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SilverHawk斑块旋切术作为一种新的血管腔内技术,近2年来在我国应用于单纯股腘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治疗.然而对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和闭塞病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采用这一技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右小腿间歇性跛行1年"于2011年12月31日入院行右股浅动脉支架成形术.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右小腿间歇性跛行,跛行的距离200 m.于2012年6月27日再次入院.查体:右足皮温低,双侧股动脉可触及搏动,双侧胫后动脉、右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ABI:右:0.52;左:0.84.辅助检查:下肢动脉Doppler超声:右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右腘动脉狭窄,左股浅动脉闭塞.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Ⅱb级),右股浅动脉支架后闭塞.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74岁。患者于2015年9月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4年就诊于我院,行下肢动脉造影、右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沙格雷酯、瑞舒伐他汀治疗。术后5个月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复发再次入院,下肢动脉提示支架内再狭窄,遂行右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右股浅动脉支架内球囊扩张术,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沙格雷酯、瑞舒伐他汀治疗。二次手术后3个月右下肢间歇性跛行再次复发,程度较前加重,并出现患肢发凉症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58岁,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高血压2年,血压最高为180/100 mmHg,未规律控制,高血脂3年,未治疗,抽烟史30年,每天20支。体格检查:血压:168/98mmHg,双下肢膝下皮温下降,感觉减退,双侧足背动脉未触及,四肢肌力正常。辅助检查:下肢彩超检查提示:左髂动脉闭塞,左侧股浅动脉狭窄,左侧胫前动脉闭塞,右侧股总动脉狭窄。入院诊断:下  相似文献   

4.
双向内膜下再通术治疗髂动脉长段闭塞1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患者男,53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余,加重1个月,查体:左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左足皮温低。经右股动脉穿刺行双髂动脉DSA:左髂外动脉起始部至股总动脉末端闭塞,左髂内动脉多处中度以上狭窄,对左股深、浅动脉近段形成多处侧支循环。左髂内、外动脉亦有多处轻度至中度狭窄(图1)。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15岁。因双下肢乏力7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1年于2009年11月28日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剧烈运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近1年来,患者双下肢乏力加重,并伴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约500米。既往无外伤史。查体: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及,双足皮肤苍白,皮温低。下肢动脉彩超提示双侧股浅动脉血流信号低。入院后,经肱动脉双下肢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76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静息痛4天,既往冠心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左足趾发紫,触痛,左足皮温减低。超声:左股浅、足背动脉闭塞,左腘动脉不完全闭塞,胫前动脉狭窄,血流减低,胫后动脉血流减低。下肢CTA:左股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68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4年余,跛行距离约150米,伴右下肢发凉及酸胀感"于2015年6月1日入院。查体:双下肢无色素沉着及溃疡,右下肢皮温低于左下肢,右侧股动脉搏动弱,右侧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均未触及搏动,左下肢动脉搏动均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为0.64,左侧1.11。下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一侧髂动脉闭塞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一侧髂动脉同时合并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间歇跛行距离小于50m或有静息痛者采用髂动脉支架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结果 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29例36枚支架,3例髂动脉介入治疗失败,行股浅动脉病变段支架置入3例,行股-腘动脉膝上血管旁路术13例,行膝下血管旁路术2例,3例髂动脉支架治疗失败者2例行股-股动脉耻骨上旁路术,1例放弃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均取得成功.随访3~36个月,3例患者因肿瘤或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1例股浅动脉支架1个月后闭塞,后因肢体严重缺血截肢.3例股-腘旁路血管闭塞,1例接受取栓手术好转,1例截肢,1例无静息痛间歇跛行距离大于50m应用药物治疗.结论 支架置入或联合血管旁路术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8岁.因下肢间歇跛行1年入院.患者跛行距离约为100m.体检:发现双侧腘动脉可及搏动,右侧足背动脉和左侧胫后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右侧胫后动脉和左侧足背动脉未及搏动.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右侧腘动脉在膝关节关节面水平分为2支,其中1支发出胫前动脉,另外1支发出胫后及腓动脉(图1),左侧腘动脉除轻度狭窄外未见明显异常(图2).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左侧腘动脉狭窄,右侧双腘动脉,右侧胫前动脉和左侧胫腓干重度狭窄,右侧胫后动脉和左侧胫前、腓动脉闭塞.行右侧胫前动脉和左侧胫腓干球囊成形术,术后患者跛行距离延长为400~500 m.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2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左足趾静息痛3天,跛行距离150米;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吸烟30年,每日饮白酒300ml。查体:左足皮温减低,双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腘、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66mmol/L。CTA:腹主动脉下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局部管壁明显钙化,左股浅动脉远段闭塞,长度约17cm(图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髂外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收治1例57岁髂外动脉硬化闭塞症男性患者。患者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造影示左髂外动脉闭塞,右髂总动脉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左侧0.59,右侧0.54。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后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漏血,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左侧ABI增加至1.09;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结论腹腔镜下主-髂动脉重建既保留开腹动脉旁路移植效果好的特点,又具有腔内支架成形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Kissing-stents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issing-stents(K型)技术腔内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应用K型腔内成型技术治疗15例主-髂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平均66岁.全部病例有明显肢体缺血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11例(73%),平均距离88m.静息痛4例(27%),足趾坏死2例(13%).辅助检查提示:腹主动脉远端-双髂总动脉闭塞伴一侧股浅动脉局限性狭窄2例,双髂动脉狭窄伴闭塞3例,左侧髂总动脉闭塞伴双侧股浅动脉闭塞2例,右侧髂总动脉闭塞8例,其中4例伴有一侧股浅动脉狭窄和闭塞.全部患者ABI检查最低为0.0,最高为0.6,平均0.36±0.3.结果 15例患者应用K型技术均获成功,同时在双侧髂动脉内共植入40枚支架,平均每人植入2.7枚支架.其中15枚为自膨支架,25枚为球扩支架.治疗后血管造影显示,病变部位血管形态明显改善,管腔狭窄程度均<30%.病变血管近远端压力差平均为5 mm Hg.手术后肢体ABI测定:最低为0.5,最高为1.0,平均为0.8±0.2,与手术前相比平均提高0.44.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日7 d.术后随访2年,原发性通畅率为87%,二次通畅率为94%.结论 应用腔内K型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序贯立交搭桥或结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4月~2005年7月,对11例14条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序贯立交搭桥或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腔内外结合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62~79岁,平均70.5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8例(FontaineⅡ期),静息痛3例(Fontaine Ⅲ期),足趾溃疡、坏疽1例(FontaineⅣ期)。彩色多普勒检查示14条下肢均为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index,ABI)为0.36±0.11。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双侧髂总动脉闭塞2em、髂外动脉闭塞、双侧股浅动脉闭塞3例,右侧髂总动脉狭窄、髂外动脉闭塞、双侧股浅动脉闭塞1例,单侧髂外动脉狭窄、股浅动脉闭塞7例。术后行DSA、彩色多普勒检查及ABI测定,观察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无死亡。患者均获随访3~26个月,平均14.5个月。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均消失,ABI术后为0.89±0.1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获救率100%。术后3~280d行下肢DS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率为92.86%(13/14)。结论 序贯立交搭桥或腔内外手术结合,是治疗严重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可靠、安全、相对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例股浅短段闭塞(TASC C级病变)经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0.035英寸超硬导丝配合单弯导管通过闭塞段至远端腘动脉,使用4-150 mm Mustang球囊12个大气压扩张2 min后,造影见左股浅动脉中段狭窄病变消失,但近段仍有残余重度狭窄,路途下于狭窄处放置肝素涂层覆膜支架5-50 mm,释放后使用5-40 mm球囊6个大气压下给予支架内扩张。术后造影见血流明显恢复,残余狭窄消失,无造影剂外溢。术后观察8个月跛行症状无复发。我们认为肝素涂层覆膜支架治疗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骼、股、腘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30条患肢)。8条患肢行骼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其中12条患肢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6条患肢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条肢体行膝下球囊扩张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5±0.19与术前0.23±0.12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2个月(1~2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仅4例残余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00 m),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外院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1 000 m。结论骼、股、腘动脉球囊扩张、膝下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方式灵活,尤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3年(间歇性跛行距离100 m),以左侧明显"收入院。查体:双下肢及双足肤色略苍白,皮温略低,双侧股动脉搏动可,双侧足背、胫后动脉未触及搏动。既往糖尿病病史1年。双下肢CTA(图1)示双侧股浅动脉长段闭塞。入院诊断: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完善相关检查,患者无重大手术禁忌证,入院后1周行介入下手术治疗。术中于左侧股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成形联合髂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高危、重症下肢动脉闭塞缺血的效果。方法:对18例(26条肢体)重症、高危下肢动脉广泛闭塞患者采用术中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联合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通过观察患肢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等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20条肢体、股深动脉成形22条肢体、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6条肢体均获得成功,平均随访(16±8.5)个月(3~26个月),踝肱指数明显提高,静息痛均消失。结论:股深动脉成形联合髂动脉支架植入是治疗高危、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76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个月余,右足第4、5足趾青紫7天"于2014年11月13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查体示右小腿及右足皮温低于对侧,右足第4、5足趾青紫,右侧股动脉搏动弱,右侧胫后及足背动脉未及搏动。动脉彩超示右侧股、腘动脉斑块;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右侧为0.39,左侧0.85。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IU,每12小时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一次,辅以红花  相似文献   

19.
Dong GX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66-167
下肢血管疾病和脊髓受压性疾病均可引起间歇性跛行的症状。下肢动脉闭塞及腰椎椎管狭窄性疾病是引起间歇性跛行的常见原因之一,同时合并有椎管狭窄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时,若仅注意腰椎病变而忽略下肢动脉病变,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49岁, 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2月余入院。该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 行走或跑步运动后出现右小腿疼痛麻木, 休息后可缓解, 症状反复出现, 现跛行距离约200 m, 无静息痛。入院查体:右下肢股动脉搏动正常, 腘、足背和胫后动脉无法触及搏动。入院前超声检查:右侧股浅、腘、胫后和腓动脉流速减低, 频谱形态改变, 三相波消失。CT血管三维成像示:右侧腘动脉P1段重度狭窄, 腘动脉后外侧受压。膝关节MRI示:腘动脉后外侧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 边界清晰, T2WI高信号, 大小1.7 cm×2.5 cm, 长约3.1 cm(图1)。初步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 PAES)、腱鞘囊肿(ganglion cyst, GC)。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腘动脉解压+囊肿切除术。术中见腘动脉被股二头肌肌腱长头远端内侧面的肌腹内囊肿压迫, 囊壁表面光滑, 质韧, 内容物为淡黄色胶冻样。囊肿切除后行术中超声示腘动脉流速、三相波恢复正常, 结束手术。术后病理符合腱鞘囊肿的病理特征。术后4个月随访, 右侧股、腘、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