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人胸段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并探讨使其发生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41例主弯为胸弯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心脏彩色超声以及与脊柱侧凸相关的临床、ⅱ影像学资料,男9例,女32例;年龄22~57岁,平均31.29岁.对照组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7例,女28例;年龄25~44岁,平均31.17岁.研究侧凸方向、侧凸角、侧凸累及椎体数量、侧凸弧度类型、顶椎位置以及年龄对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侧凸角和侧凸累及椎体的数量分别影响心脏舒张功能(E/A比值)和收缩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此外,侧凸弧度类型以及顶椎位置影响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主肺动脉径.成人侧凸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窒前后径、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径、左房前后径、右室前后径、主动脉根径、主肺动脉径等心脏结构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成人胸段侧凸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总体并未偏离正常范围,但是脊柱畸形仍对患者的心脏结构和舒缩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可能包括侧凸角、侧凸累及椎体数量、侧凸弧度类型以及顶椎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柔韧性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4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204例AIS患者,男性36例,女性168例,平均年龄15.0岁;平均Cobb角50.1°;平均Risser征3.4度;主弯跨度平均6.8个椎体;主弯顶椎旋转度平均2.0度.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及仰卧左右侧屈位X线片,计算主弯柔韧性.采用相关分析研究各临床指标与主弯柔韧性的相关性.结果:女性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胸腰弯组和腰弯组AIS患者的脊柱柔韧性显著大于胸弯组(P<0.05),胸腰弯和腰弯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AIS患者中的年龄及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且胸弯女性AIS患者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及顶椎旋转度也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男性胸弯AIS患者中侧屈位主弯Cobb角、胸腰弯/腰弯组中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均与脊柱柔韧性显著负相关(P<0.05).主弯跨度及Risser征与脊柱柔韧性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AIS患者脊住柔韧性受年龄、月经初潮至手术时间、主弯Cobb角(站立位与侧屈位)、弯型及顶椎旋转度等因素影响;男性AIS患者的脊柱侧凸柔韧性主要受主弯Cobb角及弯型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维脊柱畸形,具有多种表现类型,有的患者除了主胸弯外还存在上胸弯,此类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手术方案的选择尚不统一.一些患者虽未融合上胸弯,由于主胸弯矫正过度,术后出现双肩不等高加重;相反,也有一些患者虽然融合了上胸弯,但术后双肩平衡情况仍然不好.因此,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上胸弯的识别和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评价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2年主动脉相对于脊柱的空间位置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正手术的22例右胸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通过三维重建CT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年主动脉位置和顶椎旋转畸形情况,测量参数包括主动脉-椎体距离、主动脉-椎体角、主动脉-椎管距离、左侧椎弓根螺钉长度和顶椎旋转角。通过X线片测量胸主弯的Cobb角和胸椎后凸角。结果:术前主胸弯Cobb角为57.5°±9.8°,术后1周矫正至13.6°±6.5°,术后2年时为16.2°±6.8°;主胸弯Cobb角矫正率术后1周时为77.5%,术后2年时为73.3%。术前顶椎轴面旋转角为29.4°±9.3°,术后1周矫正至14.6°±6.9°,术后2年时为17.4°±6.8°;顶椎旋转畸形的矫正率术后1周时为49.5%,术后2年时为39.7%。主动脉-椎体距离在T6~T11节段术前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在T7~T9节段术后2年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主动脉-椎体角在T5~T11节段术前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在T7~T10节段术后2年显著大于术后1周(P<0.05)。主动脉-椎管距离在T7~T11节段术前显著小于术后1周(P<0.05);在T6~T10节段术后2年显著小于术后1周(P<0.05)。结论:右胸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术后主动脉相对于脊柱的位置较术前向前内侧移位,术后2年较术后向后外侧移位。在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中应该避免椎弓根螺钉穿出椎体前皮质或者椎弓根外侧皮质而导致主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MRI上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同体位下(仰卧位与侧卧位)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解剖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8.3±8.8岁(22~54岁)。收集性别、年龄及顶椎位置等基线资料。在术前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全脊柱整体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获取仰卧位与侧卧位MRI并测量以下参数:(1)主动脉-椎体角度(θ);(2)主动脉-椎体距离(d1);(3)主动脉外壁-椎体前缘间隙(d2)。为探究左、右侧卧位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根据侧卧位拍摄MRI的方向分为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两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仰卧位与(左或右)侧卧位时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差异。根据AS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后凸畸形组(GK≤70°)及高后凸畸形组(GK>70°)以探究AS患者后凸畸形程度对主动脉相对椎体位置的影响,并通过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合并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损害的模式,以及影响其肺功能的影像学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的NF1合并脊柱侧凸患者36例(NF1组),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64例(IS组),术前检测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比较两组肺功能参数的差异.按照弯型部位及有无萎缩性改变将NF1组患者分类并分类比较肺功能损害的差异,分析影响肺功能的影像学指标.结果 两组肺功能参数VC、FVC、FEV1、MMEF、MV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F1组胸弯患者肺功能显著低于非胸弯患者;营养不良型患者与非营养不良型患者肺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位置以及Cobb角与肺功能参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NF1合并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损害模式与IS患者类似,胸弯患者比非胸弯患者肺功能损害严重,侧凸位置以及Cobb角大小是影响患者肺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Upasani  VV  Tis  J  Bastrom  T  王乃国 《脊柱外科杂志》2007,5(3):188-188
作者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影像学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目的是为了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弯和胸腰弯的矢状面序列是否存在差异。脊柱前部的过度生长可能是胸段脊柱侧凸的病理机制。目前已知矢状面序列的变化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骨盆参数和矢状面序列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因此作者推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不同类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角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弯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274例AIS患者,女性213例,年龄13~18岁(15.3±1.4岁),Risser征3~5(3.7±0.6),Cobb角10°~40°(26.7°±6.1°);男性患者61例,年龄14~18岁(15.7±1.0岁),Risser征3~5(3.5±0.5),Cobb角10°~40°(25.9°±5.9°).对所有患者拍摄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然后对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躯干偏移距离.对不同性别间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角度AIS患者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生率为8.8%,其中男性小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16.4%,明显高于女性的6.6%(P<0.05).两组均以单胸弯最为常见,各种典型弯犁在两组中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胸弯中,胸椎左侧凸的发生率为3.4%,其中男性患者胸左侧凸的发病率为10.7%,明显高于女性的1.7%(P<0.05).在冠状面上,男性患者的躯干失平衡率为28.3%,明显高于女性的20.1%(P<0.01).结论:小角度AIS各种典型弯型脊柱侧凸的分布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小典型弯型脊柱侧凸和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Marfan综合征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侧凸程度、类型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138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Marfan综合征患者的X线资料,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42.03%)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男38例,女20例,男女患病率比例为1.18∶1,其中≤10岁6例,11~20岁12例,21~30岁19例,31~40岁11例,41~50岁7例,51~60岁3例;平均冠状面Cobb角为26.8°±27.8°;胸弯36例,胸腰弯11例,腰弯2例,双弯6例,三弯3例;单弯中顶椎凸向右侧38例,凸向左侧11例;矢状面胸椎后凸平均为14.3°±13.2°,其中胸椎前凸5例,胸椎后凸不足40例,胸椎正常后凸12例,仅1例胸椎后凸45°;11例患者冠状面Cobb角>40°,平均年龄15.9岁。结论:在接受心脏手术的Marfan综合征患者中脊柱侧凸患病率为42.03%;脊柱侧凸类型多样,冠状位畸形以胸弯和胸腰弯多见,胸椎凸向右侧发生率较高,矢状位畸形以胸椎后凸不足为主;在青少年表现较为严重,需要严密的随访及手术矫形。  相似文献   

10.
3 什么是特发性脊柱侧凸?有哪几种类型? 生长发育期间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凸. 根据年龄特点一般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3种类型:婴幼儿型(0~3岁)、少年型(4~9岁)和青春型(10 ~16岁). 按脊柱侧凸顶椎所在的解剖位置又分为:①颈弯:顶椎在第1~6颈椎之间.②颈胸弯:顶椎在第7颈椎至第1胸椎之间.③胸弯:顶椎在第2 ~11胸椎之间.④胸腰弯:顶椎在第12胸椎至第1腰椎之间.⑤腰弯:顶椎在第2~4腰椎之间.⑥腰骶弯:顶椎在第5腰椎或第1骶椎.  相似文献   

11.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患者脊柱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2年1月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后路手术治疗的8例MFS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度、脊柱平衡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6例KingⅡ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的矫正率分别为47%、57%,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21%和16%;1例KingⅠ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矫正率分别为25%及42%,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21%和15%;1例KingⅢ型患者胸弯及腰弯的矫正率分别为58%、29%,随访矫正率丢失分别为9%和18%。所有患者躯干平衡得到改善,无神经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交界性腰椎后凸,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后路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受限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脊柱侧凸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程度与脊柱畸形特点间关系的研究来探讨脊柱畸形矫治术改善肺功能的可能性。方法:本文对72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及脊柱侧凸角的大小、后凸角的大小、顶椎旋转程度、顶椎的位置、侧凸节段的长短做了仔细的检查和测量,并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肺容量(以肺活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代表)及肺通气量(以最大通气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代表)与侧凸角及侧凸累及的胸椎椎体数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顶椎所在的位置在胸段的排列顺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后凸角及顶椎旋转程度无明显相关。表明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受损害的程度是由顶椎位置、侧凸节段长短及侧凸角度大小决定的。换句话说,顶椎在胸段的位置越高、累及的胸椎数目越多、侧凸角度越大,肺功能受限就越严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改善肺功能必须大幅度矫正侧凸角,如能使之为0°,则可同时消除侧凸位置及节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脊柱三维畸形,可造成患者躯体的各种畸形,如双肩不平、剃刀背、腰部不对称等。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脊柱侧凸的进一步加重及纠正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弯曲类型包括上胸弯(PT)、主胸弯(MT)及胸腰弯/腰弯(TL/L)。对于上胸弯的识别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患者的双肩平衡密切相关。上胸弯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患者双肩失平衡,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的关键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融合范围的选择等。选择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各种畸形的正确分析,分型系统的建立是对这种分析的归纳与总结,对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病例总结,本文拟通过回顾分析这些分型的优缺点,展望未来分型的发展趋势。1905年Schulthess首次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分型,共分5型:颈胸弯、胸弯、胸腰弯、腰弯和双主弯[1]。这一分型在很长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应…  相似文献   

15.
我院骨科自1988年以来应用Luque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58例,取得较好效果。本组男38例,女20例;年龄14~23岁;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其中3例术前有不完全截瘫。侧凸主弯部:胸主弯5例,胸腰主弯24例,胸腰双主弯3例,腰主弯5例。侧凸角(Co...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选择性节段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期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后脊柱侧凸患者10例,均为双弯畸形,主弯位于腰段,通过支点侧屈位判断胸弯是否为代偿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45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分析侧凸分类与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45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平均年龄14.2岁,平均随访时间6.8年。其中6例为非营养不良型侧凸,39例为营养不良型侧凸。后者按照顶椎位置分为3组:胸弯组、胸腰弯组、单纯腰弯组。根据侧凸类型和位置选择后路脊柱融合或前后路脊柱融合。所有病例行完整的影像学检查,并进行侧弯角度与手术效果之间关系的评估。结果术中平均出血600 m l,平均输血670 m l。在非营养不良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率分别为61.77%和40.19%,随访平均Cobb角丢失分别为2.9°和5.2°。营养不良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率胸弯组分别为48.91%和47.74%,随访平均Cobb角丢失分别为4.8°和3.6°;胸腰弯组分别为58.40%和52.00%,随访平均Cobb角丢失分别为6.3°和5.0°。腰弯组冠状面矫正率为65.10%,随访平均Cobb角丢失为12.8°。在45例患者中有6例随访时出现大于10°的角度丢失,3例出现内固定失败,6例进行了共7次翻修手术。结论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治疗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早期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治疗此类侧凸尤其是营养不良型NF-1型侧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找出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提出学校普查的改进办法。方法1985年5月~1986年1月,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20418名中小学生行脊柱侧凸普查,共检出204例Cobb角>10°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5年后,对这些患者追踪随访,调查内容包括询问治疗史、体检及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与普查时原始资料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将畸形的转归分为消退(现Cobb角<10°),减轻(现Cobb角>10°,但减少>5°),未变(现Cobb角>10°,加重<5°),及进展(现Cobb角>10°,加重>5°)四组。结果共追踪随访了111例患者,其中90例随访时摄X线片,女66例,男24例。消退29例(32.2%),减轻21例(23.3%),未变30例(33.3%),进展10例(11.1%)。进展组中,女8例,男2例;Cobb角10°~19°者6例,20°及以上者4例;双胸弯型2例,胸腰双弯型2例,右胸弯型3例,左胸弯型无,胸腰弯型2例,腰弯型1例。结论Cobb角在20°以内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多数不会进展。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Cobb角>20°,畸形发生在女性,双胸弯、胸腰双弯、右胸弯型,侧凸顶椎旋转度在Ⅱ度及以上。实施青少年脊柱侧凸普查的学校医护人员应由专业人员培训,由他们在普查时进行初筛,专业人员复查初筛可疑者并定期监测高危进展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综合征的脊柱侧凸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效果.方法:2000年8月至2006年4月共对15例伴有综合征的脊柱侧凸(SS)患者实行手术矫治,同期手术治疗侧凸严重程度匹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12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侧凸情况、肺功能、骨密度,手术方法、时间、固定节段,侧凸矫正及随访时的矫正丢失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密度及胸主弯患者的肺功能均降低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S和IS分期手术者分别占40.0%和16.7%,前者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93min和508min(P<0.05),平均固定节段分别为12.9个和10.7个(P<0.05);胸丰弯侧凸矫正率分别为49.4%和58.6%,两组无明显差异;腰主弯矫正率分别为48.8%和59.5%,后者高于前者(P<0.05);两组并发症及随访中的矫正丢失无明显差异.结论:SS患者和IS患者一样存在低骨街度,胸弯者也存在肺功能降低.SS患者的胸主弯矫正与IS患者无明显差异,但受到自身综合征的影响;腰主弯矫正较差,手术时间及融合节段均较IS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位置在临床诊治大弯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中的意义。方法AIS患者203例,男27例,女176例;年龄平均(14.6±1.6)岁;Cobb角平均55.3°±16.6°。对照组86例,男、女各43例,年龄平均(15.7±1.8)岁,均未患有大脑、中脑、小脑、脊髓病变及脊柱侧凸、后凸和脊柱发育异常等。在MRI图像上测量AIS患者和对照组青少年的小脑扁桃体位置,分析二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年龄和性别对小脑扁桃体位置的影响。在AIS组内分析不同侧凸角度和侧凸类型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位置的差异。结果AIS患者的小脑扁桃体平均位置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枕骨大孔上0.9mm和2.9mm)。AIS患者中小脑扁桃体异位的发生率(34.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8%)。年龄、性别和Cobb角对小脑扁桃体位置均无显著的影响。在不同的侧凸类型中,双胸弯AIS患者小脑扁桃体异位的发生率(62.5%)最高。腰部侧凸的患者中小脑扁桃体异位发生率显著低于胸和胸腰部侧凸的患者。结论大弯度AIS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位置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脑扁桃体异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小脑扁桃体异位低于枕骨大孔2mm为异常,而在中国大陆此比例极低。AIS患者小脑扁桃体异位的发生可能与侧凸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