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枕颈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Cetwifix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47例上颈椎不稳患者行枕颈部自体植骨融合Cervifix内固定术,其中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14例,枕寰枢椎复合性畸形13例,寰枢椎肿瘤10例(其中原发性寰枢椎肿瘤6例,转移性寰枢椎肿瘤4例),寰枢椎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寰椎前脱位8例,寰枢椎结核2例。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问3~38个月,平均9个月。46例植骨愈合,1例植骨块部分吸收骨不连。31例颈髓神经压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发生Cetwifix内固定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Cervifix内固定可提供坚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适用于枕颈不稳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 1992—2 0 0 0年收治 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患者 ,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6个月。 2 2例颅骨牵引复位或基本复位的 ,用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 ,C1~ 2 髂骨植骨。 9例牵引未复位和 5例枕颈区畸形的 ,用 Ransford环固定 ,枕颈区减压 (C0 ~ C2 )和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例术后 4天死亡 ,35例随访 3个月~ 4年。寰枢椎固定 2 2例中 2 1例获骨性融合 ,2例复位不满意 ,其中 1例植骨不愈合。Ransford法 13例有 12例骨性融合 ,1例植骨块断裂未愈合 ,但内固定无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颅骨牵引复位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疗满意。 Ransford环固定对枕颈区减压和枕颈融合能提供可靠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枕颈钢板固定融合治疗齿突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与迟发性脊髓损伤关系及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对7例齿突骨折伴迟发性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施行槽式钢板内固定及取髂骨植骨融合术。随访6个月-48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7例枕颈植骨全部融合,功能评价:优6例,良1例。结论 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造成寰枢椎不稳,最终导致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应积极选择牵引复位,后方减压,坚强内固定及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陈旧性寰枢不稳的原因和枕颈融合术的疗效。方法 自1985—1988年共施行枕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寰枢不稳10例,其中行寰椎后弓全部切除8例,一侧寰椎后弓切除2例。结果 术后随访13~42个月,参照贾连顺等疗效评定标准,优4例,良3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达70%。结论 ①陈旧性寰枢不稳主要原因是齿突骨折不愈合和寰枢椎旋转脱位与固定;②枕颈融合术是治疗陈旧性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固定作用。方法 9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接脱位,5例枕颈区畸形行后路枕颈减压,髂骨植骨,用自制Ransford环颅骨下和椎板下钢丝固定,术后X线片观察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3例随访6个月-4年,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2例枕颈区骨性融合。结论 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能提供较强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枕颈钢板固定融合治疗齿突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与迟发性脊髓损伤关系及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对 7例齿突骨折伴迟发性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施行槽式钢板内固定及取髂骨植骨融合术。随访 6个月~ 48个月 ,平均 2 8个月。结果  7例枕颈植骨全部融合 ,功能评价 :优 6例 ,良 1例。结论 认为陈旧性齿突骨折 ,造成寰枢椎不稳 ,最终导致寰枢椎脱位及脊髓压迫 ,应积极选择牵引复位 ,后方减压 ,坚强内固定及枕颈融合术。  相似文献   

7.
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在枕颈融合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3年7月,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枕颈融合治疗难以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并脊髓压迫11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并寰椎前脱位7例,齿突发育不良并寰椎后脱位4例。结果寰枢椎脱位获得不同程度的复位,脊髓压迫解除,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枕颈部3~5个月骨性融合。结论对于难以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枕颈融合术,不但固定较牢固可靠、简便,有利于植骨融合,而且还有一定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枕颈腹侧病变行枕颈前、后方减压一期内固定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和完善枕颈腹侧病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2年6月采用经枕颈后外侧入路,枕颈前、后方减压的同时应用AO重建钢板行枕颈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枕寰区畸形伴寰枢脱位14例及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脱位6例。结果:无手术后死亡和感染发生.19例术后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术后肢体运动障碍加重,术后2周开始恢复。平均随访6个月,内固定无松动,均获枕颈植骨融合。结论:枕颈腹侧病变经前、后方减压的同时应用重建钢板作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枕颈部可获即刻稳定,有利于患者早期起床活动,并可促进枕颈部植骨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枕颈交叉固定棒固定技术并介绍其临床应用。方法对自2011-01—2012-12诊治的上颈椎疾患筛选出11例,包括可复性寰枢椎脱位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2例,颅底凹陷症3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症患者先行经口前路松解,然后行后路枕颈交叉棒固定植骨融合,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直接行后路枕颈交叉棒固定植骨融合。结果 11例均成功采用枕颈后路交叉棒固定,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及难以控制的寰枢静脉丛出血。术后枕颈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CT复查显示无复发脱位,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枕颈交叉固定棒技术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便、疗效满意的特点,但应用时间和例数有限,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也有待于进一步评价比较。  相似文献   

10.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及颗粒状植骨枕颈融合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建钛板螺钉及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1月,选择枕颈区不稳定患者19例,年龄31~67岁;病程3个月~2年。其中枕寰枢椎复合畸形8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寰椎前脱位2例,枢椎齿状突肿瘤1例。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9.8分。使用重建钛板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枕颈部,同时枕骨与枢椎后弓间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结果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19例均获随访6个月~2年8个月,平均16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脱。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达14.4分。结论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置入方便,自体颗粒状松质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在枕颈融合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Cervical Spondylolisthe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case is reported of cervical spondylolisthesis in a 12-year-old girl. The cervical spondylolisthesis has not progressed in the 2 years of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3.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颈椎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02-2007年共收治3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者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按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术前评分平均10分.术后评分为13分,优良率为81.2%。结论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疗效可靠。减压彻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Bryan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 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缓解颈椎病神经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保持颈椎稳定和节段活动。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我科12例14个颈椎间盘置换术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8个月,平均5.2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7例。男7例,女5例。年龄35~62岁,平均50.3岁。单节段置换10例,双节段置换2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单节段置换为(130±50)m in,双节段置换为(165±53)m in(从切开皮肤到缝合皮肤计算)。术中及术后没有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JOA评分从平均8.6增加到15.8。没有假体下沉和明显偏移。置换节段稳定并部分恢复了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前屈和后伸活动范围是4.68(°3.6~°6.1°);左右侧屈的活动范围是3.51(°2.5~°4.6°)、3.42(°2.6~°4.3°)。CT和M R I随访表明,14个椎间盘中,有2个节段的假体偏移小于1.5 mm,1个节段的假体偏移在1.5~3.0 mm之间。颈椎的生理弧度没有明显丢失。置换节段假体周围未见骨化。结论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最大的不同是患者功能恢复快,没有颈椎活动受限的缺陷。但至少需要5 a的长期随访才能评价假体的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65 例颈椎损伤患者,依据Allen分类方法对其颈椎损伤类型进行分类,依据ASIA国际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对其脊髓损伤情况进行分级,应用统计学软件包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颈椎损伤与颈脊髓损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颈椎损伤的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根据颈椎损伤的程度可以对颈脊髓损伤的程度作出判定.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Cervical spine trauma is a common problem with a wide range of severity from minor ligamentous injury to frank osteo-ligamentous instability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he emergent evaluation of patients at risk relies on standardized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protocols to identify injuries; elucidate associated pathology; classify injuries; and predict instability, treatment and outcomes. The unique anatomy of each reg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demands a review of each segment individual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both upper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as well as subaxial spine traum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 review of the broad topic of cervical spine trauma with reference to the classic literature, as well as to summarize all recently available literature on each topic.

Identification of References for Inclusion:

A Pubmed and Ovid search was performed for each topic in the review to identify recently published articles relevant to the review. In addition prior reviews and classic references were evaluated individually for inclusion of classic papers, classifications and previously unidentified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20.
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的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8个月疗效。结果共治疗观察21例患者,采用JOA评分,术前评分(8.50±1.25)分,随访终末评分(13.70±1.3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评分(6.85±1.18)分,随访终末评分(2.15±1.30)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前Cobb角为10.3°(-5°~16°),随访终末Cobb角为15.5°(0°~20.5°);术后均无感染、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椎动脉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翻修手术者。结论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减压直接、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