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手术64例,其中直肠癌Dixon手术51例(79.7%),经肛门内括约肌直肠癌根治术(ISR)1例,Hartmann术1例,Mile手术11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51例,其中直肠癌Dixon手术38 例(74.5%)、Mile手术11例,Hartmann术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51.4±20.0)ml比(180.0±64.7)ml,P<0.01].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保肛率、清除的淋巴结数量、直肠前切除肿瘤远端切缘长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开腹组[(2.5±1.0)d比(3.8±1.2)d,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10.6±2.8)d比(13.5±3.1)d,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镇痛需求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或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8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7.8%和9.8%,95.3%和9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5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另选取6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变化、手术根治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4,P<0.05),手术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8,P=0.000),术中输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RP、CD4+、CD8+、CD4+/CD8+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腹腔镜组CRP、CD8+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242、CEA、CA724、CA199含量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3%vs.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各站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可行性高、肿瘤根治性彻底,可作为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同一手术组收治的5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n=25)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n=25)采用开放直肠癌根治术。分别抽取周围静脉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细胞的数量及血清IL-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较术前1 d相比,术后第1天CD3+、CD4+细胞的数量及血清IL-2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抑制(P<0.05),而两组此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腹腔镜组CD3+、CD4+、IL-2与术前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而开腹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优于开腹手术,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选择腹腔镜手术,更利于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3月,同一手术组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3天、1、2周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映蛋白(CRP)、IL-6、免疫球蛋白IgA、Ig M、IgG,CD3 、CD4 、CD8 及NK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4 /CD8 及NK细胞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第1周、2周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1)。IL-6术后第1、3天,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CRP术后第3、7天,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P<0·05)。Ig M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P<0·05),IgA,Ig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小,在免疫功能保护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直肠癌患者45例,2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采取EORTC QLQ-C3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时间分布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或P<0.05),手术时间稍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1),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开腹组(P<0.05或P<0.01)。术后2年腹腔镜组死亡率较低,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长,但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长征医院完成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53例及同期开腹手术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分期、分级、手术方式等方面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及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所需手术时间均较长(t值分别为7.12、12.43、6.95、4.53,P均<0.01);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及右半结肠切除术出血量较开腹手术少(t值分别为3.16、6.95,P均<0.0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手术(t值分别为6.15、6.53、6.15、45.6,P均<0.01);而切除淋巴结数量、右半结肠和乙状结肠标本切除长度和切缘距离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远切端距离比开腹组长(t=3.83,P<0.01);随访2~27(平均12)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切口转移,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且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号将患者分为两组,4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6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止痛药使用人次、排气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等。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止痛药应用人次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腹腔镜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2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直肠癌Dixon手术23例、Miles手术9例、Hartmann手术1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7例、Miles手术18例、Hartmann手术1例,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2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0.6±23.5) min和(145.5±17.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35.5±22.5) ml 比(300.6±34.5) ml,P<0.01].清除的淋巴结数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5)枚比(13.3±1.7)枚,P>0.05].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3.1±0.4) cm 比(2.6±0.3) cm,P<0.01].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进流质饮食时间: (2.3±0.7) d比(3.6±0.9) d,P<0.05;进固体饮食时间: (3.5±1.1) d比(4.7±1.2) d,P<0.05;留置导尿管时间: (2.3±0.4) d比(4.4±1.2) d,P<0.01].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5±0.7) d比(12.8±0.9) d,P<0.01],但住院费用仍明显高于开腹组[(3.14±0.25)×104元比(2.02±0.75)×104元,P<0.05].2组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比89.1%,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机体营养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内脏蛋白、能量代谢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差异。方法:将4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20)和开腹组(n=25),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晨检测血内脏蛋白: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同时应用间接能量测定仪测定静息能量消耗(REE)。结果:ALB、PRE、TRF、RbP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术后1 d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d腹腔镜组PRE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3d腹腔镜组4种蛋白指标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1)。REE两组术后1、2、3 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3d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有利于机体内脏蛋白及能量代谢的恢复,但其在术后早期对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较大,均可导致术后早期机体营养不良状态的发生,有必要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行开腹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受益程度的差别.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我院对76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大于70岁的老年组34例,其中行腹腔镜根治术16例,开腹根治术18例;小于70岁的中青年组42例,其中行腹腔镜根治术23例,开腹根治术19例.对这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比较2组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差异.结果 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在术后通气、进食及住院时间方面,2组中的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均明显短于开腹根治术患者(P<0.05,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镇痛比例也更少(P<0.01);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两种手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青年组,除切口感染率LR明显低于OR(P<0.05)外,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活自理比例方面,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老年组,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根治术患者(P<0.05),而术后生活自理比例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安全地用于老年及中青年患者.相比较而言,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方面,老年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的获益则显得更加明显,腹腔镜根治术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指导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将9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应用FTS处理措施行开腹手术;B组采用FTS处理措施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入院率(2.2%)低于B组(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指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再住院率,但与FTS指导下的开腹直肠癌手术相比,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和外翻切除术治疗高龄直肠或肛管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184例行直肠或肛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低位/超低位前切除(低位/超低位前切除组,n=99)与外翻切除术(外翻切除术组,n=85)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2组基线资料如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外翻切除术组的肿瘤距肛距离较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组更近P〈0.05),且远端切除距离长于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组P〈0.05)。③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在拔除胃管、尿管、引流管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经口进食、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翻切除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组P〈0.05)。⑤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随访期间,外翻切除组有1例局部复发;低位/超低位前切除组和外翻切除组各有1例远处转移;低位/超低位前切除组死亡4例(4.04%),外翻切除组死亡4例(4.71%)。2组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的肛门控便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和外翻切除术都可以应用在高龄极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患者,外翻切除术的远端切除距离长于低位/超低位前切除术,适用于位置更低的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67例患者与开腹行直肠癌前切除82例患者之间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量、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分析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r检验。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平均时间[(195±54.5)min与(148±52.1)rain],平均出血量[(30.0±10.1)ml与(200±40.0)ml],平均排气时间[(3.0±1.0)d与(6.0±1.0)d],平均进流食时间[(4.0±1.0)d与(6.0±2.0)d],平均住院时间[(7.0±1.0)d与(12.0±1.2)d],腹腔镜手术组优于开腹手术组(t值分别为:5.34、37.07、18.22、7.92、27.74,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t=1.77、r=0.17、χ^2=0.76,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能满足肿瘤根治的要求,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已经逐渐被大家所公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5月完成的60例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成A、B、C3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机器人安装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A组机器人安装时间(66±6)min,显著长于B组(35±5)min和c组(32±4)min(q=27.365,P〈0.05;q=30.013,P〈0.05),B、C2组无统计学差异(q=2.648,P〉0.05)。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F=1.28,P=0.286),总手术时间差异(F=8.82,P=0.000)主要由于机器人安装时间差异,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为20例。3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熟练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外科医生,达芬奇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术后1~7d)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间行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4~7cm)前切除术的192例(A组)和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间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36例(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发生率为19.3%(37/192).其中9例予止泻药物治疗;早期腹泻和无早期腹泻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16.2%(6/37)和5.2%(8/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发生率为16.5%(39/236),均予以止泻药物治疗,其中3例患者接受肛门蕈状双套管冲洗引流:早期腹泻和无早期腹泻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4.1%(8/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2,P〉O.05)。A组与B组早期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腹泻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提示可能存在吻合口瘘.积极治疗术后早期腹泻可一定程度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为100例老年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5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大小、切缘距离及术后肺感染、肠梗阻、肠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时间、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50.6%与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且短期疗效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同样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程度,不影响预后,术前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且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为112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60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51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50±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2±45)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90±3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9±0.8)d。术中无邻近脏器及输尿管损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脂肪液化2例,无出血、吻合口漏、排尿障碍及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患者均于术后72 h内下床活动并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9±3)d。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直肠癌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可逐渐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相关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0次)行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10次)行腹腔镜手术(A组),10例(10次)行开放式手术(B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剂的使用量、术后随访情况,以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2(110~195)min、124(90~160)ra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9(15~40)ml、23.5(20~40)ml(P〉0.05),术后住院时问分别为5.4(2~10)天、8.5(7~10)天(P〈0.05),术后开始下床活动平均时间分别为24.5(18~34)h、37.4(20~58)h(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平均时间分别为8.9(5~10)h、17.1(8~21)h(P〈0.01)。A组有3例患者术后需肌注止痛剂,止痛剂平均使用次数为0.5次,而B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术后随访5~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手术疗效与开放手术相当,但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可安全可靠地应用于重复肾输尿管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及家属的要求,14例行四孔法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A组),5例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相应术式。A组中12例于腹腔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肠间吻合;2例先扩大右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完成肠间吻合后还纳腹腔,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胆肠吻合;1例Ⅳ型患者未达到完全根治。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30个月,平均(17.6±0.8)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由腹腔镜技术熟练及手术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为26例患者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保肛手术的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与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36个月,两组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是微创、可行、安全的,在操作上较开腹手术暴露良好、解剖精细,可进一步提高保肛率,术后患者痛苦少、康复快,可同时达到根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