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Flt-4 在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 年8 月至2010 年8 月我院手术切除病理明确的19 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3 例胆囊腺瘤样息肉新鲜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在mRNA 和蛋白水平检测Flt-4 在原发性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的表达情况,并分析Flt-4 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病例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病理分级和Nevin 分期等恶性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胆囊癌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Flt-4 mRNA 阳性表达率为73.68%(14/19)和7.69%(1/1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染色Flt-4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42%(13/19)和7.69%(1/1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lt-4 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 IV、V 期组明显高于无肝浸润、无淋巴转移和Nevin I、II、III 期组(P<0.05),而在高、中和低分化组三者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Flt-4 在mRNA 和蛋白水平均存在高表达,Flt-4 的阳性表达同胆囊癌肝浸润、淋巴转移和Nevin 分期明显相关,但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浸润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VEGF和Flt-1 mRNA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和Flt-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4%和55.9%: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组织中VEGF和Flt-1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明显高于膨胀性生长者(P〈0.01),VEGF和Flt-1表达及MVD值与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MVD值与VEGF和Flt-1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均P〈0.01);VEGF和Flt-1 mRNA阳性表达及MVD值超过或等于54.9个/mm^2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VEGF和Flt-1 mRNA阴性表达及MVD值少于54.9个/mm^2者。结论VEGF和Flt-1 mRNA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浸润转移的过程,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F-钙粘蛋白(E-Cad)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胆囊腺癌和41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E-Cad的表达。结果:VEGF阳性表达率胆囊腺瘤中为42.86%,胆囊癌组织中为80.49%,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Cad在胆囊腺瘤中仅1例表达减弱,而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减弱或不表达占68.29%(28/4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胆囊癌直径≥2cm及侵及浆膜组VEGF表达升高,而E-Cad表达率明显降低,E-Cad表达率在远处转移组也明显降低。两者表达与肿瘤Nevin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VEGF与E-Cad在胆囊癌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表达率的高低可作为预示胆囊癌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TGF-β1多克隆抗体对35例原发性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及1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胆囊癌TGF-β1的阳性率为57.1%,与胆囊腺瘤、胆囊炎(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在Nevin分期和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病人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TGF-β1表达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性别及年龄无关。结论;TGF-β1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GF-β1水平增高可增加胆囊癌转移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24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18例慢性胆囊炎进行p53和VEGF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胆囊癌的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P<0.01,P<0.05),根据Nevin分期,胆囊癌S1、S2、S3期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4、S53期(P<0.05),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S4、S5期胆囊癌中高于S1、S2、S3期(P<0.05)。胆囊癌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P<0.05)。它们与胆囊癌病理分级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 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对胆囊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胆囊癌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Ki-67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urvivin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原发性胆囊癌、21例胆囊腺瘤和13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31%(32/49)和77.55%(38/49),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分别为0%和9.52%,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细胞分化程度、病理分级和转移无关(P〉0.05)。而Survivin和Ki-67的表达呈明显关联(K=0.509,P〈0.01)。结论Survivin和Ki-67均是胆囊癌高度恶性的重要指标,但Survivin表达可能与胆囊癌预后无关。Survivin和Ki-67蛋白的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基因(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COX—2与原发性胆囊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原发性胆囊癌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9例原发性胆囊癌、11例胆囊腺瘤和1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2/39)、36%(4/11)和25%(4/16),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在Nevin分期晚期病例比早期高(P<0.05),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为诱导性表达,其表达上调与原发性胆囊癌的形成关系密勿,并与肿瘤Nevin分期及是否有转移相关,提示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鼠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鼠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鼠原代FRC细胞培养系统(第0、5、9、14天)和取材新生鼠颅盖骨组织(5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Flk-1在FRC细胞分化、矿化过程中mRNA和在新生鼠颅盖骨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在控制培养条件下,FRC细胞出现明显的成骨特性。结合FRC细胞分化特性,RT-PCR检测发现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Flk-1在FRC细胞中从分化到矿化过程中,mRNA表达逐渐增强。特别是在矿化后第9天和第14天表达水平明显增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了RT-PCR结果,新生鼠颅盖骨中的成骨细胞同时表达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Flk-1。结论 VEGF及其受体Flt-1和KDR/Flk-1在成骨细胞分化和矿化过程中表达逐渐增强。作为一种重要的血管性因子,VEGF的自分泌作用方式在成骨细胞的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蛋白在49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性息肉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9%(24/49),而在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中均无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胆囊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有较高表达,与高中分化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和Nevin分期无关(P>0.05)。与预后有关,p73蛋白表达阴性病人预后显著优于p73蛋白表达阳性病人,术后1年内死亡者p73阳性表达率为68%(21/31),1~3年死亡组为25%(3/12),而>3年死亡组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p73基因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CNA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4例原发性胆囊癌,8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石蜡包埋标本,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PCNA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中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43.75±21.73%、7.98±5.19%和4.31±2.15%,原发性胆囊癌PCNA指数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1)。低分化腺癌PCNA指数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者(P<0.01)。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与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PCNA可作为胆囊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0月-2003年10月对66例原发性胆囊癌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9.8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的生存期分别为37.8、10和2.7个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治性切除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7.4%和26.3%,优于姑息性切除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Ⅳ、Ⅴ期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的中位生存时间平均为21个月,扩大根治性切除术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术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肿瘤分期及手术根治程度是影响原发性胆囊癌疗效的主要因素,对中、晚期胆囊癌积极行扩大根治术,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水平 ,加强对本病的发病、病理分期及转归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 195 6~ 1998年间收治的 6 79例胆囊癌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囊癌的发病近年来有增高趋势而外科治疗仍不尽如人意 ,多数病人一经诊断已属晚期 ;胆囊癌多发于高龄女性病人 ,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 3∶1;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6 0 %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癌的手术前诊断与手术中发现的符合率过低 ,不少病人是以诊断胆结石病或急性胆囊炎而手术 ,意外地发现胆囊癌 ;更有不少病人因为只注意胆囊结石的诊断而延误了对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 ;胆囊癌的病理分型以腺癌居多 (84 4% ) ;影像医学的发展可望发现早期病例 ,改善预后。结论 加强对本病的发病 ,病理分期及转归的认识以及各种检查手段的合理运用是获得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我院1988-2002年收治4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术前诊断率85.1%,其中早期胆囊癌诊断率12.5%,B超及CT术前诊断率分别为76.6%和85.2%,胃肠道肿瘤标记物中血清CA19-9阳性率最高(78.9%)。62.5%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部分患者是以诊断胆石病或急性胆囊炎手术而意外发现胆囊癌。术后病理腺癌居多(76%)。早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83.3%,晚期胆囊癌5年生存率0。提示B超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方法,合理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的基本途径;对高危胆囊疾病宜积极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鳞癌(SCC)、腺鳞癌(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3例原发性胆囊SCC、ASC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原发性胆囊SCC 7例,原发性胆囊ASC 6例,其中男3例,女10例,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中位年龄为67岁。病理学分期T4期8例,T3期4例,T1b期1例。肿瘤部位:弥漫分布4例,胆囊底部5例,胆囊底部及体部3例,胆囊体部1例。其中9例非弥漫肿物最大径2.0~6.0 cm。合并胆囊结石12例。手术方式:行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6例。截至2022年4月1日,11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6~110个月),死亡7例,生存4例。6例行术后化疗或放化疗(化疗用药包括吉西他滨、吉西他滨+顺铂、替加氟),其中3例死亡,3例生存;5例未行放化疗患者中4例死亡,1例生存。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以腺癌多见,而SCC、ASC少见。胆囊SCC、ASC肿物体积较大,预后较腺癌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化疗疗效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胆囊癌和胆囊结石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鉴于缺乏筛检早期胆囊癌的有效手段,增加对胆石症患者的监控,尽早发现易于恶变的高危人群,对早期诊断胆囊癌、改善患者的预后无疑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就此问题浅作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基因组变化,寻找与胆囊癌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染色体候选区域。方法 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CGH)分析28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的扩增和丢失。结果 胆囊癌常见的染色体扩增区域是7p、7q、8q、17q、5p、11q、1q;常见的缺失染色体为17p、9p、5q、6q、3p、15p、13p。结论 胆囊癌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7p、7q、8q和17p、9p等部位可能分别存在与胆囊癌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囊癌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胆囊癌因发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容易延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胆囊癌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使得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
原发性胆囊癌65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5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率仅为61%(40/65).手术切除率为52.3%,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占7.69%),胆囊+肝楔状切除术8例(占12.3%),胆囊+肝楔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19例(占29.2%),胆囊+肝楔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占3%).未切除率为47.6%,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16例(占24.6%),胃-空肠吻合术5例(占7.6%),仅作剖腹探查术10例(占15.3%).Ⅰ期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100%,Ⅱ期为78%,Ⅲ期为37%,Ⅳ期患者仅生存2年,Ⅴ期存活1年.结论 :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术后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治疗方式与预后关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不同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88-1998年10年间12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 126例胆囊癌占同期胆道外科疾病的2.7%(126/4627),占同期普外疾病的0.76%(126/16478)。根治性切除率38.9%,平均生存8.8个月;姑息笥手术率30.9%,平均生存3.9个月;其他治疗方式占30.2%,平均生存3.3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根治性争除是使胆囊癌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关键,病理类型对胆囊癌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