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通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通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膝关节交通伤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手术治疗.手术分两类①关节镜下修复重建手术.②关节镜辅助修复重建手术.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3例剧烈活动后膝部胀痛;2例膝屈曲100°,其余病例关节屈曲均在130°以上,无跛行步态,全部病例都已恢复原工作和运动.疗效评定优67例,良3例.结论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膝关节交通伤的早期修复重建,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继发性损伤.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助于减低交通伤患者的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腓骨长肌腱转移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膝关节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临床较为常见,重建方法虽很多,但效果均不够理想.我们于1986年起应用陈展辉等介绍的腓骨长肌腱转移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手术方法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先探查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不能修复时可切除.根据所需长度,选择第一跖骨内侧基底部、骰骨外侧、小腿中下1/3外侧和中上1/3外侧不同平面切口.单纯修复一个前或后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膝关节损伤病人80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传统手术组40例。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膝关节各项体征评分、膝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传统手术组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5. 36±5. 12) min和(75. 32±5. 43) min(P 0. 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 42±6. 18) ml和(33. 26±3. 41)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病人手术前临床体征无差别,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膝关节稳定性、压痛、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病人手术前膝关节功能无差别,术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活动度、肌力和稳定型等评分均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膝关节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利用同种异体跟腱骨一期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2000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15例患膝前后交叉韧带断裂但对侧膝关节完好者,在关节镜下先对合并存在的半月板损伤进行修复,然后使用2条同种异体跟腱骨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亚急性期或慢性期(>3周)重建12例,急性期(<3周)重建3例.手术前后采用IKDC和Lysholm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随访结果与对侧健康膝火节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36~40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根据IKDC评分,术前所有患膝关节功能都严重异常,术后9例患膝功能改善为止常,5例接近正常,1例异常.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56±5)分改善为术后(90±4)分,差异有统汁学意义(t=15.660,P<0.05.结论同种异体跟腱骨可用于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以纯腱性移植物和双侧Intrafix固定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6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自体或异体纯腱性移植物,双侧Intrafix固定.结果 16例均获得到11~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Ⅱ度阳性1例,其余均为阴性.Lyshlom评分从术前的(64±6)分上升至术后的(91±3)分.结论 关节镜下双侧Intrafix固定腱性移植物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一种固定可靠,效果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外科技术早期修复重建膝关节交通伤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70例膝关节交通伤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手术治疗.手术分两类:1、关节下修复重建手术.2、关节镜辅助修复重建手术.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3例剧烈活动后膝部胀痛;2例膝屈曲100度,其余病例关节屈曲均在130度以上,无跛行步态,全部病例都已恢复原工作和运动.结论:微创外科技术应用于膝关节交通伤的早期修复重建,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和膝关节继发性损伤.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有助于减低交通伤患者的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7月,应用LARS人工韧带在关节镜下重建9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23~49岁.左膝3例,右膝6例.致伤原因:运动扭伤5例,摔伤1例,车祸伤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20 d,平均13.6 d.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X线片示胫骨平台无撕脱骨折.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0~55分,平均50分:按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documentation commime,IKDC)评分C级1例,D级8例:反Lachman试验( )l例,( )6例,( )2例.治疗在关节镜下完成,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隧道用"定位器"完成;股骨止点、隧道在C臂X线机下完成;骨隧道直径为6 mm,LARS人工韧带直径为7 mm. 结果 本组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70~95分,平均85分;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术后IKDC评分A级7例,B级2例;反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无术后感染、韧带自发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后交叉韧带可达到解剖重建,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且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些膝关节不同程度畸形的特殊类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特殊类型膝关节畸形行TKA的15例18膝患者资料。其中膝关节陈旧性骨折2例,骨关节炎8例10膝,类风湿关节炎5例6膝。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大致分为:膝关节周围骨缺损2例,膝外翻畸形4例5膝,膝内翻畸形6例8膝,膝关节屈曲挛缩3例(其中--N为较重程度的屈膝屈髋畸形),术中均采用台湾联合后稳定型骨水泥固定假体,行初期表面置换。术后2~3d均在医师指导下行CPM及主动功能锻炼,1周左右下地练习行走。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6个月,平均1年7个月。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82.1-13.8和72.3-29.1。术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2.7%,无深部感染及再翻修者。结论:对于一些特殊类型膝关节畸形患者只要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及完善的术后锻炼,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关节置换中各环节遇到的问题,获得预期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带骨瓣的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价带骨瓣的髌腱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  1994年 4月~ 1996年 8月 ,共利用带骨瓣的自体髌腱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 8例。结果  8例均获得 5个月~ 3年随访 ,平均 2 6个月。优 4例 ,良 3例 ,可 1例。术前 5例有明显膝关节不稳定感 ,术后均消失 ;术前 8例均存在 L anchman试验或 /和前抽屉试验阳性 ,术后有 1例呈前抽屉试验阳性 ;所有患者均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要求 ,1例仍残存膝关节疼痛。 3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直 ,经过 CPM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达 0°~ 90°以上。结论 带骨瓣的髌腱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的可行性以及手术方法的设计和术后的康复.[方法]对3例同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分两次手术行下肢4个大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1例,第1次手术行左侧髋关节置换,第2次手术行右侧髋关节及双侧膝关节置换术;另2例两次手术分别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术后3 d将下肢置于CPM机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2周下床学习行走,出院前达到在支具扶助下行走100步.[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活动范围为105°~145°,平均135°,膝关节活动范围为45°~60°,平均54°;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平均83分,均为良,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系统第1例左侧膝关节74/75分,为良,其余5个膝关节均为优.[结论]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强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住院治疗、行全部4个关节置换不仅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便于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其中以单次手术行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异体跟腱在关节镜下修复26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前交叉韧带15例,后交叉韧带5例,前、后交叉韧带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Ⅰ期修复6例.结果 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50±5分,术后平均90.50±3.42分.所有病例手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3.2个月.本组优20例,良3例.优良率88.5%.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取材方便,避免取自体肌腱对供区的损害,手术操作简单,重建后膝关节稳定性可靠,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膝部肿瘤切除后带血管"π"型骨移植Ⅰ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 1996年7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膝部良性侵袭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31例,其中股骨下端13例,胫骨上端18例.术后诊断骨巨细胞瘤20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成纤维性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软骨黏液性纤维瘤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瘤体骨边缘切除局部灭活保留关节软骨面,带血管"π"型支撑式植骨重建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2年1个月~10年3个月,平均6年7个月.结果 29例无局部复发,重建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节屈曲度0°(=)80°~120°,平均105°,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分别于术后1年和1年2个月复发并截肢;依据Ennecking肌肉骨骼系统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5%.结论 膝关节部位肿瘤切除后带血管"π"型植骨术,符合建筑学上的桥梁支撑原理,能有效避免关节软骨面的塌陷,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跟腱Y形解剖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治疗重度膝关节后外不稳定的手术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7年8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Fanelli C型陈旧性PLC损伤伴重度膝关节后外不稳定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4.
Wang J  Ao YF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98-100
目的 探讨采用Intrafix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12月采用Intrafix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5例,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4股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袢固定.3例患者失访,术后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5例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及X线检查,11例患者术后行MRI检查;其余17例患者仅进行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平均91分(83~97分),15例膝关节检查IKDC分级为A级10例,B级5例(为术后膝关节伸屈角度略大所致).Lysholm评分83~93分,平均89分,其中优17例,良15例.术后优良率为100%.术后KT-2000结果 为30°133 N下平均1.2 mm(0~2.0 mm),90°133 N下平均0.5 mm(-0.5~2.0 mm).术后MRI可见重建韧带形态较好.术后X线片可见定位准确.结论 采用Intrafix固定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术后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比较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与不保留残端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7月~ 2011年6月收治连续的68例选用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的ACL断裂患者,其中31例保留ACL残端行鞘内重建,37例未保留ACL残端(对照组).术前体查前抽屉试验、Lack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及末次随访通过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用的Marshall评分比较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KT-2000关节测量仪评价关节松弛度.[结果]保留残端鞘内重建组30例、对照组35例获1年以上完整随访.患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鞘内重建组轴移试验、Lackman试验均为阴性,对照组Lackman试验均为阴性,轴移试验阳性一例.测量患侧及健侧KT-2000,侧-侧差值<3 mm,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侧-侧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Lysholm评分及IKDC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韧带损伤专用的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解剖鞘内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建立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膝关节,有助于腱骨愈合及本体感觉的重建,并能早期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膝关节内侧侧副韧带浅层(sMCL)和后斜韧带(POL)的新技术,分析其对膝关节内侧稳定的作用.方法 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加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治疗19例患者,患者均合并交叉韧带损伤且需手术重建,故有时需取健侧腘绳肌腱作为韧带重建结构.结果 19例患者得到49~67个月(平均57个月)随访.根据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系统(IKDC),所有患者膝关节在O和30°位应力外翻试验时内侧稳定性完全恢复正常.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8.5±4.2)分(37~70分),终末随访时为(92.2±3.6)分(8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膝关节活动受限而接受手法松解.除2例患者主诉健侧膝关节内侧麻木外,所有健侧患肢在取腘绳肌腱后无功能受限.结论 采用自体腘绳肌腱"人"字形增强修复损伤的sMCL和PO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 ligament,PCL)及修复膝关节内部结构,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7月-2006年8月,收治24例膝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修复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ligament,LCL)和其他膝关节损伤结构.男19例,女5例;年龄20~69岁,平均42岁.均为单膝损伤,其中左膝11例,右膝13例.于伤后4h~6个月入院.ACL、PCL、MCL及LCL损伤8例,ACL、PCL及MCL损伤12例,ACL、PCL及LCL损伤4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1例,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7例.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Lysholm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1~36个月,平均25个月.4例出现轻微关节僵硬,3例出现轻微关节疼痛,均未作特殊处理.11例(45.8%)运动功能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13例(54.2%)显著改善,不需要辅助独立行走.24例Lachman试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胫骨前后移动均<5 mm.1例腓总神经损伤者感觉运动恢复良好.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1.8 ±4.3)分,术后(87.0±6.0)分:关节活动范围术前(87.5±12.5).术后(125.0 ±9.2)°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脱位后关节镜下重建ACL、PCL和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是治疗膝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mciate ligament,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腘腓韧带(popliteofibular ligament,PFL)重建治疗严重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共有28例连续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小切口切开PFL重建手术.人选条件:所有患者均为严重的膝关节不稳定,后抽屉试验为3~+或以上,胫骨后移程度与健侧相比≥12mm,胫骨外旋程度大于健侧10°以上,同时不合并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入选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单束PCL重建,使用异体跟腱作为移植物.在膝关节外侧通过两个小切口切开,使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PFL.股骨侧切口位于股骨外上髁,长度为2cm;腓骨侧切口位于腓骨头,长度为3 cm.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9.7个月.使用膝关节应力像评估后向稳定性,胫骨后移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7.7±4.5)mm减小为术后(4.5±3.9)mm,胫骨外旋程度(患侧与健侧的差值)由术前16.0°±4.7°减小为术后-2.8°±6.4°,术前与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KDC评分:术前28例均为D级,术后A级为10例,B级9例,C级8例和1例D级.结论 关节镜下PCL单束重建联合使用小切口切开PFL重建能够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后向和后外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手术技巧、重建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病人45例,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28岁(12~62)岁.肿瘤类型:骨肉瘤25例,恶性骨巨细胞瘤7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各3例,淋巴瘤1例.手术取膝关节前内侧切口30例,膝关节前外侧切口15例,肿瘤累及上胫腓关节时一并切除腓骨上段13例,肿瘤侵入膝关节内行关节外广泛切除2例,部分瘤段骨灭活复合型假体5例,切断结扎胫前血管28例.本组病例均采用国产定制肿瘤型假体重建,软组织重建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移位42例,腓肠肌外侧头肌瓣移位3例,部分胫骨假体较长的病例联合应用胫骨前肌肌瓣覆盖假体下段前方.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人行新辅助化疗.[结果]45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4.6年(8个月~9年),4例局部复发,6例肺部转移,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6年发生L3椎体转移,行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假体相关并发症包括假体周围感染3例,1例行清创、置管冲洗后治愈,2例截肢;假体脱位3例,假体松动2例,假体断裂1例,假体周围骨折1例,均行切开复位、假体翻修或骨折内固定术.膝关节平均活动度92°(50°~120°),伸膝延迟平均4.4°(0°~20°);按照MSTS肢体功能评分标准,所保留肢体平均功能恢复率为76.7%.[结论]胫骨上端恶性骨肿瘤的广泛切除与重建要求较高,安全的手术边界,规范的切除技术,常规应用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肌瓣移位覆盖假体前方并重建伸膝装置,必要时联合应用胫骨前肌肌瓣覆盖假体下段,方可保障保肢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的静力稳定结构,对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CL损伤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随之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害,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炎的早期发生.ACL断裂是运动损伤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足球、篮球及体操等运动项目.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200 000例ACL断裂发生,在中国尚无全面的统计调查结果被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