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下肢多发开放粉碎性骨折伴严重骨缺损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方法:清创缝合,闭合伤口;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骨牵引;分次行切开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功能锻炼。结果:通过治疗患者骨折部位得到了有效的固定,肢体长度恢复正常。结论:对待复杂的骨折治疗方案个体化、科学化、人性化才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方法]采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从后方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向椎体内加压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结果]对3例患者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疼痛消失,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脊柱功能良好,椎体结构未发牛改变,无1例发牛并发症,内固定无泄漏,周围无骨吸收及破坏.[结论]应用Kyphon椎体复位系统治疗椎体血管瘤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漏斗+蛋壳技术刮除病灶的方法,并对此手术的优缺点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对脊柱结核29例选择性的使用漏斗技术经后路椎弓根刮除病灶,使椎体呈蛋壳样,再植骨,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及感染,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平均(12-30)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腰腿痛症状完全缓解,可正常行走,脊柱畸形矫正良好,复发率低。结论:脊柱后路经椎弓根漏斗+蛋壳技术可彻底清除椎体内病灶、置内固定简单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及准确度。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组3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脊柱侧前方彻底清除并灭活病灶,刮徐植骨术方法.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27.5个月.2例患者达到植骨融合.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后好转,术后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脊柱后路内固定、侧前方彻底清除并灭活病灶、植骨可迅速有效的缓解症状,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维持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和防止复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蛋壳技术”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脊柱结核患者应用“蛋壳技术”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经椎弓根行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存在脊髓症状者行椎板减压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均治愈,无局部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2例存在脊髓症状者,术后Frankel脊髓评分与术前相比神经功能改善1级.结论 “蛋壳技术”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膜外入路同一切口联合后方内固定术治疗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以来18例患T5~12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同一切口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胸段脊柱,胸膜外入路同一切口联合后方内固定术治疗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5年—1997年有10例四肢骨折合并脾破裂患者被误诊,造成4人死亡,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7例,女3例,年龄均在18岁~45岁。其中车祸8例,骑自行车坠落伤2例,左前臂双骨折合并脾破裂1例,右胫骨骨折合并脾破裂1例,左胫腓骨骨折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前方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椎间植骨Z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对22例胸腰椎双节段爆裂骨折的患者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 ~42岁,均1周后手术.对结果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5 ~4.2 h,平均3h;术中出血量650 ~1 500 ml,平均850ml;随诊12 ~ 36月,平均24个月,以上随诊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年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价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能准确地把握适应证,对于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Z板内固定术,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与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8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并采用钛网内固定术,B组90例,行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并采用钛网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分级。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B组评分[(2.20±0.24)分]显著低于A组[(3.3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年复查显示,B组Cobb角[(6.46±0.85)o]明显大于A组[(5.82±0.7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手术能更有效减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的痛苦,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小,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青海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5例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脊柱矢状位失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脊柱创伤、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结核、肌源性后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及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等,比例分别为17.8%、15.6%、8.9%、13.3%、15.6%、15.6%、8.9%、4.4%。5例采取保守治疗,40例采取手术治疗,其中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术12例,Smith-Petesen截骨术15例,多节段截骨术13例。治疗后患者疼痛有明显改善,并且C7铅垂线到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骶骨角和腰椎前凸角以及脊柱侧凸角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应予以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临床应首先给予保守治疗,对于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并且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