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针对外眦部进行深入、系统地解剖学研究,以利于学者们更好地理解、评估或改进美容性外眦成形的术式。方法对8具(共16侧)头部标本进行逐层精细解剖,同时结合组织学方法对外眦部相关解剖结构及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加以研究。结果灰线与眼轮匝肌的关系密切,灰线在颞侧止于外眦角,而外眦腱浅部起于外眦角;睑板最外侧缘与外眦角位置大致对应;外眦角距眶外侧壁前缘5.5~8.1 mm,其位置的稳定与眼轮匝肌(睫部、睑板前部)、外眦腱浅部、提肌腱膜、外眦腱深部及周围结缔组织密切相关;Eisler′s脂肪垫位于外眦腱浅部与深部之间,其上方与泪腺毗邻;颞侧结膜穹窿位于外眦腱深部的后方,紧贴眼球,深度4.2~7.1 mm,其位置的稳定与外直肌Check韧带关系密切。结论美容性外眦成形术会对外眦部的相关正常组织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对其并发症与疗效的评估与权衡,取决于手术对正常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破坏的程度;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应严格选择,手术应有限实施。  相似文献   

2.
外眦成形术用于再造、美容外科,以保证下睑、外眦的正常位置。其术式有多种,均有改善睑功能及外形之功效。仔细分析病人的局部解剖是决定术式的主要因素,包括骨性眶、眼球突出程度、眼裂对称性、下睑板韧带的完整性。从解剖上看,外眦韧带更确切地说应叫外侧支持带(图1)。外支持带是将上、下睑板连接到位于眶外嵴内侧、眶隔深面的Whitnall氏结节上的纤维结构。其上方与提上睑肌的外角融合,Lockwood氏悬韧带从下方汇入其中后弯向后方,止于Whitnall氏结节,前面则是眶隔前、睑板前轮匝肌外侧的融合部,后方是外直肌的节…  相似文献   

3.
衰老所致泪槽畸形和睑颊沟畸形发生机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衰老所致泪槽畸形及脸颊沟畸形解剖学方面的形成机制.方法 对6具60岁以上泪槽畸形及睑颊沟畸形较明显的尸体标本(男性3具,女性3具,平均年龄67.2岁)的下睑及眶周区域做逐层解剖(12侧),观察眶部各层组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泪槽畸形及睑颊沟畸形处于眼睑较薄皮肤与颧颊部较厚皮肤的交界处,皮肤与眼轮匝肌附着较紧密;颧部脂肪上缘覆盖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并与泪槽及睑颊沟的位置相对应,颧部脂肪七缘不随颧脂肪垫下移;内侧眼轮匝肌眶部与提上唇鼻翼肌之间隙与泪槽位置不对应;眼轮匝肌限制韧带起于眶下缘并止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外宽内窄,在内侧1/3延续为内眦部深层眼轮匝肌,直接贴附于眶下缘骨面;眼轮匝肌下脂肪位于眶部外下方,薄且松弛;眶隔附着于眶下缘.眶脂肪向前下方膨出.结论 泪槽畸形和睑颊沟畸形形成是衰老所致各层组织松弛、萎缩和下移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眶隔及眼轮匝肌限制韧带限制组织下移的作用町能是眶下缘凹陷更加凸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眼部整形中,我们经常遇到由于外伤引起的内眦韧带断裂的病人来院要求整形。过去,我们在作这类手术时,都是把断裂的内眦韧带缝合在原来的断端上。但术后总是感到内眦韧带复位不够,外形不理想。虽然平视时鼻正中线到内眦间的距离两侧相等,但内眦韧带固定的深度不够,外形不好看,无立体效果。随着颅面外科手术开展以来,我们现在采用钢丝缝合内眦韧带,用电钻在前泪嵴处钻孔,钢丝穿过鼻梁骨到对面鼻侧,然后拧紧钢丝。十年来,我们已作100余例,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现介绍如下。1 应用解剖 睑板前眼轮匝肌在内眦分为深、浅两头,浅头与睑板联合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眶区老化改变的动态解剖,下睑眶区筋膜韧带功能和睑袋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和数千例睑袋手术的临床实践,阐明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的解剖,及其在睑袋手术中的应用;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眶区韧带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并进行了下睑老化的分类和睑袋手术方法的改进.结果在眶区老化中,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的松弛较韧带的松弛明显.采用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 的松解、提紧是眶区年轻化的有效手段.眶肌筋膜韧带位于眼外眦韧带内下方,眼轮匝肌外侧1/3的深面.起于眼轮匝肌外1/3的深面,和下睑板外侧1/3下缘,止于上颌骨眶下缘的外下1/4骨膜,长约12~15 mm,宽约10~12 mm.眶肌筋膜韧带松解、提紧睑袋整形术,较其他手术方法更能提紧下睑松弛皮肤3~5 mm.不仅提紧了下睑皮肤,而且可提紧颧眶区松弛的组织.结论王韧带松解、提紧睑袋整形术,其方法创伤小,能够有效地矫正下睑松弛,使眶区达到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眶区老化改变的动态解剖,下睑眶区筋膜韧带功能和睑袋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尸体解剖和数千例睑袋手术的临床实践,阐明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的解剖,及其在睑袋手术中的应用;结合文献复习,对下睑眶区韧带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并进行了下睑老化的分类和睑袋手术方法的改进.结果在眶区老化中,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的松弛较韧带的松弛明显.采用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 的松解、提紧是眶区年轻化的有效手段.眶肌筋膜韧带位于眼外眦韧带内下方,眼轮匝肌外侧1/3的深面.起于眼轮匝肌外1/3的深面,和下睑板外侧1/3下缘,止于上颌骨眶下缘的外下1/4骨膜,长约12~15 mm,宽约10~12 mm.眶肌筋膜韧带松解、提紧睑袋整形术,较其他手术方法更能提紧下睑松弛皮肤3~5 mm.不仅提紧了下睑皮肤,而且可提紧颧眶区松弛的组织.结论王韧带松解、提紧睑袋整形术,其方法创伤小,能够有效地矫正下睑松弛,使眶区达到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完善手术方法,以便在术中处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术后效果。方法:对38例内眦韧带断裂致内眦移位畸形的患者行内眦韧带断端经鼻骨固定术、内眦韧带断端端端吻合术及内眦韧带断端鼻侧深部骨膜固定术。结果: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术后内眦复位23例,改善4例,失败11例(其中8例为开始开展此术时发生)。效果不佳表现:眶鼻角不对称;内眦至鼻中线距离过宽;内眦角高度与对侧不对称。结论:术失败原因:钢丝断裂、眦韧带断端撕脱、局部瘢痕过度挛缩牵拉、鼻侧骨孔位置不准确、眶部鼻骨损伤畸形严重、受伤时间过长睑板挛缩。其中前五种原因可在术中处理,后两种原因目前难以解决。全面掌握内眦韧带复位固定术失败原因并在术中给予解决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 ,进行东方人种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研究 ;方法 进行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观察 2 0例。在临床上进行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 2 0 4例 ,手术中应用下睑睫毛下 1mm皮肤切口 ,摘除下眶隔脂肪 2~ 3块 ,切除皮肤及眼轮匝肌 3~ 1 0~ 1 5mm。结果 解剖显示人眶肌筋膜韧带是眶隔筋膜外侧部分增厚的膜状纤维韧带结缔组织结构 ,位于眶外侧脂肪囊的外侧 ,该韧带在冠状面上 ,位于眼外眦角内侧 ,浅面紧贴眼轮匝肌深面 ,深面附着在下眼睑睑板下方 ,韧带长 1 5mm ,宽 1 2mm。剪断眶肌筋膜韧带 ,将筋膜韧带与外眦韧带或眶外缘骨膜固定 ,达到眼轮匝肌提紧 ,眶筋膜提紧及下眼睑皮肤松弛矫正 ,从 1 998年 1 0月 ,到 2 0 0 0年 8月 ,在临床上进行的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 2 0 4例中 ,其中 5例 ,手术后几天里发生轻微睑外翻 ,拆线后恢复良好。大部分手术者经过 2周到 2年的随妨 ,手术后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 ,特别对于 40岁以上的患者较为适用 ,它既可避免单纯眶隔筋膜提紧少数人手术后造成的下睑缘僵直 ,又可避免单纯眼轮匝肌提紧手术后少数人留有外眦角硬结 ,或凹陷或睁眼易疲劳感。但眶肌筋膜韧带提紧与外眦韧带或眶外缘骨膜固定手术并不一定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眦固定术在下睑松弛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8例(156眼)下睑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下睑牵拉实验测量睑缘与眼球的平均距离8mm,确定为下睑板松弛。采用常规皮肤入路行下睑松弛矫正术,为矫正下睑板松弛,术中于外眦部分离眼轮匝肌,暴露外眦韧带,将下睑板外侧端固定缝合到外侧眶缘内侧骨膜上,同时将外眦韧带水平褥式缝合固定到外侧眶缘内侧骨膜上。如泪沟明显,将眶隔脂肪释放后重置于眶下缘,如泪沟不明显,则将自然疝出的眶隔脂肪去除。术后1d、5d、1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结果:95%的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6.5%患眼术后5d拆线时发生下睑退缩,术后3个月自行恢复。未发生外眦角变形或睑裂变小等并发症,无1例需行二次修复。结论:外眦固定术在下睑板或外眦松弛的下睑袋整形术中是一个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手术方式,可有效防止术后下睑退缩或下睑外翻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双蒂上睑轮匝肌瓣修复外伤性下睑短缩、外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眶下软组织外伤瘢痕 ,常造成眼部各种畸形及闭眼功能障碍。我们于 1995~ 1999年先后应用双蒂上睑轮匝肌瓣移转修复下睑短缩、外翻畸形 8例 ,疗效满意。1 应用解剖眼轮匝肌起于内眦韧带 ,呈椭圆形环绕睑裂 ,相会于外眦韧带的前方。该肌位于皮下组织的深层 ,分睑部与眶部两个部分。睑部较窄 (约 8mm)、较薄 (约 1mm) ,作用为闭眼瞬目。眶部较宽 (约 1 8mm)、较厚 (约 2mm) ,当用力闭眼时眶部肌肉才发挥作用。眼睑的血管丰富 ,动脉同神经一起走行于轮匝肌筋膜深层 ,由眼动脉及泪腺动脉分出的内、外两则上下睑动脉相互吻合 ,形成 3…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泪槽形成的准确解剖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此研究意在明确泪槽畸形的解剖基础.方法 对24具尸头的48例半侧面进行解剖,在面中部皮肤完整的前提下,对泪槽区域采用隔前区上和颧骨前区下入路的方法.将眼轮匝肌睑部和眶部的起点(韧带在二者之间)从上颌松解,且泪槽韧带被完整的分离出来,但仍与眼轮匝肌限制韧带相连.对得到的韧带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泪槽韧带(一条骨膜韧带)位于上颌处眼轮匝肌睑部和眶部之间,分别在韧带的头端和尾端.其内侧起自内眦韧带,至泪嵴下(大约在瞳孔中线),从此处开始向外侧延伸成双层结构的眼轮匝肌保留韧带.组织检查证实了泪槽韧带的性质,其与颧弓韧带相同.结论 本研究清晰地表明泪槽在泪槽韧带中的解剖起点.以前采用逐层解剖的方法 并不能分离出纸条韧带,但采用我们使用的解剖方法,就可清楚地看到泪槽韧带.对这一韧带描述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处理泪槽和颊中部时设计出更好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内眦赘皮是发生在内眦部的纵向弧形的皮肤皱褶[1] 。一般多由上睑向下延伸 (正向型 ) ,少数由下睑向上伸展 (反向型 ) ,还有更少数横跨于上下睑内眦部 (水平型 ) ,皱褶将内眦角及泪阜部分或全部遮掩 ,使两内眦间距离加宽 ,面部给人以愚呆之感。为了探讨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 ,我们选择性地对 2 3具尸体眼眶、睑部进行解剖 ,发现内眦赘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眼轮匝肌起始部错位所致。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选取成人尸体头颅标本 2 3具 (男 12具 ,女 11具 ) ,防腐固定前用带有红色颜料的乳胶液经股动脉插管灌注 (标本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肘外侧软组织压痛点的解剖结构,为诊治肘外侧软组织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7具上肢标本,观测临床肘外侧常见压痛点(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间隙、环状关节面、Frohse弓和旋后肌)的解剖结构.结果 肱骨外上髁处附着的肌腱有前臂伸肌总腱、肱桡肌和旋后肌的部分起始腱;肱桡关节间隙前壁为肘关节囊纤维层,外侧壁为桡侧副切带;环状关节而表而被环状韧带覆盖,环状韧带两端附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近端外侧通过桡侧副韧带附着于肱骨下端外上髁;旋后肌起点与尺侧腕伸肌起点愈着,肌腱与桡骨环状韧带和尺骨旋后肌嵴相连.肌纤维斜向下外走行,并向前包绕桡骨,止于桡骨上1/3的前面.结论 肘外侧各压痛点均有其各自对应的解剖结构,在诊治肘外侧软组织疼痛性疾病时应考虑到上述解剖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眶肌支持韧带与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解剖的异同,及对其松解在下眼睑年轻化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复习眶颧区韧带解剖的文献,与王氏韧带进行尸体解剖研究和组织学观察对比,并对501例王氏韧带松解和提紧下睑年轻化手术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王韧带是纤维结缔组织结构,位于下睑外侧眼轮匝肌的深层,连结下睑外侧眼轮匝肌和下外侧眶嵴缘的骨膜,韧带长(13.5±2.5)mm,宽(11.0±2.0)mm.眶肌支持韧带,是眼轮匝肌和整个眶缘骨膜联结的支持韧带.松解王韧带,可以多切除下睑松弛皮肤3~6 mm或更多,相比于松解眶肌支持韧带手术,其具有操作容易、创伤小等优点.结论 在下睑年轻化手术中,松解或提紧王韧带,使下睑眼轮匝肌、皮肤的张力平衡,手术创伤小,眶区年轻化的效果好,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内眦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其在内眦赘皮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解剖观察测量和组织学观察内眦部解剖结构,探寻内眦赘皮矫正术术后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方法:对9具尸头内眦部进行解剖观察并进行测量;对内眦韧带标本纤维走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内眦韧带前支平均长0.834cm,上支平均长0.641cm,前支止点距内眦动静脉为0.079cm,前支起点距降眉肌为0.744cm。结论:内眦赘皮是由内眦韧带至皮肤纤维连接及眼轮匝肌错构形成,内眦赘皮矫正术应充分注意内眦赘皮产生的解剖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老年泪槽及睑颊沟形成出现的机制.方法 采用4具60岁以上泪槽及睑颊沟明显显现的尸体标本(男2具,女2具,平均年龄67.2岁),及4具30岁以下无明显泪槽及睑颊沟出现的尸体标本(男2具,女2具,平均年龄23.5岁).对他(她)们的下睑及眶周区域做逐层解剖及断层解剖学检查,通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老年标本的皮肤、眼轮匝肌均较年轻标本萎缩、松弛,在眼睑较薄皮肤与颧颊部较厚皮肤的交界部位形成泪槽与睑颊沟畸形;年轻人颧部脂肪上缘高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老年人颧部脂肪上缘处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与泪槽及睑颊沟出现的位置相对应;眼轮匝肌限制韧带起于眶下缘并止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及眶部眼轮匝肌,老年人较年轻人松弛.结论 泪槽和睑颊沟的形成是衰老的进程所致各层组织松弛、萎缩和下移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自然生理变化的结果,尤其是颧部脂肪上部的萎缩与下移;眶隔及眼轮匝肌限制韧带限制组织下移的作用可能是眶下缘凹陷更加凸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1 下睑成形术中一旦出现睑球分离的可能原因 1.1 下眼睑皮肤切除过多。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术者为了考虑到术后下眼睑皮肤万一切除不够而出现还有部分小皱纹 ,因此过分夸张地多切除了下眼睑皮肤 ,在切口缝合时使得下眼睑皮肤张力增高 ,而把下睑板拉向外下方脱离眼球出现不可恢复的睑球分离。1.2 下睑板前眼轮匝肌切除过多。由于眼轮匝肌的两端的作力点分别附着在内眦韧带和外眦韧带上 ,牢牢地护卫着下睑板。当眼轮匝肌肥厚、松弛等原因在切除过多时 ,使下睑板前失去或减弱了下眼轮匝肌的护卫能力 ,由于眶内脂肪的重力向前外下作用 ,加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及其下眼睑外翻的分类和预防。方法 研究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 2 0例 ,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对 2 2 4例下睑松弛及眶下脂肪疝出进行了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分析几十年来睑外翻病例 ,提出睑外翻程度的分类方法。结果 眶肌筋膜韧带位于眼轮匝肌外侧深层 ,是一眶隔筋膜汇集的筋膜韧带 ,取名为“眶肌筋膜韧带” ,是一膜状筋膜韧带 ,在冠状面上 ,位于眼外眦角内下方 ,起于眼轮匝肌外侧 1/ 3深面 ,止于眶外侧壁及下睑板外侧缘。长约 15mm ,宽约 12mm。 2 2 4例下眼袋整形后经过 2周至 2年的随访 ,手术后眶下疝出脂肪的隆起得到修复 ,下睑皮肤松弛得到矫正。有 5例术后早期有轻度下眼睑睑球分离 ,2周后完全恢复。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将眼睑外翻分成从 0度到Ⅲ度睑外翻的睑外翻 ,每度睑外翻又可分成 4个级别 ,合计为 4度 16级。结论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 ,不仅能达到常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 ,又能使眼袋整形手术中达到眼轮匝肌提紧、眶隔筋膜提紧的效果 ,也是预防眼袋手术后产生下睑外翻的有效方法 ,但本手术需增加眶隔筋膜提紧手术操作。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方法 ,是眼睑外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评价的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及下睑外翻的分类和预防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及其下眼睑外翻的分类和预防。方法;研究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20例,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224例下睑松弛及眶下脂肪疝出进行了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分析几十年睑外翻病例,提出睑外翻程度的分类方法。结果:眶肌筋膜韧带位于眼轮匝肌外侧深层,是一眶隔筋膜汇集的筋膜韧带,取名为“眶肌筋膜韧带”,是一膜状筋膜韧带,在冠状面上,位于眼外眦角内下方,起于眼轮匝肌外侧1/3深面,止于眶外侧壁及下睑板外侧缘。长约15mm,宽约12mm。224例下眼袋整形后经过2周至2年的随访,手术后眶下疝出脂肪的隆起得到修复,下睑皮肤松弛得到矫正。有5例术后早期有轻度下眼睑睑球分离,2周后完全恢复。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将眼睑外翻分成从0度到Ⅲ度睑外翻的睑外翻,每度睑外翻又可分成4个级别,合计为4度16级。结论: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不仅能达到常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又有使眼袋整形手术中达到眼轮匝肌提紧、眶隔筋膜提紧的效果,也是预防眼袋手术后产生下睑外翻的有效方法,但本手术需增加眶隔筋膜提紧手术操作。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方法,是眼睑外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评价的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及其下眼睑外翻的分类和预防.方法研究眶肌筋膜韧带的解剖20例,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224例下睑松弛及眶下脂肪疝出进行了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分析几十年来睑外翻病例,提出睑外翻程度的分类方法.结果眶肌筋膜韧带位于眼轮匝肌外侧深层,是一眶隔筋膜汇集的筋膜韧带,取名为"眶肌筋膜韧带”,是一膜状筋膜韧带,在冠状面上,位于眼外眦角内下方,起于眼轮匝肌外侧1/3深面,止于眶外侧壁及下睑板外侧缘.长约15mm,宽约12mm.224例下眼袋整形后经过2周至2年的随访,手术后眶下疝出脂肪的隆起得到修复,下睑皮肤松弛得到矫正.有5例术后早期有轻度下眼睑睑球分离,2周后完全恢复.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将眼睑外翻分成从0度到Ⅲ度睑外翻的睑外翻,每度睑外翻又可分成4个级别,合计为4度16级.结论眶肌筋膜韧带提紧眼袋整形,不仅能达到常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又能使眼袋整形手术中达到眼轮匝肌提紧、眶隔筋膜提紧的效果,也是预防眼袋手术后产生下睑外翻的有效方法,但本手术需增加眶隔筋膜提紧手术操作.眼睑外翻的程度分类方法,是眼睑外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评价的有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