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1].约1/3的肾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40%的局限性肾癌最终也会出现远处转移[2].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10%[3].肾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所以外科手术一直是肾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mRCC患者手术只能作为姑息性治疗.20世纪90年代起,中、高剂量INF-α或(和)IL-2一直作为mRCC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4].后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的出现使mRCC进入靶向治疗时代,但耐药和毒副作用凸显出靶向药物的局限性.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热点,前期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对mRCC患者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疫苗治疗、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抑制调节性T细胞治疗.现就mRC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和较低的手术切除率,加之术后辅助化疗和靶向治疗药物并不成熟,导致胆管癌患者的病死率较高,长期预后较差。随着目前的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术前评估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了一些发展进步;胆管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患者被诊断时已失去R0切除机会,早期诊断可提高患者R0切除及术后长期生存率,可通过对比增强超声、增强磁共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等提高诊断准确性。在治疗上胆管癌仍以综合治疗为主,对于可切除胆管癌争取行R0切除,发生远处转移的胆管癌可结合新辅助化疗后根据复查情况决定是否可行手术治疗、术后联合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综合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本文就胆管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潜在可切除性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潜在可切除胃癌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现状.方法 通过PubMed,以胃肿瘤、胃癌/癌、新辅助治疗/化疗及术前治疗/化疗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的相关文献.并检索2007及2008年ASCO年会的相关进展.总结NAC在胃癌中的研究现状,评价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病例选择依据、缓解预测因子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结果共检索随机对照试验7个,其中3个为Ⅲ期试验.已进行的多数研究显示,NAC在胃癌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但生存取得显著改善的NAC随机研究尚少,缺乏严格NAC与单独手术或围手术期化疗与辅助化疗对比的NAC随机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病例、有效的NAC方案和治疗缓解的预测,尚需要解决.结论 NAC在胃癌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严格的前瞻性随机Ⅲ期试验证实.新的细胞毒性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将来进展的实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1 概念 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靶向治疗是指某种药物在肿瘤部位有相对较高的浓度,能存留较长时间,对肿瘤靶细胞有较强的杀伤活性.靶向治疗药物应具备的条件:体内分布的特异性、靶细胞作用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相应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单抗是目前靶向药物的发展方向[1].单抗药物研究与开发是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medicines)领域的新热点,自1997年以来得到很大发展,Rituxan、Herceptin、Gefitinib、Cetuximab、Bevacizumab和Mylotarg等在美国相继批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患病初期,前列腺癌患者经去雄激素等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进一步增长,但经过一定时期抗雄激素治疗后多数转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1].CRPC患者通常伴有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手术切除及放疗难以抑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化学药物治疗被视为CRPC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缺点:水溶性差、血液半衰期过短、无主动靶向性、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大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化疗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2].因此,研究和制备一类可有效递送化疗药物并能减少或避免非肿瘤组织对药物吸收的载体,成为提高肿瘤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目前用于研究的载体材料可分为病毒类载体和非病毒类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虽然具有较高的基因转染效能,但是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制备困难,不能携带较大的目的基因,还存在潜在的免疫反应和生物安全等问题,这些缺陷限制了其进一步的研究[3].而非病毒载体由于制作工艺简单、免疫原性较低、不与宿主基因整合、可降解性、克隆能力不受限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研究[4].其中的纳米载体凭借其诸多优势,成为新型非病毒载体中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是治疗肝内胆管癌(ICC)的有效手段,由于ICC侵袭性强、易淋巴结转移,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率较高,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直径≤2 cm的单发ICC肝移植效果良好,进展期ICC则需先进行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在内的新辅助治疗,根据新辅助治疗的反应决定是否进行肝移植,并于术后进行个体化辅助治疗。目前已经发现多个胆管癌基因突变靶点及靶向治疗药物。肝移植术前、术后辅以综合治疗可拓展ICC肝移植的适应证,改善受者预后。本文从ICC肝移植治疗、ICC肝移植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以及ICC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有赖个体化治疗,即针对不同个体的手术、放化疗、生物靶向等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有效组合。尽管结直肠肿瘤的化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目前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多低于70%,不同种族人群或个体间存在显著的药物敏感性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遗传学分析、20%~40%的结直肠肿瘤患者有可能接受了错误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化疗是晚期胃肠道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期。近年来.有关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新的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层出不穷。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化疗方案,成为肿瘤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现根据笔者体会,谈谈晚期胃肠道肿瘤一线化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多中心随机研究证实:新辅助化疗对延长胃食管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及提高R0切除率等方面疗效确切[1].本研究分析3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道恶性肿瘤是少见的疾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9 000人被诊断为此病[1],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小部分患者虽然可以切除治疗,但许多患者切除后仍会复发,所以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传统的药物治疗对于虽局限但已属晚期肿瘤或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效果差.然而,最近ABC-02试验显示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用药较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11.7个月vs.8.1个月,P<0.0001),并以此作为晚期胆道肿瘤的标准治疗[3].虽然这项试验向正确的研究方向迈出了一步,但我们必须承认仅依靠一两种药物不足以治疗这些肿瘤.随着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的不断研究,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也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700 349例患者死于胃癌,显著高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他实体瘤。随着肿瘤治疗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化疗药物与分子靶向药物组成的新型联合方案日益成为晚期胃癌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正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较高,总体5年存活率40%~([1-2]),由于胆管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缺乏有效的肿瘤靶向药物方案~([1]),肿瘤根治性切除(R0切除)仍是目前其惟一可能治愈的手段~([2-4])。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涉及肝切除、胆管切除与胆肠连续性重建、血管切除重建和淋巴结清扫,是肝胆外科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依据解剖学特点、病理学诊断和解剖及临床信息存在多种临床分型、分期体系用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13.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它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位肝胆恶性肿瘤[1,2].由于大多数胆管癌患者在得到确诊时已是疾病的晚期,故总体预后差.只有行根治性切除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但术后肿瘤的复发率仍然非常高[3,4],这往往与患者早期即发生肿瘤浸润转移有关.上皮细胞来源肿瘤在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机制的激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早期事件,也是肿瘤细胞具有迁移性和侵袭性的一个主要原因[5].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EMT相关标志物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发生了EMT现象,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胆管癌的预后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高侵袭、高复发、高转移且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以“TNBC、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等作为搜索关键词,检索近年的相关文献。结果 病理完全缓解被认为是新辅助治疗预后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仍然是TNBC患者的首选新辅助化疗方案,铂类药物的应用使BRCA基因突变TNBC患者有了更优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但血液学、消化系统等相关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免疫调定点抑制剂相关药物被证实在TNBC新辅助治疗上能提高pCR,改善长期生存预后,且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较铂类药物发生率更低。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相关药物在多药联合方面上的临床研究有积极治疗效果。结论 TNBC新辅助治疗中,化疗是基础,免疫治疗已有相关临床试验成果,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具有很大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肉瘤样肾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 KI)等,收集2000年1月~2013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化疗及靶向药物治疗肉瘤样肾癌的试验研究文献.根据Cochrane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个文献,共1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靶向药物联合化疗不但显著提高了肉瘤样肾癌的疾病控制率(OR =2.11,95% CI:1.30 ~2.61,P<0.0001),还显著提高了有效率(OR =2.25,95% CI:1.53 ~3.11,P<0.0001).结论 与化疗相比,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是肉瘤样肾癌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中,被证实可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并延长总生存期.因此,其在局部进展期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被逐渐重视.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基因阳性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值得期待.大量研究证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于KRAS基因野生型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并延长总生存期;而贝伐珠单抗在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转化治疗中的作用正在评估中.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虽现有的证据显示,分子靶向药物在新辅助治疗中未能带来长期生存益处,但最终结论仍存议甚多.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西妥昔单抗在二期临床研究中未能显示治疗获益,贝伐珠单抗的作用同样需要在三期临床研究后进一步证实.与晚期肿瘤单一治疗模式不同,在肿瘤综合治疗中,需要系统评估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手术以及放疗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及协同作用,制定出科学并适用于临床实践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7.
FOLFOX方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LV)加奥沙利铂]为目前Ⅲ期结肠癌术后标准辅助治疗方案,其中FOLFOX4方案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66.4%[1].而Ⅱ期结直肠癌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至今仍未达成共识.研究表明,结直肠肿瘤的临床特征对Ⅱ期患者预后评估和化疗反应性预测作用是有限的[2].具有类似临床特征的患者对相同化疗方案的反应性不同,这很可能与肿瘤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特征有关,同时也取决于个体的微环境.因此,理想的治疗方案应着眼于肿瘤和宿主的分子(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特征,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综合决定.目前,对肿瘤分子生物学认识的进展,提示肿瘤相关分子标记物可能更好的辨别能从辅助化疗中受益的高危群体.其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胆管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第二位肝胆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胆管癌预后极差,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是可能治愈胆管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胆管癌时已错失手术时机,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20%~40%[1].  相似文献   

19.
蛋白类抗肿瘤药物高效低毒,且能有效避免放疗化疗的副作用,一直以来都是肿瘤治疗的研究目标,其中靶向性蛋白药物的研究更是近年来抗肿瘤研究的热点.目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融合蛋白,靶向治疗肿瘤,已成为蛋白类药物抗肿瘤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的了解,一系列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传统的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相比,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获得显著提高。靶向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特点与传统化疗药物有所不同,但均处于可接受程度。由于靶向药物在治疗晚期肾癌方面取得的良好结果,新的治疗领域研究正在进行中,如高危局限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应用足够剂量、维持治疗和正确处理毒副反应是获得临床疗效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