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开展日间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LSG的45例BMI≤40的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日间手术16例(日间LSG组),常规手术29例(常规LSG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等临床数据。结果 日间LSG占同期LSG病人的35.6%。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日间LSG组总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LSG组[(1.9±0.3)d vs. (4.5±2.4)d,P<0.01;(0.9±0.2)d vs. (1.5±0.7)d,P<0.05]、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LSG组[(41535.0±2312.9)元vs. (50476.1±5053.5)元,P<0.01];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术后第6和12个月%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严格选择适应证、积极术前准备,日间LSG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LFDSG)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腹腔镜、腹壁疝外科收治的60例符合减重手术适应证的肥胖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SG组(30例)和LFDSG组(30例)。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病人术后减重和抗反流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的BMI和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组相比,LFDSG组GERD症状缓解评分(8~13分及14~18分)分布以及术后12个月酸反流(pH≤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残余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FDSG组治疗后抗反流有效率显著高于LSG组[28例(93.3%) vs. 21例(70.0%),P<0.05]。LFDSG组病人无并发症发生,LSG组病人住院期间1例发生并发症,出院后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LFDSG治疗肥胖合并GERD的效果较好,可达到抗反流与减重的双重目的,有效防治GER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和腹腔镜Roux-en-Y 胃旁路术(LRYGB)治疗肥胖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术后2年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LSG或LRYGB的肥胖合并中重度OSAHS病人116例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SG组(77例)和LRYGB组(39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年疗效。结果 LSG组手术时间低于LRYGB组,而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2年两组病人呼吸紊乱指数(AHI)值比较,分别为:LSG组[(64.2±21.6 )次/h vs. (13.6 ± 4.1)次/h]和LRYGB组[(59.8±10.5)次/h vs.(12.5±2.4)次/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和最低SaO2相较于术前均升高(P<0.001)。而两组间术后2年OSAHS相关各指标(AHI、 平均SaO2、最低 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减重手术治疗OSAHS的临床有效率为100.0%;LSG组的治愈率和显著有效率分别为15.6%和62.3%,LRYGB组的治愈率和显著有效率为15.3%和58.9%;两组间治愈率和显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2年肥胖各指标(体重、BMI、%TWL、颈围、腰围、胸围)均较术前降低(P<0.001),而两组间术后2年肥胖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病情改善情况与术后颈围下降具有相关性(LSG组:r=0.521,P =0.021;LRYGB组:r=0.4950,P =0.044)。结论 LSG和LRYGB能够有效地治疗肥胖合并中重度OSAHS,OSAHS的残余问题需进一步密切随访和开展多学科协助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超级肥胖的近期疗效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超级肥胖患者68例,均实施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体重、BMI、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脂代谢指标(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代谢指标(血清尿酸(UA))及手术安全性进行观察统计,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SG手术,术中无中转开腹或死亡,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发生。LSG术后,患者体重、BMI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EBMIL%均高于30%,LSG效果显著。与术前比较,LSG术后随访至12个月时,患者FBG、HbA1、TG及UA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均显著提高,均出现显著改善(P<0.05);术后至随访12个月时,患者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肥胖合并症均取得有效缓解与改善。结论 对超级肥胖患者实施LSG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术后减重效果显著,可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高BMI与低BMI肥胖症合并代谢紊乱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收治的因肥胖症或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等代谢紊乱而接受LSG的1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前BMI值将病人分为低BMI组(BMI≤35,38例)和高BMI组(BMI>35,75例),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病人体重、血糖代谢、血脂和血压等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LSG术后高BMI组较低BMI组体重下降更为明显,12个月时,平均总体重减轻百分比(%TWL)分别为32.6%和26.1%(P<0.001),低BMI组的平均BMI降至23.3,而高BMI组则为28.3(P<0.001)。术后,高BMI组比低BMI组有更多病人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下降至理想水平,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FPG>7 mmol/L的病例数占比分别为33.3%和2.7%、44.7%和15.8%(P均<0.05),HbA1c > 6.5%的病例数占比分别为48.0%和57.9%、2.7%和26.3% (P均<0.05)。两组病人术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下降以及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BMI组病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上升幅度较高BMI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 LSG术后,高BMI病人体重减轻更多,所合并的T2DM有更大可能获得临床缓解,但低BMI病人术后体重有较大可能降低为正常体重水平,且血脂的改善优于高BMI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分隔式胃空肠吻合术(SPGJ)与传统胃空肠吻合术(CGJ)治疗晚期胃癌伴胃流出道梗阻(GOO)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晚期胃癌伴GOO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SPGJ 40例(SPGJ组),行CGJ 20例(CGJ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和预后指标。结果 SPGJ组与CGJ组病人在术后排气时间[3(1,1)d vs. 5(3,6 )d,P<0.001]、饮水时间[3(3,4)d vs. 5(4,6)d,P<0.001]、进流食时间[5(4,5)d vs. 6(6,7)d,P<0.001]、进半流食时间[7(6,7)d vs. 8(7,11)d,P=0.001]、术后住院时间[7(6,8)d vs. 9(8,13)d,P=0.001]、术后30 d恢复正常饮食比例(100% vs. 85%,P=0.033)、术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率(2.5% vs. 45%,P<0.001)、DGE分级(P<0.001)、总并发症发生率(5% vs. 55%,P<0.001)及并发症分级(P<0.00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晚期胃癌伴GOO病人,SPGJ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经口饮食恢复、住院时间、DGE发生率、DGE分级、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并发症分级方面较CGJ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接受ELAPE的55例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运用累积和控制图找出熟练掌握ELAPE所需要的例数,然后比较学习期和熟练期病人的手术效果。结果 累积和控制分析显示熟练掌握ELAPE所需手术例数节点为30例。熟练期(30例)较学习期(25例)手术时间[(246.6±51.1)min vs.(286.3±43.2)min]、术中出血[(146.9±76.0)mL vs. (215.7±162.9)mL]和术后进食时间[(6.0±1.0)d vs.(7.0±2.0)d]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19.0±8.0)d vs. (18.0±9.0)d]、淋巴结检出总数[(17.0±6.0)枚vs.(17.0±9.0)枚]、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4.0% vs. 40.0%)、环周切缘阳性率(4.0% vs. 3.3%)、术中穿孔发生率(0 vs. 6.7%)、手术标本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直肠癌ELAPE的学习曲线约为30例,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肠系膜上动脉(SMA)左侧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边界的手术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134例病人,其中57例病人以SMA左侧为D3根治术的边界(SMA组),77例病人以肠系膜上静脉(SMV)左侧为D3根治术的边界(SMV组)。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恢复饮水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SMA组术后引流量和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均高于SMV组[(471.4±285.6)mL vs. (352.2±305.7)mL,(7.0±4.9)d vs. (5.7±2.0)d,P=0.023和P=0.037]。SMA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大于SMV组[(26.5±6.7)枚vs. (21.3±7.8)枚,P<0.0001],其余术后病理学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M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MV组(28.1% vs. 13.0%,P=0.045),乳糜漏和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 vs. 1.3%,P=0.083;8.8% vs. 2.6%,P=0.135)。结论 以SMA左侧为边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可清扫更多的淋巴结,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克罗恩病(CD)合并腹腔脓肿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进入临床路径的30例CD合并腹腔脓肿病人(路径组)临床资料。同时,以2013年1-12月收治的30例未采用临床路径的CD合并腹腔脓肿病人(非路径组)为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人均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路径完成率为100%。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手术率[80.0%(24/30) vs. 66.7%(20/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2%(7/24) vs. 50.0%(10/20)]、治疗费用[(56 745.2±45 465.4)元 vs. (73 928.3±50 576.6)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非路径组,路径组病人临时性肠造口发生率降低[16.7%(4/24) vs. 55.0%(11/20),P=0.011],住院时间缩短[(28.9±21.4)d vs. (43.8±34.3)d,P=0.047]。出院后随访1年,两组病人脓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临床路径在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了CD合并腹腔脓肿的治疗,使临时性肠造口发生率降低并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治疗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LND。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77例)和开放组(123例),比较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及中期肿瘤学结果。结果 与开放组比较,腹腔镜组病人手术时间缩短[240(110~550)min vs. 310(140~780)min,Z=-8.714,P<0.001],出血量减少[100(10~1200)mL vs. 400(60~2500)mL,Z=-5.233,P<0.001],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降低(8.8% vs. 21.1%,χ2=4.607,P=0.032),术后尿管拔除时间[4(1~12)d vs. 5(2~24)d,Z=-2.722,P=0.006]和术后住院时间[11(6~59)d vs. 16(7~64)d,Z=-2.274,P=0.023]均缩短。腹腔镜组单侧侧方淋巴结检出总数[5.5(1~17)枚 vs. 5.0(1~17)枚,Z=-2.134,P=0.033]和单侧髂内及闭孔动脉淋巴结检出数目[4(1~17)枚 vs. 3(1~11)枚,Z=-2.234,P=0.025]均增高。两组病人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6% vs. 79.0%,69.8% vs. 71.3%,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用于LLND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保护植物神经功能,病人术后恢复更快,可清扫更多的区域淋巴结,但中期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损伤的术区的显露,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80例因胆囊及胆管手术并发的高位胆管损伤病人资料。胆管损伤病人均为Strasberg—Bismuth分型中对应为E2、E3、E4型损伤。结果 术中发现并修复5例,治疗成功率60.0%;早期修复(≤2周)34例,治疗成功率79.4%;延期修复(>2周)41例,治疗成功率73.1%。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A组15例)与传统的胆管空肠吻合术(B组59例)相比较,A组与B组术后住院时间[(15.14±4.13)d vs.(20.22±9.27)d]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总例数(2例 vs. 32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B组胆漏例数(0 例vs. 1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远期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55 344±12 890)元vs.(65 156±28 70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术前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术前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肝酶升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平均手术时间[(202.73±32.95)min vs.(190.26±39.32)min]、术中输血(4例 vs. 20例)、术中出血量[(212.00±226.66)mL vs.(225.42±238.33)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位胆管损伤病人,部分肝切除显露术区可增加手术中胆管缝合的可靠性,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这一术式较传统的胆管空肠吻合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胆漏的发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如何在复杂阑尾炎(CAA)围手术期应用。方法 将我科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内收治的92例CAA患者分成两组(ERAS组,对照组),对照组46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外科的处理模式;ERAS组46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处理模式,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观察加速康复在CAA围手术期的完成情况,对比两组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RAS组术后疼痛评分降低(3.60±1.4 d vs 5.20±1.5 d, P=0.000),肠功能恢复更快(21.50±7.5 h vs 29.5±10.0 h,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未增加(P均>0.05),住院时间缩短(4.10±2.9 d vs 7.80±2.2 d,P=0.000),住院费用降低(7800.0±581.7元 vs 9917.0±672.5元,P=0.000)。结论 CAA围手术期依据个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采用ERA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实时三维心脏超声(RT-3DE)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与传统CPB下心内直视修补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在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35例接受传统CPB心内直视修补,男20例、女15例,年龄12~56 (16.4±4.0) 岁;B组29例接受RT-3DE 引导非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男13例、女16例,年龄15~50 (18.5±0.2) 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量、死亡、并发症等指标及随访结果。 结果 B组手术时间[(110.47±35.90) min vs. (159.32±20.60)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40±22.30) h vs. (16.40±12.20) h]、胸腔引流量[(106.71±85.20) ml vs. (146.70±75.63) ml]及术后住院时间[(4.0±1.0) d vs. (7.0±1.0) d] 均较A组显著减少(P<0.05)。A组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B组无1例死亡,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20.0% vs. 10.3%,P<0.05)。 结论 对手术适应证明确的患者,RT-3DE引导非CPB下右胸小切口ASD封堵的微创外科手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胆肠内引流重建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安全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吻合口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39例)和开放手术(开放组,211例)。通过术前基线资料及术中是否行输入袢重建按照最邻近匹配法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卡钳值设置为0.01),评分匹配后分组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31例)和开放手术组(开放组,31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炎性指标(第1天及第5天C-反应蛋白、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术后并发症(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结石残留)]及出院后随访近期并发症(反流性胆管炎、吻合口再狭窄等)等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放组病人在手术时间[(332.58±118.77)min vs.(279.03±97.22)min,P=0.057]、术后住院时间[(12.00±5.16)d vs.(14.84±9.32)d,P=0.14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较开放组术中失血量较少[(107.10±101.99)mL vs.(212.90±225.09)mL,P=0.022],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短[(2.06±0.57)d vs.(2.65±0.76)d,P=0.001],术后炎性指标较低: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103.92±34.02)mg/L vs.(129.07±29.37)mg/L,P=0.003],术后第5天C-反应蛋白[(12.09±9.35)mg/L vs.(21.42±14.03)mg/L,P=0.003],术后第1天降钙素原[(0.69±0.55)μg/L vs.(1.72±2.23)μg/L,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均无死亡病例及非计划再手术病例,腹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胆瘘2例,切口感染2例,结石残留3例,无术后出血病例;开放组术后发生胆瘘2例,切口感染4例,结石残留3例,无术后出血病例,胆瘘、切口感染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石残留出院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后治愈,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48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反流性胆管炎、吻合口再狭窄等症状。结论 腹腔镜胆肠内引流重建术治疗胆肠吻合口狭窄未增加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未增加术后并发症,且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近期疗效,评估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2 月至2016 年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60例右半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RA组),3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LA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与LA组比较,RA组术中出血少[(87.3±26.1)mL vs. (132.2±31.6)mL,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15.6±4.5)枚 vs. (12.5±2.9)枚,P=0.036],手术时间长[(152.3±12.4)min vs.(125.7±29.0)min,P=0.012],首次排气时间缩短[(61.5±9.4)h vs. (69.7±10.5)h,P=0.042],术后疼痛轻,住院总费用高[(52235.7±528.2)元 vs. (41263.5±436.1)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器人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安全可行,且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其对病人损伤更小,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腹腔镜袖带胃切除术(LSG)治疗病态性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7月,对来自全美的30例体质量指数(BMD大于或等于35、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态性肥胖志愿患者行LSG,术后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糖控制情况、BMI变化和超重体重下降百分比(EWL%)及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和Ghrelin激素。结果本组30例患者在接受LSG后6个月,糖尿病治愈率达63%(19/30),缓解率达37%(11/30),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LSG对病态性肥胖2型糖尿病有着良好的短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arly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护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骨科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9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复位、减压和椎弓钉内固定术;47例围手术期采用ERAS护理,4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并发症,ERAS组为6.4%;常规组为2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AS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7.2±1.1) h vs (10.4±2.3) h, P<0.001]、首次肛门排气时间[(9.5±2.2) h vs (16.4±2.6) h, P<0.001]、首次排便时间[(25.6±4.9) h vs (43.2±5.6) h, P<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1±0.6) d vs (5.3±1.1) d, P<0.001]和住院时间[(8.4±1.0) d vs (12.0±1.3) d, P<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腋窝无充气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数据伴随开展手术例数增加的变化特征并研究BMI与腔镜手术开展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单侧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组)99例与单侧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72例病人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绘制腔镜组手术技术探索曲线,划分技术探索期和技术成熟期,并比较技术成熟期腔镜组病例与开放组病例临床病理数据的差异。进一步将病例分为BMI>28和BMI≤28亚组,探讨BMI与技术成熟期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各临床病理数据的关系。结果 腔镜组病人年龄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1±9.2)岁vs.(44.3±9.3)岁,P<0.05]。根据技术探索曲线,腔镜组技术探索期为26例,技术成熟期为73例。技术成熟期腔镜组病人的手术时间(102.5±21.4)min、术后引流量(133.6± 40.7)mL和术后住院时间(3.9±0.6)d明显多于开放组[手术时间67.7±14.0)min、引流量(67.3±25.7)mL、术后住院时间(3.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技术成熟期腔镜组病人术后1个月切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 vs.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组的不同BMI亚组病人相比,技术成熟期行腔镜手术的不同BMI亚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无充气经腋窝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是一种更加被年轻病人接受的安全且美容满意度高的手术方式,BMI并不是增加腔镜手术开展难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补液对腹部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连续收治的137例外科腹部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中实际补液和标准补液的差异率情况分为限制补液组(差异率<-10%,95例)及非限制补液组(差异率≥-10%,42例),评估麻醉术中液体治疗对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的影响。 结果 限制补液组中71例(74.7%)病人每搏量变异度(SVV)>10%,非限制补液组中18例(42.8%)病人SVV>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限制补液组病人术后平均动脉压[(96.9±14.0)mmHg vs. (82.3±14.8)mmHg,P=0.003]、收缩压[(139.0±16.3) mmHg vs. (118.8±24.2) mmHg,P=0.007]、舒张压[(74.1±12.4) mmHg vs. (63.7±12.6) mmHg,P=0.014]、心排指数[3.8±1.3 vs. 3.1±0.9,P=0.035]、每搏指数[51.8±19.3 vs. 41.3±14.3,P=0.047]、术后碱剩余[BEecf:(-1.8±4.2)mmol/L vs. (1.3±4.1)mmol/L,P=0.024;BEb:(-1.4±3.9) mmol/L vs (1.4±3.6)mmol/L,P=0.028]高于非限制补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心率、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每搏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血红蛋白、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部手术的病人,非限制补液病人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而术中限制补液导致术后低血容量、组织低灌注及细胞缺血缺氧的发生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CO2气腹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手术(TEP)中对酸碱平衡代谢的影响结果。方法 收集2019-06-01至2019-11-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日间病房收治的共100例原发性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TAPP组和TEP组,各50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术中动态经皮CO2(TcCO2)变化,分析病人的酸碱平衡代谢情况。随访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TEP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较TAPP组更短(P<0.01),而在CO2代谢方面和酸碱平衡方面,TAPP组较TEP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包括PaCO2变化[(7.5±3.4)mmHg vs. (20.4±7.6)mmHg,P<0.01]、TcCO2变化[(8.9±3.6)mmHg vs. (17.4±8.0)mmHg,P<0.01]、TcCO2变化速率[(0.2±0.1)mmHg vs. (1.0±0.6)mmHg,P<0.01]、pH值变化(-0.05±0.28 vs. -0.15±0.76,P<0.01)。两组病人随访中未出现感染、慢性疼痛的病例,TEP组1例复发。两组病人血清肿、术后静息痛、术后活动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和TAPP治疗腹股沟疝效果相近,但TEP在CO2代谢方面劣于TAPP,TEP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内造成更严重的CO2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