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微创手术对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微创手术组(50例)和开放手术组(38例).其中微创手术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联合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开放手术组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联合取石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均较开放手术组少(P<0.05),两组患者前列腺切除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IPSS、QOL得分较开放手术组降低,而Qmax得分较开放手术组显著升高(P<O.05);两组患者膀胱穿孔、直肠损伤和暂时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微创治疗对BPH合并膀胱结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不适,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8-12间我院收治的135例BPH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剜除组(68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电切组(6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剜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均低于电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H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手术操作便捷,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106例,其中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UERP)61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45例,现将两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入选标准为重度BPH患者或下尿路症状已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者,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或当BPH导致以下并发症时:(1)反复尿潴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潴留);(2)反复血尿,5-α还原酶抑制剂无效;(3)反复泌尿系感染;(4)膀胱结石;(5)继发性上尿路感染,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入我院行SPP或TUERP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BPH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2年11月 至2007年11月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BPH患者TURP术后复发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1471例行TURP治疗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术后复发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资料包括: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发病年龄、手术时年龄、前列腺大小、尿流动力学资料、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肌酐、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者年资及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等.结果 单因素统计分析:患者发病年龄(t=2.292,P=0.086),术前前列腺大小(t=-1.987,P=0.047),尿不尽症状发生率(x~2=9.240,P=0.002),术前膀胱残余尿量(t=2.181,P=0.030)及手术者年资高低情况(Z=10.13,P=0.0015)两组资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α=0.20水准纳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别采用向前及向后逐步回归法,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为: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手术者年资、尿不尽、血清肌酐含量、发病年龄,其中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OR=0.905)、尿不尽(OR=0.557)、手术者年资(OR=0.393)有显著影响.结论 BPH患者TURP术后复发可能危险因素为:手术者年资低,发病年龄小,无尿不尽症状,前列腺大,残余尿量少,病理标本炎症分级评分低.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BPH)术前伴有急性尿潴留(AUR)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BPH行TURP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大于50岁的BPH患者仅行TURP术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术前AUR(+),另一组术前AUR(-),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药物或尿道狭窄所致AUR患者不纳入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尿路感染(UTI)、血尿、重置尿管、尿失禁、休克、输血率、败血症、下尿路症状(LUTS)。结果〓AUR(+)组144例,AUR(-)组116例,AUR(+)组与AUR(-)相比,术后尿路感染(45.83% vs 10.34%, OR:7.33, 95% CI:3.71~14.50)、血尿(19.4% vs 6.9%, OR: 3.25, 95% CI: 1.41~7.50)、重置尿管(8.33% vs 2.59%, OR: 3.42, 95% CI: 0.94~1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失禁(1.39%)、休克(0.69%)、输血(4.17%)仅发生在AUR(+)组,LUTS症状、败血症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伴有AUR患者TURP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风险较不伴有AUR的患者更高。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PJ  Zhang XH  Guo LJ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6):387-389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临床进展的影响及BPH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经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 462例BPH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62例中,BPH合并高脂血症 232例(50 .22 % )。与单纯BPH相比,BP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P=0 .029),残余尿量明显增多 (P=0 .03)。BP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不同血脂成分对BPH临床参数影响的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前列腺体积的增大以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升高密切相关 (P<0 05;P<0. 05 );BP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有 39. 2%同时伴发高血压。BPH患者中高脂血症伴发高血压导致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学评分 )明显增加 (P=0 .004 )。结论BPH合并高脂血症临床多见,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前列腺体积增大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同时伴发高血压明显加重BPH的下尿路症状。高脂血症有可能是BPH发生与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432例患者进行研究。剔除术前和术后合并有影响下尿路症状因素的病例,参照国际前列腺炎组织学分类诊断标准,分为A组:单纯BPH组(30例)、B组:合并轻度炎症组(55例)、C组:合并中度炎症组(31例)、D组:合并重度炎症组(28例)。采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各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下尿路症状,将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399例,检出率为92.4%。其中轻度炎症组269例(67.4%)、中度炎症组86例(21.6%)、重度炎症组44例(11.0%)。术前各组IPSS评分为:A组(21.43±6.09)分、B组(21.75±5.97)分、C组(27.84±4.18)分、D组(31.00±2.92)分,仅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各组IPSS评分为:A组(5.60±2.16)分、B组(7.36±2.77)分、C组(11.55±3.39)分、D组(16.89±3.37)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治疗后各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合并炎症的BPH患者的病理切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几乎均为淋巴细胞。结论:BPH大都合并有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要高于无炎症的BPH患者,且与炎症分级程度呈正相关。对合并中、重度炎症患者,术后仍需积极运用药物控制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逼尿肌功能减弱(DU)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BPH合并BOO伴DU患者62例位A组,另选同期本院需行TURP治疗的BPH合并BOO但无DU患者62例设为B组,A组患者按照手术治疗后是否长期留置尿管分为两组,无效者13例,设为A_1组;有效者49例,设为A_2组。结果 A_1、A_2两组术后相关指标比较,A_1组的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A_2组,而残余尿量、IPSS评分、QOL评分显著大于A2组(P0.05);A_2、B两组术后指标水平比较,A_2组、B组术后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排尿时间、IP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A_2组术后QOL评分明显小于B组,尿管留置时间略多于B组(P0.05)。结论大部分BPH合并BOO伴DU患者行TURP治疗后均获得一定的效果,有效减少了尿管留置的时间,术前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是影响TURP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尿道前列腺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与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BP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经尿道前列腺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组)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前列腺国际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平均手术时间(48.6±15.2min)、术中出血量(58.7±12.4ml)、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2±0.8d)、留置尿管时间(1.8±0.5d)、住院时间(4.5±1.2d)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PVP治疗BPH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相比近期疗效相似,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BPH安全有效的理想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06月我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患者236例,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35例)和合并CP(201例)两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AU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合并CP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RUV、IPSS、QOL、AUR发生率等方面指标高于单纯BPH组患者,Qmax低于单纯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及PSA、PSAD等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合并CP组较单纯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Guo LJ  Zhang XH  Li PJ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08-1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BPH,因重度下尿路梗阻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BPH的4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423例患者中,BPH合并高血压者128例(303%)。BPH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年龄以及血尿发生率明显大于单纯BPH组(P<005)。在BPH合并高血压组中,平均舒张压≥90mmHg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明显比平均舒张压<90mmHg组提前(P<005,P<001)。与单纯BPH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BPH合并高血压组中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患者的BPH发病年龄明显提前(P<005);高血压病史超过20年时尿潴留发生次数明显增加,血尿发生率明显升高,前列腺容积明显增大(P均<005)。BPH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前列腺容积与高血压病史呈显著正相关(r=0056,P=0009)。结论BPH同时合并高血压多见;长期高血压尤其是高舒张压状态能够促进BPH的发生以及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2.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BPH患者100例.按是否合并前列腺炎分为单纯组(34例)和合并组(66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差异,同时分析B超检查对BPH合并前列腺炎的检出情况. 结果单纯组患者年龄为(66.5±6.4)、合并组为(69.9±7.2)岁;单纯组平均前列腺体积为(47.5±26.7)、合并组为(71.4±39.3)ml.单纯组患者PSA和PS-AD中位数分别为3.40和0.08 ng/ml,合并组分别为8.07和0.12 ng/ml;平均IPSS分别为19.9和22.2.2组患者平均年龄、前列腺体积、PSA与PSAD值及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体积与炎症浸润程度及腺体破坏程度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29,0.25,P<0.01).PSA与前列腺炎浸润分级和破坏分级均具有相关性(r分别为0.319和0.214,P值均<0.05).PSAD与浸润分级具有相关性(r=0.212,P<0.05).B超诊断BPH合并前列腺炎的敏感性为21.2%,特异性82.4%. 结论 BPH患者多伴前列腺炎,且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单纯BPH患者.B超对BPH合并前列腺炎的检出能力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Chen Y  DU GH  Chen Z  Cai D  Zhang Q  Yuan XY  Zeng XY  Yang WM  Ye Z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67-177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尿动力学特点,为正确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就诊的235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患者年龄52~88岁,平均(68±8)岁.根据患者主诉有无OAB症状分为BPH组和BPH合并OAB组;根据尿动力学检查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DO)又将其分为单纯性BPH组、单纯性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比较各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初感容量、强烈尿感容量、梗阻指数和逼尿肌收缩力情况.结果 最终入选219例患者,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6±8)岁,平均前列腺体积(35±24)ml,平均最大尿流率(11±6)ml/s.33.8%(74/219)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出现DO.与BPH组(104例)比较,BPH合并OAB组(115组)年龄更大、IPSS评分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初感容量及强烈尿感容量更小、梗阻指数及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比例更高(P<0.05).单纯BPH组、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分别为93例(42.5%)、11例(5.0%)、52例(23.7%)、63例(28.8%).BPH合并OAB伴DO与BPH合并DO两组比较,前者DO最大逼尿肌压更高、持续DO时间更长.结论 了解BPH合并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对于合理治疗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是否存在间质成分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在BPH病程中的意义。方法:BPH患者手术或穿刺标本43例,尸检正常前列腺标本5例。所有标本行M asson染色显示前列腺间质组织肌纤维和胶原成分。以肌纤维成分与胶原成分比值量化前列腺间质组织成分变化程度。评估前列腺间质成分变化程度与膀胱出口梗阻程度、IPSS评分及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3.2±0.2)∶1,而BPH患者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与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4.7±3.1),两组前列腺间质组织中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膀胱出口梗阻的BPH患者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5.4±3.7),明显低于无膀胱出口梗阻的BPH患者[1∶(2.5±1.1)](P=0.02)。重度前列腺症状的BPH患者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9.1±2.9),明显低于中度前列腺症状的BPH患者[1∶(5.3±3.4)]和轻度前列腺症状的BPH患者[1∶(2.8±1.7)](P均<0.01)。药物治疗效果差的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7.6±4.3),明显低于药物治疗效果好的BPH患者[1∶(2.3±1.9)](P<0.01)。结论:BPH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间质成分改变。BPH临床症状越明显,药物治疗效果越差,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成分越低,胶原纤维成分越多。前列腺间质成分的改变可能在BP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与前列腺按摩液(EPS)和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BPH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分为单纯性增生组(30例)和增生伴炎症组(50例),两组均于术前行IPSS评分、EPS中IL-8、COX-2含量测定,术后前列腺组织中IL-8、COX-2的水平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生伴炎症组EPS中IL-8和COX-2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增生组[IL-8:(15.31±1.22)ng/ml vs(5.89±0.91)ng/ml,COX-2:(371.09±14.99)ng/ml vs(156.96±29.47)ng/ml,P均<0.01],前列腺组织中两组IL-8和COX-2水平差异也显著(0.15±0.00 vs 0.05±0.02,0.13±0.01 vs 0.07±0.01,P均<0.01),IPSS两组差异也有显著性[(25.60±5.03)分vs(18.47±4.97)分,P<0.01];单纯增生组中IPSS与EPS和组织中IL-8及COX-2的表达呈中度相关(r=0.712、0.699、0.623、0.731,P均<0.05);增生伴炎症组中IPSS与IL-8、COX-2的表达呈高度相关(r=0.819、0.879、0.798、0.855,P均<0.05)。结论:EPS中IL-8、COX-2水平能间接反映前列腺组织中IL-8、COX-2水平,通过检测患者EPS中IL-8、COX-2水平并结合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定BPH患者是否合并前列腺组织学炎症。  相似文献   

16.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良性疾病[1]。51~60岁的男性约有42%患有BPH,45~80岁男性约有90%合并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ptom,LUTS)。针对部分药物治疗无效以及出现重度症状或并发症严重的病人,国内外指南普遍建议手术治疗。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BPH的"金标准",随着近十余年来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手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激光手术逐渐成为B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织学前列腺炎(histological prostatitis,HP)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BPH患者1 68例,根据伴或不伴HP分为HP组(n=96)和非HP组(n=72).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PSA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PS)、术前合并尿路感染和急性尿潴留情况的差异.结果 非HP组和HP组平均年龄、前列腺体积、PSA、PSAD、IPPS、术前合并尿路感染和急性尿潴留情况分别为(68.9±6.9)与(71.7±7.1)岁、(60.1±31.5)与(70.5±30.7) ml、(5.82±4.4)与(7.59±5.9)ng/ml、(0.105±0.084)与(0.111±0.079)、(17.2±3.4)与(20.9±3.7)、27.8% (20/72)与30.2% (29/96)、25.0% (18/72)与40.6% (39/96).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IPPS、术前合并急性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AD和术前合并尿路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的发生与尿路感染无关,但与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相关;合并HP会加重BPH患者尿路症状,并增加出现急性尿潴留的风险;对BPH合并HP患者血清PSAD较PSA更具特异性,并增加出现急性尿潴留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尿动力学检查(UDS)是直观、量化反映尿路功能的方法,UDS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可为BPH的诊治提供了功能和形态依据.综述近年来UDS在BPH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旨在使UDS在BP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BPH患者60例,前列腺重量均>100g,分为HoLEP组(n=32)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n=2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HoLEP组与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有所延长(P<0.01),但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3个月,两组IPSS、QOL、Qmax、PVR较自身术前显著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oLEP治疗大体积BPH具有与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同时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更适合于大体积BPH治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血清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BPH的患者资料。年龄(68.3±6.3)岁,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1±7.4,生活质量评分(QoL)4.5±0.8,尿流率(7.3±3.3)ml/s,前列腺体积(69.8±36.8)ml,剩余尿(81.9±105.8)ml,血清PSA值<4 ng/ml者247例(44.0%),4~10 ng/ml者223例(39.8%)、>10 ng/ml者91例(16.2%)。结果血清PSA水平与患者年龄、IPSS、QoL、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0.03、0.06、0.04、0.09,P>0.05),而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F=93.45,P<0.05)及尿潴留发生率(x~2=59.1,P<0.01)间有统计学意义。BPH组织标本中以腺体增生为主(x~2=16.14,P<0.01)或伴有梗死病灶(x~2=36.06,P<0.01)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50%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腺体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BPH是血清PSA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