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不典型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不典型的螺旋CT征象。方法对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32例FNH患者37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个病灶中,有14个病灶直径≤3cm,23个病灶直径〉3cm;7个病灶周边存在假包膜;22个病灶存在中央瘢痕。其中有20个病灶直径〉3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其中31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结论多发病灶、存在假包膜、无中央瘢痕、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是FNH不典型的CT征象。征象的多样性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直径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典型与不典型螺旋CT征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eng L  Wu PH  Shen JX  Mo YX  Xie CM  Ruan CM  Li L 《癌症》2006,25(7):861-865
背景与目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肿瘤样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病典型与不典型的螺旋CT征象.从而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32例FNH患者的37个病灶的螺旋CT征象,包括病灶数目、大小、边缘情况、密度、强化形式、中央瘢痕、假包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7个病灶中,有14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3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0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有7个病灶周边存在假包膜,这7个病灶最大径〉3cm;有22个病灶存在中央瘢痕,其中有20个病灶最大径〉3cm。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均呈高密度.其中31个病灶肿瘤实质均匀强化,17个病灶周边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影。结论:FNH典型的cT征象是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存在中央瘢痕并延迟强化:FNH不典型的CT征象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无中央瘢痕、存在假包膜。征象的多样性与病灶的病理类型和病灶的最大径相关。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以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1例2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其中2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21个FNH,平扫16个为低密度,5个为等密度,其中12个病灶中央有点状、条状、放射状低密度影。动脉期21个FNH除中央疤痕外,均明显均匀强化,9例见明显增粗的供血动脉;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高于或略高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3例见包膜强化。血管造影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FNH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对FNH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 hyperplasia,FNH)确诊和误诊病例的MRI征象及其病理特征,提高对FN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FNH患者(62个病灶)的MRI影像资料,总结FNH的MRI表现特点;回顾性分析12例MRI误诊为FNH(或诊断不够准确)的病例,总结FNH与其他病变MRI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FNH多分布在肝脏包膜下或部分突m于肝脏轮廓外(57/62),〉3cm的可以有分叶或浅分叶状(48/50),多数无包膜(57/62),少数可有假包膜样强化(5/62);FNH因病灶大小不同,瘢痕显示率及其强化特征有所差异:瘢痕显示率在〉3cm的病灶中比较高(43/50),中央瘢痕强化在3~7cm的病灶中相对较高(15/39),瘢痕收缩征在〉7cm的病灶中相对较高(8/11);大部分需要鉴别的病例,仔细阅片可以发现误诊或诊断不够准确的原因。结论充分认识瘢痕显示及其强化特征因病灶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以提高FNH诊断的准确性;注意影像细节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对不典型FNH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Xie CM  Zheng L  Mo YX  Li L  Ruan CM  Lu YC  Wu PH 《癌症》2007,26(1):68-72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快进快出"的特点与其它病变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为进一步提高螺旋CT对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探讨与肝癌螺旋CT双期扫描特点类似的病变,分析出现假阳性病灶的原因,并阐明它们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肝内病灶,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病例52例(男性49例,女性3例),CT扫描共发现56个病灶.分析、总结肝癌病灶动脉期与门脉期增强特点,螺旋CT所见假阳性(false positive)病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52例的56个病灶中,癌灶51个,其中49个为肝细胞癌病灶,另有2例为肝细胞与胆管细胞的混合癌;假阳性灶5个.全部肝癌病灶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不均匀低密度;巨块型肝癌癌灶内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小肝癌与结节性肝癌病灶内坏死较少见.病灶大部分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另外5个为CT扫描的假阳性病灶(8.9%),假阳性病灶病理诊断包括肝硬化结节增生、再生结节,肝硬化合并胆管增生、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壁的炎性反应、纤维增生.假阳性病灶的螺旋CT征象与肝癌灶类似.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肝癌典型病灶可以明确诊断.假阳性病灶与典型的肝癌病灶双期螺旋扫描的CT征象差别不大,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行随诊观察或病理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了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于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影像表现。结果 18例小肝癌中 ,直径 <1cm者 2例 ,1 0~ 3 0cm者 16例 ,CT平扫时 15例表现为均匀低密度 ,3例为等密度 ,增强后动脉期 15例病灶有强化表现 ,均匀或不均匀 ,3例病灶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 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延迟期 14例表现为低密度病灶。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长径≤3cm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CT特征,比较两者的影像学异同点,以提高两者鉴别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CCRCC和18例乏脂肪AML,对其CT形态学特征、CT平扫及增强C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灶在长径、形态、早期排泄期CT值及早期排泄期强化幅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囊变坏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在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CT值、皮髓质交界期强化幅度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RCC与乏脂肪AML病灶的囊变坏死、平扫密度、强化均匀性、假包膜征象、增强后皮髓质交界期CT值及强化幅度有差异,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动态增强与DSA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经兴  李勇  洪国斌  骆江红  陈耀庭  许林锋  梁碧玲 《癌症》2008,27(11):1186-1189
背景与目的: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脏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其影像学诊断仍有因难.本研究拟探讨FNH的MRI动态增强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以提高FNH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MRI和DSA影像资料.MRI检查26例,其中,平扫后普通增强扫描11例,动态增强扫描15例;DSA检查10例.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15例18个病灶动脉期呈显著强化,强化持续至延迟期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11个病灶显示中央瘢痕.中央瘢痕在门脉期开始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18个病灶均为动脉期迅速升高,门脉期至延长期缓慢下降,呈速升-缓降型.DSA检查10例1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血供丰富.8个病灶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更能敏感显示FNH中央瘢痕组织信号.FNH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特征表现为速升-缓降型.FNH的DSA特征为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发散.MRI动态增强和DSA检查可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螺旋CT三期扫描的不典型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an W  Liu P  Gao W  Liu Y  Zhao Y  Zou L  Jiang G  Yuan Z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85-58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不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方法:75例HCC患者平扫后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分别于25-30s和65-70s行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3-5min行延迟期扫描,分析病灶的增强特点。结果:75例共发现92个病灶。60个病灶有典型增强表现,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静脉期迅速变成低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32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其中14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有10个呈低密度,4个仍呈等密度;8个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呈高密度,延迟期有3个呈等密度,5个呈低密度;6个病灶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4个病灶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结论:HCC在螺旋CT三期扫描中有多种不典型表现,病变的血供情况、扫描技术和肝脏生理、病理状态等是产生不典型表现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 5 4例肝细胞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全部病例行全肝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 2 5s开始肝动脉期扫描 ,70s开始门脉期扫描。观察全部病灶在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结果 肝动脉期扫描共发现病灶 72个 ,其中 2 8个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 ,40个为不均匀强化 (其中 4个还可见到供血动脉 ) ,另有 4个无明显强化。门脉期扫描中发现 6 2个病灶 ,均为低密度 ,其中 8例可见到门脉癌栓形成 ,另有 7个病灶可见到假包膜形成。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充分反映肝细胞性肝癌的特征 ,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肝脏异常灌注(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增强扫描特点,提高CT增强扫描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诊断为HPD和病理诊断为血管瘤但是CT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病变的CT增强图像,观察两种痛变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强化方式等.结果 40个HPD病灶和27个非典型血管瘤病灶位置无明显差异(P=0.761).HPD病灶形状、大小与非典型血管瘤具有一定差异,HPD形状、大小不一,而非典型血管瘤以类圆形为主,小于3 cm常见.HPD平扫和门脉期CT值低于非典型血管瘤,但是动脉期CT值稍高于非典型血管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HPD邻近部位肝实质动脉期CT值高于非典型血管瘤邻近正常肝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D强化方式为动脉期单期强化为主,少数病灶为门脉期单期强化;但是非典型血管瘤以双期强化为主,部分病灶为单期强化,且二者强化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可通过增强CT进行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小肝细胞癌与小肝血管瘤螺旋CT三期扫描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an WQ  Zou LQ  Zhao Y  Liu YJ  Xiang XJ  Gao WQ  Liu PC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91-694
目的分析小肝细胞癌(SHCC)和小肝血管瘤(SHCH)在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特点,探讨二者的鉴别要点。方法38例SHCC共41个病灶,35例SHCH共45个病灶,记录病灶的增强特点,测定动脉期均匀强化病灶的CT值,并进行比较。结果41个SHCC病灶中,有20个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6个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3个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高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5个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个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和延迟期呈低密度;4个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低密度。45个SHCH病灶中,有27个动脉期见边缘结节状高密度,门静脉期高密度结节扩大,向病灶中央填充,延迟期呈等密度或均匀高密度;9个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呈均匀高密度,延迟期呈等或高密度;3个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6个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部分充填仍呈低密度。动脉期均匀强化的SHCC和SHCH的CT增强值分别为(40.4±15.5)HU和(102.8±18.9)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中大多数SHCC和SHCH有典型表现,其诊断准确性高,但少数病变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应结合MR I、超声、核素扫描及临床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8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Huang J  Li BK  Yuan YF  Cui BK  Li JQ  Zhang YQ  Li GH 《癌症》2005,24(10):1241-1245
背景与目的: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临床上较少见,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争论较大。本研究拟探讨FNH的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7月~2004年7月收治的38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对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所有患者随访至2004年7月。结果:38例FNH患者中,30例(78.9%)为40岁以下青壮年;26例(68.4%)无临床症状;32例(84.2%)肝功能正常,所有患者AFP均为阴性。B型超声诊断正确率5.3%(2/38),彩色超声诊断正确率45.5%(5/11),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100%(2/2),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诊断正确率36.8%(14/38)。34例(89.5%)行手术切除病灶,1例行穿刺活检加经皮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sation,TAE),2例行穿刺活检加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PEI),1例仅行穿刺活检术。患者行切除术后均恢复良好,且无并发症。有2例FNH患者分别于切除术后69个月和32个月复查发现切除处新生病灶,经再次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行TAE及PEI术后病灶均无明显改变。随访37例患者均生存,另1例患者行PEI术后1年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FNH患者发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多种影像学联合检查对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明确诊断的无症状FNH患者可密切随访暂不手术。未能确诊、有症状、病灶增大明显或伴有肝炎肝硬化者应考虑手术切除。FNH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和比较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肝细胞肝癌(HCC)的增强CT纹理特征,探讨纹理参数在鉴别FNH与HCC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FNH及28例HCC患者的资料.50例患者均行CT三期增强扫描,分别对病变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的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应用灰度直方图及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方法测定灰度平均值(mean)、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自相关(correlation)、能量(energy)、SD及熵值(entropy)7个纹理参数,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FNH及HCC动脉期偏度、平均值、SD、能量及自相关间,门脉期偏度、平均值、峰度及自相关间,延迟期平均值及自相关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增强CT三期纹理参数均以灰度平均值诊断效能最佳,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849、0.888、0.886.动脉期与延迟期的平均值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门脉期与动脉期、延迟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以动脉期图像灰度平均值79.84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75.0%;以门脉期平均值101.90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2.1%;以延迟期81.78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2.1%.结论 CT纹理参数对鉴别HCC与FNH有一定帮助,其中以灰度平均值参数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n C  Geng L  Chen H  Wang Y  Wu MC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9):567-569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48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结果 大多数FNH患者无明显症状,血清学检查正常。25例患者的CT和MRI检查均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29例FNH病灶切面具有典型的星状疤痕。全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1%,无手术死亡。随访4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FNH发病与服用避孕药关系不大;CT和MRI对FN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FNH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对诊断明确而瘤体较小、无明显症状的FNH患者,可密切随访及定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