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冷氧合血停跳和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冷氧合血停跳组(I组)和心脏不停跳组(Ⅱ组),每组2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多个时点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肌肌钙蛋白I(cTnI),CK,CK-MB,缺血前后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的cTnI,CK和CK-MB均在正常范围内,开放主动脉后1小时至术后24小时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术后24小时心脏不停跳组CK水平明显低于冷氧合血组(P<0.05),各时点cTnI,CK-MB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超微结构于体外循环后两组间或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心肌酶,心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提示冷氧合血停跳液与心脏不停跳的心肌保护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
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1995年3月~1997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20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7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0.09±6.4分钟,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0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为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功能性单心房,2例部分型肺静脉(右侧)畸形引流,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平均切口长度(7.2±1.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0.3±7.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37例随访3月~2.4(1.3±0.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 2003年11月~2006年6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手术13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8例,房间隔缺损(ASD)61例(ASD合并左上腔静脉4例),VSD+ASD 5例,冠状动静脉瘘1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发生右肺不张2例,右侧气胸1例,切口液化2例.术后随访122例,随访时间1个月~2年,除2例VSD患者术后发生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单纯ASD、VSD患者选择右腋下垂直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与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10例。分别于体外转流前(T1)、开放主动脉即刻(T2)、开放主动脉30min(T3)、停止CPB 4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CK-MB、CK活性及cTnI浓度。记录CPB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围CPB期间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心脏复跳情况以及术后24h引流量。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血浆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无关 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差异。C组血浆cTnI浓度在T3、T4和T5时点都显著升高(P<0.01),于T4时点达峰值,T5时点开始下降。U组血浆cTnI浓度在T3、T4时点显著升高(P<0.01),于T5时点已下降至正常水平。在T3-T5时点U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C组与U组血浆CK和CK-MB活性在T2-T5时点都显著升高(P<0.01),T2-T4时点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至T5时点U组显著低于C组(P<0.05)。U组自动复跳率多于C组(P<0.05)。术后24h引流量C组明显多于U组(P<0.05)。结论 围CPB期间分两次使用乌司他丁1.2万U/kg,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1],而国内外对这种手术条件下甲状腺功能改变的研究较少,我们对其甲状腺功能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根据术中心脏跳动情况、是否灌注心脏停搏液和术中温度的高低分为3组。对照组、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浅低温组)和常温心脏不停跳组(常温组)。对照组共11例,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19.08±1132岁。11例中室间隔缺损(VSD)1例,房间隔缺损(ASD)1例,风湿性心脏病(RHD)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相似文献   

7.
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Jia Q  Yao J  Cheng Q  Lu N  Niu J  Zhao X  Zhang X  Li W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58-359
目的介绍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5年3月至1997年6月,经腋下及腋前外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3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1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及三尖瓣下移畸形各1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254分钟,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0±22天。随访2~26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无残余分流和杂音。结论胸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8月,完成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双腔心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4±28)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术后住院时间(6.1±1.2)d。术后并发症13例:7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6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5-7天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室间隔无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瓣轻度返流,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腔心术后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1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95例〉12个月,无不适,心功能Ⅰ级。结论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3月至1996年9月,经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2岁~13岁。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22例。体外循环时间27.4±6.4分,主动脉阻断时间11.3±4.1分,均自动复跳,无死亡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5±2.2天。随访2月~20个月,均能参加正常活动。作者认为右腋下小切口修补小儿心脏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氧合冷血与St.Thomas心脏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74例,其中双瓣膜置换术11例,二尖瓣置换术(MVR)4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0例。74例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St.Thomas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B组:40例,氧合冷血停搏液持续逆行灌注。于手术前、主动脉阻断即刻、主动脉开放即刻、术后2、6、12、24、48和72h测中心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观察心脏复跳情况,并将两组间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cTnI、CK、CK—MB、LD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开放主动脉后2h开始升高,48h后缓慢下降。两组间开放主动脉后2、6、12、48和72h,cTnI、CK、CK—MB、LDH测定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脏自动复跳20例(58.82%),B组40例(100%),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t.Thomas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相比,氧合冷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临床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大坪医院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心脏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0例(同期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1例,右心室双出口矫治术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早期死亡1例(1.2%),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门诊随访80例,失访3例。无残余漏、Ⅲ○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但应强调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充分的术野显露、可靠的体外循环以及术中准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总结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0月,采用胸骨正中小切口、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共10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56例、室间隔缺损40例、肺动脉口狭窄4例。结果 100例均治愈,无呼吸、循环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问6~8天。随访1~45月,心功能恢复良好,无残余畸形,切口美观。结论 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创伤小、切口美观,适合于单纯房、室间隔缺损等较简单心脏畸形的矫治手术。  相似文献   

13.
心脏不停跳法与温血停搏液连灌法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与温血心脏停搏液连续灌注法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例,分成A组(心脏不停跳组)和B组(温血心脏停搏液连续灌注组)。检测血液的乳酸(LA)、肌钙蛋白(cTn-T)、内皮素(ET-1)、丙二醛(MDA);观察术后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使用和心排量(CO)、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转机后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比A组明显增高;停机时和术后1hA组的CO比B组增加(P<0.01)。B组的多巴胺用量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律失常率增,有3例需用临时起搏器;两组均无死亡。结论:术中心脏从停跳的灌注状态恢复到心脏跳动中的灌注状态,也存在再灌注的问题。A组各项生化指标,心功能恢复和临床情况,均较B组为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cTnI)的释放规律。方法30例年龄≥60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毕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测定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α-羟丁氨酸转氨酶(α-HBDH)、线粒体谷草转氨酶(m-AST)和cTnI的值,同时监测HR、BP和ECG。结果cTnI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未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病例中无显著变化,而心肌酶谱则在术毕和术后第1天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或超出参考值上限。结论心肌酶谱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变化显著;cTnI受非心脏手术和麻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68例年龄6—15个月婴幼儿先心病。体重6.5~12kg。房间隔缺损27例(其中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1例),室间隔缺损37例,(其中合并永存左上腔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4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4—6cm小切口手术修补。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21.6±1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8±7.5)min;术后渗出胸液量(21.9±9.3)m1,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5±2.5)h,术后住院时间(5.4±0.7)d。术后1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小切口手术对婴幼儿简单先心病效果确切,术后出血少,美观,隐蔽,不影响胸骨发育,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切口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001年3月~2008年10月,我科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切口自腋后线腋窝下缘斜向前下至腋中线第5肋间全长4~8cm,在第4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经第4肋间进胸)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165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403例,ASD合并VSD35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6例。结果心脏阻断时间(25.0±5.5)min,402例(65.6%)不输血,术后住院(6.0±4.5)d,住院期间无死亡。420例(68.6%)随访5~80个月,平均30个月,经心脏超声证实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采用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单纯ASD、VSD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易为病人所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0岁.因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口唇、甲床紫绀,运动性心悸、气促加重5年入院.5年前在外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经腋下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2个月口唇、甲床紫绀、运动性心悸、气促加重.于2007年2月27日入我院.查体:发育正常,口唇、甲床紫绀,右侧腋下见一纵行手术切口瘢痕.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经验。 方法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对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持续时间78~126 min,体外循环时间32~5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3~3 h,引流管留置时间18~33 h,术后住院时间3~5 d。 结论单孔/单操作孔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的生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和能量代谢情况以及血清中心肌酶学变化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15例。组Ⅰ: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组Ⅱ: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各组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0min(不停跳组取相应时间)取少量右心耳全层心肌置液氮中保留,备测定丙二醛(Ⅷ)A)、ATP和CP;另于术前、术后8h、16h、24h、48h取静脉血查心肌肌钙蛋白Ⅰ(dnd)、CK及CK—MB。结果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心脏停跳组。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由于明显地减轻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心肌带来的损害,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婴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施行婴儿心脏直视手术3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178例,年龄3~12(8.2±3.1)个月,体重4.5~11.2(7.8±4.5)kg。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0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16例,VSD+ASD修补术34例,VSD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MVP)4例,肺动脉瓣狭窄(PVS)交界切开术9例,ASD修补术+PVS交界切开术6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4例和部分房室管畸形(PECD)6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6例(1.6%)。术后发生右肺不张3例,右侧气胸2例,肺部感染16例,切口液化1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二次开胸止血3例。术后6个月至1年门诊随访295例,发现VSD残余漏4例,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结论在婴儿常见先心病直视手术中,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