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后再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15例单纯腔内成形术、25例联合治疗后下肢单侧动脉再次闭塞.70例患者共发生98次动脉闭塞.10例次在发生末次闭塞时保守治疗(组),余88例次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股或人工血管取栓15例次(单纯取栓组),取栓+局部动脉微导管置入(组)抗凝溶栓13例次,取栓+远端动脉成形+微导管置入抗凝溶栓60例次].结果 保守治疗组膝上截肢5例,失访2例.单纯取栓组膝上、下截肢各1例,失访2例.取栓+微导管置入组膝下截肢1例,死亡2例.取栓+动脉成形+微导管置入组急性肾衰转透析后失访1例.本组6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24±5)个月.其中44例血管通畅,通畅率69.8%.8例患者血管闭塞后截肢,总截肢率为12.7%.结论 对于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后再闭塞的患者,取栓+腔内血管成形+微导管置入局部抗凝溶栓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ALL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将其分为急性动脉栓塞组(AE组)和急性血栓形成组(AT组),比较两组起病特点和治疗方法的异同,分析影响保肢的因素。结果共收治130例ALLI,其中AE组82例,发病率略高,合并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房颤者多,起病情况急,症状重,就诊时间多较短;AT组48例,冬季发病率较高,男性较多,平均年龄大,多有吸烟史,就诊时间相对较迟,并且多数有肢体慢性缺血病史。AE组脉搏消失、运动障碍症状出现率较AT组为高(P值分别为0.001和0.031),其他症状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死亡9例,死亡率6.9%。一期截肢13例,二期截肢8例,总体保肢率为80.70%(88/109),AT组的总体截肢率、一期截肢率和二期截肢率均高于AE组(JP值分别为1.0×10-4,4.2×10-3,0.051)。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起病时间超过24h是影响保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I应当尽早治疗,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而治疗急性血栓形成应尽可能地完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的综合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置管溶栓和(或)旁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1例急性动脉栓塞(A组)和9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1组)采用单纯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8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2组)采用股动脉切开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随访1 a,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和截肢率。结果动脉栓塞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高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截肢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动脉血栓形成A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B组(P<0.05),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疗效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理想;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疗效优于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截肢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比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54例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行股动脉或胭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单纯取栓128例,Fogarty导管取栓+内膜剥脱术8例,Fogarty导管取栓+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13例,Fogarty导管取栓+一期截肢术5例.按照病因将病例分为急性动脉栓塞组(99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55例),对比两组发病率、截肢率、病死率及截肢高危因素.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组男性发病率(39.4%)低于女性(60.6%)(P<0.05);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男性发病率(72.7%)高于女性(27.3%)(P<0.05).所有患者的截肢率为9.7%,院内病死率为11.7%.急性动脉栓塞组截肢率(5.1%)低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18.2%)(P<0.05),急性动脉栓塞组院内病死率(11.1%)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12.7%)相当(P>0.05).两组病例截肢的共同高危因素是肢体缺血时间,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截肢风险还与吸烟和糖尿病有关.结论 急性动脉栓塞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急性动脉栓塞截肢率低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比急性动脉栓塞具有更高截肢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 1年12月收治43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动脉腔内溶栓治疗,其中27例进行导管直接溶栓,6例导管直接溶栓前行血管内球囊扩张,7例导管直接溶栓后进行血管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溶栓前后均进行球囊扩张有3例.腔内溶栓治疗无效转而手术取栓13例.结果 30例(69.8%)患者血管再通及肢体保存,但其中1例因出血并发症死亡,发生脑梗死1例.8例(18.6%)截肢,均为移植物血栓形成.1例肢体坏死但未行截肢.4例溶栓无效但肢体未坏死而最终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总体安全有效,可优先考虑,根据病情的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经手术切开取栓加置管溶栓和Seldinger技术下动脉穿刺单纯置管溶栓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探讨各自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肢体动脉缺血41例,其中手术组 26例利用动脉切开加Forgarty导管取栓和置管溶栓,非手术组15例利用Seldinger技术下动脉穿刺单纯置管溶栓,对两组的住院时间、痊愈率、截肢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截肢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5.4%、84.6%和13.3%、86.6%,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7.6d和19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治疗和单纯溶栓治疗保肢率和痊愈率相近的情况下,作好急性肢体缺血的术前鉴别诊断,进行个体化治疗,动脉栓塞选用手术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选用非手术溶栓治疗,有望进一步降低截肢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球囊导管取栓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利用球囊导管进行下肢动脉取栓术后在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滴入溶栓药物2~4天。结果本组有效率为93.7%(148/158),成功率为81.0%(128/158),截肢率为3.8%(6/158)。术后踝肱指数显著提高为0.83(0.75~0.90)。未出现明显的穿刺部位血肿、球囊扩张导致夹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取栓术与置管溶栓两种方法对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置管溶栓对治疗急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1月~2011年1月共2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行动脉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患者12例(急性血栓形成4例,慢性血栓形成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合并血栓3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慢性血栓形成2例),单纯急性下肢动脉血栓3例,单纯慢性下肢动脉血栓2例。年龄32~71岁,平均(50.15±0.20)岁。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先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留置导管10~14d。术中14例取栓成功,6例失败。但全部采用置管溶栓。术后跟踪结果:2例因术后未能戒烟、坚持治疗、血栓闭塞加重行截肢治疗。4例术后2~10个月复发,行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坚持治疗后未见明显复发。结论动脉导管取栓后置管溶栓治疗急慢性下肢缺血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采用股动脉切开内膜剥脱术+Fogarty导管取栓术的急性下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45例患者术后恢复足背动脉搏动,1例出现患肢的缺血性再灌注综合症,经相关药物治疗痊愈,无1例坏死截肢的病例。结论对应动脉溶栓和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4例辅以球囊扩张成形术及导管接触性溶栓术.Fogarty导管取栓患者栓子均脱落至下肢动脉,再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 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MT联合CDT与单纯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PMT联合CDT治疗(PMT组),40例行单纯CDT治疗(CDT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尿激酶用量、手术时间、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0 d内截肢率、再次手术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PMT组和CDT组的尿激酶用量分别为(56.67±8.16)万U和(106.50±47.56)万U,手术时间分别为(103.33±25.57)min和(72.13±25.74)min,溶栓时间分别为(24.96±12.52)h和(61.20±29.24)h,住院时间分别为(7.13±2.52)d和(9.35±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6.7%vs 17.5%)、术后30 d内截肢率(12.5%vs15.0%)、再次手术率(4.2%vs 7.5%)及死亡率(8.3%vs 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缺血时间患者的缺血改善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MT联合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在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单纯CDT相似,但可降低溶栓药物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四肢外伤(非开放性)后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2例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行CDT治疗患者(152条肢体)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CDT治疗,其中单纯CDT 89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TA)5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 结果:全组导管溶栓时间为1~7 d,平均(4±1.5)d。治愈105例(69.1%),其中单纯CDT 72例,CDT+PTA 2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有效30例(19.7%),均施行CDT+PTA治疗;无效17例(11.2%),其中一期截肢15例(9.9%)。5例(3.3%)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23例(15.1%)术后发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肢成功。随访132例(86.8%),随访时间12~108个月,平均(50±22)个月。除2例行二期截肢外,余随访患者均无症状加重或复发。 结论: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诊治经验。4例行非手术治疗,28例行急诊手术,其中25例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 导管取栓术(7例同时行血管成型术),3例取栓后行截肢术。结果 非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死亡病例。3例截肢,28例肢体得以保存。 结论 急诊股动脉切开取栓术为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该方法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置管引流的54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清除胰周积液及坏死组织,并置多管持续灌洗引流。结果〓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小肠损伤开腹小切口修补。置管引流的手术时间102~185 min,平均128 min,治愈50例;住院时间17~106 d,中位时间31.5 d。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4 d、21 d、33 d、36 d,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治疗SAP,可有效地改善SAP的愈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12年1月治疗69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动脉栓塞14例,动脉硬化闭塞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5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不明原因2例。根据病情采用: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8例,人工血管旁路17例;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15例;置管溶栓后进一步行腔内治疗12例;低位静脉动脉化2例;单纯药物治疗9例;I期截肢6例。结果 12例(17.4%)治疗成功,50例(72.5%)治疗好转,1例(1.4%)治疗无效。57例(82.6%)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2(平均26.4)个月,42例症状不同程度改善,7例Ⅱ期截肢,5例死于心、肺疾病。结论急性下肢缺血早期诊断与及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减容治疗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接受减容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8肢),按照不同减容治疗方式分为溶栓组(43例46肢,接受置管溶栓术)、取栓组(42例49肢,接受机械血栓清除术)及旋切组(82例93肢,接受定向斑块旋切术)。分析各组术中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处理方式及治疗有效性。结果对溶栓组46条患肢均行置管溶栓术。取栓组中,16肢采用Angiojet取栓导管治疗,33肢采用Rotarex取栓导管治疗。旋切组中,21肢采用Silver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72肢采用Turbo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减容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4%(186/188)。溶栓组、取栓组、旋切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26%(13/46)、6.12%(3/49)及6.45%(6/93)。术中并发症包括血管破裂出血14例、栓子脱落引发栓塞5例、急性血栓形成2例及导丝断裂1例(1条患肢),分别给予压迫止血、覆膜支架植入、栓子抽吸、置管溶栓及断裂导丝抓捕处理,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者。3组间血管破裂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全部患者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Z=2.730,P=0.002)。结论减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血管破裂出血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且于置管溶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及时干预有利于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动脉栓塞145例,取得动脉复通率81.00%、肢体存活率90.5%、截肢率9.5%和死亡率1.38%的理想效果。提出溶栓疗法是急性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