态度和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调查问卷由贵州省艾滋病防治办公室提供,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贵阳市的商贸城、家政服务公司、饭店及建筑工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314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匿名自填式基线期和末期问卷调查,在基线期调查结束后进行行为干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8道问题的答对率均高于干预前;商贸城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7.3%上升到干预后的99%;家政、饭店、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20.9%上升到干预后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干预前后,家政、饭店、工地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低于商贸城,其中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影响不大(婚姻﹥年龄﹥性别),而文化程度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受调查者所获知识较为片面,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行为干预的力度是当务之急。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综合干预,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艾知识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5.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寻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濉溪县某乡镇外出务工人员408人进行艾滋病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宣传画、报刊杂志等途径。干预前外出务工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66.3%,干预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15,P<0.001)。除艾滋病人或感染者怀孕能传染给婴儿回答正确率外,其他问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是否愿意与AIDS/HIV共用劳动工具和你孩子的同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转校外,其他对AIDS/HIV的态度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干预后拒绝婚前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干预前(χ2=8.60,P=0.0351)。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宾县平坊镇农村部分家庭主妇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实施健康教育后,农村家庭主妇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总结、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为普及农村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黑龙江省宾县科研村和民庆村200名家庭主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采用同一问卷,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家庭主妇卫生知识、卫生行为及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变。结果卫生知识知晓率平均由教育前的35.6%提高到55.1%;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由教育前的58.8%提高到73.6%;家庭环境卫生状况好转率平均由教育前的24.7%提高到61.8%,三者的改变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明显好于教育前。结论通过一定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于帮助农村家庭主妇掌握基本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青年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影响效果进行评价,为探索并完善青年流动人口健康干预策略,摸索适合输出地流动人口的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抽取劳务输出培训地的354名15~24岁外出务工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年流动人口在健康教育实施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30.2%;健康意识与行为有了明显提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生率从干预前的17.8%下降到干预后的11.3%;卫生服务利用率从干预前的42.0%上升到干预后的66.5%,提高了24.5%,实施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培训学校为中心,以多种亲青服务为手段,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对于青年流动人口是适宜的,在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参与式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参与式农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在干预及对照社区,于干预前后对农村常住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知识、态度问卷调查,干预前分别调查2 142人和1 006人,干预后分别调查2 225人和1 010人.同时,进行社会支持环境和目标人群相关行为调查.结果 干预后,综合干预县的社会支持环境明显改善,目标人群自愿咨询检测(VCT)人数和电话热线咨询人数分别由35人次/年和88人次/年提高到128人次/年和132人次/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29.45%提高到54.18%,正确态度持有率由42.48%提高到57.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农村参与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是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基线调查基础上,对干预对象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3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方面的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53.1%提高到干预后的78.2%;在对待艾滋病患者态度方面,采取"避免接触"、"同情,但避而远之"两种态度者,比教育前分别下降了7.4和6.6个百分点;在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方面,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6.8%提高到干预后的59.5%。结论通过AID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治AIDS的相关知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健康促进的手段和方法对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大同市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流行与预防控制的特点,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等方法,对城市流动人口约3,000人进行了需求评估调查和干预后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中有79%的调查者能正确区分选题中列出的传染病,高于干预前的20%及对照组的12.5%;干预组对艾滋病、肺结核和乙肝传染病的各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的知晓率(P<0.01);干预后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行为改变明显,干预组在干预后的传染病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90%,与干预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干预后的药品说明书阅读理解正确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的正确率高出30%。结论针对城市流动人口采取的重点传染病预防行为干预方法科学、有效,且针对性较强,是解决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问题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