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不典型的螺旋CT征象。方法对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32例FNH患者37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个病灶中,有 14个病灶直径≤3 cm,23个病灶直径>3 cm;7个病灶周边存在假包膜;22个病灶存在中央瘢痕, 其中有20个病灶直径>3 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其中31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结论多发病灶、存在假包膜、无中央瘢痕、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是FNH不典型的CT征象。征象的多样性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直径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典型与不典型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eng L  Wu PH  Shen JX  Mo YX  Xie CM  Ruan CM  Li L 《癌症》2006,25(7):861-865
背景与目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肿瘤样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病典型与不典型的螺旋CT征象.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32例FNH患者的37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包括病灶数目、大小、边缘情况、密度、强化形式、中央瘢痕、假包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个病灶中,有14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3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0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有7个病灶周边存在假包膜,这7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2个病灶存在中央瘢痕,其中有20个病灶最大径〉3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其中31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17个病灶周边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影。结论:FNH典型的cT征象是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存在中央瘢痕并延迟强化:FNH不典型的CT征象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无中央瘢痕、存在假包膜。征象的多样性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最大径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 hyperplasia,FNH)确诊和误诊病例的MRI征象及其病理特征,提高对FN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FNH患者(62个病灶)的MRI影像资料,总结FNH的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12例MRI误诊为FNH(或诊断不够准确)的病例,总结FNH与其他病变MRI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FNH多分布在肝脏包膜下或部分突m于肝脏轮廓外(57/62),〉3cm的可以有分叶或浅分叶状(48/50),多数无包膜(57/62),少数可有假包膜样强化(5/62);FNH因病灶大小不同,瘢痕显示率及其强化特征有所差异:瘢痕显示率在〉3cm的病灶中比较高(43/50),中央瘢痕强化在3~7cm的病灶中相对较高(15/39),瘢痕收缩征在〉7cm的病灶中相对较高(8/11);大部分需要鉴别的病例,仔细阅片可以发现误诊或诊断不够准确的原因。结论充分认识瘢痕显示及其强化特征因病灶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以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注意影像细节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对不典型FNH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以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1例2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其中2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21个FNH,平扫16个为低密度,5个为等密度,其中12个病灶中央有点状、条状、放射状低密度影。动脉期21个FNH除中央疤痕外,均明显均匀强化,9例见明显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高于或略高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3例见包膜强化。血管造影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FNH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对FNH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Xie CM  Zheng L  Mo YX  Li L  Ruan CM  Lu YC  Wu PH 《癌症》2007,26(1):68-72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快进快出"的特点与其它病变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为进一步提高螺旋CT对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探讨与肝癌螺旋CT双期扫描特点类似的病变,分析出现假阳性病灶的原因,并阐明它们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肝内病灶,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病例52例(男性49例,女性3例),CT扫描共发现56个病灶.分析、总结肝癌病灶动脉期与门脉期增强特点,螺旋CT所见假阳性(false positive)病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52例的56个病灶中,癌灶51个,其中49个为肝细胞癌病灶,另有2例为肝细胞与胆管细胞的混合癌;假阳性灶5个.全部肝癌病灶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不均匀低密度;巨块型肝癌癌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小肝癌与结节性肝癌病灶内坏死较少见.病灶大部分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另外5个为CT扫描的假阳性病灶(8.9%),假阳性病灶病理诊断包括肝硬化结节增生、再生结节,肝硬化合并胆管增生、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壁的炎性反应、纤维增生.假阳性病灶的螺旋CT征象与肝癌灶类似.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癌典型病灶可以明确诊断.假阳性病灶与典型的肝癌病灶双期螺旋扫描的CT征象差别不大,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行随诊观察或病理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5例胃间质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均单发,呈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其内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腔内型4例,腔外型14例,哑铃型7例。良性19例,直径均〈5 cm,密度均匀,强化较均匀;恶性6例,直径均〉5 cm,密度多不均匀,见囊变、坏死,且强化不均匀。静脉期病变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瘤内见点状钙化灶1例。结论多排螺旋CT可同时观察肿瘤本身、周围脏器及有无转移等重要征象,对鉴别良、恶性肿瘤,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了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于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小肝癌中 ,直径 <1cm者 2例 ,1 0~ 3 0cm者 16例 ,CT平扫时 15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 ,3例为等密度 ,增强后动脉期 15例病灶有强化表现 ,均匀或不均匀 ,3例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 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延迟期 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长径≤3cm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CT特征,比较两者的影像学异同点,以提高两者鉴别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CRCC和18例乏脂肪AML,对其CT形态学特征、CT平扫及增强C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灶在长径、形态、早期排泄期CT值及早期排泄期强化幅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囊变坏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CT值、皮髓质交界期强化幅度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RCC与乏脂肪AML病灶的囊变坏死、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CT值及强化幅度有差异,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 5 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2 5s开始肝动脉期扫描 ,70s开始门脉期扫描。观察全部病灶在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结果 肝动脉期扫描共发现病灶 72个 ,其中 2 8个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 ,40个为不均匀强化 (其中 4个还可见到供血动脉 ) ,另有 4个无明显强化。门脉期扫描中发现 6 2个病灶 ,均为低密度 ,其中 8例可见到门脉癌栓形成 ,另有 7个病灶可见到假包膜形成。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肝细胞性肝癌的特征 ,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动态增强与DSA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经兴  李勇  洪国斌  骆江红  陈耀庭  许林锋  梁碧玲 《癌症》2008,27(11):1186-1189
背景与目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影像学诊断仍有因难.本研究拟探讨FNH的MRI动态增强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以提高FNH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MRI和DSA影像资料.MRI检查26例,其中,平扫后普通增强扫描11例,动态增强扫描15例;DSA检查10例.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15例18个病灶动脉期呈显著强化,强化持续至延迟期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1个病灶显示中央瘢痕.中央瘢痕在门脉期开始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8个病灶均为动脉期迅速升高,门脉期至延长期缓慢下降,呈速升-缓降型.DSA检查10例1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血供丰富.8个病灶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更能敏感显示FNH中央瘢痕组织信号.FNH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征表现为速升-缓降型.FNH的DSA特征为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MRI动态增强和DSA检查可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接受到更规范更多线的治疗.更多线的化疗及靶向治疗,使一部分恶性肿瘤肝转移患者的肝脏发生类似肝硬化的形态学及临床改变,称之为假性肝硬化.由于假性肝硬化罕见,对于它的认识多来自于个案报道.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假性肝硬化的个案报道及相关研究,对其发生机制、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腺瘤癌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OC曲线,计算胆囊腺瘤癌变的肿瘤大小临界值。应用χ2独立性检验,计算胆囊腺瘤癌变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临床表现与肿瘤位置的相关性。结果:肿瘤良恶性临界值为2.27 cm。胆囊腺瘤癌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结石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形态、超声下是否有血流(P<0.05)等临床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临床症状与肿瘤是否位于胆囊颈部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胆囊腺瘤在超声扫描下表现为单发、无蒂、有血流、直径大于2.27 cm,应高度怀疑已有恶变。肿瘤位于胆囊颈部可引起右上腹胀痛、疼痛向右背部放射、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Otoacoustic emissions have been advocated in the 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However, otoacoustic emissions cannot differentiate different types of hearing los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find factor that can differentiat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from other common causes of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Children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divided in four groups consisting of 25 ears each after pure tone and impedance audiometry: (1)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group, (2) Normal ear group, (3) Sensory-neural hearing loss group, (4)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group. Otoacoustic emissions were recorded and result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normal hearing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other groups but total band reproducibility of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did not show an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cases groups. In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group 1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group 3 and group 1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all other groups at 4 kHz. The study did not find any factor that differentiates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from other diseases. Although,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can indicat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but impedance audiometry should be the main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黏膜层单层吻合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单层吻合法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8月手术治疗食管癌235例,贲门癌195例,采用食管-胃及空肠黏膜延长、黏膜单层缝合法.结果术后10 d X线吞钡照片示钡剂通过顺畅,吻合口直径1.5~2 cm.术后随访1年,吞咽顺利,未见吻合口狭窄.结论该术式吻合口径宽,对预防吻合口瘘、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是食管及胃肠吻合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