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唑来膦酸、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β-磷酸三钙(ZA、PLGA、β-TCP)复合支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经过双侧去卵巢手术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后在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为3 mm圆形骨缺损,上述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置入ZA、PLGA支架,β-TCP支架和ZA、PLGA、β-TCP复合支架,不置入支架材料的为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通过Micro-CT扫描重建和病理组织学评价三组支架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术后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骨缺损断端硬化,而其他3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修复。植入骨质疏松大鼠体内12周后,三组材料随着材料的降解均有新生骨长入,且三组新骨生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缺损区域都有较高BV/TV、Tb.Th、Tb.N、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Tb.Sp,其中以ZA、PLGA、β-TCP组最高。Micro-CT和病理组织学结果提示ZA、PLGA、β-TCP组骨修复效果较ZA、PLGA与β-TCP组更好。结论 ZA、PLGA、β-TCP复合支架具有明显促进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30只3个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唑来膦酸注射组;2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将2组先去卵巢建立OVX(卵巢切除)模型,2组大鼠OVX模型饲养满3个月后,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随后再建立大鼠双侧股骨干骺端2.5 mm贯通性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缺损手术后行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1次(0.1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分别于缺损术后6、12周进行X线观察,骨密度检测,HE骨组织切片观察,TRAP破骨细胞活性等检测。结果缺损术后6、12周,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对比发现:实验组的大鼠模型体重增加减慢,股骨骨密度增加变快;缺损区X线扫描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新生骨生成,HE骨组织切片可见缺损区有分布密集的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骨细胞。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的破骨细胞活性降低,数量减少。结论唑来膦酸可较好地促进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雷奈酸锶对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行手术建立去卵巢模型(OVX组,n=35)和假手术模型(Sham组,n=5)。手术后3个月处死随机选取的5只OVX组大鼠与5只Sham组大鼠,测量其骨密度(BMD)来证实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随后所有的OVX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直径为3mm的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唑来膦酸治疗组10只(ZA组,1.5μg/w),雷奈酸锶治疗组10只(SR组,625mg/kg,每周5次),空白对照组10只(Control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6、12w进行Micro-CT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6、12w时成骨效果:ZA组和SR组在缺损区HE染色观察均可见大量骨小梁和较多成熟的骨细胞,但12w时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ZA组明显好于SR组,新生骨密度也高于SR组。空白对组HE染色观察可见骨组织生成较少,骨小梁排列稀疏紊乱,Micro-CT显示骨微观结构修复效果不佳,新生骨密度也不够理想。结论唑来膦酸较雷奈酸锶能够更好地修复骨质疏松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特立帕肽(PTH)对去势大鼠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3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行双侧卵巢切除术,饲养3月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然后于大鼠两侧股骨髁上行直径3mm贯通性骨缺损手术,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TH治疗组,PTH治疗组于缺损手术1w后,每周给予背部皮下注射特立帕肽5次(30μg/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4,8w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Micro-CT分析检测。结果 术后4、8w,PTH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发现:PTH治疗组股骨骨密度均高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缺损区Micro-CT扫描显示PTH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为明显的新生骨组织形成,骨缺损术后4、8w时,两组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区域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均逐渐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降低, PTH治疗组BV/TV、Tb.Th及Tb.N均较同时期的空白对照组增高,骨小梁分离度(Tb.Sp)则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术后8w时PTH治疗组骨缺损区域可见大量排列致密且形态粗大的骨小梁,骨缺损区域基本愈合,而对照组缺损区域愈合欠佳。结论 PTH可较好地促进骨质疏松性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狄诺塞麦(DMAb)对去卵巢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行假手术(Sham,n=15)和切除双侧卵巢(OVX,n=25)手术,术后12 w每组各取5只大鼠处死取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来确定骨质疏松的建立情况,随后各组大鼠在双侧股骨干骺端建立3 mm圆形缺损,术后随机分成3组:Sham、OVX组及DMAb组。术后第一天DMAb组给予DMAb皮下注射一次,剂量为60 mg,正常饲养12 w后所有大鼠处死取股骨行Micro-CT、骨生物力学、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和OVX组、Sham组股骨干骺端缺损愈合相比,DMAb组大鼠股骨干骺端缺损区域有较高的最大载荷、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粱数量(Tb.N)、连接密度(Conn.D)、骨矿化沉积率(MAR)和较低的骨小粱分离度(Tb.Sp),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Ab通过增加骨量,促进骨组织矿化及提高骨骼强度来加速去势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影像学探讨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的体内降解和成骨性能。方法制备兔股骨髁10mm×5mm包容性骨缺损模型,将自行研制的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颗粒制备成与缺损大小相同的圆柱状试件并植入缺损内,于术后4、8、12周采用X线、钼靶照相等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被自体骨爬行替代,12周时骨缺损部位大部分被新生骨取代,X线密度与周围正常骨组织接近。结论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修复包容性骨缺损具有优良的降解和成骨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纳米β磷酸三钙(TCP)/水凝胶复合材料对骨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制作纳米β-TCP/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GelMA)水凝胶复合材料。根据培养基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GelMA组和纳米β-TCP/GelMA组,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上述培养基共同培养。通过电镜观察、细胞增殖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了解纳米β-TCP/GelMA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外骨诱导活性。制作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GelMA组和纳米β-TCP/GelMA组,术后4、8周取颅骨标本,通过Micro-CT扫描计算骨量分数和骨密度,对新骨形成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大鼠BMSCs在材料表面培养48 h,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在GelMA组和纳米β-TCP/GelMA组表面良好贴附及铺展;细胞与材料共培养1、3、5 d,BMSCs数量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3、5 d时纳米β-TCP/GelMA组OD值最高(P 0.05),7 d时与GelMA组相比,纳米β-TCP/GelMA组ALP表达明显增强。大鼠颅骨缺损区Micro-CT检查显示,纳米β-TCP/GelMA组骨量分数和骨密度高于空白对照组和GelM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GelMA组相比,纳米β-TCP/GelMA组新生骨更丰富。结论 纳米β-TCP/水凝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可促进大鼠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具有良好的促进骨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用以评价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骺端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 20只 5月龄雌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术后 12周, 对全部大 鼠进行股骨骨密度和股骨远端骨组织计量学测定。所有大鼠取一侧股骨行中段三点弯曲试验, 另一侧 股骨行干骺端弯曲试验, 测定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对各生物力学指标和骨密度 及骨组织计量学指标行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去卵巢组股骨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骨小梁面 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生物力学参数(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刚度)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 低。在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中, 两组最大载荷和屈服载荷的差值明显大于三点弯曲试验所得的相应差值。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生物力学各参数与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均呈正相关, 且股骨干骺端 弯曲试验的生物力学参数与骨密度、骨组织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股骨干三点弯曲试验。结论 建立了新型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即股骨干骺端弯曲试验, 可用来评估去卵巢骨质疏松 大鼠股骨干骺端生物力学性能, 与股骨干三点弯曲试验相比, 其敏感度更高, 与骨密度和骨组织计量学 参数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硫酸钙骨水泥修复骨质疏松大鼠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酸钙骨水泥对骨质疏松大鼠干骺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使用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骺端骨缺损模型,一侧填充硫酸钙骨水泥,对侧空白对照。在0、1、3、6和9周时,分别处死8只大鼠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形态学分析。两组间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骨组织形态学计量数据表明,3、6、9周时,实验组骨缺损中的新骨形成数据,包括类骨质表面、骨缺损中新骨体积均明显多于对照组。6、9周时,实验组骨矿化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硫酸钙骨水泥在9周时完全被吸收,新骨随之逐渐长入,对照组中骨缺损部位被大量纤维组织占据。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钙骨水泥具有促进新骨生成的作用,能有效修复骨质疏松状态下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