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置钉GSS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固定治疗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21~56岁,平均38.2岁.其中T12椎体骨折10例,L1椎体骨折11例,L2椎体骨折7例.骨折按AO分型:A1.2型11例,A1.3型14例,A3.1型3例.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2~14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伤椎置钉均顺利,椎体高度恢复,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未次随访时Cobb角由术前的15°~45°(平均28.3°)矫正至0~90(平均4.3°).结论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置钉GSS系统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并发椎体真空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椎体内真空征、椎体塌陷以及假关节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TLICS分型对胸腰椎骨折术式选择的重要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8~75岁,平均54.6岁。骨折部位:T127例,L15例,L23例。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12例,爆裂性骨折3例。按TLICS法分型:Ⅰ型12例,Ⅲ型3例。根据患者术后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报道分析胸腰椎骨折单纯后路内固定术后出现椎体并发症的原因。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5个月,发现内固定失败,椎体高度再丢失9例(椎体塌陷4例,其中3例出现螺钉松动),出现空壳征6例。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前应仔细全面的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掌握其术式的适应证,依照正确的分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尤其重视脊柱前中柱稳定性的重建,避免椎体真空征的出现及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白亮  庄全魁  陈勇  张雷  赵耀伟 《颈腰痛杂志》2021,42(5):722-723,735
目的 采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探讨其安全性和早期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19年7月本院行单侧PKP手术治疗的22例椎体后壁破裂胸腰椎骨折患者,其均行单侧PKP手术,术前CT及磁共振显示椎体骨折伴有椎体后壁不连续及线性高密度影.结果 22例患者均按期出院并进行随访,其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1.5个月).3例出现骨水泥漏出,骨水泥总漏出率13.6%,无椎管内渗漏.患者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NRS评分、ODI指数及椎体前中柱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末次随访时疗效稳定.结论 单侧PKP手术治疗椎体后壁破裂胸腰椎骨折,总体疗效较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椎体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在体位复位辅助下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48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男36例,女12例;年龄24-76岁,平均50岁.其中T114例,T1212例,L118例,L2 8例,L3 4例,L42例.根据Denis胸腰椎骨折分型:压缩性骨折,B型32例,C型6例,D型8例;爆裂性骨折2例,均为B型.取俯卧位调节手术床使患者椎体骨折部位过伸,达到满意的闭合复位后,经皮双侧椎弓根穿刺充填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测量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并计算椎体高度压缩率及恢复率.记录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形态变化.结果 术后随访15~37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从术前平均(6.9±1.6)分降至术后平均(1.7±0.8)分,椎体前壁高度和中间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采用体位复位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
脊柱后路不同减压方法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路减压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传统术式,安全、有效、相对简单.我院1998年3月~2004年2月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106例,其中85例应用后路不同减压方法进行了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1997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7例AS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6例,女l例;年龄32 ~61岁,平均47.8岁.依据AS胸腰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影像学特征,将其分为椎体型(VB型)和椎间隙型(IS 型).其中VB型骨折6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后路内固定术;IS型骨折11例,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支撑植骨、前后联合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获得骨折断面的有效接触,并解除脊髓压迫、改善胸腰椎矢状面平衡.所有患者术后获1.5 ~4.O年(平均2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6 ~ 20周,平均18.0周.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折不愈合及神经性和感染性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多数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所改善.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立即得到缓解;术前cobb角平均为48.0°±8.5°,术后即刻为30.4°±1.3°,末次随访时为30.9°±1.3°,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25.147,P=0.000),而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AS胸腰椎骨折的类型与损伤机制选择手术方式,能增强骨折断面间的稳定性,有效恢复椎管容积及脊柱的应力轴线,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胸腰椎骨折术后远期随访发现,骨折椎体的再压缩、节段性后凸的加重是较为突出和常见的远期并发症[1] 。为防止手术后远期矢状面矫正率的丢失,国外采用经椎弓根骨折椎体内植骨治疗[2 ] 。自1999年起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近期观察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和30 4医院1999~2 0 0 2年手术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82例,其中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4 8例,未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34例。治疗组4 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6~5 3岁,平均37.6岁。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受伤至手术时…  相似文献   

8.
顾勇杰  胡勇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骨伤》2009,22(11):838-840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分型。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治疗24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8例,E级11例。按改进的MNSF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A型15例,B型9例。骨折范围T6~L4,共累及48个椎体。按ASIA分级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漏诊或延迟诊断。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术前1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除1例A级和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1级以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共计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神经损伤情况、骨折稳定性及骨折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侧后方入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评价其放射学指标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1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0~58岁,平均37.2岁.T11骨折2例,T12骨折3例,L1骨折6例,L2骨折2例.均行侧后方入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 d至2年,平均8个月.植骨均为自体髂骨.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治疗相关并发症情况,患者主观满意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获12 ~36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21.02±3.02)、(31.34±5.18) cm矫正至术后(31.88±3.46)cm、(33.75±3.66) cm,cobb角由术前平均28.46°±5.81°矫正至术后4.62°±3.48°,VAS评分由术前(7.63±0.72)分矫正至术后(1.39±1.02)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死亡、大血管及腹腔内脏器官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侧后方入路椎体开放截骨植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8年9月,收治3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伤椎椎弓根植骨钉棒固定。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23~57岁,平均38.6岁。其中胸椎11骨折4例,胸椎12骨折12例,腰椎1骨折患者10例,腰椎2骨折5例,胸椎11与腰椎3骨折2例,1例为胸12腰1骨折。以Denis的三柱分型均为不稳定型受伤椎体高度均通过术前及术后拍片测量。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诊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高度没有明显丢失,钉棒没有松动及断裂。结论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恢复受伤椎体高度,同时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采取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62例采取常规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进行比较。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统计椎体高度丢失率、脊柱矢状面Cobb角,以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疗效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36(18.0±8.6)个月,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后1个月脊柱矢状面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椎体高度丢失率、脊柱矢状面Cobb角、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Wiltse入路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的优点,并能有效重建骨折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九江市中医院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30例(观察组)、后正中传统入路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椎体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后正中传统入路相比,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轻微、术后腰痛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对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疗效。方法 2003年5月~2009年1月,行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50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患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n=25):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手术时间、术后Coob角矫正率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入路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明显少于传统入路组;肌间隙入路组在VAS评分、血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程度上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治疗不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上,具有创伤小、对椎旁肌的损伤少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经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Wiltse经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对手术治疗的53例无明显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3例,女10例,平均41岁(19~62岁)。节段分布:T116例,T1211例,L122例,L214例。其中28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5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腰背部VAS评分、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部塌陷程度的变化以及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还是在腰背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改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两种入路在伤椎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椎管正中矢径变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达到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相同的整复效果,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自2007-01—2010—12收治的6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随机分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组(A组)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组(B组),采用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组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时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后正中入路)各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单纯性压缩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36例,传统骶棘肌剥离入路手术34例。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内固定后椎旁肌间隙入路VAS评分高。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11年12月,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伤椎上下邻椎置钉(A组)及上下邻椎置钉加经伤椎置钉(B组)治疗,每组25例。以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的侧位Cobb角、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内固定失败率等方面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在椎体高度及Cobb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上述2项评价指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腰背痛发生率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是一种安全可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两种不同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采用经后正中入路(A组,20例)和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20例)治疗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7例,年龄26~61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Basis TM)。40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10~27个月)。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 h及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 h及72 h的VAS等方面均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有神经症状或椎管内占位超过1/3者慎用此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弓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32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