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胱抑素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1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大量蛋白尿组(17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Hcy、Cystatin C水平,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cy测值(分别为8.40±2.56,9.12±2.01,13.3±4.96)高于正常对照组(6.91±0.37),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ystatin C测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3±0.19、0.88±0.35、1.68±0.89,P<0.01);随着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加重,Hcy与Cystatin C水平均有一增长趋势,且两指标呈正相关(正常白蛋白尿组r=0.632,微量白蛋白尿组r=0.873,大量蛋白尿组r=0.747,P<0.01).结论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可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推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更全面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男性2型糖尿病(T2DM)并发白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2例肾功能正常的男性T2DM患者和99例男性健康对照者(A组)。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D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及髋部BMD值。结果 B组、C组腰椎BMD较A组升高(P0.05);D组腰椎BMD较A有升高趋势,较B组、C组间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区(Troch)、转子间区(Inter)、髋部总体区(Total Hip)BMD在B组、C组较A组升高(P0.05),在D组较A、B、C组间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区(Neck)、Ward三角区(Ward)BMD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4BMD和Total Hip BMD在C较B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T2DM患者BMD较健康人群升高,并发微量白蛋白尿时BMD可能继续升高,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后腰椎BMD有回降趋势,而髋部BMD有进一步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DM)患者9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型DM患者血清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结论DN患者血清CRP浓度与DN的程度相关;CRP在预测DN的发生及监测DN的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方法选择49例T2DM无微量白蛋白尿、无视网膜病变患者(A组)、52例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或视网膜病变两者之一患者(B组)、43例T2DM同时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患者(C组),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N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4组受试者测定腰椎2~4、左侧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分析组间骨密度差异。结果 C组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B组、A组及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腰椎骨密度低于A组及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低于A组及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椎骨密度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骨颈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无微量白蛋白尿、无视网膜病变时骨密度呈增高趋势,但发展到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时骨密度明显降低,尤其是股骨近端可出现较快的骨量流失。  相似文献   

5.
苗翠晓  冯正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12):1596-1599, 163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2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等。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32名)、微量白蛋白尿组(101名)、大量白蛋白尿组(69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在大量白蛋白尿组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随着UAER的升高,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钙素(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GP)逐渐降低,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25(OH)D3与UAER呈负相关,β-CTX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可能早于骨密度反映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血糖(Glu)、尿素、血肌酐(S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28)、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n=26)、蛋白尿组(n=20),另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MALB及UAER的检测,分析单项指标和各指标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糖尿病患者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MALB及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β2-MG外,早期DN组和蛋白尿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均<0.05)。各指标联合检测对DN诊断的灵敏度高达97.6%,明显高于每一项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Glu、尿素、SCr、UA、β2-MG、HbA1c、尿MALB对早期诊断DN和评估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55例,2型楮尿病患者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前臂、左髋部及腰椎的骨密度(BMD).结果 女性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各部位BMD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腰椎BMD较无糖尿病组增高(P<0.05).男性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各部位BMD较另两组男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无明显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6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2例,B组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19例;C组为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3例。收集并测定各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TRF、α1-MG,同时检测血清肌酐及Cystatin C,比较各组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均显著增高,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TRF、α1-MG和血Cystatin C可以反应DN的早期损害,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尿纤维连接蛋白(FN)对老年人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 5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27名正常老年人的尿FN、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DM组的尿 FN(9.80±4.71)μg/mmol.cr及微量白蛋白尿DM组的尿FN (30.93±19.28) μg/mmol.cr明显高于正常老年对照组的尿FN(3.91±3.68) μg/mmol.cr(t′分别为5.89、6.75,P均<0.01),且微量白蛋白尿DM组尿FN水平较正常白蛋白尿DM组明显增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5.14,P<0.01).相关分析显示尿FN与尿M-Alb、β2-MG的排泄量、糖化血红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59、0.4570、0.6624,P均<0.01).结论:尿FN检测似可作为老年2型DN早期诊断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DM)患者不同蛋白尿期的肾小球滤过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根据尿白蛋白量(24 h)把63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用放射性核素(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 同时测定其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脂及尿白蛋白量(24 h)。 结果 (1)A组GFR值平均为(99.8±26.3) ml/min;B组为(96.1±31.2) ml/min;C组为(69.7±29.8) ml/min。C组的GFR显著低于A组和B组(P < 0.01)。(2)3组患者的GFR均与年龄呈负相关(A组r = -0.533,B组r = -0.612,C组r = -0.412,均P < 0.01)。(3)有高血压史者的GFR平均值均低于同组无高血压史者(P均< 0.05)。(4)控制年龄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B组及C组,GFR与尿白蛋白量(24 h)呈负相关(r = -0.283 及-0.240,均P <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白蛋白量(24 h)是影响异常蛋白尿组患者GFR的主要因素。 结论 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同时联合尿白蛋白量检测,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应积极控制蛋白尿,尤其在微量白蛋白尿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54),微量蛋白尿组(n=50),大量蛋白尿组(n=52),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及胆红素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的总胆红素水平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负相关(r=-0.3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832,95%CI:0.725~0.954,P0.01)。结论:总胆红素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相关,胆红素的下降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麻手术术前不同时间留置尿管对患者术后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307例全麻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102例)、B组(104例)、C组(101例),分别在病室(A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前(B组)、手术室全麻诱导后(C组)留置尿管,观察置管时及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术后6 h)4个时段患者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 置管时,C组尿管耐受率100%,显著优于B组(59.61%)和A组(23.53%),而B组耐受率显著优于A组(均P<0.01).术后,C组拔除气管导管时、术后3 h尿管耐受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 h,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患者不适反应轻,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好,是术前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vaspin、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 20μg/min)40例、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 μg/min)45例、大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3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vaspin、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尿素氮、血肌酐,测量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3组患者较对照组血清vaspin、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血清vaspin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aspin与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P<0.05);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 脂联素和vaspin均与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相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糖尿病肾病进展不断升高,而vaspin则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成人高血压病患者中肾损害情况及其与Rho激酶的关系。方法:查阅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常住人口30岁以上人群健康档案,根据资料完整性共收集20 45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各组随机抽取100例,选取正常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Rho激酶1(ROCK-1)和TGF-β_1水平,分析ROCK-1和TGF-β_1在各组表达规律及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肾损害比例为20.62%;(2)与对照组比较,A、B、C组ROCK-1及TGF-β_1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A、B、C组间ROCK-1和TGF-β_1血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TGF-β_1与ROCK-1浓度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TGF-β_1与ROCK-1浓度之间呈正相关(r=0.761,P=0.038)。结论:高血压性肾损害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程度与ROCK-1、TGF-β_1浓度呈正相关,Rho/ROC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肾损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LC3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DKD患者123例,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进行分组,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ACR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300 mg/g)。同时纳入4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4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且采集静脉血,检测ACR、尿微量白蛋白(UAlb)、Beclin1、LC3的水平。对各指标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尿白蛋白正常组的A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ACR与尿白蛋白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的U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eclin1和LC3水平方面,4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对照组最高,大量白蛋白尿组最低。在相关性分析方面,不同组别的DKD患者血清中Beclin1与ACR、UAlb均呈反比,LC3与ACR、UAlb均呈反比。结论在DKD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细胞自噬反应,自噬反应的增强可能会对DKD蛋白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男性2型DM患者肾脏损害与骨密度关系。方法应用DEXA测定了9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4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7例,临床白蛋白尿组25例)和43例对照组L2-4及股骨近端BMD。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期的DM患者BMD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白蛋白尿期DM患者L2-4、Neck、Ward’s、Troch的BMD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肾脏损害是加重男性2型DM患者OP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β)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蛋白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UAER水平分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20),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2),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20),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μ和AOPP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IL-1β与AOPP呈正相关(r=0.760,P〈0.01),血清IL-1β和AOPP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9和0.813,P〈0.01)。结论IL-1β和AOPP可作为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筛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进行3个月基础治疗,分为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30~300 mg/g),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50例(尿白蛋白/尿肌酐大于300 mg/g),予以黄芩素铝胶囊1. 2 g每日三次治疗3个月。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P65、血清TGF-β_1及VEGF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不同蛋白尿水平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p65均有明显激活(P 0. 05),与ACR成正相关;糖尿病肾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黄芩素可抑制NF-κBP65、TGF-β_1、VEGF表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P 0. 05)。通过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比较,黄芩素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结论:黄芩素可抑制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NF-κB活化及降低VEGF、TGF-β_1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延缓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白介细胞素-17(IL-17)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93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30例),另外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观察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敏C反应蛋白定量(hs-CRP)、血清IL-17浓度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M组、EDN组和CDN组的FPG、Hb A1c、hs-CRP、UAER与IL-17均显著升高(P<0.05),与SDM组比较,EDN组和CDN组的FPG及Hb 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清hs-CRP、IL-17浓度和UAER均明显升高(P<0.05),CDN组的血清hs-CRP、IL-17浓度和UAER明显高于E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的IL-17浓度与hs-CRP、UAER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305,0.420,P<0.05)。结论:IL-17从不同途径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7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和病情判断的重要实验室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循环中miR-126作为标志物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肾脏疾病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肾脏疾病患者80例,根据尿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组(40例)和糖尿病尿蛋白正常组(T2DM组,40例)。DKD组根据患者尿蛋白含量又分为微量蛋白尿组(22例)、大量蛋白尿组(18例)。选择同期性别及年龄相近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80例患者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血白蛋白(albumin,Al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肌酐(SCr)、血浆D-二聚体等指标检测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 FR),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液循环中miR-126水平。比较miR-126与重要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影响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及DKD中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患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T2 DM组、DKD组和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组在FBG、Hb A1c、SCr、miR-126相对表达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在BMI、平均血压值、FBG、Hb A1c、TC、LDL-C、TG、Alb、白蛋白/肌酐、SCr、e GFR、miR-126相对表达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DKD组在平均血压值、TG、Alb、白蛋白/肌酐、SCr、e GFR、miR-126相对表达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6与TC、LDL-C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BG4 mmol/L、Hb A1c5%、LDL-C2 mmol/L、miR-126相对表达量25是影响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危险性因素(P0.05)。FBG8mmol/L、Hb A1 c9%、LDL-C4 mmol/L、miR-126相对表达量4、TG2 mmol/L是影响DKD患者微量蛋白尿和大量蛋白尿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血液循环中miR-126相对表达量偏低是影响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危险性因素。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液循环中miR-126水平可作为其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