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传统伤椎不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共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患者分为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联合伤椎置钉,33例)和不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而伤椎不置钉,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临床疗效相似,但是伤椎置钉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传统伤椎不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共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患者分为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联合伤椎置钉,33例)和不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而伤椎不置钉,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临床疗效相似,但是伤椎置钉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3.
伤椎单侧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4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TLICS评分均>3分)患者,经伤椎5钉固定(A组)18例,跨伤椎4钉固定(B组)2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的变化.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 角:术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5钉固定与跨伤椎椎弓根4钉固定相比,胸腰椎爆裂骨折伤椎可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采用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50例患者实施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54例患者实施单侧伤椎置钉术。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加重,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均明显优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随访调查发现,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后远期丢失率和内固定失效率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术前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术中谨慎操作,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单侧伤椎置钉手术的适应证较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33例)和双节段组(采用经伤椎双节段固定,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双节段固定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节段伤椎单侧置钉固定与伤椎置钉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术治疗,分为两组:伤椎单侧置钉固定组37例,伤椎单侧置钉+椎体内植骨组30例。术中经脊髓造影证实所有患者均不需作椎管减压术。术前、术后3 d、术后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前和取出内固定物后6个月时,测量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正常椎体的前缘高度、中间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椎体前缘压缩率、矫正度丢失、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6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伤椎单侧置钉组优于单侧置钉+伤椎椎体内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随访期间椎体高度均无严重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已取出内固定的患者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无明显变化,伤椎中间高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满意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需要行后路椎管减压术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短节段经伤椎单侧置钉固定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不提倡行椎体内植骨。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31-1835
[目的]探讨经皮伤椎置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经伤椎组35例,经伤椎置入万向钉;跨伤椎组33例,跨伤椎置入万向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节段及类型、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随访,经伤椎组随访18~28个月,平均(22.52±2.13)个月;跨伤椎组随访17~29个月,平均(21.23±2.35)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断裂。两组患者VAS评分,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经伤椎组(0.57±0.502)和跨伤椎组(1.27±0.719)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经伤椎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伤椎前缘高度矫正度、Cobb角矫正度,经伤椎组优于跨伤椎组(P0.05);组间比较伤椎前缘高度丢失度、Cobb角丢失度,经伤椎组小于跨伤椎组(P0.05)。[结论]经皮伤椎置入万向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良好矫正骨折局部后凸、防止矫正角度丢失;经皮伤椎置入万向钉治疗效果优于跨伤椎置入万向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行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及椎体内植骨共25例,对照组行短节段固定共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视觉疼痛程度(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1.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Cobb角矫正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时治疗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出;对照组中出现螺钉折弯和螺钉断裂各1例。[结论]伤椎固定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较传统短节段固定方法可更好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该手术方法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106-2108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9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内固定失败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内固定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18个月,末次随访伤椎置钉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优于跨椎置钉组(P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等项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椎体高度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光电导航下经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单节段胸腰椎A型骨折患者行光电导航下经皮椎弓根螺钉(PPS)手术,其中24例经伤椎置钉(A组),22例跨伤椎置钉(B组)。记录疼痛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置钉一次性成功率,测量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观察术后神经、血管等相关并发症。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12~17个月,B组随访13~2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血管等相关置钉并发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置钉一次性成功率:A组为96.40%(134/139),B组为96.59%(85/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电导航下经伤椎PPS治疗单节段胸腰椎A型骨折,可纠正伤椎前高压缩比和Cobb角,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跨伤椎置钉("4钉"固定)与经伤椎单侧置钉("5钉"固定)联合对侧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9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置钉方案不同分为两组:"5钉"组37例,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短节段内固定联合对侧植骨;"4钉"组32例,均采用跨伤椎置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和伤椎矫正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5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4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和1年的伤椎高度、后凸Cobb角均获得显著矫正(P0.05);但"5钉"组术后1年的伤椎高度和后凸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均显著低于"4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5钉"组发生螺钉松动1例、钉棒断裂1例,发生率为5.41%;"4钉"组发生螺钉松动3例、钉棒断裂2例,发生率为15.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与跨伤椎"4钉"固定相比,经伤椎"5钉"固定联合对侧植骨更有利于维持远期的伤椎矫正效果,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ltse入路跨伤椎4钉固定(A组,20例)与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B组,2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结果 A组随访12~18个月,B组随访12~1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两组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维持B组优于A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创伤小、恢复快,较之跨伤椎4钉固定能更好地维持骨折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6-06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的45例AO分型中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结果 45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退钉、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效现象。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有效维持伤椎复位后的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中,经伤椎置钉与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0-03-2014-03,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2例,最终65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伤椎置钉与否,分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伤椎不置钉)33例,与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伤椎置钉)3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矫正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A组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内固定断裂1例,螺钉穿透骨皮质1例,总发生率为9.09%;B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螺钉穿透骨皮质1例,无内固定断裂者,总发生率为6.25%。两组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即刻的伤椎高度及Cobb角矫正情况较为相近,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但术后24个月,B组的Cobb角和伤椎高度的矫正丢失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在短节段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时,无论是否经伤椎置钉,其围手术期指标与术后即刻的临床矫正效果相似,但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经伤椎置钉在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研究组行伤椎椎弓根植骨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对照组A行传统跨伤椎椎弓根4钉复位内固定,对照组B行伤椎置钉6钉内固定,椎弓根不予植骨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伤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略有减少,Cobb角度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明显减少,低于研究组,Cobb角明显增加,高于研究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以腰痛为主,研究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脊柱稳定性好,利于伤椎早期愈合和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诊治的46例AO-B型胸腰椎骨折,23例采取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3例采取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术后1年、2年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伤椎相邻节段退变UCLA等级。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2(24~46)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退钉及螺钉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1年、2年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相邻节段退变UCLA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9,P=0.027)。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脊柱退变速度较慢,术后可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6例结合伤椎置钉(经伤椎组),22例跨伤椎置钉(跨伤椎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2(12~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脱棒等并发症。跨伤椎组手术时间较经伤椎组短,术中出血量较经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大于经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日常生理功能,但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能够更有效重建脊柱生理序列,维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76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成3组:跨伤椎4钉固定(A组)30例,伤椎单侧5钉固定(B组)16例,伤椎双侧6钉固定(C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和后凸角的矫正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等。结果 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和后凸角的矫正丢失率:A组差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未出现断钉断棒等现象,A组有3例断钉。结论与传统的后路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相比,经伤椎单、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内固定失效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多裂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后路行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27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4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术后1周和术后1年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胸腰椎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两组术后1周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入路简单、术后遗留腰疼并发症少,伤椎置钉技术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增加固定节段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