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Wil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03-2014-03收治的行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52例。术前脊髓损伤分级均为E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均大于4分。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26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B组2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余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影像学测量X线侧位片后凸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随访两组后凸角矫形及椎体前缘高度矫正、术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方便,与后正中入路相比,不影响固定效果,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与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24例。结果术后获随访平均18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0.7μ恢复至术后平均6.2μ。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百分比由术前的平均55.3%恢复至术后平均85.4%。结论采用本术式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复位骨折及维持矫正效果,具有肌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和明显降低手术创伤导致椎旁肌退变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采用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结论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体外过伸手法复位,结合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通过伤椎椎弓根注射自固化人工骨水泥,根据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并计算椎体高度的压缩率及后凸角恢复率。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48h腰背创口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3~8个月自固化人工骨水泥降解骨化,平均13个月拆除内固定,椎体前中柱高度明显恢复,后凸角得到矫正。结论: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创伤小,能恢复伤椎前中柱的力学强度,减少椎弓根钉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变化、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肌间隙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改善手术指标、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6—2012—01选择45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肌间隙组和传统组,分别自椎旁肌间隙和后正中入路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肌间隙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 VAS评分以及术后10个月JOA评分等方面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患者,20例采用导航辅助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A 组),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伤椎后凸 Cobb 角、置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 VAS 评分 A 组明显少于 B 组(P <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P >0.05)。术后 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参考 Richter 分类标准,A 组置钉准确性优良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导航辅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置钉迅捷、安全、准确,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0例,并与开放手术相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组),3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我科对4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消除伤椎的蛋壳效应,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9年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50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n=25):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手术时间、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入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在VAS评分、血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程度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为18~63岁,平均年龄43岁.手术治疗病例均为Denis分型为压缩型骨折、爆裂型骨折和屈曲过伸骨折且不需后路减压的患者.其中T12椎体骨折10例,L1椎体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广东省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 mL、平均住院时间12 d、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术后即刻和终末随访时,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与正常椎体前、后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s角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弓根植骨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损伤小、出血少,复位及内固定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0月60例无神经症状无须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椎旁肌间隙入路19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41例(B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及椎体高度矫正率等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 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VAS疼痛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矫正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背景: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临床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外科技术及经通道外科技术越来越被更多的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均未合并其他骨折和脏器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损伤。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6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验组);16例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椎旁肌内血肿形成经穿刺抽吸,切口局部加压后甲级愈合。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外侧融合对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均为单一节段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30例,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并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行后外侧融合;B组30例,仅行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未做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各项指标的结果。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腰椎JOA评分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各项指标及其矫正度和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脊髓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后外侧融合与否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晏波  代立武  汤睿  朱传敏 《骨科》2012,3(3):127-129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板开窗椎管减压和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复位,椎板开窗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前缘植入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经随访18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无塌陷变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经椎板开窗减压复位+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手术安全,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远期脊柱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 Sextant微创脊柱系统结合椎体内植骨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载荷分享评分逸7分的胸腰椎 A型骨折患者 20例, 并与同期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的 20例患者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间的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手术时机及载荷分享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经皮组明显小于开放组(P约 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高、后凸角均显著恢复(P<0.05);术后 1年, 两组均见椎体前高和后凸角的显著丢失(P约 0.05);末次随访, 两组也均未见上述指标的进一步丢失。影像学指标与临床疗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皮组影像学指标恢复略差, 但临床疗效略优。结论 (1)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可应用于治疗载荷分享评分逸7分、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胸腰椎爆裂骨折;(2)尽管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影像学各指标略差于开放组, 但由于其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仍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后正中入路)各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