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血管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CW  Liu 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63-165
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血管及下腔静脉临床少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其生长行为可超出子宫范围,以平滑肌细胞沿子宫和(或)子宫外静脉内生长为特点,可沿着子宫周围静脉或卵巢静脉、髂静脉到达下腔静脉,甚至侵入右心房、右心室而累及心脏,临床常称之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Durek等于1907年首次报道了IVL累及心脏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消化道平滑肌肿瘤(SMT)149例,其中平滑肌瘤60例,平滑肌肉瘤86例,上皮样平滑肌瘤3例。肿瘤分布依次为胃63例(占42.3%)、小肠37例(24.8%)、食管16例(10.8%)、直肠15(10.1%)、十二指肠及结肠各为9例(6.0%)。临床表现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及有无并发症有关。食管SMT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及胸骨后不适(占75%),胃肠SMT常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及腹部包块。食管SMT多为良性,胃SMT良恶性比例相近,肠道则恶性多于良性。核分裂数是鉴别良恶性平滑肌瘤的重要指标。平滑肌肉瘤的复发和肝转移与手术切除范围无明显的关系,而与核分裂数有关。核分裂数高的病例,术后应密切随访。对于肝转移和术后复发的病例,应积极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3.
伴心脏受累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其组织病理学为良性病变,生长方式类似恶性肿瘤,可在静脉血管内生长,但很少浸润组织。肿瘤沿静脉回流方向生长,通过子宫静脉、卵巢静脉超出子宫范围延伸至下腔静脉内,直至长入右心房或肺动脉而累及心脏,为心脏内平滑肌瘤病(ICL)。目前超声波、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均可作为检测肿瘤大小和范围的有效方法。治疗ICL以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包括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患者手术后效果较好,但亦有肿瘤复发的可能。由于该病罕见,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导致临床工作中易出现漏诊、误诊。对ICL的研究和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近二十年来收治并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 2 8例胃平滑肌肿瘤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其中胃局部切除 4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 15例 ,远端胃大部切除加淋巴结清除 9例。结果 平滑肌瘤 14例随访 6~ 12年未见复发 ,5例 2~ 5年无复发。平滑肌肉瘤 9例 ,5年生存率 47%。结论 几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能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率 ,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31例胃平滑肌肿瘤(平滑肌瘤11例,平滑肌肉瘤20例)。发现上消化道出血是此类肿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由于平滑肌肉瘤倾向于向胃腔外生长,胃镜和X线难以观察其全貌,因而诊断率高。胃镜与B超检查相结合有可能提高术前诊断率。认为肿瘤的大小其长径5cm不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满意指标。本组有35%的平滑肌肉瘤小于5cm。如病人能尽早就医并行有效的检查,将可发现较小的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术前评估中MR影像特征对子宫癌肉瘤和子宫肉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21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癌肉瘤和20例子宫肉瘤资料,由2位放射科医生评估下列MR指标:肿物大小、中心位置、生长类型分型、肿瘤出血、淋巴结增大,比较2组临床和MR表现上的差异。结果癌肉瘤组90%(19/21)肿瘤中心位于宫腔,肉瘤组为40%(8/20)(P=0.001);癌肉瘤组和肉瘤组肿瘤出血出现率分别为48%(10/21)和80%(16/20)(P=0.031)。2组其他影像学指标和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盆腔MR平扫观察肿瘤中心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子宫癌肉瘤与肉瘤,提示临床即便子宫肿瘤在术前活检及快速冰冻病理均未提示肿瘤内存在癌的成分,但MR提示肿物为宫腔来源,仍需要警惕肿瘤中癌成分的存在,可能存在淋巴结活检或进行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GISMT中MVD。 结果 MVD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MVD与肿瘤良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大小、肿瘤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关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VD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MVD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其测定可以作为判断GISMT良恶性、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平滑肌母细胞瘤,又称上皮样平滑肌瘤,肌样瘤或奇异性平滑肌瘤,为平滑肌肿瘤的特殊类型,临床少见。我院曾诊治3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58岁。因间断呕血、柏油样便6年多,发现腹部肿物近1年于1983年8月22日入院。无胃病和肝脏病史。体查:贫血貌...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平滑肌肿瘤少见,文献报道,平滑肌肉瘤较平滑肌瘤多见[1],我院从1987年到2004年10月共收治十二肠平滑肌肿瘤10例,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3~72岁,50岁以上7例。平滑肌瘤6例,位于十二指肠第二段4例,第一、四段各1例;平滑肌肉瘤4例均位于第二段,1例累及十二指肠乳头。病程1天~4.5年。1.2临床表现7例有消化道出血,其中5例表现为反复黑便、贫血,其余2例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有腹痛或上腹部不适;1例表现为黄疸、进食后呕吐、体重减轻。1.3辅助检查(1)大便隐血试验6例,均为阳性;(2)B超检查8例,5例…  相似文献   

10.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总结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986—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4例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实施手术,其中11例行肿瘤及相应的下腔静脉切除和必要的下腔静脉重建,1例仅行剖腹探查肿瘤活检;2例因远处转移而未手术。结论 肿瘤整块切除及必要的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影响胃平滑肌肉瘤预后的因素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50例经手术治疗的胃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现,胃平滑肌肉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和消化道出血。通过COX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及显著性检验方法证实,本病预后与肿瘤大小、有无浸润邻近器官或转移,以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而与手术类型、切除范围、年龄、性别、局部浸润程度及肿瘤位置无密切关联。广泛的胃切除根治术中加宽无瘤边界以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并不优于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血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多发生于四肢、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生长于阴囊部位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2008年本院收治1例阴囊血管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近 10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 2 4例。结果 平滑肌瘤 9例 ,平滑肌肉瘤 1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内镜、X线钡餐和B型超声术前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2 3 .5 %、40 .4%和 5 0 % ,三者联合检查阳性率达 87.5 %。 2 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胃楔形或部分切除 16例 ,胃大部切除 7例 ,全胃切除 1例。结论 内镜、X线钡餐和B型超声联合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胃楔形或部分切除是首选的外科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又称脉管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子宫肿瘤.该肿瘤组织学上呈良性增生,但是具有侵及静脉和淋巴管的不良生物学行为,常常超出子宫范围,沿宫旁静脉、髂静脉延伸达下腔静脉,甚至累及右心或肺动脉,成为心脏内平滑肌瘤病(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ICL).以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病变为首发症状瘤病发展极为隐袭,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腔静脉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年来收治的6例腔静脉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手术治疗过程和预后,对比研究B超、CTA、MRA等诊断方法.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2例经CTA、4例经MRA确诊;累及心脏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生长范围,3例采取胸腹联合切口,于心包外阻断下腔静脉;3例体外循环下腹部正中切口和正中开胸切口,打开右心房;所有病例的肿瘤均完整切除且发现双瘤体1例.病理报告平滑肌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1例平滑肌肉瘤患者因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术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51个月未发现复发. 结论 B超、CTA、MRA对腔静脉内肿瘤均有诊断价值,MRA能提供多方位更清晰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是腔静脉内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应探查腔静脉及髂总静脉的主要属支,盆腔来源肿瘤可以结扎髂内静脉,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中高分化(G1级)15例、中分化(G2级)14例、低分化(G3级)12例,术前均接受常规MR平扫及DTI、DWI,比较各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各参数对病理组织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G1、G2、G3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ADC值及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ADC值(r=-0.589,P0.001)、MD值(r=-0.724,P0.001)均与其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将G3级归为高危组、G1和G2级归为低危组,高危组ADC值、MD值均低于低危组(P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DC、MD值鉴别诊断高、低危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和0.868(P均0.01)。结论 DTI和DWI均可用于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且MD值效能较ADC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GISMT)的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GISMT中MVD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VD、VEGF的表达按平滑肌瘤、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平滑肌肉瘤的顺序依次明显增高(P<0.01或P<0.05)。同时,MVD、VEGF的表达与肿瘤良、恶性的生长方式、肿瘤大小、肿瘤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关系(P<0.01或P<0.05)。MVD低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1)。而VE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则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此外,VEGF阳性表达组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的MVD(P<0.01)。结论MVD、VEGF是反映GISMT生物学特性的良好标志物,联合测定可以互补作为判断GISMT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肾上腺平滑肌瘤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2例肾上腺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文献资料(5例个案)。结果 7例均行手术完整摘除瘤体。病理检查均为平滑肌瘤,1例伴肉瘤变。结论 肾上腺平滑肌瘤是罕见良性非功能性肿瘤,有肉瘤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和诊治方法.方法 患者3例,肉眼血尿,膀胱镜检见肿瘤分别发生于膀胱左侧壁、左前壁和右后壁,直径2.0~3.5 cm,以菜花样和乳头样为主,基底较宽,瘤体表面光滑.结果 3例均行全膀胱切除术,病理表现为上皮下间质富于黏液,黏液中可见散在或束状分布的细长梭形瘤细胞,其胞质淡染,核呈长梭形,有轻度异型,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SMA(+)3例、MSA(+)3例、Des(+)2例、S-100(-)2例、CD34(-)3例,均诊断为膀胱低级别平滑肌肉瘤.随访6个月~8年,1例术后2.5年死亡,2例存活.结论 膀胱平滑肌肉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应与平滑肌瘤、横纹肌肉瘤、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需根据肿瘤分级、分期决定手术方案及术后是否需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小肠平滑肌肿瘤较少见 ,起病隐匿 ,临床表现不典型 ,往往贻误诊断 ,因而影响疗效。分析我院该疾病的诊治情况 ,探讨其临床特点 ,寻找有效的检查方法以利早期诊断、提高疗效。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 1979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间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小肠平滑肌肿瘤共 2 7例 ,其中男 19例 ,女 8例。中位年龄 48 6岁 (35~ 71岁 )。包括血管平滑肌瘤1例、平滑肌瘤 4例 ,平滑肌肉瘤 2 2例 ,其中低度恶性 19例 ,中度恶性 2例 ,高度恶性 1例并伴有远处肺转移。肿瘤的解剖位置为十二指肠段 2例 ,空肠段 9例 ,回肠段 16例。2 临床类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