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术应用于上颈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上颈椎后路融合固定术中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19例患者资料,术中根据枢椎椎弓根是否存在缺如、细小等情况,选择置入双侧枢椎椎板螺钉或单侧枢椎椎板螺钉并对侧椎弓根螺钉,联合枕骨板螺钉和/或寰椎侧块螺钉。15例上颈椎畸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5~15分,平均11.5分。4例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有后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2~7分,平均4.5分。术后复查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椎动脉、脊髓等损伤。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枢椎椎板螺钉位置良好,均未突破内侧皮质骨。随访时X线、CT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断钉。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植骨均融合,上颈椎畸形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为13~17分,平均15.3分。外伤性寰枢椎骨折患者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明显改善,VAS评分为0~2分,平均1.0分。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上颈椎后路固定手术中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良好,对于无法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加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采用枢椎棘突椎板钉结合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10例寰枢椎不稳定患者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6~62岁,平均39岁;单侧椎动脉高跨畸形伴寰枢椎不稳定7例,枢椎单侧关节突破坏累及椎弓根致寰枢椎不稳定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及疼痛,VAS评分1~8分,平均(3.70±2.11)分,其中3例伴肌力下降及感觉异常。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术后7 d及1、3、6、12个月行X线和CT检查,了解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术中无一例发生颈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除1例颈部肌肉肥厚者需另开软组织通道置入螺钉外,其余均一次性置钉成功。1例术后第3天切口出现渗液,考虑为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对症换药后5天停止渗液,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VAS评分(1.01±0.89)分,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X线片示颈椎序列恢复良好,CT示1例患者寰椎椎弓根钉道内侧皮质破损,椎管未侵犯,余螺钉位置正常;术后6个月X线片及CT检查均见骨性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单侧枢椎棘突椎板钉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手术不同植骨材料的植骨融合效果。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2年7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对468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施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寰椎采用椎弓根螺钉、部分经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枢椎行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峡部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异体松质骨或异体松质骨混合自体骨髓植骨,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CT以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清创换药后治愈,影像学检查示所有患者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术后447例(自体骨405例、单纯异体骨27例、异体骨加自体骨髓1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螺钉、固定棒断裂。5例患者植骨未获融合(自体骨植骨2例、异体骨植骨3例),且伴有螺钉松动,其中1例患者未出现寰枢椎失稳,佩戴颈围继续随访;余4例行后路翻修大量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最终获得融合。结论寰枢椎脱位首次手术和翻修手术应尽量采用自体骨植骨,不得已使用异体骨时最好加入自体骨髓以提高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在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单侧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寰枢椎固定及枕颈固定11例,新鲜Ⅱ型齿突骨折5例,陈旧性齿突骨折3例,寰椎枕骨化畸形2例,寰枢椎不稳1例。单侧椎弓根发育狭小者6例,单侧椎动脉优势型2例,一侧椎动脉高跨2例,寰椎枕骨化畸形寰枢关节脱位行钉板系统固定失效后再次手术1例。寰枢椎固定9例,枕颈固定2例,1例难复型寰枢关节脱位行经口咽前路松解+后路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术后内固定失效行翻修手术。全部患者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寰枢椎得到解剖复位,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16分,平均14.9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6%~92%,平均83%,术后半年复查CT显示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结论单侧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结合对侧枢椎椎板钉棒系统行寰枢关节及枕颈固定临床疗效可靠,但缺少临床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对5例枢椎椎弓根细小的寰枢椎脱位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了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棘突两侧椎板交界处,交叉置人对侧椎板内;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侧块中线上,距寰椎后弓上缘最少3 mm,内斜10°,上斜5°.螺钉直径3.5 mm,枢椎椎板螺钉长26~32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8~32 mm,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X线、CT复查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结论 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效果满意,是又一可供选择的寰枢椎后路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6.
背景: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常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缺乏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的寰枢椎内固定方式。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6月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l1例。对脱位复位情况、内固定植骨融合率、JOA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11例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平均25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疼痛和神经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寰枢椎均融合。 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Ⅱ型齿突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3月对13例Ⅱ型齿突骨折患者以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其中6例伴脊髓受损症状。结果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寰枢椎均融合。6例脊髓受损患者术前JOA评分为10.1分(9.2~11.8分),术后2周JOA评分为15.6分(15.2~16.8分)。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Ⅱ型齿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发生,术后枕颈部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消失,受损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明显。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18±6)个月。末次随访时,无螺钉断裂、松动或移位,颈椎复位满意,无寰枢椎再移位,失稳现象发生,全部获得骨性融合;颈椎屈曲功能良好,旋转功能轻度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两种下颈椎经关节固定技术的静力学比较;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2例临床报道;椎动脉损伤后颈椎前路减压的疗效评价;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颈椎损伤的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合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椎板关节突螺钉(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2008年10月,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治疗颈椎损伤36例。结果本组获随访13~32个月,平均18个月。3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6例行异体骨植骨,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术后CT示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位置良好,未侵犯椎管和脊髓。结论枢椎椎板螺钉及经枢椎TLFS固定技术不受C2横突孔中椎动脉的位置和C2椎弓根大小限制,避免了螺钉置入过程中损伤椎动脉的风险,所以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行后路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寰枢椎失稳患者,有效随访资料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1-66岁,平均42.3岁;有脊髓损伤症状者28例,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9.3±1.8;有颈枕区疼痛症状者30例,颈枕区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3.9±1.1;36例患者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术前27.6±8.3;有发作性眩晕症状者6例;寰枢椎脱位26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并达到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80-600 mL,平均295 mL;手术时间95-210 min,平均157 min。术后随访个6-42个月,平均21个月,35例术后6月获得融合,影像学检查可见连续骨小梁,植骨融合率97.2%。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至13.7±2.0,平均改善率58%;术后VAS评分1.8±0.9;NDI降低至12.9±6.4。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椎板钩脱位、松动,6例有发作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手术操作简单、风险低,手术时间短,有良好临床的效果,可作为治疗寰枢椎失稳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超  王圣林  闫明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0):1557-1561
目的 探讨以枢椎椎板置钉法完成寰枢或枕颈固定,用以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可行性.方法 对枢椎椎弓根畸形或椎动脉异位的病例以枢椎椎板置钉的方法 完成寰枢或枕颈固定.如果一侧枢椎椎弓根是大致正常的,就在该侧用椎弓根钉固定,在对侧用枢椎椎板钉固定.在寰椎以侧块螺钉固定,在枕骨以短螺钉固定.用连接棒在寰枢或枕枢间连接.在寰枢后弓间或枕骨与枢椎椎弓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结果 共完成了9个病例,其中寰枢固定2例,枕颈固定7例.使用一侧枢椎椎弓根钉固定、另一侧枢椎椎板钉固定6例,两侧均为椎板钉固定3例.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均得到骨性融合.有神经症状的8例中,症状改善情况为:优3例,良1例,可2例,无变化2例.1例椎板钉进入了椎管.所有病例均没有出现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症状.结论 枢椎椎板置钉操作简便、安全,固定效果可靠.可以作为枢椎椎弓根置钉固定的后备方法 ,适用于椎弓根畸形或椎动脉异位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个体化后路寰枢椎融合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个体化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6月治疗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寰枢椎不稳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4~71岁,平均37.2岁。其中,先天发育性34例,外伤性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植骨融合术,其中,采用双侧寰椎椎板钩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24例,采用双侧C1/C2关节间隙螺钉及寰椎椎板钩28例,双侧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改良Gallie法5例。双侧C1侧块螺钉加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双侧C1侧块螺钉加C2椎板螺钉7例,组合钉棒内固定18例。根据病情、内固定的稳定情况决定术后是否行外固定及制动时间。其中,8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治疗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12例,C级48例,D级29例,E级9例。 结果 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症状得到很大改善,91例获得骨性融合,7例发生延迟愈合。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12例,D级32例,E级53例。手术操作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病例。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等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个体化选择合适的固定融合术式,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and importance  A disadvantage of transarticular and C2 pedicle screws is vertebral artery (VA) injury as a result of screw misplacement. If un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VA is present, VA injury of the dominant side will cause fatal complications as a result of collateral flow insufficiency. Several authors have recently reported the usefulness of C2 laminar screws because of their safety on VA injury. We used transarticular and C2 laminar screws combined with the atlas hook in a patient with C1-2 instability and unilateral VA occlus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further VA injur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 64-year-old woman with rheumatoid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complained of cervical myelopathy and neck pain. Preoperative MR angiography showed a left side VA occlusion. Technique  The patient underwent atlantoaxial, posterior fusion using a transarticular screw on the side of the occlusion and a C2 laminar screw on the dominant side combined with a bilateral atlas hook. The transarticular screw was inserted using a navigation system and image intensifier, and the laminar screw was inserted free hand. Bone grafting from the iliac crest was performed. Conclusion  Transarticular and C2 laminar screws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tlas hook in a patient with unilateral VA occlusion is a useful techniqu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further VA inju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agerl法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寰枢椎不稳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均实施后路复位,Magerl法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14例患者共植入经关节螺钉28枚。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13.8~15.8分,平均(14.50±0.66)分。改善率平均(76.12±4.94)%。术后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法固定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良好方法之一,无须加用结构性植骨和辅助内固定,自体颗粒状松质骨植骨即可实现有效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2~5岁学龄前儿童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5年8月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脱位学龄前患儿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4~60个月,平均39.8个月。患儿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5例患儿有颈髓压迫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术前常规行张口位和伸屈动力侧位X线、CT三维重建及MRI检查。麻醉后行颅骨牵引手法复位,对于可完全复位及部分复位的13例患儿,行俯卧位后路手术;对不能复位的2例患儿,先前路松解再翻身行后路手术。直视下置入寰枢椎螺钉,并完成复位及固定植骨融合。早期5例患儿行自体髂骨块植骨,后期8例患儿行异体骨植骨,另2例患儿未植骨。结果 15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共置入54枚螺钉,其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49枚,寰椎侧块螺钉3枚,枢椎棘突椎板螺钉2枚,未发生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中出血量30~150 m L,平均80 m L;手术时间80~200 min,平均110 min。所有患儿随访6~60个月,平均32.6个月。患儿术后3个月随访时均无明显颈部疼痛症状,无明显活动受限。5例术前神经功能异常患儿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自体髂骨植骨患儿寰枢椎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2个月;异体骨植骨患儿寰枢椎融合时间为6~9个月,平均7.3个月。结论对寰枢椎明显脱位的学龄前儿童可以考虑施行后路寰枢椎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常规直径3.5 mm的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可以用于大多数2~5岁学龄前患儿寰枢椎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