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胸椎结核患者[10例伴有后凸畸形,Cobb角为13~30(22±3)°;16例伴有神经功能障碍]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Cobb角为2~10(5±3)°,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无手术并发症。2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临床治愈无复发。术后3~8(4.2±1)个月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16例脊髓损害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恢复至C级;B级3例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C级4例、D级8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经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暴露充分,有利于病灶清除、前方脊髓减压、重建脊柱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肋椎关节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1年7月,采用后路经肋椎关节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4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Frankel评分,观察随访期间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5年,末次随访时1例Frankel A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3例Frankel B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12个月.术后1周Cobb角平均为5.1°,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为9.2°,Cobb角平均丢失约4.1°.结论 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胸椎结核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46.1岁;病程平均16个月。单节段受累3例,双节段5例,3个节段4例。术前后凸Cobb角20°±1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E级5例,D级4例,C级3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9±1.1。均接受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刀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15.4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E级10例,D级2例。VAS评分为1.9±1.1。末次随访时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钛网塌陷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组织损伤小、置钉及前路椎体切除操作简便,可作为胸椎椎体结核手术方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共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37例,对其中椎体破坏较严重、有明显后凸及侧弯畸形的17例患者采用后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矫正畸形。术前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标准:B级1例,C级8例,D级7例,E级1例。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局部疼痛和下肢放射性麻痛症状均缓解,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C级1例,D级5例,E级11例),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标准。脊柱后凸Cobb角从术前的(36.8±9.0)°降至术后的(17.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未见明显矫正丢失(与术后比较,P0.05)。结论后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能够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可用于治疗部分重度胸椎、胸腰段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8年4月经胸膜外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肋骨植骨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45例多发下胸椎结核;男31例,女14例;年龄30~67岁,平均41.3岁.2~3个椎体破坏31例,≥4个椎体14例;12例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7例;Cobbt,角15°~36°,平均24.5°.术前抗结核治疗4~6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5~2年.[结果]45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平均28个月.完全缓解28例,治愈率62.22%;部分改善13例,好转率28.89%,合计恢复率为91.22%.术后12月Frankel分级:B级1例,D级3例,E级8例;术后Cobb角0~12°,平均5.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8.6°,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7°,后凸角度平均丢失1.9°;所有植骨骨性融合.[结论]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6.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并截瘫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目的 探讨一期胸膜外肋骨、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联合后路钉(钩)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行病椎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治疗的23例多节段胸椎结核并截瘫患者,男9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32.8岁.术前均行胸椎X线、加密CT扫描及MR检查.按影像学结果拟定病椎行椎弓根钉和(或)钩内固定.若前、中柱正常组织50%,选择椎弓根钉或钩内固定;若前、中柱正常组织<50%,选择椎板钩内固定或不固定.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根据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后凸畸形Cobb角及随访中角度丢失情况并观察钛网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钛网植骨融合时间平均8.7个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5.8个月.均得到了门诊随访,平均随访18.6个月.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46.8°矫正至术后的平均20.7°,末次随访平均丢失2.6°.末次随访神经功能Fankel分级,C级4例,D级3例,E级16例.发生胸膜损伤1例,脱钩1例.未发现窦道形成,无椎体结核复发,无椎弓根钉、钛网及棒松动、断裂等.结论 一期胸膜外肋骨、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并后路钉(钩)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无椎体后柱结构破坏的病椎中选择行钉(钩)-棒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固定确切且可减少内固定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4年6月,对36例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的患者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胸椎(T_(8~10))17例,胸腰椎(T_11~L_2)15例,腰椎(L_(3~4))4例。病变累及单节段16例,双节段19例,3个节段1例。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C级4例,D级8例。术前后凸畸形Cobb角为(49.98±6.67)°。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5.43%±3.42%,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为(7.61±0.55)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窦道形成。末次随访时X线片和CT片均示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等相关并发症。术后7 d、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ODI、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的后凸Cobb角、ODI、VAS评分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2例由C级恢复为D级,其余10例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经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术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减压彻底,骨水泥取出彻底、安全,脊柱稳定性更高,并能满意矫正病变节段的后凸畸形;相较于传统后路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前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0月-2007年1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3~72岁,平均41岁。病变累及T3~12;单节段14例,双节段2例。术前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9例,D级2例。术中9例行钉棒系统内固定,7例行Z-plate系统内固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11例,钛网植骨5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7个月。患者均无复发,治愈率100%。X线片示植骨于术后5~12个月均达骨性愈合,平均9个月。术后1个月融合节段后凸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使用钉棒系统和Z-plate内固定患者的后凸角度和矫正度丢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4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行植骨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钉棒内固定重建相邻多椎体结核脊柱稳定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9月,收治8例胸腰椎相邻多椎体结核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0~42岁,平均32岁。病程8~14个月,平均10.2个月。病变累及5个椎体4例,6个椎体3例,8个椎体1例;胸椎35个,腰椎11个。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4例,E级2例。术前后凸Cobb角为(25.1±6.6)°。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4~6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同时行自体髂骨、肋骨及腓骨植骨及椎体侧前方单钉棒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9个月。参照金大地的脊柱结核治愈标准,7例1次治愈;1例于术后3个月复发伴窦道形成,经再次病灶清除后治愈。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后凸Cobb角分别为(19.5±4.2)°和(22.3±3.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为E级。采用Lee等植骨融合标准,术后6~8个月均达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生植骨块或内固定物松动、移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单钉棒内固定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并重建脊柱稳定性,为相邻多椎体结核的外科治疗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一期完成病灶清除、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植骨、后路钉棒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活动期胸腰段单节段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34例,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截骨病灶清除(在胸椎段,先切取左右肋骨后段),钛笼植骨,后路矫形系统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线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34例患者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柱畸形矫正,Cobb角由术前20°~45°矫正到术后3°~5°,植骨块无移位,2例再次行前路补充植骨术。结核无复发。[结论]该手术入路简捷,病灶清除彻底,360°环形解除压迫,畸形矫正满意,三柱固定,植骨融合,后期脊柱稳定,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